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教之祖

中外名人全知道(超值全彩白金版) 作者:文娟 編


道教之祖

張道陵

名人檔案

姓名 初名陵/后名道陵/字輔漢

生卒年 34~156年

祖籍 后漢沛國豐縣(今江蘇省豐縣)

性格 深邃仁愛/沖虛恬淡

身份 道教創(chuàng)始人

張道陵是張良的八世孫。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生于臨安于潛鎮(zhèn)南的生仙山(一說為西天目山)。據(jù)說生仙山上有一座道觀,稱為生仙宮,又名集真宮、天師宮,為張道陵故宅。據(jù)傳,張道陵生得高大魁梧,身高九尺二寸,龐首廣額,朱頂綠睛,高鼻方臉,英氣逼人。不僅相異,且是聰明絕頂。到了7歲,就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精通《道德經(jīng)》以及河圖洛書等。后來被地方推薦,在明帝永平年間,做了江州縣令。但他雖然身在官場,卻一心鉆研修煉的奧秘。不久,便辭官隱居于天目山。

東漢和帝永元年間,張道陵到了洛陽的北邙山煉丹。后來,他又到了鄱陽湖,上龍虎山,修煉成了九天神丹,并長期居住于龍虎山,因而龍虎山就成了道教圣地。在這里他創(chuàng)建了正一道,即天師道。天師道是張道陵創(chuàng)立并由其子孫世襲相傳,以老子為教主,道為最高信仰,符錄齋醮為手段,以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為最高境界的一種宗教組織。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于龍虎山,于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中國道教創(chuàng)始人,他是道教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

張道陵在龍虎山用3年時間煉成九天神丹后,已60余歲,吃了神丹容貌益少,“返老還童”,像30歲左右的人。接著又在龍虎山東北邊的西仙源壁魯洞,得神虎秘文,并建立天師草堂,廣傳弟子,為人治病。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修道講課時間長達30余年,這里有他留下的“煉丹池”、“濯鼎池”、“習升臺”、“天師草堂”等遺址,壁魯洞中的石灶石床石幾俱存。葛洪在《神仙傳》中說:“陵初入龍虎山,合丹斗劑,雖未沖舉,已成地仙?!笨梢娝菚r的道學功底已經(jīng)相當深厚了。

張道陵像

張道陵第二次攜弟子經(jīng)嵩山入巴蜀已過90高齡。為什么耄耋之年的他還要入蜀,一是“聞蜀人多純厚,易于激化,且多名山”,對創(chuàng)教有利;二是“聞巴蜀疹氣危害人體,百姓為病疫災(zāi)厄所困”,他要繼續(xù)用符、丹為人治病,佐國佑民。入川后,他先居陽平山,后住鶴鳴山,還到了西城山、葛潰山、秦中山、昌利山、涌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足跡遍及巴蜀、陜西等地。除游歷治病救人外,他還精思煉志,著作道書24篇。他收徒設(shè)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規(guī)定凡入道者須出信米五斗(漢時一斗等于現(xiàn)在二升,五斗即等于現(xiàn)在一斗),“付天倉”以備饑荒和作“義舍”之用,因此,他創(chuàng)立的道教又叫“五斗米教”。

江西龍虎山天師府靈芝園八封門

張道陵天師的后裔世襲天師之號。龍虎山天師府是歷代天師的府第。

傳世名言

太始者萬物之始。

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所謂無不為者因物之所為。

東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張道陵123歲,是年九月九日,將諸秘錄、斬邪二劍、玉冊、玉印授長子衡,乃與夫人雍氏登云臺峰,白日升化。

名人逸事

相傳張仲景在長沙做太守的時候,時刻不忘自己作為一個醫(yī)生的職責。但他畢竟是個大官,在封建時代,做官的不能輕入民宅,又不能隨便接近普通老百姓。于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在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讓有病的民眾到衙門來看病。他就坐在大堂之上,給病人把脈施治。后來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門前就聚集了許多來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為紀念張仲景,后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病人看病的醫(yī)生,通稱“坐堂”,那醫(yī)生就叫“坐堂醫(yī)生”。

自“祖天師正一道”創(chuàng)立以后,時人尊張道陵為人天之師,又稱天師道。宋元以后,三山符錄統(tǒng)歸龍虎山,遂統(tǒng)稱為正一道,以區(qū)別金元之際在北方興起的全真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