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南遺夢似風煙——記黃裳與黃宗英

掌故(第一集)精 作者:嚴曉星 編


江南遺夢似風煙——記黃裳與黃宗英

勵俊

留意這個題目也很久了,但一直沒開筆去寫。最初看黃裳先生的《錦帆集》和《錦帆集外》,總覺得其中的情感太細膩,而且濃得化不開,讓人有些別樣的聯(lián)想:“小妹”和“Y”實在有些戀人的影子在里頭吧,那種略帶膩的怨,總不是“閑情”二字所能了的,但是又吃不準。后來看了陳凡先生《壯游詩紀》,說黃裳先生過去的戀愛“為山九仞,師老無功”。那種怨,似乎有了因頭,但畢竟不是實證。

事情的揭開不近也不遠,在2000年的《斷簡零篇室摭憶》一文中,黃裳先生第一次把錢鍾書贈聯(lián)引全了。文曰:“遍求善本癡婆子,難得佳人甜姐兒?!碧鸾銉?,小妹,Y,果然都是那位黃——黃宗英。適巧,在搜集黃裳先生的集外文時,我陸續(xù)看到一些資料,可供關心此事的人參考,排除一些不必要的誤解,比如那個傳得沸沸揚揚的“黃宗英的衣裳”;而在我,這自然是黃裳傳記所應有的一章。記得有一次,朋友開玩笑說我有做娛記的潛質,這固然是個笑話,但也提醒我不要把這個題目混入下流的分子,寫成什么作家明星緋聞。

故事還得從七十多年前說起。

1941年秋,初中畢業(yè)的黃宗英由其兄黃宗江介紹進入上海職業(yè)劇團,成為一名演員。她第一次登臺是在《蛻變》里演姨太太,大獲成功。大家都說:“從北京來了個小姑娘,嗓特別響,北京話特好,人長得挺漂亮的,嗓子特別尖?!辈痪?,黃宗英又在話劇中妝演一位糖果大王的女兒,這回更為成功。于是,有著一雙清澈大眼睛的小姑娘黃宗英,從此被觀眾們親切地喚作“甜姐兒”。

當時,圍繞在黃宗江身邊的人有“黃家班”之稱。“我們貧窮、浪蕩、鐘情,我們鐘情藝術,鐘情友誼、愛情——在愛情上那時候只可稱‘見習’。”黃宗江曾這樣回憶:“李德倫和我,還有我的兩位燕京同學,藝名丁力的石增祚和藝名異方的郭元同,我們四條漢子住進了一間樓頂屋,我們共同的小妹黃宗英和租來的鋼琴在樓下客堂?!?/p>

由今及彼,不難想見40年代,一群年輕大學生在上海這個大都市里排演話劇、組織沙龍的情景?!包S家班”的住所很快成為年輕人的小沙龍,“整日高朋滿座”。作為黃宗江中學時代的同窗好友,黃裳就是常常跑小沙龍的年輕人之一。

當時黃裳在文壇嶄露頭角,用著各種化名,偶爾也用本名。初入大學的他大概頗為空閑,弄筆之余就喜歡看戲及與朋友們聊天。關于那個時期,黃裳是這樣描述的:“生活雖極無規(guī)律,但是極有浪漫的詼詭之趣。”黃宗英是“黃家班”的小妹,她的率真和活力有著難以描摹的吸引力。果然,相處一久,年輕人之間的情感似乎有了變化。且讓我抄兩段黃裳的書跋:

十年前且曾有《南國夢》曲本之作,以意中人足為小周后也?!撩仑チ眨I铣鹾?,黃裳記。(《五國故事 三楚新錄》舊抄本)

二十年前余究心南唐史事,曾撰《南國夢》劇本,以付月嬌,蓋擬其人為小周后也。雜置伊妝閣中。余入蜀后,此劇未演,稿本亦失去。(《江南別錄》舊抄)

按:月嬌是黃宗英當時的通信署名,事見黃裳《金陵五記》中的《馬湘蘭》和《舊札輯存》兩文;而所謂意中人,實乃追述。最近《南國夢》劇本被重新發(fā)掘出,當時還沒有濃情的影子。

這大概是一種少年的煩惱吧。黃裳在《錦帆集外》的《李林先生紀念》中,有著更為詳細的自述:

這時Y從天津來滬演戲,請他補習英文,于是我們之間稱呼人的時候就有了兩位李先生,不過說起來時口氣是不同的。他也常去看戲,對于臺上的笑謔也總微笑著欣賞著。不知如何,他似乎看到了一點什么,跟我說:Y并不算十分美。當時也就笑笑過去了。后來Y在上海大紅,被稱為“舞臺上最美麗的女演員”。我想起當時也是紅極一時的被改編為電影的一本美國女作家的小說,開頭的兩句,形容女主角并不美,但是有使人不易忘記的一種個性的話。

關于知慕少艾的情景,黃裳還有一篇追憶性質的《斷片》收在《錦帆集》中,此不具引??上楦械男★L景,終究經受不起社會動蕩大風暴的沖擊,更何況這份情剛剛萌芽??傊?,男主角還沒來得及表白心跡,就和女主角分離了。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孤島”上海淪陷,文化界頓時失去自由的活動空間。很快,教育、新聞、出版事業(yè)完全在日軍及汪偽政權人員的直接控制下。“黃家班”所在的話劇圈子蕭條而充滿危險,戲是演不下去了。

湊巧,交通大學內遷至重慶,并在九龍坡興建了簡易校舍,正式成立電機工程、機械工程等七個系,讓黃裳有了求學的一線之路。1942年的冬天,他和黃宗江等一行結伴離滬去大后方。

離別時的愁緒是那樣淡淡的,回憶起來甜蜜中纏雜著絲縷的哀傷。黃裳《西行詩紀》(見于舊《萬象》刊出的《芭蕉院隨筆》)寫道:

絕代風華絕世姿,樽前宛語一通辭。更何閑緒成哀樂,每悔余歡笑語癡。為愛湖山成小別,豈堪風雨餞春遲。華燈人語俱寂寂,心事如潮不自持。

小注云:

在離滬之前一月,那些最無聊的日子里,幾乎每日流連在L地方。自己也知道無聊,不過后來竟致有非去不可的必要了。一種心理的影響暗暗的滋長起來?!^一句不免失于情感作用。一位老師就親自和我說過:“Y并不美。”美不美,誰知道?反正詩是這樣寫了。

是的,離愁與初戀的蔓延,讓人難以自拔。黃裳以《龍堆再拾》(1942年6月)紀事,以古喻今,和此情頗有關聯(lián)。在黃裳一行臨走之前,李堯林先生為他們餞行,并“要我代為通知,也約了Y”。李老師必然是看出端倪,一面是男主角的暗戀,一面是女主角的蒙在鼓里。也許,他想為他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

在《李林先生紀念》中,黃裳寫道:

那一天天氣很好,下午五時,我們乘車子去赴宴。自然也是淡淡的……不知怎樣有些拘束,還沒有平時我們這些人在一起時的熱鬧。吃完飯,Y趕著去上戲,我與W到咖啡館里去吃水……

看來,是男主角口拙,有些話始終沒能說出口,只能在離別之后寄情于詩。黃裳《西行詩紀》中有兩首詩紀念當時的情景,詩云:

唱斷天涯夢里詞,燈前紅葉系人思。何堪更著銖衣舞,月白風寒欲墮時。

……燈下,想起昨天此時,他們給我和T餞行席上的Y曾是上好了裝的。淡淡的胭脂和淺紅唇,比平常格外憂郁,不多說話。覺得無限哀愁。

無端姿媚泥人生,琥珀調羹手自擎。知是殷勤知是惜,此情如水不分明。

這一首是紀一個光景的閃爍。當夜所想起的。

以上二首都詳記日期,見于新刊《萬象》2001年3月《露間詩》一文。這里再引用《露間詩》中失收的一首詩:

拈來綺語供嬋娟,人來花飛不記年。剩有余情堪記取,江南遺夢似風煙。

原注:“《張憶娘簪花圖卷》里的題畫詩中有一首同韻的,因為喜歡這詩的調子,所以用了原韻。”

手邊恰好有《靈鶼閣叢書》本《張憶娘簪花圖卷》,我查了一下,此韻共兩首,錄文如下:

誰與簪花上舞筵,金尊檀板舊因緣。展畫似歷華嚴劫,小別春風四十年。

玉山樵叟汪俊

花事闌珊四月天,勝留春色最堪憐。一枝弱柳迎風態(tài),憶著紅裙踏舞筵。

紅豆士奇

前一首的“展畫似歷華嚴劫,小別春風四十年”頗有一語成讖之感。

1943年初,黃裳一行人千里跋涉終于到了重慶;到了重慶以后,黃裳住在離城三十里路的鄉(xiāng)下,黃宗江則在城里劇團里演戲。然而在重慶的讀書生活并不怎么愉快,年輕的黃裳不斷感到作為“一個下江人”所受到的欺辱。其實在那樣一個烽火四起的環(huán)境下,校園早已經不是平靜寧馨的世外桃源。亂世別離和現實的苦悶讓人特別容易惦念家,而黃裳那懷戀的心情似乎愈來愈濃。寫于那個時期的《音塵》開始回憶道:

離滬之前,朋友S為我餞行,在燈火管制的夜黑的一角市樓里寂寞地吃著飯。平時免不了有說有笑的,這時卻只是嚴肅地相對。只說著算是“臨別贈言”的話,勸我不可再浪漫下去,他這話是很正經地說的,我衷心地感謝著。卻不能說什么,只在心里回復地想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

我們走下市樓,雖然才不過七點半鐘,離S去L戲院上戲還早,街上卻已經僅有寥落的行人和蕭疏的燈火了。S慢慢地念著上面的那一段話,沉重得很。我現在仿佛還可以聽見S的嗟嘆聲。

昨夜和L在這萬山叢繞中的一片石塘邊小坐??粗你捻?,于極靜中卻感到了心潮的起伏。真是“心事如潮不自持”呀,這我曾經拿來嘲笑過S的一句話,后來為著好玩,就又湊成了一首全詩。里邊有一聯(lián)是:

為愛湖山成小別,

豈堪風雨餞春遲。

這自然是有一種“典故”的?,F在想想當時的心情,真不免覺得有些可笑了。然而這一種寂寞之感,倒也不是沒有理由的。我想起了我曾經消磨過不少黃昏的那個劇場的后臺,那些Green Room里的電燈才真是亮,亮得人想睡覺。Ballet終場以后,一個個女優(yōu)都下了臺。窄窄的舞臺入口處擠滿了人。我看見了適才扮著仙女的那個女孩子,她的搽了粉的臉和頭部胸部,黑漆黏成似的睫毛下面,掩藏著的淺黑色的眸子閃爍著,飄然消逝在化裝室里了。

Green Room里的無線電寂寞地奏著悲哀的調子。女孩子們躚躚地起舞,似乎可以聽見從那紅嘴唇角溜下來的笑聲,掉在地上碎了。看著那穿了素服的纖纖的身段,搖搖地,不禁微微地引起了點傷感。兩個月以前,我的感情粗糙得快不能使這些景致在我心里生根。可是時間能使人變窄,我漸漸熟習于到這里來享受一份寂寞,從明眸笑語下面領略一份寂寞。這終于變成了我的生活的一部分。雖然在施舍者是不自知的。正如在枝頭嘯著的鳥,曉風里搖曳的柔條,一切可以稱做美的事物,都不是自明的,都有待于領受,解釋,才能有一種意義。

我終究不過僅僅止步于欣賞,也許是留給我的時間太匆促了。

……

這最后一句“止步于欣賞”略帶含蓄。文章的寫定時間是在1943年的6月17日。原來這一年的夏天,黃宗英在北京與郭元同結婚了,這就是此文的注釋?!堵堕g詩》中“琴臺此日應無路,鳳紙他年寄性真”之所慨,應該也是由此而發(fā)。這一聯(lián)寫成的時間比《音塵》晚了兩周。

1943年8月15日,黃裳給黃宗江寫了一封信,信文提到:

……元同他們在北平結婚,想必“甚得”。不佞也曾于來此前擬去平一玩而未果。郭君有“北平市政府”印之《北平景觀》一大冊,五彩美麗極了,翻看之余不禁神往。其實“錦瑟年華”,在北平上海逍遙放蕩最佳,何必像我們這些“亡命者”鉆入這“窄的籠”來呢?不過我想他們或許要來。因念老兄所言重慶劇團缺乏少女,今宗英又以Lady姿態(tài)出現,實在可惜。所以我說以作少奶奶最佳?!?/p>

在黃裳一行離滬西行時,黃宗英是被黃宗江鄭重托付給郭元同的。不過當時,大家都未料到之后的聯(lián)姻。從黃宗英晚年回憶來看,這場婚禮頗有意氣用事的地方,更像是所謂“沖喜”。因為新郎病得不輕,由人攙扶著行禮,而婚后的第十八天便因病去世了。少不經事的女主角第一次體會到生離死別,但對于婚姻大概仍無概念。黃宗英的性格倔強而有男子的英氣,早年十分叛逆,她曾經說過:“我雖然喜歡童話《灰姑娘》,卻懷疑灰姑娘嫁給王子以后會不會真的幸福?!笔廴说狞S宗英,當時的《春秋》雜志上有一篇很長的八卦文章,文辭略有些刻薄,在此就不具引。

秋冬之交,黃裳又給黃宗江寫了封信,再次提到黃宗英:

如去信,請代致慰唁。人總應該快快樂樂的。無論在遭遇到什么尷尬事之后。豈不然乎?

同年,黃裳給二弟的信中也提到這件事:

宗英的事這里已知道了。前幾天還看到她的信,真是一切都想不到,應了那一句話:“世事之奇,恒出小說之上。”不過那信里說她還非?!翱旎睢?,其性格之強恐非一般人所及也。

從黃裳的家書可知,當時黃宗英和黃裳有魚雁往來。經過這么多年,這些信現在早已蕩然無存。只能從文章中找到一些線索,在此引用《〈錦帆集〉后記》中的描述吧:

給一個人寫了幾封信,訴說的也還是一些無聊的小事情。這時我正知道了關于Y的一些事,一些想不到的事。在水市巷的一所轟炸后的樓房下面,看到了幾封信,信里有幾句話,我抄了下來,在日記里:“我珍惜我小小的力量、生命和愛,我要把它們給我愛的人們。我不愿意作什么大事業(yè),想替你們作極小的事。我讀書,我彈琴,努力的求知識,學許多的事情,都是為要做你們最好的伴侶?!?/p>

原本朦朧的情感和憂愁的離緒,又加上了“憐”,此時全化為對伊人的相思了。戰(zhàn)時,大后方和淪陷區(qū)的通信很不容易,于是不久,一封寫給“小妹”的信,以《閑話重慶》的名字發(fā)表在《萬象》第三卷第六期,有代柬的意思在里頭。這些早年的文字,如此亮色,但實際的生活恐怕并非如此。從此,“黃裳”成為一個較為固定的筆名。而這個筆名初次與世人相見,是在1936年。當時,黃宗英只有十二歲。

《閑話重慶》這篇文章,后來收入《錦帆集外》,改題《江上雜記》。而這些未曾實寄的信箋陪伴著黃裳從重慶到北碚,到昆明,到湘北,到桂林,到貴陽,到印度……收在《錦帆集》和《錦帆集外》中的篇章,寄許了黃裳那段相思故事。寫完《去國草》后,他就從戎成了赴緬隨軍的一名翻譯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大后方的各界人士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回到昆明的黃裳也開始憧憬回故里的景象,他在《〈錦帆集〉后記》中寫道:

離開家,離開親愛的人們已經兩年半了。久久無消息,不知道她們現在生活得怎樣。無已的懷念。衷心希望回家,到Y的“繡樓”上聽雨,念著“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鐙獨自歸”的詩句。如果時間不太久的話,讓這本小書作一個小橋,使我不致太困難回到那個境界和那種情懷。

在等待返程的日子里,黃裳成為《文匯報》記者,寫出了著名的報道。

在重慶苦熬了近一年,黃裳終于回到闊別已久的上海。然而此時家園已經物是人非,他所戀著的小妹已經出嫁程述堯。程述堯是南北劇社的社長,圈內人士,后來做到蘭心大劇院的總經理,是上官云珠的一任丈夫,一個有名的“公子哥兒”。演藝圈子的男女關系總是那樣繁亂,古今并無二致。而且依照郁達夫的說法,亂世男女離合,本屬平常。

黃宗英與程述堯的婚姻也非常短暫?;貞浧鸪淌鰣颍S宗英曾說過:

當時我就覺得,我只要有一個好人可以依靠就行了。當時,我很滿意他是個好人,可日子久了,他回來老跟我說,給我買了樂圣齋的醬牛肉,哪兒小市什么東西挺好。一年多了,他一本書也不看,這把我急得不得了,他回來之后我沒話跟他說。

1946年8月黃裳跋《露間詩》時,留下“堪念寂寥江上語,最憐凄咽露間詩”這樣一句。為誰而作,不言自明。同月他被派駐到南京。

那年9月,黃裳在南京雞鳴寺看到古胭脂井,想起當年他和黃宗英關于張麗華的笑謔,不禁感慨系之,寫下一詩:

眢井空遺六代祠,美人風雨泣燕支。明珰留憶他生夢,箋擘猶傳絕妙詞。玉樹歌殘春似水,景陽鐘斷夢成絲。舊情更向何人說,惆悵城頭落照時。

《露間詩》(即1946年的《步唐弢〈湖上雜詩〉六首原韻》)凄婉哀傷,署名則改為黃伯思。黃伯思固有其人(北宋名家),但此處的“伯思”二字卻應該作拆字解,就是“人白思”的意思吧。

這年的年末,《文匯報》刊出黃裳的《江湖》一文,其附記云:

三年前我在重慶寫了不少封信,這封是到昆明后的第一封,也就是末一封了。寫好未寄,忽然“漁陽鼙鼓動地來”,我也就將它塞在箱底,走到前方去了。一擱數年,昨夜翻閱B新寄來的一冊散文集,里邊提及此信,因重新找出,一看信里的事與人都已非故,紙上的情懷也成為一片矇眬了。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記。

《江湖》的正文,輕描淡寫過一句“情感之游戲,亦多少用心”;但事實上,黃裳心中的沉痛卻很是久長。這一切是黃裳和黃宗英迥然不同的性格和際遇所使,不能不說造化弄人。

1947年4月13日,《文匯報》刊出黃裳的《江上雜記》(殘篇)一文,仍舊是那段往事:

……昨夜無燈,我們四五個人坐在蠟燭光下談天到夜深,雨一夜下著沒有停,芭蕉葉子淅瀝的響著,心里真是說不出的惆悵,想起那么兩句詩來:

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

寂寞的秋夜,尤其是秋雨的夜晚。

附記:前兩天翻小箱子,在一堆亂七八糟之中找到一篇黃色的竹紙,已經離破碎不遠。在重慶時曾經寫過好幾封信,陸續(xù)寄滬,只有這一篇不知何故不曾寄出。重讀一過,將一些過了時的話刪掉,剩下來的記述當時的環(huán)境與心情的處所似乎仍可留存。因投《筆會》,并記。

此時,黃裳給黃宗江也寫過一封信,提到黃宗英:

宗甄信告小妹盲腸炎在虹橋療養(yǎng)院開刀。不然還不知道。今年去看了一次,尚好。幸而洋場小報記者均未在座?;ɑ@橘子蛋糕不少,宗英瘦的可憐,據說二十天沒有吃飯了。工作苦極。而拍出來的東西則如《追》,我真不知道為何如此“犧牲”。……近來知道較多,也更覺得小妹的命運之可憐,不必多說。然而弄來弄去,這事仍然不好懂。

……跟你寫信,免不了要談到小妹,然而并不是請你“傳書遞箋”之類。我最近心里似乎不近人情了。大可放心。最近又覺得,人要活得健康一些,不要歇斯底里地方佳。你上次信上所說,精神上的……更妙之類我不以為然,本非才子,何必一定要自作多情,天天在那里作纏綿狀,自己寫兩首詩……供天下人“欣賞”乎?這種慘事,我不想做了。

按:黃宗英參演的《追》乃1947年公映,以所談內容推斷,該信應該寫于1947年8月前后。黃裳說去探病時,幸而小報記者不在,這話很值得注意。此時,黃宗英和黃裳都在上海,大概有點戀愛交往。因《關于美國兵》連載而饒有名氣的黃裳在《文匯報》公開寫情書,也算是很有想法的大膽示愛,估計也是當時的文壇八卦。所以錢鍾書對他追求黃宗英的印象很深。只是性格、愛好等區(qū)別太大,兩人之間終究沒有結果。

最終,黃宗英在拍攝完《幸??裣肭泛蠹藿o了趙丹。至此,此段以單相思為主的戀情終于徹底終結。十多年“感情”留下的是傷楚,黃裳不免寫道:

沒有比這個再痛苦的了。你誠心誠意的愛一個女人,把她想象作你的最純真的對象,想幫忙她,想和她一起過好的生活,使彼此更完美。事實上她卻從來不曾想到過這個。

濫用想象的愚蠢呀,用一句老話,“自作多情”的可笑呀?!?/p>

三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這個時候,只有忙碌于工作才能讓人的感情慢慢粗糙下來。不由得想起黃裳對“文革”用過的“強顏歡笑”四字,簡短沉痛,意在言外。黃裳開始了消磨年輕光景的翻譯工作,并翻譯出三部書。在其中一部的后記中,他寫道:

一年以來,我借了翻譯的工作來躲過了很多情感上的痛苦,執(zhí)筆的時候心意專注,遂得忘卻憂悶于一時,我的一部分年青的生命也就這樣地消磨了。今全書完成,謹以之紀念先師李林先生,附帶使我永遠記得自己的這一段時期的生活。

三十七年春四月九日黃裳謹記。

“荏苒十年,舊夢都醒”。十年前,黃裳先生讀完此文初稿,曾說“其實還有更多可寫”,后來陸續(xù)見面也談過一些。關于某些往事,作為后輩的我不能多置一詞,只是覺得戀愛透射出一個人的性格。如今,很多人都知道黃裳先生訥于言,他的好友楊靜遠女士干脆把他比作“沉默的墻”。然而對于感情,不會說話又豈是遲鈍或者冷漠。而相反,恰恰這座“沉默的墻”,有著敏感、細膩而且極為豐沛的內心世界。忽然想起錢鍾書先生《宋詩選注》中的一個小注,引用在這兒:

……親友久別重逢,要談起來是話根兒剪不斷的,可是千絲萬緒,不知道拈起哪一個話頭兒才好,情意的充沛反造成語言的窘澀。

筆端流淌出飛揚的文采,若沒有那些情愛,怎能辦到?

這段情雖沒有結果,但卻成就了一個作家,不是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