正文

移家瑣記

寂寞的春朝:郁達夫散文 作者:郁達夫 著


移家瑣記

流水不腐,這是中國人的俗話,Stagnant Pond,這是外國人形容固定的頹毀狀態(tài)的一個名詞。在一處羈住久了,精神上習(xí)慣上,自然會生出許多霉?fàn)€的斑點來。更何況洋場米貴,狹巷人多,以我這一個窮漢,夾雜在三百六十萬上海市民的中間,非但汽車,洋房,跳舞,美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不到,就連吸一口新鮮空氣,也得走十幾里路。移家的心愿,早就有了;這一回卻因朋友之介,偶爾在杭城東隅租著了一所適當(dāng)?shù)拈e房,籌謀計算,也張羅攏了二三百塊洋錢,于是這很不容易成就的戔戔私愿,竟也貓貓虎虎地實現(xiàn)了。小人無大志,蝸角亦乾坤,觸蠻鼎定,先讓我來謝天謝地。

搬來的那一天,是春雨霏微的星期二的早上,為計時日的正確,只好把一段日記抄在下面:


一九三三年四月廿五(陰歷四月初一),星期二。晨,五點起床,窗外下著蒙蒙的時雨,料理行裝等件,趕赴北站,衣帽盡濕。攜女人兒子及一仆婦登車,在不斷的雨絲中,向西進發(fā)。野景正妍,除白桃花,菜花,棋盤花外,田野里只一片嫩綠,淺淡尚帶鵝黃,此番因自上海移居杭州,故行李較多,視孟東野稍為富有,沿途上落,被無產(chǎn)同胞的搬運夫,敲刮去了不少。午后一點到杭州城站,雨勢正盛,在車上蒸干之衣帽,又涔涔?jié)褚印?/span>


新居在浙江圖書館側(cè)面的一堆土山旁邊,雖只東倒西斜的三間舊屋,但比起上海的一樓一底的弄堂洋房來,究竟寬敞得多了,所以一到寓居,就開始做室內(nèi)裝飾的工作。沙發(fā)是沒有的,鏡屏是沒有的,紅木器具,壁畫紗燈,一概沒有。幾張板桌,一架舊書,在上海時,塞來塞去,只覺得沒地方塞的這些破銅爛鐵,一到了杭州,向三間連通的矮廳上一擺,看起來竟空空洞洞,像煞是滄海中間的幾顆粟米了。最后裝上壁去的,卻是上海八云裝飾設(shè)計公司送我的一塊石膏圓面。塑制者是江山徐葆藍氏,面上刻出的是圣經(jīng)里馬利馬格大倫的故事。看來看去,在我這間黝暗矮闊的大廳陳設(shè)之中,覺得有一點生氣的,就只是這一塊同深山白雪似的小小的石膏。

向晚雨歇,電燈來了。燈光灰暗不明,問先搬來此地住的王母以“何不用個亮一點的燈球”?方才知道朝市而今雖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決不是世外的桃源,這樣要捐,那樣要稅,居民的負擔(dān),簡直比世界那一國的首都,都加重了;即以電燈一項來說,每一個字,在最近也無法地加上了好幾成的特捐?!胺榛饾M天殍滿地,儒生何處可逃秦?”這是幾年前做過的疊秦韻的兩句山歌,我聽了這些話后,嘴上雖則不念出來,但心里卻也私私地轉(zhuǎn)想了好幾次。腹誹若要加刑,則我這一篇瑣記,又是自己招認的供狀了,罪過罪過。

三更人靜,門外的巷里,忽傳來了些篤篤篤篤的敲小竹梆的哀音。問是什么?說是賣餛飩圓子的小販營生。往年這些擔(dān)頭很少,現(xiàn)在卻冷街僻巷,都有人來賣到天明了,百業(yè)的凋敝,城市的蕭條,這總也是民不聊生的一點點的實證罷?

新居落寞,第一晚睡在床上,翻來覆去,總睡不著覺。夜半挑燈,就只好拿出一本新出版的《兩地書》來細讀。有一位批評家說,作者的私記,我們沒有閱讀的義務(wù)。當(dāng)時我對這話,倒也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書店來要我出書簡集的時候,我就堅決地謝絕了,并且還想將一本為無錢過活之故而拿去出賣的日記都教他們毀版,以為這些東西,是只好于死后,讓他人來替我印行的;但這次將魯迅先生和密斯許的書簡集來一讀,則非但對那位批評家的信念完全失掉,并且還在這一部兩人的私記里,看出了許多許多平時不容易看到的社會黑暗面來。至如魯迅先生的詼諧憤俗的氣概,許女士的誠實莊嚴(yán)的風(fēng)度,還是在長書短簡里自然流露的余音,由我們熟悉他們的人看來,當(dāng)然更是味中有味,言外有情,可以不必提起,我想就是絕對不認識他們的人,讀了這書,至少也可以得到幾多的教訓(xùn)。私記私記,義務(wù)云乎哉?

從半夜讀到天明,將這《兩地書》讀完之后,已經(jīng)覺得愈興奮了,六點敲過,就率性走到樓下去洗了一洗手臉,換了一身衣服,踏出大門,打算去把這杭城東隅的侵晨朝景,看它一個明白。

夜來的雨,是完全止住了,可是外貌像馬加彈姆式的沙石馬路上,還滿漲著淤泥,天上也還浮罩著一層明灰的云幕。路上行人稀少,老遠老遠,只看得見一部慢慢在向前拖走的人力車的后形。從狹巷里轉(zhuǎn)出東街,兩旁的店家,也只開了一半,連挑了菜在沿街趕早市的農(nóng)民,都像是沒有灌氣的橡皮玩具。四周一看,蕭條復(fù)蕭條,衰落又衰落,中國的農(nóng)村,果然是破產(chǎn)了,但沒有實業(yè)生產(chǎn)機關(guān),沒有和平保障的像杭州一樣的小都市,又何嘗不在破產(chǎn)的威脅上戰(zhàn)栗著待斃呢?中國目下的情形,大抵總是農(nóng)村及小都市的有產(chǎn)者,集中到大都會去。在大都會的帝國主義保護之下變成殖民地的新資本家,或變成軍閥官僚的附屬品的少數(shù)者,總算是找著了出路。他們的貨財,會愈積而愈多,同時為他們所犧牲的同胞,當(dāng)然也要加速度的倍加起來。結(jié)果就變成這樣的一個公式:農(nóng)村中的有產(chǎn)者集中小都市,小都市的有產(chǎn)者集中大都會,等到資產(chǎn)化盡,而生財無道的時候,則這些素有恒產(chǎn)的候鳥就又得倒轉(zhuǎn)來從大都會而小都市而仍返農(nóng)村去作貧民。輾轉(zhuǎn)循環(huán),絲毫不爽,這情形已經(jīng)繼續(xù)了二三十年了,再過五年十年之后的社會狀態(tài),自然可以不卜而知了啦,社會的癥結(jié)究在那里?唯一的出路究在那里?難道大家還不明白么?空喊著抗日抗日,又有什么用處?

一個人在大街上踱著想著,我的腳步卻于不知不覺的中間,開了倒車,幾個彎兒一繞,竟又將我自己的身體,搬到了大學(xué)近旁的一條路上來了。向前面看過去,又是一堆土山。山下是平平的泥路和淺淺的池塘。這附近一帶,我兒時原也來過的。二十幾年前頭,我有一位親戚曾在報國寺里當(dāng)過軍官,更有一位哥哥,曾在陸軍小學(xué)堂里當(dāng)過學(xué)生。既然已經(jīng)回到了寓居的附近,那就爬上山去看它一看吧,好在一晚沒有睡覺,頭腦還有點兒糊涂,登高望望四境,也未始不是一帖清涼的妙藥。

天氣也漸漸開朗起來了,東南半角,居然已經(jīng)露出了幾點青天和一絲白日。土山雖則不高,但眺望倒也不壞。湖上的群山,環(huán)繞的西北的一帶,再北是空間,更北是湖州境內(nèi)的發(fā)祥的青山了。東面迢迢,看得見的,是臨平山,皋亭山,黃鶴山之類的連峰疊嶂。再偏東北處,大約是唐棲鎮(zhèn)上的超山山影,看去雖則不遠,但走走怕也有半日好走哩。在土山上環(huán)視了一周,由遠及近,用大量觀察法來一算,我才明白了這附近的地理。原來我那新寓,是在軍裝局的北方,而三面的土山,系遙接著城墻,圍繞在軍裝局的匡外的。怪不得今天破曉的時候,還聽見了一陣?yán)鹊拇党?,怪不得走出新寓的時候,還看見了一名荷槍直立的守衛(wèi)士兵。

“好得很!好得很!……”我心里在想,“前有圖書,后有武庫,文武之道,備于此矣!”我心里雖在這樣的自作有趣,但一種沒落的感覺,一種不能再在大都會里插足的哀思,竟?jié)u漸地漸漸地溶浸了我的全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