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有軌電車喚醒的城市
因為有軌電車,黑石礁與別的地方有了不同之處,多了些熱鬧和喧嘩,多了些嫵媚和浪漫,仿佛黑石礁沒有了夜晚和白天的分別,在人的記憶里是轉動的,哪怕夜沉睡了,哪怕月亮凝固了,有軌電車都是在咣當聲中照跑不誤。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有軌電車都會沿著自己的線路和目標前行,像一個被情迷惑的婦人,執(zhí)拗地堅守著曾經許下的諾言,恪守初始的本分,不改初衷。
文學院招生,在每一個城市都有相應的比例。從省文學院畢業(yè)后,除了文學藝術等諸多收獲以外,我最驕傲的是,在全省的每一個城市里都有了自己的同學;從魯迅文學院畢業(yè)后,更驕傲的是,在全國的每一個城市里都有了自己的同學。因為工作的關系,又因為天性喜歡四處游玩,經常會到不同的城市,無論是到哪個城市,一想到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有一個曾經同窗的同學,那種溫暖的感覺就會在身體里彌漫,不由得會拿起電話,撥打過去。有同學來,我也會由衷地高興好久,耐心地帶著同學在城市里轉來轉去……
去年冬天,接到一個南方同學的電話,她要帶放寒假的女兒到外地旅游。母女倆想到大連來玩。大冬天的到大連,恐怕沒有什么太好玩的地方,但同學說她倆就想到北方來感受一下寒冷的滋味。兩個人在網上搜索大連的旅游攻略,把想去的景點都提前了解了一下。母女倆經常出游,香港澳門青島廈門等都去過,覺得大連和別的沿海城市比沒有什么特別的。同學問我,你們大連除了有海以外,還有沒有更特別的地方?
難道有海還不夠嗎?
有海的城市有好多呀!
是啊,也對。我想了想,我們的有軌電車!我說,我們城市的每一個早晨,都是被有軌電車喚醒的。
一個被有軌電車喚醒的城市,無法不讓人沉浸在遐想中……
為了這個被有軌電車喚醒的城市,母女倆決定出發(fā)。
有軌電車永遠是我們城市醒得最早也睡得最遲的“勞動者”,在公路交通不甚發(fā)達的往昔歲月里,大連人記憶最深刻的一定是清晨第一班有軌電車劃過寂靜夜空的聲音,那是黎明前大連最早也最動聽的聲音,浸滿了歲月的味道,音樂般悅耳動聽。而午夜最后一班有軌電車總是依隨著城市的酣睡而歸,似乎永不疲倦。
有軌電車一直以來,是大連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早期的實用為主和如今的美觀與功能的并舉,都一樣地讓人刻骨銘心。尤其現在的新式有軌電車,完全擯棄了實用主義的呆板,與城市的浪漫達成了共識,漂亮的外殼,動感的車身,明亮的色調,輕軟地滑過鐵軌的聲音,充滿時尚感,仿佛城市與有軌電車一起滑動、飄移,浪漫而美麗。
不過,在處處浮躁的當下,過往的笨拙和木訥有了讓人懷念的可愛質樸的味道,無怪乎時下越來越流行復古,于是,大街上又多了些依照老有軌電車式樣仿造的有軌電車,瘦小的窗子,咣當對開的拉門,古銅色的車體,搖晃著在鐵軌上飛馳,如果不是城市無處不在的高樓大廈,真讓人以為回到了從前。每當看到這種老式有軌電車在城市里滑過,時常有種穿越時空的美妙感覺,又仿佛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總有說不出來的喜悅溢滿心中。
百多年來,有軌電車已然成了這個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時候我曾經在黑石礁住過,印象最深的當然是有軌電車站了,那里是城市的終點,也是郊外通往城市的起點。而如今住的地方和黑石礁背道而馳,但是仍然離有軌電車很近,出了小區(qū)就是有軌電車站。每天上下班都會順著有軌電車軌道開車,朋友到我家串門找不到路時,我就指揮他們順著有軌電車道一直往東開就到我家了。
南方的同學和她的女兒終于來了,娘兒倆來了后,迫不及待地要坐有軌電車。每天開車與有軌電車并行,我就總想找個機會再重新坐有軌電車,一直往黑石礁去,多好,那里有我曾經的家。
正好是休息日,天很冷,因為下了一夜的雪,顯得更冷。大街上行人大多縮著腦袋,仿佛一夜間矮了幾分。我們早早起來,決定從城市的東部出發(fā)。雖然天天與有軌電車見面,但自從自己開車以后,好多年沒有坐過有軌電車了。因為太早,有軌電車上幾乎沒有什么人。上了有軌電車,有種格外的親切感,同學的女兒歡快地在車廂里前后串著,像我小時候坐有軌電車第一個沖上車時,面對空空的座位無所適從一樣,一會兒想坐這個座,一會兒又想坐另外一個座,不知道究竟選哪個才好。我也從有軌電車的前面走到后面,又從后面走到前面,感覺非常的新鮮。小時候的有軌電車是硬木的長條板凳,如今早已換了漂亮的彩色塑鋼座椅,吊在空中的圓圈形的把手已經換了形狀,小小的吊環(huán)把手上還圍滿了廣告。有軌電車上電視廣告里正在喧鬧著,有軌電車終于開了,乘客不多,大家跟著有軌電車一起左右輕晃著找著平衡,有的人哈著氣搓著手輕輕地跺著腳,有的漫不經心地打量著窗外,想著心事,有的干脆佯裝閉目養(yǎng)神……
這情景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的黑石礁,想起了黑石礁有軌電車終點站上的調度室,親切的感覺一下子蜂擁而來,雖然兒時的記憶大多模糊,但對有軌電車的記憶卻異常的清晰。那時的有軌電車沒有當下這么的時尚,有的只是實用而方便的親切——
也是在這樣的冬天,車站上吹哨發(fā)車的女調度在雪地上跺著腳,等待著把站臺上的有軌電車打發(fā)走。清脆的哨聲終于吹響了,幾乎在有軌電車啟動的同時她也極快地鉆進了調度室。調度室是個小鐵皮房,與黑石礁廣場形成一個落差,位于黑石礁廣場的最高處,可以看到整個廣場。這時的小鐵皮房里爐子上的水壺正嗞嗞地冒著熱氣,熱烈喧鬧,把小鐵皮房里烘烤得暖融融的,把凍僵了的樹干和呼著白氣的行人隔在窗外……
挨著小鐵皮房的是報刊亭,喜歡讀書的大哥經常會在上有軌電車前花三分錢買一份《北京晚報》,坐在晃蕩的有軌電車上看報正好可以修煉人的耐心。挨著報刊亭的是臺階,從車站沿著十幾階的臺階走下來,就到了黑石礁廣場。黑石礁廣場的北側有一個國營黑石礁飯店,這家飯店后來在全市有了好多家連鎖店。挨著飯店的是國營黑石礁商店,80年代初我人生的第一雙高跟鞋就是在這家商店買的,花了二十四元錢,當時對我來說可是一筆“巨款”。飯店對面大道南面有一個大大的院落,院子里是一幢漂亮的別墅,后來“三產”熱鬧的時候,別墅改成了水產化工旅社,院子里后來又起了新樓。旅社占據了南側大半個廣場,當年,這里的女孩子個個年輕漂亮,她們三五成群從旅社大院里走出來時,像移動的風景,常常會吸引大街上羨慕的目光跟隨;道南側一溜還有許多小飯店、雜貨鋪、理發(fā)店、五金店、浴池、照相館、儲蓄所等,還有一個不大的自由市場從大道邊向南面街巷深處延伸一條大路挨著有軌電車道從市內舒展過來,穿越廣場,貼著黑石礁旅社的院墻,自東往西朝凌水橋旅順方向延伸過去……
又一輛有軌電車在哨聲中碰上了門,開始晃蕩著咣當咣當地向遠處開去,車身左右搖晃著,搖擺得快倒下去一般有些讓人擔心。第一班從黑石礁有軌電車站發(fā)車的哨子從凌晨四點鐘響起,直到第二天凌晨最后一班有軌電車收車,有軌電車幾乎全天不停歇地運轉,中間只停頓幾個小時,這停頓的幾個小時,使忙碌了一天的有軌電車終于可以喘息一會兒,整個黑石礁,甚至整個城市都陷入了寂靜之中。早期的有軌電車噪音很大,但是住在黑石礁和有軌電車沿線的人們,似乎并不介意,他們已然聽慣了這樣喧鬧的聲響。我曾經問過住在沿線的幾位朋友,一天到晚聽著有軌電車轟隆隆的響聲會不會睡不著覺???他們幾乎眾口一詞地回答,聽慣了有軌電車的轟隆聲睡得更香,如果哪天聽不到反而不習慣了。就好比聽慣了身邊的人打呼嚕,冷不丁少了那個打呼嚕的人也會不習慣一樣。
那天我們從城市東部坐上有軌電車,到了火車站,又從火車站到興工街換了往黑石礁方向的有軌電車,小時候這條線路是4路,全長八公里。我記事時的有軌電車票是四分錢,后來漲到七分錢,再后來漲到一毛錢,現在是一元錢,原先的黑石礁是有軌電車始發(fā)站也是終點站,有軌電車長長地一排停在終點,有著墨綠色車體和一個個小窗口的有軌電車,像一個個龐然大物,依次在鐵軌上整齊地排列??恐h遠看去,它們像一隊隊著裝整齊慢慢行進的士兵,到達再出發(fā),周而復始,成了黑石礁一道獨特的風景。
因為有軌電車,黑石礁與別的地方有了不同之處,多了些熱鬧和喧嘩,多了些嫵媚和浪漫,仿佛黑石礁沒有了夜晚和白天的區(qū)別,在人的記憶里它是轉動的,哪怕夜沉睡了,哪怕月亮凝固了,有軌電車都是在咣當聲中照跑不誤。不管刮風下雨冰天雪地,有軌電車都會沿著自己的線路和目標前行,像一個被情迷惑的婦人,執(zhí)著地堅守著曾經許下的諾言,恪守初始的本分,不改初衷。
記憶中的有軌電車司機大多是女性,有軌電車司機曾經是我從小特別羨慕的職業(yè),鄰家一個姐姐當了有軌電車司機,男朋友要多帥有多帥。那時候的有軌電車司機沒有專門的駕駛室,只有一根鋼管把乘客和司機分開,彼此很近。我乘坐有軌電車的時候喜歡站在有軌電車司機的旁邊,與她一起目視前方,全神貫注,有軌電車司機挺直腰板手握扳手式方向盤的姿勢在我看來要多美有多美。有軌電車是最容易產生愛情的地方,在這個城市里,曾經流傳過太多的有軌電車上的愛情故事。我的小學同學李小媛的父母就是上早班時,在一起乘有軌電車認識的。第一次好像是下雨的時候,她的爸爸在黑石礁車站站臺處,撐一把黑色的雨傘,把孤單無助的小媛的媽媽請到了傘下,他們一起等有軌電車。那個年代,有一把黑雨傘的男人是多么酷啊,一下子就把小媛的媽媽給迷住了。他們都倒班,一個在熱電廠當工人,一個在西安路餃子館里做面點師。恰好他們都坐第一班有軌電車上早班,后來,不管下雨不下雨,他們都相約黑石礁車站,一起坐有軌電車上班……
小媛就是因為父母的愛情故事選擇了機車設計制造專業(yè),我后來許多關于有軌電車的知識都是從她那里得知的。她告訴我,第一批行駛在大連街頭的有軌電車,是用三個國家的技術拼湊起來的,車身為木結構,它的底盤出自英國,電氣部分出自德國,由美國組裝制造出廠,早年大連人都叫這種有軌電車“美國大木籠子”。有軌電車當時分白牌車和紅牌車,白牌車是好車,干凈、舒適,乘客多數是日本人。中國勞工和普通百姓只能乘坐掛紅牌的“破車”。據記載,當年,日俄戰(zhàn)爭后侵占大連的日本為了鞏固在“南滿”的統治,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在大連大規(guī)模實施了城市電氣鐵道籌建計劃,1909年有了第一條從電氣游園(今裕景商城)至大棧橋(今大連港碼頭)的有軌電車后,在其后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里,開通了十條有軌電車線路,高峰時車輛達百余臺……
終于到了黑石礁,早年的終點站早已經取消了,原來的黑石礁廣場已經被有軌電車軌道和建筑占據了,為了給地面的交通讓路,有軌電車被架在高處,橫空穿越黑石礁,先是通到了小平島,如今終于通向了旅順,仿佛把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有軌電車在充當重要的交通工具的同時,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道美麗的流動風景。有軌電車的相關技術也有了改進,有了無辮式有軌電車等新技術車型,有軌電車也有了消音器、防噪音軌道、路軌平交、隔音屏障等,不似從前那樣轟隆隆到處作響。當有軌電車在擁擠的城市間悠然地在長長的軌道上滑過時,遠遠看去,像一條靜靜流過城市河流上的船舶,而我已仿佛全然忘記了當年在有軌電車里面,沙丁魚一樣被擠得透不過氣的感覺,對有軌電車全是美好的回憶。
同學母女倆跟著我坐了一通有軌電車,痛快地過足了癮,有軌電車之行成了娘兒倆在大連最美好的回憶,過了很久,還在微信里跟我一起回味。而我,對有軌電車越發(fā)的喜歡,夜深人靜的時候,經常會豎起耳朵,渴望聽到有軌電車那種穿越城市上空的聲音,渴望聽到女調度發(fā)車時吹響的清脆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