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韓非
韓非出生于戰(zhàn)國末期的韓國貴族家庭,自幼聰明過人,與李斯一同師承荀子。他長于寫作,卻不善言辭。韓非曾多次上疏韓王,提出富國強兵的建議,主張修明法度、任用賢能、賞罰分明。但是韓王不為所動,韓非只好退而發(fā)憤著書立說,寫成包括《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55篇作品、十余萬字的《韓非子》。他的書流傳到秦國,秦王嬴政讀罷,拍案叫絕。為了得到韓非,秦王于公元前234年發(fā)兵韓國,昏庸無能的韓王只好交出韓非,以保得自己的一時平安??墒琼n非在秦國還不到一年,就被李斯等人陷害自殺。
韓非像
韓非是中國古代卓越的思想家,也是一個順應時代潮流的政治理論家。他的思想涉及廣泛,包括政治、法律、哲學、社會、財經(jīng)、軍事、教育、文藝等各個領域,為秦始皇實施中央集權、統(tǒng)一中國、建立大一統(tǒng)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jù)。
韓非的法治思想來源于荀子、商鞅、申不害和慎到,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把戰(zhàn)國前期的“法”“術”“勢”三種思想結合起來,第一次明確地闡述了三者之間統(tǒng)一的、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體系。他認為只有實行法治才可以順利地推行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只有統(tǒng)治者掌握了政治上的權勢,才能推行法治;有法有勢而無術的話,統(tǒng)治者就會大權旁落,利益受到損害;有術無法就不能有效地推行政令,國家就不會富強。
名人檔案
姓 名 韓非
生卒年 約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
祖 籍 戰(zhàn)國末期的韓國
性 格 善思/敏感
身 份 哲學家/思想家
韓非的思想體現(xiàn)在政治上主要有以下幾點:他主張統(tǒng)治者應根據(jù)形勢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不可因襲舊法,墨守成規(guī);他還主張論功行賞,提倡“耕戰(zhàn)”。他認為國家富足要靠農民,抵抗敵人要靠軍隊,耕戰(zhàn)政策是國富兵強的根本;他認為君權集中的指導思想是法家思想,要求定法家于一尊。他激烈地批判和攻擊法家以外的其他學派,特別是當時影響最大的儒家和墨家。
名人逸事
韓非的著作傳到了秦國,得到秦王嬴政的贊賞,他感嘆地說:“如果能讓我與他(韓非)交游,就是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了!”
當時,李斯正在秦國為秦王效力,為了討好秦王,他告訴秦王,文章是韓國的韓非所著。秦王為了奪得這位才子,立刻派兵進攻韓國。韓王無奈,只好交出韓非。
韓非的到來卻讓李斯坐立不安,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韓非,恐怕自己被秦王冷落,于是,嫉賢妒能的李斯伙同大臣姚賈在秦王面前誹謗韓非,對秦王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鼻赝趼犘爬钏棺嬔裕瑢㈨n非投入獄中。李斯為除后患,不但阻止韓非面見秦王辯解,還強迫韓非服毒自殺。等到秦王后悔,要赦免韓非時,韓非早已死在云陽獄中了。
《韓非子》書影
韓非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君臣的關系是當時社會最重要的一對矛盾,處理好這對矛盾是關系政權安危的頭等大事;而國君和人民的關系也是對立的矛盾。他拋棄仁義,主張國君對人民必須實行強制,用刑罰鎮(zhèn)壓人民是最有效的手段;他還認為由于利害的不同,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君民等,不管是哪種人群,和對立的一方都存在著矛盾。
通過《韓非子》,我們能看出韓非也是一位語言文學大師,他用恢弘的氣勢、透徹的說理、華美的文采,記載了大量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寓言故事和民間傳說等,客觀、翔實、豐富地反映了先秦時代的社會面貌。他的著作堪稱先秦的散文巨著之一,是我國寶貴的文學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