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喜劇論綱

羅念生全集(增訂典藏版) 作者:羅念生 著


喜劇論綱

譯者導言

《喜劇論綱》原名《夸斯里尼阿弩斯短篇》(Tractatus Coislinianus)。這是10世紀的一個抄本,原來收藏在法國一個叫做德·夸斯蘭(De Coislin)的貴族的私人圖書館里,現(xiàn)在收藏在巴黎的國家圖書館里。原抄本在19世紀中葉復印,開始為學者注意。譯文根據(jù)庫柏(Lane Cooper)的英譯(見《亞理斯多德的喜劇理論》,Harcourt, Braceand Company,922)譯出。庫柏曾經(jīng)把這篇《論綱》中的重要詞句一一注出,并詳細舉例說明。中譯的注釋借用了一部分。

作者是誰,無從考證,可以斷言的是,他應屬于亞理斯多德學派。他對喜劇所下的定義,幾乎是照《詩學》里悲劇的定義套下來的。但是從他對喜劇的分類,指出古希臘喜劇有“舊”、“中”與“新”之分,可以證明他活在“新喜劇”形成的時期,或者甚至于此后。亞理斯多德于紀元前322年逝世,對“新喜劇”的形成一無所知,不可能提出這種分法,所以盡管有些學者把《論綱》說成他的著作,始終不能成立。

《詩學》現(xiàn)存二十六章,主要討論悲劇和史詩。亞理斯多德在第六章的第一句話里,就告訴我們,他“以后再談”喜劇??墒俏覀兎椤对妼W》,找不出“再談”的篇幅。這成了研究《詩學》與戲劇美學的學者們的憾事。有人認為,《詩學》本身是上卷,重點在悲劇,另外還有下卷,重點應在喜劇,但是失傳了。有人認為,分卷是后來的事,所以分卷之說不能成立。不過大家都認為,亞理斯多德不會把喜劇丟開了不談的。由于不很清楚他對喜劇的說法,《論綱》中關于喜劇的提法,也就無從肯定對亞理斯多德的忠實的程度。

最難理解的一句話,顯然是關于喜劇的功能那句話:喜劇利用快感與笑,完成對這種情感的“卡塔西斯”(katharsis)作用。無論是從哪一種意義來了解“卡塔西斯”,譯成“陶冶”,或者譯成“宣泄”,或者譯成“凈化”,都很難理解笑和快感也需要“陶冶”,或者“宣泄”,或者“凈化”。笑和憐憫和恐懼不是一類東西。而悲劇也同樣引起快感。我們認為這是硬套亞理斯多德的結果,主要原因就在這里。

但是無論如何,這是現(xiàn)在所能讀到的最早一篇關于古希臘喜劇的文字了。雖然屬于“綱要”性質(zhì),比較上還是全面地談了談喜劇。對它的重視,也正格外顯出對《詩學》失傳的那一部分,多么令后人感到遺憾。

喜劇論綱

詩分非摹仿的與摹仿的二種。

非摹仿的詩分歷史詩與說教詩。說教詩又分教誨詩與理論詩。

摹仿的詩分敘事詩與戲劇詩,即(直接)表現(xiàn)行動的詩。戲劇詩,即(直接)表現(xiàn)行動的詩,又分喜劇、悲劇、擬劇、薩提洛斯劇。

悲劇借引起憐憫與恐怖來消除心靈的可怕的情感。(他說,)悲劇的目的在于求得恐懼的適當限度。悲劇來自悲哀。

喜劇是對于一個可笑的、有缺點的、有相當長度的行動的摹仿,(用美化的語言,)各種(美化)分別見于(劇的各)部分;借人物的動作(來直接表達),而不采用敘述(來傳達);借引起快感與笑來宣泄這些情感。喜劇來自笑。

笑來自言詞(=表現(xiàn))和事物(=內(nèi)容)。

笑來自言詞,即通過——

(一)同音異義字

(二)同義字,

(三)嘮叨話

(四)變形字[由加長(?)和截短(?)而形成],

(五)指小詞

(六)變義字(由讀音或這類的辦法造成),

(七)言詞的形式。

笑由下列事物的運用而引起:

(一)轉(zhuǎn)化物——丑化之物或美化之物,

(二)騙局,

(三)不可能的事,

(四)可能而不相干的事,

(五)出乎意料的事物,

(六)人物的貶低,

(七)滑稽(手勢)舞蹈的運用,

(八)一個有權勢的人,選擇最不足取的事物,不選擇最重大的事物,

(九)對話不連貫,并沒有下文。

喜劇和罵不同,因為罵是公開地譴責(人們)的惡劣品質(zhì);喜劇只采用所謂恩法西斯[或揶揄(?)]。

諧謔者嘲笑人們心靈上和肉體上的缺陷。

在喜劇里,笑應當有適當?shù)南薅龋缭诒瘎±?,恐懼應有適當?shù)南薅纫粯?sup>。

喜劇的成分包含情節(jié)、性格、“思想”、言詞、歌曲與演出

喜劇的情節(jié)指把可笑的事件組織起來的安排。

喜劇的性格分丑角的性格、隱嘲者的性格和欺騙者的性格。

“思想”分兩種,即“立論”與證明。[證明(或“說服”)分]五(種),即誓言、盟約、見證、考驗(盤問或拷問)、律條。

喜劇的言詞屬于普通的、通俗的語言。喜劇詩人應當使他的人物講他自己的本地的語言,應當使一個外地人講外地語。

歌曲屬于音樂藝術的領域,因此詩人應從這門藝術里吸取歌曲的基本法則。

扮相對戲劇有很大的幫助,能補充劇情的不足。

情節(jié)、言詞和歌曲見于所有的喜劇,“思想”、性格和扮相則只見于少數(shù)喜劇

喜劇的篇幅分四部分,即“開場”、合唱部分、“場”、“退場”?!伴_場”是喜劇在歌隊進場以前的部分。合唱部分(合唱歌)是歌隊所唱的歌,有相當?shù)拈L度?!皥觥笔莾芍Ш铣柚g的部分?!巴藞觥笔莿∥哺桕牭膭≡~。

喜劇的種類分“舊喜劇”(劇中有極多的笑料)、“新喜劇”(“新喜劇”不重視笑而傾向于嚴肅)、“中期喜劇”(為前二者的混合物)。

  1. 見《詩學》第6章。
  2. 參看《詩學》第4章與第14章。
  3. 亞理斯多德在他的文藝理論著作《詩學》中認為詩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摹仿(摹仿人的行動、生活)過程,因此《詩學》中所說的詩都是摹仿的詩。
  4. “歷史詩”指用“韻文”寫的歷史。
  5. “擬劇”是一種很短的社會諷刺劇,在街頭演出。
  6. “薩提洛斯劇”(笑?。┓帧把蛉藙 迸c“馬人劇”,在悲劇演出之后演出。
  7. “他”大概指亞理斯多德。
  8. 例如阿里斯托芬的喜劇《阿卡奈人》中的“大王的眼睛”和“眼睛”。(該劇中的雅典使節(jié)在第92行稱波斯國王的“耳目之官”為“大王的眼睛”;農(nóng)民狄開俄波利斯在第92—93行中說:“但愿一只烏鴉啄掉了你這個使節(jié)的眼睛。”)喜劇中許多雙關字也是同音(拼法不同)異義字。
  9. 例如稱“偷”為“拿走”。
  10. 一個人物嘮嘮叨叨的述說(特別是在別的人物不喜歡聽的時候),會引起觀眾發(fā)笑。
  11. 意即把一個字的某一部分去掉,再加進一些字母以造成一個變形字,這個字與原來的字同源,但意思已起變化。例如阿里斯托芬的喜劇《財神》第83行,克瑞密羅斯問財神:“你是他自己(autos,指財神)么?”財神回答說:“正是他自己的自己(autotatos)?!?/li>
  12. “指小詞”(例如“小歐里庇得斯”)除了表示親愛之外,還可以表示輕蔑或嘲笑的態(tài)度。
  13. “讀音”指誤讀字音或誤發(fā)尖音(古希臘語的尖音約相當于現(xiàn)代西方語的重音),例如把“O Zeu”(“啊,宙斯”)讀成變義字“O bdeu”[“啊,打屁神”(即雷神)],可以引起觀眾發(fā)笑?!斑@類的辦法造成”指借姿勢、表情等造成。
  14. “言詞的形式”指遣詞造句上的錯誤。這種錯誤可以引起觀眾發(fā)笑。例如阿里斯托芬的喜劇《地母節(jié)婦女》第26—28行:歐里庇得斯 你看見這扇小門沒有?涅西羅科斯 赫剌克勒斯在上,當然看見了。歐里庇得斯 別說話!涅西羅科斯 別對小門說話?歐里庇得斯 注意聽!涅西羅科斯 聽小門說話,又不對小門說話。
  15. “丑化之物”,例如阿里斯托芬的喜劇《蛙》里的酒神狄俄倪索斯叫他的仆人珊提阿斯當驢子,把驢子背起來;狄俄倪索斯后來因為害怕受懲罰,偽裝成珊提阿斯。“美化之物”,例如《蛙》里的珊提阿斯同狄俄倪索斯交換裝束,他披上獅皮化為大英雄赫剌克勒斯。狄俄倪索斯原來化裝為曾到冥土偷過三頭狗的赫剌克勒斯,以為那樣一來,可以順利的到達冥土,哪知碰上冥土的門房埃阿科斯,被認為是偷過三頭狗的赫剌克勒斯,即將受到懲罰。他把自己美化一下,反而上當,成了一個可笑的人物。又例如阿里斯托芬的喜劇《和平》里的特律該俄斯把他的蜣螂當作柏勒洛豐的飛馬。
  16. 例如《蛙》里的騙局,觀眾以為狄俄倪索斯會把歐里庇得斯從冥土帶回陽世來,哪知他卻把埃斯庫羅斯帶回。《阿卡奈人》里的墨伽拉人把他的小女兒扮成豬來賣。《地母節(jié)婦女》里的嬰兒被發(fā)現(xiàn)是一袋酒,這些都是騙局。
  17. 例如特律該俄斯騎蜣螂上天,《云》里的城墻建筑在天空中,《蛙》里的狄俄倪索斯想雇一個死者給他挑行李,《鳥》里的珀斯忒泰洛斯要處不死的女神綺霓以死刑。
  18. 例如《蛙》里的狄俄倪索斯用天平來量歐里庇得斯和埃斯庫羅斯的詩句。
  19. 例如《蛙》里的狄俄倪索斯所說的“我身為他的兒子——小酒甕的”一語。觀眾以為他會說“——宙斯的”。
  20.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騎士》里代表雅典人民的腐朽的德謨斯、《云》里的蘇格拉底、《鳥》里的普羅米修斯(他偷偷的跑來給珀斯忒泰洛斯報信),都是被貶低了的人物,但沒有經(jīng)過“轉(zhuǎn)化”,他們在劇中初次出現(xiàn)時就已經(jīng)被貶低了。
  21. 例如阿里斯托芬的喜劇《馬蜂》里的蹺腿舞和《地母節(jié)婦女》里的蹦躍式的波斯舞。古希臘喜劇中也有美麗的舞蹈。
  22. 狄俄倪索斯想到冥土把歐里庇得斯帶回到陽世,赫剌克勒斯向他說:“如果你必須從那里帶回一個詩人,那里還有索??死账?,他比歐里庇得斯優(yōu)秀得多,為什么不把他帶回?”《鳥》里的赫剌克勒斯為了想吃畫眉鳥而出讓王權。這些事都可以引起觀眾發(fā)笑。
  23. “對話”原文也為可譯成故事(情節(jié)),但是,故事不連貫,又無下文,便不成其為戲了,所以譯為對話。例如《鳥》里的詩人所說的話,所唱的歌:我這就走了,我將為這個國家編這樣的歌:“啊,有著黃金寶座的城市呀,嚴寒呀,戰(zhàn)栗呀,我來到這豐收的雪蓋著的原野呀!”哈,哈哈!
  24. “恩法西斯”(emphasis)有“反映”、“外表”、“意味”等義,用在此處,意思不明白,一般學者釋為“揶揄”。作者所指的大概是古希臘“中期喜劇”和“新喜劇”里的“揶揄”?!芭f喜劇”,例如阿里斯托芬的喜劇,是政治諷刺劇和社會諷刺劇,諷刺在這里是“罵”。
  25. 指喜劇詩人。
  26. “笑應當有適當?shù)南薅取边@一原則是正確的。問題是既然悲劇的目的在于求得它所“凈化”或“宣泄”或“陶冶”的情感(即恐懼)的適當?shù)南薅?,喜劇的目的也應當在于求得它所“凈化”或“宣泄”或“陶冶”的情感的適當?shù)南薅?,那么,這種情感自然不應當是笑了。
  27. 《詩學》中所說的六個成分是悲劇藝術的成分,不是每出悲劇的成分。《喜劇論綱》的作者把這些成分作為喜劇作品的成分。
  28. 《詩學》中所說的“情節(jié)”指主要情節(jié),主要情節(jié)之外的其他情節(jié)叫做“穿插”。亞理斯多德并且在《詩學》第6章里說:“所謂‘情節(jié)’指事件的安排?!?/li>
  29. “丑角的性格”,例如《騎士》里的德謨斯和《蛙》里的狄俄倪索斯的性格,參看注[4]及注[17]?!半[嘲者”實際上是聰明人,他能駁倒或戰(zhàn)勝自作聰明的“欺騙者”;最著名的“隱嘲者”是柏拉圖對話中的蘇格拉底?!半[嘲者”跟“丑角”很近似,他和“欺騙者”各自站在一個極端。《騎士》里的德謨斯是個丑角,他同時又裝傻,幾乎成了一個白癡。當他的仆人(“欺騙者”帕佛拉工和臘腸販)下場之后,歌隊(由騎士們組成)指責他喜歡戴高帽子,受人欺騙;他卻回答說:“你們認為我是個傻瓜,可見你們的頭發(fā)底下沒有頭腦。我不過是有意裝傻,因為我喜歡天天喝酒,愿意養(yǎng)一個小偷作管家,等他脹飽了,我就抓住他,一拳打破他的腦瓜。……你們看,我巧妙的捉弄他們,他們卻自以為夠聰明,騙得了我。他們偷竊的時候,我總是注意到他們,卻假裝沒有看見;然后用法院里的漏票管捅進他們的喉嚨,逼著他們把他們從我這里偷去的統(tǒng)統(tǒng)吐出來?!薄半[嘲者”是為自己開心而開玩笑,丑角則是為別人開心而開玩笑?!捌垓_者”,例如《鳥》里的窮詩人、預言家、視察員和古希臘、羅馬喜劇中的“吹牛武士”。
  30. 亞理斯多德在《詩學》里把“思想”規(guī)定為一種思考力?!啊枷搿鞘谷宋镎f出當時當?shù)厮烧f、所宜說的話的能力”(《詩學》第6章)?!啊枷搿ㄒ磺许毻ㄟ^語言而產(chǎn)生的效力,包括證明與反駁的提出、憐憫、恐懼、忿怒等情感的激發(fā)”(《詩學》第19章)。亞理斯多德并且把“思想”規(guī)定為“話”?!啊枷搿缸C明論點或講述真理的話”(《詩學》第6章),所謂“話”,實際上大概是指使人說出這種話的思考力。《喜劇論綱》中所說的“思想”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31. 一個人可以用誓言來說服對方,使他相信他所說的話,所行的事。阿里斯托芬的喜劇中有許多這類的誓言,例如“我憑宙斯立誓”。
  32.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中的人物常用“盟約”作為保證。
  33. 《馬蜂》里的布得呂克勒翁甚至用無生命之物來作“見證”,他說:“我要傳見證。為拉柏斯作證的乳缽、木槌、刮刀、火盆以及其他的燒壞了的、裝干酪的器皿快出庭?!?/li>
  34. “拷問”特別用來對待奴隸;古希臘人認為奴隸非經(jīng)拷問,不說真話?!锻堋防锏陌0⒖扑乖絾柕叶砟咚魉购蜕禾岚⑺?。
  35. “律條”指法律與天條;法律包括成文法、法令、口論、習慣法等,天條包括“神示”(神的預言)、鳥卜等。這些律條都可作證明之用。
  36. 阿提刻悲劇采用詩的語言,這種語言和阿提刻(雅典領土)的普通語有很大的距離。阿里斯托芬和“新喜劇”作家米南德的喜劇采用純粹的阿提刻語言。《阿卡奈人》中的墨伽拉人和玻俄提亞人所說的是帶有他們自己的方言的色彩的希臘語,該劇中的波斯貴族(“大王的眼睛”)所說的則是誰也聽不懂的波斯希臘語。
  37. 扮相是由面具、服裝扮成的。一般學者認為這個希臘文原字是“劇景”(包括布景、道具、服裝、面具等)之意,他們把這句話解作“劇景對戲劇有很大的幫助,能補充劇情的不足”。
  38. 此句難以解釋?!八枷搿焙桶缦啵ɑ騽【埃┦敲砍鱿矂∷豢缮俚摹S行┫矂】赡軟]有性格。亞理斯多德也曾在《詩學》第6章里說:“悲劇中沒有行動,則不成其為悲劇,但沒有‘性格’,仍然不失其為悲劇。大多數(shù)現(xiàn)代詩人的悲劇中都沒有‘性格’。”亞理斯多德認為人物只是在選擇行動的時候才表現(xiàn)“性格”,因此他所說的“性格”是狹義的。
  39. 這句話不正確,因為“退場”中往往有人物的對話。作者似乎把“舊喜劇”中的“插曲”(歌隊長向觀眾說的話和歌隊唱的歌)作為“合唱部分”。
  40. 古希臘喜劇隨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而逐漸演變,分“舊喜劇”(自紀元前487年至紀元前404年,即內(nèi)戰(zhàn)結束之年)、“中期喜劇”(約自紀元前404年至紀元前338年,即希臘為馬其頓所征服,失去自由之年)、“新喜劇”(約自紀元前338年至紀元前120年左右)?!芭f喜劇”是政治諷刺劇和社會諷刺劇,產(chǎn)生于雅典民主繁榮時代,在內(nèi)戰(zhàn)期中(紀元前431年至紀元前404年)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內(nèi)戰(zhàn)結束之后,雅典人的政治自由受到限制,因此“中期喜劇”只能是社會諷刺劇和世態(tài)喜劇。“新喜劇”是世態(tài)喜劇,由米南德首創(chuàng),米南德約于紀元前322年開始創(chuàng)作(由紀元前338年至紀元前322年是過渡時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