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這本書在我一生所有的文字中是一個特例。我一生寫過不少書,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學術專著;一類是雜文隨筆;還有一類是小說。這三類文字雖然屬于不同的門類,但有一個共同點:所用文字都是書面語。這本書卻和我此前出版的所有的書都不一樣,用的是口語,由我為喜馬拉雅FM所做的一檔音頻節(jié)目的逐字稿整理而成。由于是講座,所以書中的語言全是口語,不是書面語。在整理講稿的過程中,我才感覺到:原來書面語與口語的差別竟然如此之大。最大的差別在于,如果說書面語必須字斟句酌,口語只要娓娓道來即可。如果你覺得這本書與我以前的出版物全都不一樣,那么原因就在這里了。
我一直從事社會學研究,有三個研究領域,一個是婚姻家庭,一個是性別,還有一個就是性,這三個領域全都跟愛情有關系。
人這一生只有短短幾十年,會經歷很多的事兒。社會學研究中衡量人的社會地位有三個標準,一個是錢,一個是權,一個是名。每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就在這幾個領域里不斷地奮斗,為名為利,為了權力,一輩子不停地追求??墒悄阕詈髸l(fā)現,真正能夠給你帶來快樂的還是愛情,而不是其他的東西。
如果你一輩子沒有經歷過愛情,這一輩子沒有一個人真正地愛過你,你也沒有真正地去愛過一個人,回首一生,你會覺得很痛苦,很空虛,很遺憾,很失落。你所得到的那些錢、權、名,都是身外之物,你沒有得到真正的快樂。而你一旦經歷了愛情,就會覺得,跟其他一切相比,這才是最快樂的。
有人可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這個世界上,愛情真的存在嗎?拿父輩來說,我也沒看出他們經歷過愛情,一輩子過得不也挺好的嗎?
我想人們之所以有這樣一問,是因為在他們的生活里從來沒有碰上過愛情,在他們身上沒有發(fā)生過愛情。不過,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愛情的確是存在的。
這幾十年間,我一直在研究婚姻、家庭、愛情這些領域。二十年前,我做過一項研究,后來用研究所得的資料寫了一本書,《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做這個研究的時候,我用的是個案訪談法,也就是跟每一個人深談她的個人生活史,有很多人給我講了她們的愛情故事。我發(fā)現,愛情確確實實在她們身上發(fā)生了。也就是說,有愛和沒有愛,這兩種情況是非常清楚的。我想,她們的經歷證明,愛情這個東西確實是存在的,它在很多人身上實實在在地發(fā)生了。
另外,我本人也是經歷過幾次激情之愛的。王小波寫了很多情書,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大俠呢,也寫了很多詩,但他根本就不是一個詩人??墒怯心敲匆环N人,他在戀愛的時候、愛上的時候才能寫詩,他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在他們身上也都發(fā)生了愛情,所以我認為愛情確實是存在的。
有人問我,所謂愛情是不是在尋找自己丟失了的另一半呀?從出生起,我們就丟失了自己的另一半,窮其一生,我們就是千方百計想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了無生趣的人以外,每一個人都隱隱地有這樣一個強烈的渴望,就是希望能夠遇上愛情,能夠陷入愛情。
但是從我這幾十年的研究和經歷來看,愛情的獲得并不是輕而易舉的,有幸運的成分,也需要人為的努力。要想獲得一份美好的愛情,還需要懂得婚姻、家庭、性和性別,因為它們與愛情息息相關。
社會學有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搞清楚“是什么”,主要就是各種各樣的統計數據,比如說婚前性行為的比例是多少、離婚率是多少,這樣一些基礎的數據;第二個任務就是搞清“為什么”,比如人們?yōu)槭裁磿x婚,為什么會選擇不進入婚姻,這樣一些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
我會從是什么和為什么這兩個角度,從愛情出發(fā),跟大家深入地講解與婚姻、家庭、性與性別有關的話題。大家在了解了是什么和為什么之后,就明白應該如何處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了。
我想把這些年的研究和感悟做一次系統的總結,分享給大家。我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一個社會學的角度,來觀察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愛自己;從愛出發(fā),來處理婚姻、家庭和性方面的問題。
你可能會問,從社會學角度講這些,會不會有好多難懂的理論?恰恰相反,我這個人是挺煩理論的,所以我主要從三個維度來講:第一,我會分享很多有趣的個案;第二,我會結合社會學領域里各種有趣的數據;第三,我會分享一些個人的體驗和感悟。
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喜馬拉雅團隊和趁早團隊,有了他們的幫助,這個項目才得以完成。
李銀河于威海家中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