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布魯克林》:漂泊,還是回歸

她們走在美的光影里 作者:古茗 著


《布魯克林》:漂泊,還是回歸

你會十分想家,想得要命。

你除了忍受這一切以外毫無辦法,

但這一切并不會擊垮你。

終有一天,太陽會再次升起。

——艾莉絲

→影片簡介

電影《布魯克林》(Brooklyn)講述了20世紀(jì)50年代初,由西爾莎·羅南(Saoirse Ronan)飾演的愛爾蘭小鎮(zhèn)女孩艾莉絲與許多同齡人一樣找不到工作,前途充滿未知,于是她離開了故鄉(xiāng),離開了母親和姐姐,只身前往布魯克林尋找機會和夢想的故事。

在神父弗雷德的幫助下,艾莉絲在布魯克林的一家百貨商店做了一名營業(yè)員。她住進(jìn)擁擠的集體公寓,面對房東太太挑剔的目光、其他租房姑娘的妒忌和猜疑、陌生的工作環(huán)境,她感到了孤單和害怕。

不過,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艾莉絲開始適應(yīng)布魯克林的節(jié)奏:白天工作,慢慢受到主管的認(rèn)可;晚上去布魯克林大學(xué)進(jìn)修,最后拿到了會計證書;平時還去教堂聚會,去舞會跳舞。后來,她還結(jié)識了艾莫里·科恩(Emory Cohen)飾演的意大利裔水管工托尼,與他墜入愛河。全新的生活讓她慢慢忘卻了鄉(xiāng)愁。

正當(dāng)艾莉絲在布魯克林找到歸屬感的時候,姐姐突然離世的消息讓她趕回了那個小鎮(zhèn)。在回愛爾蘭之前,托尼害怕失去艾莉絲,于是和她偷偷結(jié)了婚?;剜l(xiāng)后,痛失大女兒的母親希望艾莉絲能夠留在自己的身邊,并給她介紹了條件不錯的酒館老板吉姆(多姆納爾·格里森飾),以及一份很好的工作。一切似乎將要重新洗牌,她開始面臨留在家鄉(xiāng)與重回布魯克林、酒館老板與水管工之間的抉擇。

最終,在艾莉絲沉醉于家鄉(xiāng)的新生活時,殘酷的現(xiàn)實讓她徹底清醒過來,她坐上了重回布魯克林的客船。

→漂泊的意義

那些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姑娘,正是一個又一個艾莉絲。在最好的年紀(jì),她們選擇了漂泊。原因有很多:或是家鄉(xiāng)太過閉塞,或是家鄉(xiāng)找不到工作,或是想要出去看看世界,或是躲避家里的催婚……

在家鄉(xiāng),即使是一個普通工作也要看別人的臉色,所以艾莉絲選擇了離開。在臨走時,艾莉絲的姐姐看著她那箱少得可憐的衣服,自責(zé)地說:“艾莉絲,我應(yīng)該把你照顧得更好的?!卑蚪z握著姐姐的手說:“我買不起自己的衣服,箱子里的大部分衣服都是你買給我的,這也是我離開的原因之一啊!”后來,姐姐說出了艾莉絲必須離開的原因:“但我沒法給你買一個未來,你想要的生活,我買不到。”

艾莉絲的姐姐就像很多女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女兒離開的時候,他們會自責(zé):如果可以給女兒富足的生活,她就不會這么辛苦漂泊,住簡陋的出租屋,擠著地鐵,整天熬夜加班。然而,就算有諸多不舍,他們還是放開了她的手,決定讓她高飛。既然她想飛,就讓她去飛吧!

當(dāng)艾莉絲登上開往布魯克林的客船時,母親再也受不了這樣的離別,轉(zhuǎn)身離開。這樣的情景多少會讓我們想起初次離家上學(xué)的自己,心中五味雜陳。

在高樓林立的一線城市,最初很多異鄉(xiāng)的女孩子都找不到歸屬感。忙碌的工作,紛繁的生活,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房價,但這必定是她們要承受的。既然選擇了,就要承受選擇帶來的后果。

你必須承受孤單,承受親人離世,承受鄉(xiāng)愁。

后來,在布魯克林,艾莉絲慢慢尋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她認(rèn)真工作和學(xué)習(xí),有了奮斗的目標(biāo),有了未來的方向,并且得到了周圍人的肯定和尊重,這是在小城里從未得到的認(rèn)同感和歸屬感。慢慢地,她開始融入這座城市。

→回不去的家鄉(xiāng)

因為姐姐的病逝,艾莉絲又回到了愛爾蘭的小鎮(zhèn)。

身在他鄉(xiāng),最開心的就是收來姐姐的家書,聽聞一切安好;最痛苦的是神父傳來的消息,姐姐的離世……曾經(jīng),原以為生離死別是那么遙遠(yuǎn),沒想到竟離自己那么近。原來,那個愛爾蘭小鎮(zhèn)有著她無法割舍的愛與思念。

送走了姐姐,艾莉絲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小鎮(zhèn)。在這里,有母親的陪伴,有比布魯克林地下室舒適的大房子,還有一個曾經(jīng)不敢奢望的做酒館老板娘的機會。一切都很現(xiàn)實——這個家需要她。艾莉絲漸漸開始動搖,開始試著和酒館老板約會,思考和他未來的生活。

在家鄉(xiāng)的一段時間,艾莉絲開始忘了布魯克林,忘了那個和自己偷偷結(jié)婚的托尼。然而,正當(dāng)她沉浸于此的時候,尖酸刻薄、勢利粗蠻的老板娘凱莉?qū)⑺械郊抑?,說出了艾莉絲已婚的秘密。這一舉動徹底將她打醒。清醒的艾莉絲說出了影片的中心臺詞:“我差點忘了這個小鎮(zhèn)是這樣的了。”是的,這里的人喜歡打聽別人的秘密,就像那些喜歡討論家長里短的小城婦女,巴不得哪家出了大事,便可在茶余飯后增添點兒樂趣。

見過大城市的繁華與開放后,艾莉絲終于明白了很多東西:小鎮(zhèn)的那些紳士從未離開過愛爾蘭,之后也不會有機會出去闖蕩,但他們自我感覺良好。這些人就像小城里那些稍有些身份的人,喜歡對你指手畫腳,告誡你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兇險,小城的安逸適合你。在小鎮(zhèn)海灘上,人們都需要用浴巾包裹著舊式的泳衣,還不知道可以將泳衣直接穿在裙子里。很多時尚與流行的事物,小城永遠(yuǎn)要滯后很久。此外,就算是就業(yè)機會,也都是來自于前人的離世……是的,艾莉絲終于清醒了過來。

那個小鎮(zhèn)是離開后永遠(yuǎn)回不去的故鄉(xiāng)。出去后,她發(fā)現(xiàn)了世界的開闊與包容,那里要比家鄉(xiāng)寬容很多。在圣誕節(jié),艾莉絲去教堂為那些無家可歸的愛爾蘭人發(fā)放午餐。她問神父:“他們?yōu)槭裁礇]有回愛爾蘭?”神父告訴艾莉絲,如果像她這樣年輕有才的女孩都沒有發(fā)展空間,那這些人就更沒有生存可能了。是的,這一場景道出了赤裸裸的現(xiàn)實:其實,很多年輕人并非都想離開故鄉(xiāng),只是被逼無奈。就算他們讀完大學(xué),但是回鄉(xiāng)后又能怎么樣?那些好的工作機會被“關(guān)系戶們”霸占著,想要晉升最后卻被“權(quán)勢”擠到一邊。何時才能得到最大的公平與公正?最后,他們只能離開。的確,當(dāng)故鄉(xiāng)再也無法成為一個年輕人的支點時,他們只能出發(fā)去尋找夢想發(fā)芽的遠(yuǎn)方。

當(dāng)艾莉絲再次登上前往布魯克林的客船時,她已經(jīng)駕輕就熟了。初次的慌張和恐懼早已沒有。在船上,她囑托那個剛離家的愛爾蘭姑娘:“等你到了海關(guān)那兒,睜大你的眼睛,擺出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兒的樣子,你必須像美國人一樣思考?!弊詈?,艾莉絲朝那個姑娘堅定地點了點頭。

的確,離開后,我們一定會十分想家,非常非常想,除了忍受別無他法,因為那個家鄉(xiāng)已經(jīng)成了回不去的念想。

不過,這一切都不會擊垮我們。終有一天,太陽會再次升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