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〇1974年甲寅 先生五十歲

黃永年先生編年事輯 作者:(撰)曹旅寧 著


〇1974年甲寅 先生五十歲

一月二十五日,江青在首都體育館召開批林批孔動員大會,拉開批林批孔序幕。從而使弄文史無形中合法化。

先生開始把先前所學包括版本學之類傳授給個別工農(nóng)兵學員。如宋平生(筆名宋丹)、閻保平(7)。

一月,先生持所藏唐《張維岳碑》拓片過訪陳澤秦,其后陳氏為先生題《唐張維岳碑跋后為黃永年》:

張維岳碑,《陜西金石志》引毛鳳枝《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錄其文,此外不復見于其他著錄,拓本亦不多見。念堂前輩書后云,此碑道光時出土于高陵,毛氏猶見全文,不知何時中斷并下截而逸之。甲寅正月,永年攜此拓過舍,并以所撰考證見示,經(jīng)校出碑下截文字為《陜西金石志》所缺者,均宛然存在,始知毛氏所見猶非全文,念老云云,亦欠精審。甚矣,稽古之難!關中隋唐故都,奧區(qū)赤縣,崇隴垌野,弘農(nóng)隴西,兩代石刻所在多有,故葉緣督有“欲訪唐碑當入秦”之語。然歷年渺遠,亡佚遂多,歐、趙已后,迄于畢、毛;雖求闕補遺,代有著錄,厥功實偉,而能究心往事,以史證石,以石補史者,世不多出。即如維岳碑文所載,躬預郭子儀蕩定咸陽,追元惡及李光弼扼河陽之險,制覃懷之寇諸役,戰(zhàn)功顯著,獲賜錫券畫像之寵,寢瘵之日,御駕結轍;傾落之后,中貴盈門。雖辭有溢美,勛不可泯。而新舊《唐書》,俱無其人事跡。張碑之完而得存。以是研究乙部者莫不措意碑志,藉以搜求史料,非無因矣。今距《陜西金石志》成書日又五十余年,況建國以來,百廢俱興,地不愛寶,西安郊區(qū)及附郭各地隋唐石刻時有出土,無著錄不能永其傳;其闕涉兩朝史料者,尤待裒集,俾資參考。聞華縣李子春先生嘗從事于斯,惜身后稿佚,于吾省文獻誠一大損失。永年作客長安,金石自娛,于有唐一代碑志,尤為留意,廣事搜訪,藏弆甚富,且博學強記,卓具史識,有志著述,鉤沉闡微,補新舊《唐書》之未逮;采佚綴遺,存闕補文獻于已呈,其有意乎。承囑跋尾之余,不揣冒昧,因并及此,當不以枝贅見訶。安康陳澤秦于師婁室,時甲寅二月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