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巍巍昆侖白云悠悠,浩浩江河波浪滔滔,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而璀璨的歷史與文明。多少仁人志士為她獻身捐軀,驚天地,泣鬼神;多少騷人墨客為她縱情謳歌,寫下光耀史冊的壯麗詩章!呼喚五千年中華文明精神力量的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這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夢寐以求的心愿。
退休以后,我在復旦老年大學文化養(yǎng)老養(yǎng)生,多年來練筆不輟,寫下一些詩歌、韻文編輯成書。盡管我的詩篇還比較稚拙,但這是復旦老年大學的教學成果,反映了黨和政府對文化養(yǎng)老的關懷,也是為國家文化振興添磚加瓦吧!
這次將要出版的第三本詩集為我的嘔心瀝血之作,分成四個部分,共有舊體詩三百九十九首,皆參照平水韻寫成,以及新詩十八首。
第一部分是三年來在文學欣賞班課堂聽了鄧軍教授講課,學習經(jīng)典古文和楚辭漢賦等作品后結(jié)合自己的感悟和想象,用七律的表現(xiàn)形式抒寫。
其中學習了屈原的《離騷》(節(jié)選),深切地感悟到:屈原將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shù)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中,以鮮花、香草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詐或變節(jié)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yǎng)。學習了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領略了洞庭湖的秀麗和作者的“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變化,領悟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欣賞了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的《鴻門宴》,感受到了劉項矛盾的不可調(diào)和性及劉項迥異的性格特點,體會到了文中敘事的精妙,如宴前藏玄機的揭露,宴中露殺機的驚險,宴后逃危機金蟬脫殼的奧妙;還有“建安七子”之一曹植久負盛名的代表作《洛神賦》,他幻想出一個迷離奇幻的人神相戀故事,極力刻畫了和洛水女神所經(jīng)歷的一段悲歡離合的愛情,生動地塑造了洛神純真美麗而又熱情活潑的形象,表達自己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破滅的惆悵與悲哀。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報任安書》,全文借回答任安“推賢進士”數(shù)語,圍繞一個“辱”字,訴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難以形容的苦痛,表現(xiàn)了司馬遷發(fā)憤著書、雪恥傳名的頑強意志。江淹的《別賦》,是南朝辭賦的代表佳作,以濃郁的抒情筆調(diào)、環(huán)境襯托、情緒渲染、心理刻畫等藝術(shù)方法對戎軍、富豪、俠客、游宦、道士、情人等別離的描寫,更是生動具體地反映出齊梁時代社會動亂的側(cè)影,狀寫特定人物同中有異的別離之情,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打破時空的方法歸結(jié),在以悲為美的藝術(shù)境界中概括出人類別離的共有感情。賈誼的《過秦論》,分析了秦王朝的成敗得失,為漢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鑒。北宋歐陽修的名作《秋聲賦》,讓人深切感受到作者當時所處環(huán)境,在漆黑的靜夜草木被風摧折的悲涼,作者對宦海沉浮、人生苦短的深沉的感慨?!墩龤飧琛罚浞终宫F(xiàn)了文天祥被俘入獄后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赌赜洝?,是北宋曾鞏著名的散文,則充滿了對王羲之勤奮精神的欽佩和仰慕之情……
本書第一部分用七律詮釋這些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古文及楚辭漢賦,讓國粹文化水乳交融,也是一種新的獨創(chuàng)嘗試。新的嘗試有特定歷史意義,但愿能為純潔的詩壇綻放出彌漫著古色古香又具有韻律美感的絢麗之花!
本書的第二、第三部分則是描寫對人生百態(tài)、民間習俗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喜怒哀樂隨感而發(fā);也有邀友酬唱,互相應和,融入了物境、情境、意境。凝神于心腦,處身于環(huán)境,吟唱于感悟,均是得之于心、運之于筆之作品也。
即將出版的詩集《旦園流韻》,得到了復旦老年大學沈文龍校長和湖北省廣播電臺高級記者許俊杰先生的關懷與幫助,并為本書賜序。中國石化作協(xié)叢松彪主任和河南油田彭生明局長熱情鼓勵和鼎力相助。復旦大學葛乃福教授、同濟大學鄧軍教授贈賀詩、賀詞。《詩詞之友》張脈峰總編熱情鼓勵并贈賀詞。江蘇省楹聯(lián)專家趙成柱老師為我的詩篇熱心輔導、修改、贈詩。還得到了廣西柳州漢詩學會覃滋高會長、《湖北詩詞》主編張世才的支持并贈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