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中國神話通論 作者:袁珂 著


自序

文學這根琴弦把古今神話有效地溝通起來了:積數(shù)十年的學習和經(jīng)驗,終于使我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個道理雖然并非高深,可是我卻冥冥摸索探討了幾十年,今天才能較有把握地明確地將它說出。

神話固然不單純屬于審美范疇的文學,但神話的第一屬性,卻是文學,然后才是宗教以及原始先民用神話思維去探討的其他多種學科,如天文學、地理學、哲學、歷史學、動物學、植物學、醫(yī)藥衛(wèi)生學、人類學、民族學,等等。神話在其產(chǎn)生之初,即在原始社會前期的活物論時期,是以動植物和自然現(xiàn)象為題材而進行創(chuàng)作的,此時宗教的觀念薄弱,文學的涵意深厚,因而我們說神話的第一屬性是文學,文學是和神話有生俱來的。

爾后,到了“萬物有靈論”時期,人類開始有了靈魂的觀念,同時相信萬物也都有靈魂,在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原始巫術(shù)等宗教活動中,神話不自覺就成了宗教的奴仆,它身上便會沾染上許多宗教迷信的雜質(zhì)以及用神話思維橫向發(fā)展作科學探討的變形學科的雜質(zhì),它原先固有的文學光輝在此時期自然便會隱而不彰了。但是,神話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終于還是會逐漸從混沌形態(tài)的多學科綜合體中分離出來,首先是從宗教中分離出來,而還它固有的文學的本來面貌的。從神話發(fā)展的主線看,神話之所以為神話,是因為它姓“文”(文學),不姓“神”(宗教),并且也不姓“綜”(多學科綜合體)。我經(jīng)過多年研究整理神話的實踐和反復思考,才得出如上所說的結(jié)論。

固然,我們須要周密細致地研究處于混沌形態(tài)多學科綜合體中的神話,因為原始神話的絕大部分是在這種狀態(tài)中展示其存在面貌的,不這樣不得神話之真。然而我們還須放開眼光,上下探索,看出神話的本質(zhì),始終在于文學,在于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文學。這是從人類心靈深處流露出的審美的因素,精神的升華,全世界人民都能在這當中找到他們共同的語言。不看到本質(zhì)上是文學的神話在歷史的長河中上下貫通,非僅限于原始社會的某個階段(雖然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就不能得到神話之全。既真且全,這才是我們要研究并向群眾推廣的神話。

我提倡廣義神話,廣義神話就是放開眼光探索在整個歷史行程中發(fā)展狀態(tài)的神話。它一點也不排斥古典派學者對神話在發(fā)生時期所作的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毋寧說正是這些辛勤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豐富了它的內(nèi)涵。廣義神話只是除此而外,還扣緊神話的文學本質(zhì),上伸下延,從它真正起源的時期,一直注意到它發(fā)展演變以至于今的時期,既見其真,兼顧其全罷了。

多年來我對神話所做的研究整理工作,是比較側(cè)重于神話的文學屬性這方面的。在工作的開始,也并沒有什么高瞻遠矚的認識,只是暗中探索,偶然契合,神話的這根文學的琴弦無形中導引著我自上達下,以至于今,使我能縱觀神話發(fā)展的全程,并且使我似乎有些豁然貫通,明白了廣義神話和神話本身的文學屬性并行不悖的道理?;仡櫼酝叩牡缆?,雖仍有些小周折,但是總的趨向自信尚無大謬。

《中國古代神話》是1957年我在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一部繼此書的簡本之后增訂出版的文學體的神話專著,以整理為主,研究為輔,夾敘夾議,將中國古代神話的大概面貌比較有系統(tǒng)地鉤稽出來。書出版后,國內(nèi)外的反應(yīng)還不錯:國內(nèi)除商務(wù)印書館而外,又經(jīng)高等教育出版社及中華書局等出版單位重印了數(shù)版,國外則先后曾被翻譯為日本、蘇聯(lián)、韓國等幾國文字,聞世界語和英語的翻譯也正在進行。我知道這并不是此書學術(shù)造詣高深的表現(xiàn),只不過是神話中原有的文學琴弦發(fā)出了洪亮的聲音,召喚了無分地域的中外讀者,使他們對具有深厚文化基礎(chǔ)的中國神話感到了興趣。

但那是一部連綴神話資料碎片加以演繹使成為故事的書,雖然夾敘夾議,究竟是敘多而議少,重在整理而不重研究。只有當所集資料或有闕佚、或前后矛盾抵牾時,才由作者從敘述中探出頭來,說幾句他是如何彌縫、安排這些資料的,一般只是埋頭敘寫,不作惹厭的饒舌。在整理過程中,時時感到有些神話的團塊(即集零散神話資料為一團的較大的構(gòu)件),值得對它們作些較細致的梳扒和較深入的研究,而這種題外的論述,卻是故事書中發(fā)揮不出也不適宜在故事書中發(fā)揮的。此念梗隔于胸,幾經(jīng)世事滄桑,不覺便過了將近二十年。

是十年動亂的末期,大的風暴已經(jīng)過去了,還有些小的風浪時起時伏,但已和我干涉不大。我只把自己關(guān)在窮巷的一間小屋里,做些人笑其癡的《神話詞典》的編寫工作。然而資料來源相當困難,編寫工作也就只好時作時輟。本書的初稿,就是在編寫《神話詞典》停工待料的間隙中勉力完成的。初名《中國神話漫談》,子目概論二十,分論八十八,合共一百?八,適符梁山好漢之數(shù)。雖然解決了些神話團塊中存在的問題,卻也厭其叢雜瑣碎,無心更作清理,便棄置至今,一晃又是十二三年。

現(xiàn)在各項工作,大致已了,家居稍暇,又將它從書櫥中檢點出來,翻看一遍,覺得也還有些意思,可以作為《中國古代神話》的補充,讓它從研究角度來探討中國神話的整理問題,使二書能互相依存,并行不廢。因而又費了數(shù)月的心力,補充,刪汰,修訂細節(jié),邊抄邊改,調(diào)整概論子目為十二,分論子目為八十七,合共得子目九十九:不充梁山好漢之雄,但存《易經(jīng)》“未濟”之實;又易原擬的書名《中國神話漫談》為《中國神話通論》,取貫通而論之的意思,本書的面貌和微旨就大略于斯了。抄改既畢,聊贅數(shù)句,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出版單位予以出版,讓它對愛好神話的莘莘學子多少有些幫助。

袁珂
1989.9.24
于成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