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
徐中玉主編譚帆邵明珍編著
導(dǎo).讀
散曲,是崛起于金元之間的一種新體詩,與詩、詞鼎足而三,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的三種基本類型。元人羅宗信云:“世之稱唐詩、宋詞、大元樂府,誠哉!”(《中原音韻序》)其中所謂“大元樂府”即指元代散曲??梢娫谠?,散曲就成為一代文學(xué)之勝并奠定了與唐詩宋詞分庭抗禮的藝術(shù)地位,在中國文學(xué)中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
作為一種文學(xué)體裁的總名,散曲就形式而言有小令、帶過曲和套數(shù)之分。所謂小令,也稱“葉兒”,取其短小之意,其形式大致如詩之一首,詞之一闋,乃散曲中最小的獨立單位。就音樂體式而言,小令還可分成獨曲體和聯(lián)章體(又稱重頭)兩種。獨曲體如馬致遠(yuǎn)〔越調(diào)〕天凈沙《秋思》;聯(lián)章體則指同一曲調(diào)重復(fù)運用的組曲,如關(guān)漢卿〔中呂〕四塊玉《閑適》四首,即以“閑適”為總題,連用〔四塊玉〕曲調(diào),反復(fù)抒寫其閑放歸隱之趣。帶過曲是由兩支或三支不同的曲調(diào)組合而成的組曲,在形式上介于小令與套數(shù)之間,如〔雁兒落過清江引〕為兩曲組合,〔快活三過朝天子四換頭〕為三曲組合,帶過曲的組合也有一定之規(guī),不得任意搭配。套數(shù)為散曲中最為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體式,其形式是把同
導(dǎo).讀1
一宮調(diào)中的諸多曲子聯(lián)綴起來,其聯(lián)綴順序則有相應(yīng)之格,一般是以一、二支小令曲為首曲,末以〔煞〕或〔尾〕作收束,中間則為有一定組合規(guī)律的過曲,或長或短,少則三、四曲,多至二三十支曲亦有。小令、帶過曲和套數(shù)是元散曲中的三種基本形式,都留下了眾多優(yōu)秀的篇章。本書在選錄時兼顧這三種形式,力求較為全面地反映元散曲在形式體制上的多種面貌。
元人散曲從民間傳唱的“俗謠俚曲”發(fā)展而來,后文人染指,終成一代之文學(xué)。自金末至元末的百余年間,散曲創(chuàng)作如群星璀璨,熠熠生輝。其常規(guī)分期則大致以14 世紀(jì)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作家創(chuàng)作從金末元初的興起逐漸走向鼎盛,其中在元好問、楊果、盧摯、姚燧等前驅(qū)作家的作品中,還明顯帶有以詞為曲的印痕。而在關(guān)漢卿、白樸、馬致遠(yuǎn)、張養(yǎng)浩等曲家的筆下,散曲之體性特征漸為張揚,或樸質(zhì)、或清麗、或俳諧、或豪放,可謂隨物賦形,生機勃勃。尤其是“曲狀元”馬致遠(yuǎn),更使散曲創(chuàng)作堂廡擴大,曲體尊榮。元散曲之后期創(chuàng)作承鼎盛期之緒,進一步呈繁榮的創(chuàng)作態(tài)勢,喬吉、張可久、徐再思、貫云石、薛昂夫、曾瑞、周文質(zhì)、劉時中等均是此時期之創(chuàng)作名家,此時期散曲創(chuàng)作的一個顯明跡象是藝術(shù)風(fēng)格漸趨雅化,散曲原有的樸拙、粗豪、直露的風(fēng)味有所減弱,遂使散曲之為市民文學(xué)漸變?yōu)檠攀恐?,他們追求詞采,講究聲律,一方面使散曲創(chuàng)作趨于規(guī)范和雅正,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使散曲失卻了原有之風(fēng)味而趨于衰落。本書在曲作的擇取上以前后兩期中的名家名作為主,又兼顧元代散曲發(fā)展中的前后平衡和散曲藝術(shù)的自身發(fā)展軌跡,并適當(dāng)選入無名氏的民間俗曲,使讀者能較為清晰地把握元散曲的獨特發(fā)展歷史和藝術(shù)品貌。
元人散曲的表現(xiàn)內(nèi)容至為廣泛,古代韻文的其他體裁可謂無有出其右者。明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首列“樂府體式”十五種,以概元散曲
元散曲
之表現(xiàn)內(nèi)容,近人任中敏以為朱氏之分法“含意未純”(《散曲概論》卷二),而舉其中之八體,曰:“黃冠體”(宣揚樂天知命——編者加,下同)、“承安體”(追求辭藻華貴,表現(xiàn)承平氣象)、“玉堂體”(粉飾太平或歌功頌德)、“草堂體”(志在林泉,不樂仕進)、“楚江體”(懷才不遇,悲憤慷慨)、“香奩體”(綺羅香澤,兒女私情)、“騷人體”(譏訕嘲諷)、
“俳優(yōu)體”(詭喻淫謔)。此八體分類有一定道理,其中如“黃冠”、“草堂”、“楚江”三體實則為元散曲之主旋律。本書在整體安排上亦以內(nèi)容分類,但不取傳統(tǒng)之分法,因此種分類術(shù)語隱晦不明,也略顯瑣碎,故重為梳理加以分類,計有“遣懷”、“嘆世”、“情愛”、“詠景”、“嘲戲”五類。每類各以時代為線索,選取各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便讓讀者能深入了解元散曲獨特的情感主潮和多樣化的表現(xiàn)內(nèi)涵。
本書對所選篇目例分五項內(nèi)容:(1)作者介紹(僅列于該作家所有入選作品的首篇,以后不再重出);(2)正文;(3)注釋;(4)說明;
(5)集評(視作品具體情況而定)?!白⑨尅币允柰ㄔ~句和說明典故為主,一般不作詳盡考證,異說擇善而從,務(wù)使通俗簡易,明了直截?!罢f明”對該篇作簡略賞析,并對有關(guān)創(chuàng)作背景和主要藝術(shù)特點作扼要提示。
“集評”部分不取作家總體評論,僅以單篇作品的評價文字為對象,如評語較多,則擇其精彩者錄之。本書所錄篇目之正文基本上依隋樹森所輯《全元散曲》,個別明顯有誤者則徑以校改,并在注釋中加以說明。
本書對時賢相關(guān)論著多有借鑒,一些資料書、工具書幫助尤多,舉其要者有:任中敏《散曲概論》,羊春秋《散曲通論》、《元人散曲選》,李昌集《中國古代散曲史》,顧學(xué)頡、王學(xué)奇《元曲釋詞》,呂薇芬《全元散曲典故辭典》,王文才《元曲紀(jì)事》,蔣星煜、齊森華、葉長?!对滂b賞辭典》等,在此特予說明,并致謝忱。如讀者有意對元代散曲作
導(dǎo).讀3
進一步鑒賞和探究,上述諸書可作參考。由于筆者能力有限,書中取舍失當(dāng)、注釋及評論文字不妥者,在所難免,再加上時間倉促,“集評”部分未及廣搜,滄海遺珠,更不能免,謹(jǐn)請專家和讀者諸君多多批評指正。閔銳、朱銀寧兩位同學(xué)認(rèn)真校讀了書稿,在此一并感謝。
譚帆2017 年6 月
目 錄
導(dǎo).讀/1 遣懷篇
元好問
〔雙調(diào)〕驟雨打新荷(綠葉陰濃)/3
劉秉忠
〔南呂〕干荷葉(南高峰,北高峰)/5 胡祗遹〔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漁得魚心滿愿足)/7
王.惲
〔正宮〕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8
盧.摯
〔黃鐘〕節(jié)節(jié)高·題洞庭鹿角廟壁/ 10 〔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閑居(恰離了綠水青山那答)/ 12 〔雙調(diào)〕蟾宮曲·京口懷古(鎮(zhèn)江)
/ 13
目 錄
陳草庵
〔中呂〕山坡羊(伏低伏弱)/ 15
關(guān)漢卿
〔南呂〕四塊玉·閑適/ 16〔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19
姚.燧
〔中呂〕滿庭芳(帆收釣浦)/ 22 〔中呂〕醉高歌·感懷(十年燕月歌聲)/ 23
馬致遠(yuǎn)
〔雙調(diào)〕清江引·野興(東籬本是風(fēng)月主)/ 25 〔雙調(diào)〕夜行船·秋思/ 27
阿里西瑛
〔雙調(diào)〕殿前歡·懶云窩/ 31
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殿前歡·對菊自嘆/ 33〔中呂〕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35〔南呂〕一枝花·詠喜雨/ 37
曾.瑞
〔正宮〕醉太平(相邀士夫)/ 39
喬.吉〔南呂〕玉交枝·閑適(山間林下)/ 40 〔中呂〕山坡羊·冬日寫懷(冬寒前后)/ 42 〔越調(diào)〕憑闌人·金陵道中/ 43
虞.集〔雙調(diào)〕折桂令·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柱體/ 44
薛昂夫
〔中呂〕山坡羊(大江東去)/ 46
馬謙齋
〔越調(diào)〕柳營曲·太平即事/ 48
張可久
〔黃鐘〕人月圓·山中書事/ 50 〔黃鐘〕人月圓·客垂虹/ 52 〔雙調(diào)〕殿前歡·次酸齋韻(釣
魚臺)/ 54 〔南呂〕一枝花·湖上歸/ 55
任.昱
〔雙調(diào)〕清江引·錢塘懷古/ 58
徐再思〔黃鐘〕人月圓·甘露懷古/ 60 〔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 62
曹.德〔雙調(diào)〕折桂令·江頭即事/ 64 〔不知宮調(diào)〕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 65
查德卿〔越調(diào)〕柳營曲·金陵故址/ 66 〔越調(diào)〕柳營曲·江上/ 68
吳西逸
〔雙調(diào)〕清江引·秋居/ 70
楊朝英
〔雙調(diào)〕水仙子(雪晴天地一冰壺)/ 71
宋方壺〔中呂〕山坡羊·道情(青山相待)/ 72
周德清
〔中呂〕滿庭芳·看岳王傳·誤國賊秦檜/ 73
汪元亨〔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歸田(遠(yuǎn)城市人稠物穰)/ 75
無名氏
〔正宮〕醉太平(堂堂大元)/ 76
嘆世篇陳草庵
〔中呂〕山坡羊(晨雞初叫)/ 79
白.樸
〔雙調(diào)〕慶東原(忘憂草)/ 80
馬致遠(yuǎn)〔南呂〕四塊玉·嘆世(兩鬢皤·帶野花·佐國心)/ 82 〔雙調(diào)〕清江引·野興(樵夫覺來山月底·綠蓑衣紫羅袍誰是主)/ 84
鄧玉賓〔正宮〕叨叨令·道情(一個空皮囊包裹著千重氣)/ 85
貫云石〔雙調(diào)〕清江引(棄微名去來心快哉·競功名有如車下坡·避風(fēng)波走入安樂窩)/ 87 〔雙調(diào)〕殿前歡(楚懷王)/ 89
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沽美酒兼太平令(在官時只說閑)/ 90 〔中呂〕朱履曲(那的是為官榮貴·正膠漆當(dāng)思勇退·才上馬
齊聲兒喝道)/ 91
鄭光祖
〔正宮〕塞鴻秋(門前五柳侵江路)/ 93
范.康
〔仙呂〕寄生草·酒/ 95
喬.吉〔中呂〕山坡羊·冬日寫懷(朝三暮四)/ 97 〔雙調(diào)〕折桂令·荊溪即事/ 98
劉時中〔南呂〕四塊玉(官況甜·祿萬鐘)/ 99 〔正宮〕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眾生靈遭磨障)/ 101
阿魯威
〔雙調(diào)〕蟾宮曲(鴟夷后那個清閑·問人間誰是英雄·動高吟楚客秋風(fēng)·理征衣鞍馬匆匆)/ 106
薛昂夫〔正宮〕塞鴻秋(功名萬里忙如燕)/ 109 〔正宮〕塞鴻秋·凌歊臺懷
古/ 110 〔雙調(diào)〕楚天遙過清江引(花開人正歡)/ 112
趙善慶
〔中呂〕山坡羊·長安懷古/ 113
馬謙齋
〔越調(diào)〕柳營曲·嘆世/ 114
張可久
〔中呂〕紅繡鞋·次《歸去來》韻/ 116 〔正宮〕醉太平·無題(人皆嫌命窘)/ 117
徐再思
〔雙調(diào)〕蟾宮曲·江淹寺/ 119
真.氏
〔仙呂〕解三酲(奴本是明珠擎掌)/ 121
唐毅夫
〔南呂〕一枝花·怨雪/ 123
張鳴善
〔雙調(diào)〕水仙子·譏時(鋪眉苫眼早三公)/ 125
汪元亨〔正宮〕醉太平·警世(憎蒼蠅競血·莫爭高競低)/ 127
無名氏〔中呂〕朝天子·志感(不讀書有權(quán)·不讀書最高)/ 129
情愛篇楊.果
〔越調(diào)〕小桃紅(滿城煙水月微茫·碧湖湖上柳陰陰·采蓮湖上棹船回)/ 134
〔仙呂〕賞花時(花點蒼苔繡不勻)/ 135
王和卿〔仙呂〕一半兒·題情(將來書信手拈著·書來和淚怕開緘·別來寬褪縷金衣)/ 137
盍西村〔越調(diào)〕小桃紅·雜詠(海棠開過到薔薇)/ 139
商.挺〔雙調(diào)〕潘妃曲(帶月披星擔(dān)驚怕·月缺花殘人憔悴·悶酒將
來剛剛咽)/ 140
盧.摯〔雙調(diào)〕蟾宮曲·商女/ 142 〔雙調(diào)〕壽陽曲·別珠簾秀/ 143
關(guān)漢卿
〔仙呂〕一半兒·題情(四首)/
145 〔商調(diào)〕梧葉兒·別情/ 147 〔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咫尺的天南
地北)/ 149 〔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 151
白.樸〔中呂〕陽春曲· 題情(輕拈斑管書心事· 從來好事天生儉·笑將紅袖遮銀燭·百忙里鉸甚鞋兒樣)/ 153
姚.燧〔越調(diào)〕憑闌人(馬上墻頭瞥見他)/ 155 〔越調(diào)〕憑闌人·寄征衣/ 156
馬致遠(yuǎn)〔雙調(diào)〕壽陽曲(從別后·心間事)/ 158
王實甫
〔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
情/ 159
珠簾秀
〔雙調(diào)〕壽陽曲·答盧疏齋/ 161
貫云石
〔南呂〕金字經(jīng)(蛾眉能自惜·淚濺描金袖)/ 163 〔中呂〕紅繡鞋(挨著靠著云窗同坐)/ 165
〔雙調(diào)〕清江引· 惜別(玉人泣別聲漸杳· 若還與他相見時)/ 166
鄭光祖〔雙調(diào)〕蟾宮曲·夢中作(半窗幽夢微茫)/ 167
曾.瑞〔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閨中聞杜鵑/ 168 〔中呂〕山坡羊·妓怨/ 170
范居中
〔正宮〕金殿喜重重(南)·秋思/ 171
周文質(zhì)
〔正宮〕叨叨令·悲秋/ 174
喬.吉呂止庵
〔越調(diào)〕小桃紅·效聯(lián)珠格/ 〔仙呂〕后庭花(西風(fēng)黃葉疏)/ 197 175
〔仙呂〕醉扶歸(有意同成〔越調(diào)〕天凈沙·即事(鶯鶯燕就)/ 198 燕春春)/ 176 查德卿〔雙調(diào)〕新水令·閨麗/ 178 〔仙呂〕一半兒·擬美人八詠·趙善慶春妝/ 199 〔雙調(diào)〕落梅風(fēng)·秋晴/ 181 吳西逸張可久〔雙調(diào)〕壽陽曲· 四時(縈心〔黃鐘〕人月圓·春晚次韻/ 182 事)/ 201 〔雙調(diào)〕殿前歡· 離思(月籠朱庭玉沙)/ 184 〔大石調(diào)〕青杏子·送別/ 202 〔中呂〕朝天子·春思/ 185 李致遠(yuǎn)〔雙調(diào)〕折桂令·西陵送別/ 〔越調(diào)〕天凈沙·離愁/ 204 186 楊朝英〔越調(diào)〕憑闌人·江夜/ 188 〔中呂〕陽春曲(浮云薄處朣朧徐再思日)/ 205 〔中呂〕陽春曲·閨怨/ 190 宋方壺〔越調(diào)〕憑闌人·春愁/ 191 〔仙呂〕一半兒(別時容易見時〔雙調(diào)〕蟾宮曲·春情/ 192 難)/ 206 〔雙調(diào)〕清江引·相思/ 194 周德清高克禮〔越調(diào)〕柳營曲·有所思/ 207 〔越調(diào)〕黃薔薇過慶元貞(燕燕鐘嗣成別無甚孝順)/ 195 〔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
歌·寄別/ 209
倪.瓚
〔雙調(diào)〕水仙子(東風(fēng)花外小紅樓·吹簫聲斷更登樓)/ 211
劉庭信
〔中呂〕朝天子·赴約/ 213
〔雙調(diào)〕折桂令·憶別(想人生最苦離別,唱到陽關(guān),休唱三疊)/ 214
〔雙調(diào)〕折桂令·憶別(想人生最苦離別,雁杳魚沉,信斷音絕)/ 215
〔雙調(diào)〕水仙子·相思(秋風(fēng)颯颯撼蒼梧)/ 216
高.明〔商調(diào)〕金絡(luò)索掛梧桐·詠別(羞看鏡里花)/ 217
無名氏〔正宮〕叨叨令(不思量尤在心頭記)/ 219 〔正宮〕塞鴻秋(愛他時似愛初生月)/ 220 〔仙呂〕寄生草(他生的顏如玉·動不動人前罵·有幾句知
心話)/ 221 〔中呂〕紅繡鞋(窗外雨聲聲不?。? 223 〔中呂〕紅繡鞋(一兩句別人閑話)/ 224 〔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相思/ 225
詠景篇元好問
〔中呂〕喜春來·春宴(梅殘玉靨香猶在)/ 229
劉秉忠
〔南呂〕干荷葉(二首)/ 230
盍西村
〔越調(diào)〕小桃紅·江岸水燈/ 232 〔越調(diào)〕小桃紅·雜詠(綠楊堤畔蓼花洲)/ 233 胡祗遹
〔中呂〕陽春曲· 春景(幾枝紅雪墻頭杏·殘花醞釀蜂兒蜜·一簾紅雨桃花謝)/ 234
王.惲
〔越調(diào)〕平湖樂(采菱人語隔秋
煙)/ 236 貫云石盧.摯〔正宮〕小梁州·春夏秋冬/ 252
〔雙調(diào)〕湘妃怨· 西湖(湖山〔雙調(diào)〕清江引·詠梅(南枝夜佳處那些兒·朱簾畫舫那人來先破蕊)/ 255 兒·蘇堤鞭影半痕兒·梅梢雪〔雙調(diào)〕清江引·立春/ 256 霽月芽兒)/ 237 張養(yǎng)浩
關(guān)漢卿〔雙調(diào)〕清江引·詠秋日海棠〔南呂〕一枝花·杭州景/ 239 (宋玉每逢秋嘆嗟·睡起不禁霜白.樸月苦)/ 259 〔越調(diào)〕天凈沙·春夏秋冬/ 241 〔雙調(diào)〕水仙子·詠江南/ 259
馬致遠(yuǎn)〔雙調(diào)〕折桂令·過金山寺/ 260 〔越調(diào)〕天凈沙·秋思/ 243 喬.吉〔雙調(diào)〕壽陽曲·山市晴嵐/ 〔雙調(diào)〕水仙子· 吳江垂虹
245 橋/ 262 〔雙調(diào)〕壽陽曲·遠(yuǎn)浦帆歸/ 〔雙調(diào)〕水仙子·重觀瀑布/ 263
246 〔雙調(diào)〕殿前歡·登江山第一樓/ 〔雙調(diào)〕壽陽曲·瀟湘夜雨/ 247 264 〔雙調(diào)〕壽陽曲·江天暮雪/ 蘇彥文
248 〔越調(diào)〕斗鵪鶉·冬景/ 265 〔雙調(diào)〕湘妃怨·和盧疏齋西湖趙善慶(春風(fēng)驕馬五陵兒·采蓮湖上畫〔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秋日湘陰道
船兒)/ 249 中/ 268
趙孟
張可久
〔仙呂〕后庭花(清溪一葉舟)/ 〔中呂〕普天樂·西湖即事/ 251 269
〔中呂〕紅繡鞋·天臺瀑布寺/
270 〔中呂〕喜春來·永康驛中/ 271 〔中呂〕紅繡鞋·西湖雨/ 272
徐再思〔中呂〕朝天子·西湖/ 273 〔中呂〕普天樂·垂虹夜月/ 275 〔中呂〕普天樂·西山夕照/ 277 〔雙調(diào)〕蟾宮曲·西湖尋春/ 278
王仲元〔中呂〕普天樂· 春日多雨/ 279
景元啟
〔雙調(diào)〕殿前歡·梅花/ 280
吳西逸〔中呂〕紅繡鞋·憶西湖/ 281 〔越調(diào)〕天凈沙·閑題/ 282
張鳴善
〔雙調(diào)〕落梅風(fēng)·詠雪/ 283
楊朝英〔雙調(diào)〕清江引(秋深最好是楓樹葉)/ 285
周德清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 286
鐘嗣成〔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春/ 287
倪.瓚〔越調(diào)〕小桃紅(一江秋水澹寒煙)/ 288
嘲戲篇杜仁杰
〔般涉調(diào)〕耍孩兒·莊家不識構(gòu)闌/ 291
王和卿〔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 294 〔雙調(diào)〕撥不斷·大魚/ 296
盧.摯〔雙調(diào)〕蟾宮曲(沙三伴哥來嗏)/ 297
關(guān)漢卿
〔仙呂〕醉扶歸·禿指甲/ 298 〔中呂〕朝天子·從嫁媵婢/ 300
白.樸〔仙呂〕醉中天· 佳人臉上黑痣/ 302
馬致遠(yuǎn)
〔般涉調(diào)〕耍孩兒·借馬/ 304
姚守中
〔中呂〕粉蝶兒·牛訴冤/ 307
睢景臣
〔般涉調(diào)〕哨遍·高祖還鄉(xiāng)/ 311
劉時中
〔雙調(diào)〕新水令·代馬訴冤/ 315
錢.霖
〔般涉調(diào)〕哨遍(試把賢愚窮
究)/ 318
張鳴善
〔中呂〕普天樂·嘲西席/ 323
宋方壺
〔南呂〕一枝花·蚊蟲/ 325
無名氏
〔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327 〔商調(diào)〕梧葉兒·嘲謊人/ 328 〔商調(diào)〕梧葉兒·嘲貪漢/ 329
遣懷篇
元好問
元好問(1190—1257 )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年三十二歲登金進士第,歷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翰林知制誥。金亡后不仕,以著書作詩自娛。為金元間最為重要的文學(xué)家之一。一生著述豐厚,有《遺山文集》四十卷行世,編有《中州集》和《壬辰雜編》。散曲傳世今有小令九首、殘曲二首。
〔雙調(diào)〕驟雨打新荷
綠葉陰濃,遍池塘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1,妖艷噴香羅。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珍珠亂糝2,打遍新荷。人生有幾,念良辰美景,一夢初過。窮通前定3,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4。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說明
此曲為元好問散曲之名篇,元·陶宗儀《輟耕錄》卷九云為元氏自度曲:“元遺山先生好問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為《驟雨打新荷》者是也?!痹撉w式與詞相近,亦為上下兩片,上片詠景,描繪盛夏之景
[1] 海榴初綻:石榴花剛開。
[2] 亂糝:糝( s伲n),飯粒,引申為散粒?!皝y糝”《輟耕錄》九作“亂撒”。
[3] 窮通前定:窮,不得志。通,得志。前定,前世決定。
[4] 芳樽:樽,酒杯,指杯中盛滿芳香四溢之美酒。
色,綠葉蔭濃,石榴初開,燕鶯弄語,高柳蟬鳴,一片喧鬧,熱烈的氣氛,忽然一陣驟雨降臨,打遍新荷,平添了絲絲涼意。下片對景寫情,表現(xiàn)元代文人追求花間樽前的生活和及時行樂的心態(tài)。此曲風(fēng)格清俊,語言流麗,開元散曲文人雅化之風(fēng)。
集評
夏庭芝曰:解語花,姓劉氏,尤長于慢詞。廉野云招盧疏齋、趙松雪飲于京城外之萬柳堂,劉左手持荷花,右手舉杯,歌《驟雨打新荷》曲,諸公甚喜。
——元·夏庭芝《青樓集》陶宗儀曰:《小圣樂》乃〔小石調(diào)〕曲,元遺山先生好問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為《驟雨打新荷》者是也?!ぬ兆趦x《輟耕錄》卷九“萬柳堂”條李調(diào)元曰:元遺山有小令云:……一時傳播,今入曲,易牌名《驟雨打新荷》?!濉だ钫{(diào)元《雨村曲話》卷上
王季烈曰:金代詞曲家,若董解元、關(guān)漢卿之類,行事皆不甚見于載籍。其有名于世者,惟元遺山。……所著曲雖不多,而甚超妙。其《驟雨打新荷》小令……讀此亦可見其志趣矣。
——王季烈《螾廬曲談》卷四
劉秉忠
劉秉忠(1216—1274 )字仲晦,初名侃,出家為僧后法名子聰,拜官后又更名秉忠。邢州(今河北邢臺)人。金末為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因不屑刀筆小吏之生活,棄職隱于武安山為僧。后經(jīng)海云禪師所薦,為忽必烈招致并重用,多有獻策,曾多參與蒙元開國之決策,為元之開國功臣,官拜光祿大夫,位太保。著有《藏春散人集》,《全元散曲》錄其小令十二首。
〔南呂〕干荷葉
南高峰,北高峰1,慘淡煙霞洞2。宋高宗3,一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fēng)4 , 兩度江南夢5。
說明
〔南呂〕干荷葉共有八首,首見于元·楊朝英所輯《樂府新編陽春白雪》。此為第五首,關(guān)于此曲之歸屬,明人疑為非秉忠所作,理由是秉忠世宦遼金,與宋無瓜葛,且秉忠卒時南宋尚未滅,不當(dāng)作此哀歌。此說
[1] 南高峰,北高峰:杭州西湖勝景之一,習(xí)稱“雙峰插云”。
[2] 煙霞洞:在南高峰下煙霞嶺之上,其洞幽深。
[3] 宋高宗:即趙構(gòu)(1107—1187),徽宗第九子,靖康二年(1127)即帝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后一路南奔,于臨安(今杭州)建行都,史稱“南宋”。高宗于紹興十一年(1141)與金人割地、稱臣、納貢議和。
[4] 吳山:杭州勝景之一,俗稱城隍山,在西湖東南面。
[5] 兩度江南夢:五代十國時的吳越和南宋均建都于杭州,又均已滅亡,想來猶如夢 境。
并非全然無據(jù),但秉忠晚年,南宋之覆亡已勢在必然,作此感慨當(dāng)屬可能。全曲雖寥寥數(shù)句,但意蘊深厚,先以西湖之景點出杭州,又以杭州引出宋高宗茍安辱國之事,復(fù)以“兩度江南夢”感嘆歷史之盛衰。西湖之景永恒不滅,帝王之事則歸于一瞬,作者在這種比照中感慨良深。
集評
楊慎曰:元太保劉秉忠《干荷葉》曲……此秉忠自度曲。曲名《干荷葉》即詠干荷葉,猶是唐詞之意也。又一首吊宋……此借腔別詠,后世詞例也。然其曲凄惻感慨,千古寡和也?;蛟品潜易?。秉忠助元兇宋,惟恐不早,而復(fù)為吊惜之詞?其俗所謂斧子斫了手摩挲之類也。
——明·楊慎《詞品》卷一
胡祗遹
胡祗遹(y俅)(1227—1293),字紹開,一作少凱,號紫山。磁州武安(今河北磁縣)人。少孤,長而讀書,得名流賞識。元世祖至元元年
(1264 )授應(yīng)奉翰林文字,不久兼任太常博士。因觸犯奸貴阿合馬而出任太原路治中等外官,元滅宋后,召拜翰林學(xué)士,不久辭官歸里。卒后謚文靖,有《紫山大全集》。散曲今存小令十一首,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評:“胡紫山之詞,如秋潭孤月。”
〔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
漁得魚心滿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個罷了釣竿,一個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兩個不識字漁樵士大夫。他兩個笑加加的談今論古1。
說明
曲中“漁夫”、“樵夫”兩個形象不必視為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而可看成作者的理想人格范型,只是一種象征。作者正是據(jù)此表現(xiàn)了對山野林泉漁樵生活的贊美,那種淡泊名利、舒心適意、灑脫超逸的品格無疑是作者所醉心向往的。
[1] 笑加加:即笑哈 哈。
遣懷篇
王.惲
王惲(1227—1304),字仲謀,號秋澗。衛(wèi)州汲縣(今河南衛(wèi)輝縣)人?!对贰酚袀?。元世祖中統(tǒng)元年(1260 )得左丞姚樞所薦,走上仕途,歷任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國史院編修、中書省左右司都事等職,多有政績,為一代名臣。卒時年七十六,追封太原郡公,謚文定。王惲博涉經(jīng)史,好學(xué)不倦,著有《秋澗先生大全集》。其散曲今存小令四十一首。
〔正宮〕黑漆弩
游金山寺并序
鄰曲子嚴(yán)伯昌嘗以〔黑漆弩〕侑酒1。省郎仲先謂余曰:“詞雖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煙雨〕目之,何如2 ?”予曰:“昔東坡作〔念奴曲〕3,后人愛之,易其名曰〔酹江月〕,其誰曰不然?”仲先因請予效顰,遂追賦《游金山寺》一闋,倚其聲而歌之。昔漢儒家蓄聲妓,唐人例有音學(xué)4,而今之樂府,用力多而難為工,縱使有成,未免筆墨勸淫為俠耳5。渠輩年少氣銳,淵源正學(xué),不致費日力于此也。其詞曰:
[1] “鄰曲子”句:鄰曲子,鄰居。嚴(yán)伯昌,生平不詳。
[2] “省郎仲先謂余曰”一段:省郎,中書省郎中或員外郎,仲先不詳為何人。
“江南煙雨”指
上文〔黑漆弩〕詞,白無咎作,詞上片末句為“睡煞江南煙雨”,故欲改〔黑漆弩〕曲名為
〔江南煙雨〕。
[3] 昔東坡作〔念奴曲〕 :指蘇東坡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該詞末句為“一樽還酹江月”,故后人有改〔念奴嬌〕為〔酹江月〕的。
[4] 唐人例有音學(xué):音學(xué),《秋澗樂府》朱孝臧《校記》云或為“音樂”之誤。
[5] 未免筆墨勸淫為俠耳:俠,疑誤,任中敏《曲諧》卷二改為“狹”,或是。
元散曲
蒼波萬頃孤岑矗1,是一片水面上天竺2。金鰲頭滿咽三杯3,吸盡江山濃綠。蛟龍慮恐下燃犀4,風(fēng)起浪翻如屋。任夕陽歸棹縱橫,待償我平生不足。
說明
此曲并序表現(xiàn)了作者欲使曲的創(chuàng)作追步東坡、抒寫豪邁之氣。開首兩句以“孤岑”矗立、水面天竺極寫金山寺之壯奇雄偉。次以登上絕頂,把酒臨江,表現(xiàn)作者之豪氣,猶如神鰲吸盡一江碧水,想象神奇,膽氣豪邁?!膀札垺倍溆謴纳絼萆煜蛩?,描繪驚濤駭浪。面對如此奇境,作者任憑歸棹縱橫,一意所之,極盡登臨之快。全曲想象奇特,氣魄不凡,頗有東坡之風(fēng)。
[1] 蒼波萬頃孤岑矗:岑,小而高的山。此句意為金山矗立在碧波萬頃之中。金山,在今鎮(zhèn)江西 北,山上有金山寺。
[2] 天竺:山名,杭州有上、中、下三天竺,上天竺在北高峰下,有寺稱上天竺寺。
[3] 金鰲:金山之最高峰,稱金鰲峰。
[4] 蛟龍慮恐下燃犀:《晉書·溫嶠傳》:“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嶠其夜夢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贝说涔手^古人以為水深有怪,寶物照之可使其現(xiàn)形。散曲中多用此典描繪水急浪高之
景。
盧.摯
盧摯(1242—1314 以后),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嵩翁,涿郡(今河北涿縣)人。至元五年(1268 )進士,歷官江東道提刑按察副使、陜西道提刑按察使、河南路總管、湖南道肅政廉訪使、翰林學(xué)士等。盧摯官居高位,文學(xué)亦負(fù)盛名,其詩與劉因齊名,曲與姚燧齊名,世稱“姚盧”。其詩、文、詞曲均清麗自然,著有《疏齋集》,已佚。散曲今存小令一百二十首,殘曲(小令)一首,為元散曲前期作家中留存較多的一個作家。
〔黃鐘〕節(jié)節(jié)高
題洞庭鹿角廟壁1
雨晴云散,滿江明月。風(fēng)微浪息,扁舟一葉。半夜心,三生夢2,萬里別。悶倚篷窗睡些3。
說明
此曲當(dāng)是盧摯作于元成宗大德年間赴任湖南道肅政廉訪使途中。全曲前半寫景,后半抒情。雨止云散,滿江月光,一片清澈明凈之景,風(fēng)
[1] 題洞庭鹿角廟壁:鹿角廟,湖南岳陽南洞庭湖濱有鹿角鎮(zhèn),廟當(dāng)在鎮(zhèn)中。題壁,即將詩文書 于壁上。
[2] 三生夢:三生,佛教語,指前生、今生、來生。白居易《偶題西壁》:“世說三生如不謬,共疑巢許是前身?!?/p>
[3] 篷窗:即船 窗。
微浪息,一葉扁舟泛游湖上,又是一種清寂愜意之境。但此時此境,作者之內(nèi)心卻無此清純寧靜,夜半明月,勾起離情,萬里路遙,不知歸程,一種人生如夢之慨油然而生。此曲之特色在于前后之比,前之明朗,后之陰郁,也在于情景相對,明月清輝難去心頭陰云,靜謐平湖更難使內(nèi)心寧靜。正是在這種比照中一個游子形象、一個痛苦心靈躍然紙上?!搽p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
閑居1
恰離了綠水青山那答2,早來到竹籬茅舍人家3。野花路畔開,村酒槽頭榨,直吃的欠欠答答4,醉了山童不勸咱,白發(fā)上黃花亂插。
說明
此曲極寫閑居、疏狂之樂。開首兩句寫作者信步漫游,青山綠水,一路轉(zhuǎn)到竹籬茅舍,以“恰離了”、“早來到”作承接,表明作者徜徉于野外,流連忘返,有著很高的興致。進入鄉(xiāng)村人家之后,一路上山花遍野,色彩繽紛,而村酒之醇香又極為迷人,他不禁在此喝得個酩酊大醉,且還大發(fā)少年之狂,摘下路邊菊花插滿在白發(fā)之上。東坡有云:“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yīng)羞上老年頭。”(《吉祥寺賞牡丹》)可曲中之主人公卻是顧不得這些了,一種疏狂、放達的形容躍然紙上。全曲語言本色,形象生動,頗有生活情趣。
[1] 盧摯《閑居》共有三首,此為第二首。
[2] 那答:那邊。
[3] 早來到:早來,已經(jīng)。
[4] 欠欠答答:形容瘋瘋癲癲的樣 子。
〔雙調(diào)〕蟾宮曲
京口懷古(鎮(zhèn)江)1
道南宅豈識樓桑2,何許英雄,驚倒孫郎3。漢鼎才分4,流延晉宋,彈指蕭梁5。昭代車書四方6,北溟魚浮海吞江7。臨眺蒼茫,醉倚歌鬟8,吟斷寒窗。
說明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煞殖蓛蓚€層次,從首句到“彈指蕭梁”,為第一層次,是為懷古。從“昭代”開始將思緒收回,投向現(xiàn)實,最后又將筆墨收束到自身。第一層次因登京口城便自然想到了三國時叱咤風(fēng)云的
[1] 京口:即今鎮(zhèn)江。《資治通鑒》卷六十六:“其城因山為壘,緣江為城,因謂之京口?!?/p>
[2] 道南宅豈識樓桑:“道南宅”指周瑜,典出《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策(孫策)與瑜同年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薄皹巧!敝竸洌睹饕唤y(tǒng)志》:
“樓桑村,在順天府涿州西南一十五里,即漢昭烈(備)故居。東南隅舊有桑高五丈許,如車蓋然,人異之,因號其里曰樓桑村?!?/p>
[3] 驚倒孫郎:孫郎,孫權(quán)。此句意為孫權(quán)被劉備的才華儀表所傾倒。
[4] 漢鼎:漢王室。
[5] 蕭梁:南朝時梁之王室姓蕭,故稱。
[6] 昭代車書四方: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也常以此作為本朝的美稱。崔涂《問卜》詩:“不擬逢昭代,悠悠過此生?!避嚂?,文物制度劃一,天下一統(tǒng)?!抖Y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杜甫《題桃樹》詩:“天下車書正一家?!?/p>
[7] 北溟魚:傳說中之大魚,典出《莊子·逍遙游》:“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贝颂幓蛴靡员扔髂切研坌挠胁怕灾恕?/p>
[8] 歌鬟:歌 妓。
孫、劉,這里曾經(jīng)是孫吳的大舞臺,劉備也在此使孫權(quán)為之傾倒,但如此大才,也未能挽回漢祚,“漢鼎才分,流延晉宋,彈指蕭梁”,歷史正是在彈指之間急遽地變化著。此一層次筆墨凝練,揮灑自然。由懷古自然便聯(lián)想到了當(dāng)今現(xiàn)實,雖然表面一統(tǒng),風(fēng)平浪靜,但誰能預(yù)料沒有如
“北溟魚”之流再次“浮海吞江”呢?眼前之蒼茫之景,雄闊之境沒有勾起作者之壯心,反而化為內(nèi)心無限的悵惘,不如“醉倚歌鬟,吟斷寒窗”,在醉酒詠詩之中消磨人生吧!如此收束,無疑是愧對于這壯闊的京口之景,也愧對于作者之同鄉(xiāng)先賢玄德公的,但這恰恰正是元代社會的一種真實寫照。
陳草庵
陳草庵,《錄鬼簿》將其列為“前輩名公”,稱其為“陳草庵中丞”。生平不詳。孫楷第《元曲家考略》認(rèn)為陳草庵即陳英。張養(yǎng)浩《歸田類稿》言陳英曾官監(jiān)察御史、諸道宣撫、中丞等職。散曲今存〔山坡羊〕小令二十六首。
〔中呂〕山坡羊
伏低伏弱1,裝呆裝落。是非猶自來著莫2,任從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農(nóng)過,蠶怕雨寒苗怕火,陰,也是錯,晴,也是錯。
說明
這是一首帶有苦澀幽默意味的自嘲曲。
“伏低伏弱,裝呆裝落”,起首調(diào)子極為低沉,事事服低,甘落人后,
但縱然如此,“是非”仍是紛至沓來,一種無序、黑暗的世道清晰地展示
了出來。生于這種年月,該何以為人呢?“任從他,待如何?”爽性讓他去
吧,又能怎么樣呢?從甘為人后轉(zhuǎn)而灑脫通達。最后,詩人以一個頗具苦
澀的幽默比喻來表現(xiàn)其處境:連老天也有妨農(nóng)時呢,“蠶怕雨寒苗怕火”,
因而是“陰,也是錯,晴,也是錯”。生于斯世,橫豎得咎,不如隨他去
吧。但在這種曠達、幽默之中,詩人內(nèi)心之苦澀、辛酸實已深沉透徹。
[1] 伏低伏弱:伏,即服。
[2] 著莫:元人口語,沾染、糾纏之意。:
《漢宮秋》二〔梁州第七〕“怎禁他帶天香著莫定龍衣袖?!?/p>
關(guān)漢卿
關(guān)漢卿(約1230 —約1310),名不詳,號已齋、一齋。大都(今北京)人。其籍貫另外尚有祁州(今河北安國)、解州(今山西運城)等幾種不同說法。關(guān)于他的生平,元·鐘嗣成《錄鬼簿》說他任過太醫(yī)院尹,元人熊自得《析津志·名宦傳》云:“關(guān)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xué)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fēng)流,為一時之冠?!睘椤霸拇蠹摇?/p>
(關(guān)漢卿、馬致遠(yuǎn)、鄭光祖、白樸)之首,明初賈仲明〔凌波仙〕吊詞贊他“驅(qū)梨園領(lǐng)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在元代劇壇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其雜劇今知有六十七部,現(xiàn)存十八部。散曲今存小令四十一首,套數(shù)十三,殘?zhí)锥吐?lián)章體組曲〔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是元初散曲作家中作品數(shù)量最多者。
〔南呂〕四塊玉
閑適
適意行,安心坐??蕰r飲饑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就向莎茵臥1。日月長,天地闊,閑快活。
舊酒投2,新醅潑3,老瓦盆邊笑呵呵4。共山僧野叟閑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閑快活。
[1] 莎茵:莎(su儕),莎草,即香附子,可編席。茵,墊子,毯子。
[2] 舊酒投:投, 《太平樂府》作“沒”,即喝光。一說“投”應(yīng)為“酘”(音同投),再釀之意。
[3] 新醅潑:醅(p佶i),未濾過的酒。杜甫《客至》:“盤飧市遠(yuǎn)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睗姡瑑A倒,引申為斟。一說潑為“酦”(p儕),亦為再釀之意。
[4] 老瓦盆:粗糙的酒器。
意馬收,心猿鎖。跳出紅塵惡風(fēng)波,槐蔭午夢誰驚破。離了利名場,鉆入安樂窩,閑快活。
南畝耕1,東山臥2。世態(tài)人情經(jīng)歷多,閑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甚么。
說明
這是關(guān)漢卿的一組小令,以“閑適”為總題,抒寫其掙脫名利場的無奈和閑居生活的樂趣。四首一組小令,各取一個視角。第一首取“舒心適意”,開首便奠定基調(diào):“適意行,安心坐”,無榮辱之?dāng)_,無禍福之憂,“飲、餐、歌、臥”都是隨心所欲,任其自然。第二首取“山野情趣”,推出了一次歡宴的特寫,醉意濃濃、呼朋喚友,一切都是那么的隨意、自然,酒是新釀,友是山僧,杯是老瓦盆,菜是“打平伙”,這“笑呵呵”、“閑快活”的場面是那么的真摯、率性和無拘無束。第三首取名利虛幻,在情感上已沒有那么熱烈、歡快,更多的則是無奈和略帶忿激,“離了利名場,鉆入安樂窩”,內(nèi)心之郁悶還是顯見的。第四首取顛倒賢愚,進一步表現(xiàn)紅塵風(fēng)波的參透,以“南畝耕,東山臥”表明自己決計脫出名韁利鎖,既然賢愚不分,倒還不如藏拙守愚,圖個安身怡心。這組小令所抒寫的
[1] 南畝耕:南畝,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同我婦子,
彼南畝?!币话惴褐柑锏兀隇闅w田躬耕。
[2] 東山臥:指隱居生活。典出《晉書·謝安傳》,謂謝安曾隱居?xùn)|山(今浙江上虞西南),后又入朝做官。此處以謝安之隱居來比喻自己的閑適生
活。
情感乃元曲中的一個普遍主題,是元代社會黑暗統(tǒng)治的反映。這種外在的超然其實是不得已的、無奈的,其內(nèi)心情感猶然沉郁,仍然熾烈。
〔南呂〕一枝花
不伏老
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1?;ㄅ始t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fēng)
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
眠花臥柳。
〔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lǐng)袖2,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
舊,花中消遣,酒內(nèi)忘憂。分茶
竹3,打馬藏鬮4,通五音六律滑熟,甚
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依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
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5。你道我老
也,暫休。占排場風(fēng)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
頭6,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個茅草崗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7。我
[1] 此處之花、柳均指娼妓。
[2] 郎君:郎君一辭在古時意義頗豐,或指嫖客、或指貴公子,有時婦女稱其丈夫或所戀之情人 亦為郎君,如古樂府《子夜四時歌·夏歌》:“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儀?!痹谠?,郎君一辭主要是指嫖客。《青衫淚》第一折〔油葫蘆〕:“我則道過中年人老朱顏改,誰想他撲郎君虎瘦雄心在?!?/p>
[3] 分茶
竹:分茶,隨意小吃、飲酒,《董西廂》卷一〔仙呂·賞花時〕:“選甚嘲風(fēng)詠月,擘阮分茶?!庇袝r也稱食店,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四:“大凡食店,大者謂之‘分茶’。”
竹,是指一種賭博性的游戲活動,即賭博性的抽簽,古時小吃商賈,常備簽筒,顧
客可抽簽賭吃。
[4] 打馬藏鬮:打馬,即打雙陸,古時一種博戲。藏鬮,亦古時一種游戲。
[5] “伴的是”三句:銀箏女、玉天仙、金釵客,均指妓女。金縷,,一種曲調(diào)名。金
〔金縷衣〕
甌,甌,一種小盒,此指精美的酒具。
[6] “錦陣花營”句:錦陣花營,妓女群。都帥頭,頭目。
[7] “子弟每”句:子弟,嫖客,圍場,本指獵場,此指妓院。
是個經(jīng)籠罩受索網(wǎng)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1。經(jīng)了些窩弓冷箭蠟槍頭2,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槌不匾炒不暴響珰珰一粒銅豌豆3,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4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5。我也會圍棋會蹴鞠會打圍會插科6,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7。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侯,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說明
此套曲為關(guān)漢卿散曲之代表作,全曲由四首曲子聯(lián)綴而成,每曲各敘一個中心,意脈貫通,酣暢淋漓,塑造了一個不同流俗、佯狂玩世的
[1] “我是個”句:此句與上句相對,意為頗有狎妓經(jīng)驗。
[2] “經(jīng)了些”句:窩弓冷箭,喻妓院對嫖客的暗算。蠟槍頭,中看不中用。
[3] 銅豌豆:舊時妓院對老狎客的昵稱。
[4] 錦套頭:本義是網(wǎng)套,比喻妓女籠絡(luò)狎客的手段。也作“錦套兒”,《曲江池》第一折〔青哥兒〕:“他自有錦套兒騰掀,甜唾兒粘連?!?/p>
[5] “我玩的是”以下四句:梁園,典出《漢書· ,又作梁苑、兔苑,漢梁孝王所
梁孝王傳》筑,是其接待賓客和游耍之場所,后作為游宴場所之代稱。東京,此指開封。章臺柳,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天寶末進士韓翃與妓柳氏相愛,后韓出任外官,柳居都下,三年后,韓作《章臺柳》詩寄柳氏:“章臺柳,章臺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yīng)攀折他人手?!焙笠哉屡_柳指青樓女子。另:章臺原為宮名,戰(zhàn)國秦時建,因?qū)m內(nèi)有章臺而得名,后來以章臺喻游冶之所。
[6] “我也會”句:蹴鞠(c俅 j儔)
,古時一種踢球游戲。打圍,圍獵。插科,戲曲、曲藝中穿插的引人發(fā)笑的動作,常與“打諢”并稱。
[7] 咽作:指歌唱。明·朱有燉《桃花景》楔子〔仙呂〕賞花時:“你道我咽作的吞子忒獻斗?!保ㄍ套?,嗓子;獻斗,出
色。)
抒情主人公形象。
怎樣理解這首套曲所表現(xiàn)的情感內(nèi)涵及其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晚清劉熙載評散曲創(chuàng)作時嘗云:“借俗寫雅,面子疑于放倒,骨子彌復(fù)認(rèn)真?!保ā端嚫拧ぴ~曲概》)此語可作〔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之評。全曲極力渲染“浪子風(fēng)流”,自稱“郎君領(lǐng)袖,浪子班頭”,以極為直率的語言自我標(biāo)榜、自我調(diào)侃、自我贊賞,將正統(tǒng)文人所不齒的“浪子生涯”作了淋漓盡致的描述,但在這種描寫中,卻看不出絲毫的香艷之氣和浮靡格調(diào),可謂浪蕩其表,真致其里,充分地展現(xiàn)了一個在特殊社會環(huán)境中的獨特人物形象,這種形象既是關(guān)漢卿自身的生活寫照,更可看作關(guān)漢卿所塑造的一個元代下層文人的典型形象,甚至是一次在現(xiàn)實惡俗中的新的人格標(biāo)舉。
此套曲在藝術(shù)上也深具特色,全曲雖然篇幅較長,但神旺氣足,淋漓酣暢,豪壯之文氣與暢達之筆勢融為一體,讀來滿紙生風(fēng)。曲中多用排句,又長于對偶,且運用散曲特有之襯字用法,使語勢跳躍,跌宕有致,體現(xiàn)出了一種奔放、活潑、生動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姚.燧
姚燧(1238—1313),字端甫,號牧庵。原籍柳城,后移居洛陽。三歲失怙,養(yǎng)于伯父姚樞家。歷任大司農(nóng)丞、江東廉訪使、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太子賓客、翰林學(xué)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為元代之名儒,
《元史》有傳。也是元代散文大家,《元史》稱其“閎肆該洽,豪而不宕,剛而不厲,舂容盛大,有西漢風(fēng)。宋末弊習(xí),為之一變?!币萆⑶翊嫘×疃攀?,套數(shù)一首,大多為言志抒懷、狀景詠物和男女情愛。有
《牧庵集》傳世。
〔中呂〕滿庭芳
帆收釣浦,煙籠淺沙,水滿平湖。晚來盡灘頭聚,笑語相呼。魚有剩和煙旋煮,酒無多帶月須沽。盤中物,山肴野蔌1,且盡葫蘆。
說明
此曲描繪了一幅淳樸素雅的生活畫面,不應(yīng)看作其生活的真實寫照,而不過是其晚年在逐漸厭倦了仕宦生涯以后所幻化的一種理想人生境界。但終姚燧一生,始終未脫官場束縛。“西風(fēng)吹起鱸魚興,已在桑榆暮景”
(〔中呂〕醉高歌《感懷》)。因此這種生活場景不過是其一種向往而已。
[1] 山肴野蔌(s俅):蔌,蔬菜的總稱?!对娊?jīng)·大雅·韓奕》:“其蔌維何?維筍及 蒲?!?/p>
〔中呂〕醉高歌
感懷
十年燕月歌聲1,幾點吳霜鬢影2。西風(fēng)吹起鱸魚興3,已在桑榆暮景4。
說明
這是一首思?xì)w之曲。作者此時年逾六旬,卻仍游宦吳地,內(nèi)心之惆悵不言而喻,一種急欲回歸的心情油然而生。此曲寥寥數(shù)語,但情真意切,讀來令人感喟,曲辭簡淡古雅,可謂小令曲之佳品。
集評
周德清曰:《醉高歌·感懷》“十年燕市……”。妙在“點”、“節(jié)”二字,上聲起音。務(wù)頭在第二句及尾?!ぶ艿虑濉吨性繇崱ぷ髟~十法·定格》(案:《中原音韻》“燕月”作“燕市”、“已在”作“晚節(jié)”)
[1] 十年燕月歌聲:燕,指京城大都(今北京,舊屬燕地)。作者曾在朝任翰林學(xué)士等職。
[2] 幾點吳霜鬢影:吳,泛指江南。作者于元大德五年(1301)出任江東廉訪使,后數(shù)年羈于此。
[3] 西風(fēng)吹起鱸魚興:《晉書·張翰傳》:“翰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p>
[4] 桑榆暮景:指一個人的晚年?!逗鬂h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睎|隅,日出處;桑榆,日落
處。
楊慎曰:“姚牧庵《醉高歌》詞云:‘十年燕月……’?!畼s枯枕上……。’牧庵一代文章巨公,此詞高古,不減東坡、稼軒也?!薄鳌钌鳌对~品》卷五“牧庵詞”
馬致遠(yuǎn)
馬致遠(yuǎn)(約1250—1321 以后),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早年追求過功名,但并不得志,約在元大德(1295—1307 )年間出任過江浙省務(wù)官。晚年退出官場,在杭州附近鄉(xiāng)村過隱居生活。馬致遠(yuǎn)在元代曲壇上地位頗高,時人譽為“曲狀元”,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作有雜劇十五種,今存《漢宮秋》等七種。散曲今存小令一百十五首,套數(shù)十六,殘?zhí)灼摺?/p>
〔雙調(diào)〕清江引
野興
東籬本是風(fēng)月主1,晚節(jié)園林趣。一枕葫蘆架,幾行垂楊樹,是搭兒快活閑住處2。
說明
〔雙調(diào)〕清江引《野興》共有八首,是馬致遠(yuǎn)抒發(fā)忘情物外,隱居樂道情懷的一組小令。此曲為第八首。開首“東籬本是風(fēng)月主,晚節(jié)園林趣”點明其志向、本性,一“本”字頗為傳神,大有一種“今是昨非”之感,說明其隱居乃本性使然,是為“悟迷”。接著以白描手法勾畫其隱
[1] 東籬本是風(fēng)月主:東籬,馬致遠(yuǎn)的號,顯然取自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風(fēng)月,此泛指大自然。
[2] 搭兒:處。白樸《梧桐雨》第三折:
“隱隱天涯,剩水殘山五六搭?!?/p>
居的“快活閑住處”:一排葫蘆架,幾行垂楊柳,平靜、安逸而又充滿生機。全曲不事雕飾,造語平直,但情真意切,表現(xiàn)了東籬高超的藝術(shù)造詣。
〔雙調(diào)〕夜行船
秋思
百歲光陰一夢蝶1,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2?!矄棠静椤诚肭貙m漢闕3,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沒話說4。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5?!矐c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6,多少豪杰。鼎足雖堅半腰里折。魏耶?晉耶7 ? 〔落梅風(fēng)〕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fù)了錦堂風(fēng)月8?!诧L(fēng)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里添白雪9,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巢鳩計拙10 ,葫蘆提一向裝呆11 。
[1] 夢蝶:典出《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此句謂人生就如一場夢境。
[2] 急罰盞夜闌燈滅:夜闌,夜深。趕緊行令罰酒,直至夜深燈滅。
[3] 秦宮漢闕:秦代的宮殿和漢代的陵闕。
[4] 不恁么:不如此,不這么。
[5] 龍蛇:指碑上刻的文字。古人常以龍蛇喻飛動的筆勢。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p>
[6] 投至:乃至。
[7] “鼎足雖堅半腰里折”以下三句:三國時魏、蜀、吳三國鼎立,但不久也消亡了,勝利的究
竟是魏還是晉呢?
[8] 錦堂風(fēng)月:錦堂代指富貴人家,風(fēng)月泛指生活享受。
[9] 添白雪:添白發(fā)。
[10] 巢鳩計拙:比喻不善于生計。《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敝祆渥ⅲ骸傍F性拙不能為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p>
[11] 葫蘆提:糊涂。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
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1,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2 ?
看密匝匝蟻排兵3,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4,陶令白
蓮社5。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
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jié)?人問我頑童記者6:便北海探吾來7,道東籬醉
了也。
說明
本篇為馬致遠(yuǎn)代表作,曾被譽為元散套之絕唱。全曲由七首曲子構(gòu)
成,縱論古今,左右開合,抒情、敘事、言理融于一體,深刻地表現(xiàn)了
馬致遠(yuǎn)對人生的領(lǐng)悟和放逸的情懷。
此曲之關(guān)鍵是由兩個鼎足對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
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
葉。”這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人生追求和生活境界,而圍繞這一追求,作者
[1] 蛩(qi佼ng):蟋蟀。
[2] 徹:盡頭,了結(jié)。
[3] 密匝匝:眾多,稠密,密密麻麻。
[4] 裴公綠野堂:裴公,唐人裴度,唐憲宗時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封晉國公。后退居洛陽, 筑綠野草堂,與白居易等吟酒詠詩其中。
[5] 陶令白蓮社:陶令指晉詩人陶淵明。白蓮社典出晉·闕名《蓮社高賢傳》,謂晉釋慧遠(yuǎn)等十八人在廬山結(jié)社,同修凈土之業(yè)。謝靈運在山上鑿池植蓮,故稱“白蓮社”。但陶淵明未曾入社,此處或是曲辭對仗之需,姑且用之。
[6] 人問我:一本作“囑付俺”。
[7] 北海:指東漢時孔融,因其首出任北海相,故后世稱其為孔北海。嘗自謂:“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
矣。”
從歷史的虛無、豪杰的無常到人生之短暫、社會之惡俗直逼出了“利名竭,是非絕”的大徹大悟。從而使上述境界更具深味。全曲形象生動,情感充沛,對仗工整,將悠長之意境、透徹之理趣、奔放之情思交織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有著較高的藝術(shù)魅力。
集評
周德清曰:此詞乃東籬馬致遠(yuǎn)先生所作也。此方是樂府,不重韻,無襯
字,韻險語俊。諺曰百中無一,余曰萬中無一??此谩暗薄ⅰ把ā?、“杰”、“別”、“竭”、“絕”字,是入聲作平聲?!瓣I”、“說”、“鐵”、“雪”、“拙”、“缺”、“帖”、“歇”、“徹”、“血”、“節(jié)”字,是入聲作上聲?!皽纭?、“月”、“葉”是入聲作去聲。無一字不妥,后輩學(xué)去。
——元·周德清《中原音韻·作詞十法·定格》
王世貞曰:馬致遠(yuǎn)“百歲光陰”,放逸宏麗,而不離本色,押韻尤妙。長句如“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東(頭)缺。”又如“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本闳朊罹场P≌Z如“上床與鞋履
相別”,大是名言。結(jié)尤疏??稍?。元人稱為第一,真不虛也。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附錄一
沈德符曰:元人如喬夢符、鄭德輝輩,俱以四折雜劇擅名,其余技則工
小令為多。若散套,雖諸人皆有之,惟馬東籬“百歲光陰”、張小山“長天落
彩霞”為一時絕唱,其余俱不及也。
——明·沈德符《顧曲雜言·南北散套》
胡應(yīng)麟曰:元曲傳于今者,崔蔡二家外,散套間得三數(shù)佳篇。如王長公所
稱“暗想當(dāng)年,羅帕上把新詩寫”,沉深逸宕,而字字本色,真妙絕古今矣?!鞍?/p>
歲光陰”,意勝,覺筋骨稍露?!伴L空萬里”,辭勝,覺肌肉太豐,俱讓一籌也。
——明·胡應(yīng)麟《莊岳委談》卷下
凌廷堪曰:大都詞客本風(fēng)流,“百歲光陰”老更遒。文到元和詩到杜,月明孤雁《漢宮秋》?!濉ち柰⒖啊缎6Y堂詩集》卷二《論曲絕句》
王國維曰:〔天凈沙〕小令,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馬東籬《秋思》一套,周德清評之以為萬中無一。明王元美等亦推為套數(shù)中第一,誠定論也。此二體雖與元雜劇無涉,可知元人之于曲,天實縱之,非后世所能望其項背也。
——《宋元戲曲考》第十二章《元劇之文章》
王季烈曰:關(guān)、白、馬、鄭諸家,皆生于金末元初,……且關(guān)白二人皆為金代遺民,入元不仕。馬東籬之《秋思》散套,鄭德輝之《王粲登樓》雜劇,襟期高遠(yuǎn),寄托遙深,亦系深于故國之思者。
——《螾廬曲談》卷四
阿里西瑛
阿里西瑛,生卒年不詳,約與貫云石、喬吉同時,回族人,阿里耀卿學(xué)士之子,其父亦善詞曲。其人身材魁偉,善吹篳篥,所居懶云窩,在吳城(今蘇州)東北隅,距天如禪師惟則獅子林半里許,兩人過從甚密。曾作〔殿前歡〕《懶云窩》小令三首以自述心志,當(dāng)時名曲家貫云石、喬吉、吳西逸等均有和作。今存小令四首。
〔雙調(diào)〕殿前歡
懶云窩
西瑛有居號“懶云窩”,以〔殿前歡〕調(diào)歌此以自述。
懶云窩,醒時詩酒醉時歌。瑤琴不理拋書臥,無夢南柯1。得清閑盡
快活,日月似攛梭過,富貴比花開落。青春去也,不樂如何。
懶云窩,醒時詩酒醉時歌?,幥俨焕頀仌P,盡自磨陀2。想人生待則么3,富貴比花開落,日月似攛梭過。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懶云窩,客至待如何?懶云窩里和衣臥,盡自婆娑4。想人生待則么?貴比我高些個,富比我焧些個。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1] 無夢南柯:言不作富貴之夢。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淳于棼醉臥堂東廡下,夢至槐安國,娶公主為妻,任南柯太守,并生有五男二女,顯赫一時,享盡榮華,后公主死,被遣歸。醒來后至槐樹下,發(fā)現(xiàn)一蟻穴,積土如城,即夢中所歷之槐安國。
[2] 磨陀:悠然自得,逍遙自在。又作磨跎、摩酡。元人口語。
[3] 則么:怎么。
[4] 婆娑:盤旋,在其中停留之意。
說明
阿里西瑛〔雙調(diào)〕殿前歡《懶云窩》為一組小令,《太平樂府》注第三首為喬吉作,觀三首小令之意緒筆法當(dāng)為一體。此組小令之特色在于一“奇”字,名其居曰“窩”,奇也,又冠之于
“懶云”,亦奇,而室中之主人則更奇:“醒時詩酒醉時歌,瑤琴不理拋書臥”,詩、酒、臥為其生活之全部,醒而醉,醉而復(fù)醒。且“客至待何如?懶云窩里和衣臥,盡自婆娑?!毖浴皯性啤?、言“窩”確乎傳神,確乎貼切。但細(xì)味其中卻頗有深意:主人之懶、主人之醉臥乃體悟到了人生之真諦,“得清閑盡快活”,“想人生待則么?”因此人家“呵呵笑我”,我報以“我笑呵呵”。言其玩世不恭也罷,言其頹唐懶散亦可,而這種意緒之由來歸根到底還在于元代社會之黑暗和文人出路之茫然。
集評
《堯山堂外紀(jì)》卷七十一:阿里西瑛,耀卿學(xué)士之子。有居號懶云窩,用
〔殿前歡〕調(diào),歌以自述……貫酸齋和云:“懶云窩,陽臺誰與送巫娥?蟾光一任來穿破,遁跡由他。覷一天星斗多,分半榻蒲團坐,盡萬里鵬程挫。向煙霞笑傲,任世事蹉跎。”喬夢符和云:“懶云窩,云窩客至欲如何?懶云窩里和云臥,打會磨跎。想人生待怎么,貴比我爭些大,富比我爭些個。呵呵笑我,我笑呵呵?!毙l(wèi)立中和云:“懶云窩,懶云窩里客來多??蛠頃r伴我閑些個,酒灶茶鍋。且停杯聽我歌,醒時節(jié)披衣坐,醉后也和衣臥。興來時玉蕭綠綺,問甚么天籟云和?!薄鳌なY一葵《堯山堂外紀(jì)》卷七十一
張養(yǎng)浩
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別號云莊,山東濟南人。《元史》有傳。養(yǎng)浩少有德行,好學(xué)不輟。二十歲時出為東平學(xué)正,游學(xué)京師,辟為禮部令史,授堂邑縣尹,累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因上疏幾遭大戮,時年五十二歲,乃以父老為名辭官歸隱近八年,其間朝廷多次征召,皆不就。天歷二年(1329 )關(guān)中大旱,特拜陜西行臺中丞,養(yǎng)浩以六十歲之衰年聞命即發(fā),為官四月,以勞瘁死于任所。張養(yǎng)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詩人和古文家,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家,有散曲集《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存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數(shù)二。
〔雙調(diào)〕殿前歡
對菊自嘆
可憐秋,一簾疏雨暗西樓。黃花零落重陽后,減盡風(fēng)流1。對黃花人自羞,花依舊,人比黃花瘦2。問花不語3,花替人愁。
說明
此曲之解讀關(guān)鍵在“自羞”,面對被秋風(fēng)侵凌下凋落的菊花作者何以“自羞”呢?菊花,在文人的傳統(tǒng)意念中向來被視為品格堅貞高潔之象
[1] 風(fēng)流:指菊花的美好姿態(tài)。
[2] 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詞:“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3] 問花不語:宋·歐陽修〔蝶戀花〕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p>
征,而此時作者為了躲避政治的惡流,已回歸隱居,且已唱出“快活直到老”的愿望。但這畢竟是一種消極的退避,因此面對侵凌而仍不屈的菊花,作者之“自羞”也就易于理解了?!盎ㄌ嫒顺睢?,這結(jié)句之沉郁正表現(xiàn)了作者的內(nèi)心隱痛。
〔中呂〕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1
峰巒如聚2,波濤如怒3,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4。望西都5,意躊躕,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6,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說明
《潼關(guān)懷古》是張養(yǎng)浩的名作,早已膾炙人口。此曲作于養(yǎng)浩出任陜西行臺中丞,途經(jīng)潼關(guān)之時。關(guān)中大旱,民不聊生,已隱居八年的六旬老翁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認(rèn)識已更為深刻了,面對潼關(guān)的險峻山勢和滔滔黃河,回顧曾經(jīng)輝煌如今又衰敗不堪的西都,作者不禁感慨良深,他深悟歷朝之成敗乃執(zhí)政者之得失,其實與民生無涉,無論是興,無論是敗,遭災(zāi)禍的都是百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種超越歷史現(xiàn)象的深邃認(rèn)識體現(xiàn)了一個飽經(jīng)歷史滄桑的老人的深刻內(nèi)涵,在元散曲中可謂
[1] 潼關(guān):關(guān)名,后漢建安中建。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北,地勢險要,歷代皆為兵家必爭的軍事重 地。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關(guān)內(nèi)道·華陰縣》載:“潼關(guān),……上躋高隅,俯視洪流,盤紆峻極,實謂天險?!?/p>
[2] 峰巒如聚:潼關(guān)南與商嶺、華山相連,故以“聚”形容群山攢立,好似相聚一般。
[3] 波濤如怒:潼關(guān)北臨黃河。
[4] 山河表里:表里,猶言內(nèi)外,外有黃河,內(nèi)有華山,此言潼關(guān)地勢之險峻。
[5] 西都:長安。
[6] “傷心秦漢”句:長安為秦漢故都,謂經(jīng)過此地,見這些歷史古跡,內(nèi)心非常傷悲。
空谷足音。此曲之藝術(shù)性在于氣勢、在于沉郁,精辟生動的遣辭、鮮明可感的形象與作者內(nèi)心那特有的情感鑄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shù)整體,啟人深思,發(fā)人感嘆。
〔南呂〕一枝花
詠喜雨
用盡我為民為國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數(shù)年空盼望,一旦遂沾
濡1,喚省焦枯2。喜萬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棄業(yè)拋家,當(dāng)
不的也離鄉(xiāng)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騰做菽粟,澄河沙都變化做金珠。直使千門
萬戶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祿3。眼覷著災(zāi)傷教我沒是處4,只落的雪滿
頭顱。
〔尾聲〕青天多謝相扶助,赤子從今罷嘆吁5。只愿的三日霖霪不停
住6,便下當(dāng)街上似五湖,都淹了九衢7,猶自洗不盡從前受過的苦。
說明
張養(yǎng)浩在關(guān)中連年大旱之際結(jié)束了他的隱居生涯,受命任陜西行臺中丞,他憂心如焚地登上征途,“親登華岳悲哀雨,自舍資財拯救民”,博得了滿城百姓的擁戴。事也湊巧,他剛上任不久,天就普降大雨,他
[1] 沾濡:潤濕。
[2] 喚?。菏?,醒。
[3] 天祿:俸祿。
[4] 沒是處:猶言沒辦法。
[5] 赤子:百姓。
[6] 霖霪(y侏n):久雨。林寬《苦雨》:“霪霖翳日月,窮巷變溝坑?!?/p>
[7] 九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在驚喜之中寫下了此曲。但在這喜悅之中,作者面對百姓的流離失所以及連年大旱所帶來的極度貧困,內(nèi)心之悲痛仍難以平抑。一方面,他是誠心感謝上蒼降下甘霖,同時,他更為百姓連年來所積聚的苦難憂心忡忡,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好官人”關(guān)愛民生、與民同甘共苦的品質(zhì)。全曲語言平實,絕無雕飾,尤其是末曲那夸張的筆墨讓人摸捉到了他那誠摯、熱切的心靈。
曾.瑞
曾瑞(約1260—1330 后),字瑞卿,號褐夫。大興(今北京市大興縣)人。因喜錢塘景物之盛,遂移居杭州,志不屈物,故不樂仕途。神采卓異,衣冠整肅,悠游市井,儼然如神仙中人。江淮之達官顯宦饋贈不絕,使其終歲無衣食之憂。善丹青,能作曲,有散曲集《詩酒余音》,已佚。今存小令九十五首,套數(shù)十七。元·鐘嗣成《錄鬼簿》有其小傳。
〔正宮〕醉太平
相邀士夫,笑引奚奴1。涌金門外過西湖,寫新詩吊古。蘇堤堤上尋芳樹,斷橋橋畔沽醽醁2,孤山山下醉林逋3。灑梨花暮雨。
說明
曾瑞一生“志不屈物,故不愿仕”悠游于西湖勝境,做一個杭州名士。此曲正表現(xiàn)了他的這種生活。全曲風(fēng)格淡雅,形象放逸,邀賓朋,引奚奴,敘述了周游西湖的過程,他涌金門新詩吊古,蘇堤尋芳,斷橋沽酒,更在孤山下與處士林逋“同醉”。一種幽情,一縷逸致,使人仿佛感受到了他那種孤高自許、清貧放逸的人格和形象。
[1] 奚奴:古時仆役的稱呼。李商隱《李賀小傳》:“恒從小奚奴,騎距(
)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p>
[2] 斷橋橋畔沽 醽醁:斷橋,與上文之蘇堤、下文之孤山均為西湖名勝。醽醁(l侏ng l俅),酒名,《抱樸子·知止》:“密宴繼集,醽醁不撤?!币嘧鳌搬X醽”和“綠酃”,左思《吳都賦》:“飛輕軒而酌綠酃?!崩钌谱ⅰ段倪x》引《湘州記》:“湘州臨水縣有酃湖,取水為酒,名曰酃酒?!?/p>
[3] 林逋:北宋詩人,字君復(fù),卒謚和靖先生。隱居孤山,養(yǎng)鶴賞梅,不婚娶,稱“梅妻鶴子”。有《林和靖詩集》傳世。
喬.吉
喬吉(約1275—1345),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曹本《錄鬼簿》卷下稱“吉甫字夢符”)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移居杭州?!朵浌聿尽氛f他“美容儀,能詞章,以威嚴(yán)自飭,人敬畏之?!币簧实梗h泊江湖,寄情山水,乃江湖名士、清客。曾以“題西湖〔梧葉兒〕百篇”,蜚聲詞壇。有文集《天風(fēng)》、《環(huán)佩》、《撫掌》三稿,今不傳。所撰雜劇十一種,今存《揚州夢》、《兩世姻緣》等。散曲今存小令二百十三首,套數(shù)十,為元后期散曲重要作家,與張可久齊名,明·李開先評曰:“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笨梢娖涞匚恢摺?/p>
〔南呂〕玉交枝
閑適
山間林下,有草舍蓬窗幽雅,蒼松翠竹堪圖畫,近煙村三四家。飄飄好夢隨落花,紛紛世味如嚼蠟。一任他蒼頭皓發(fā)1,莫徒勞心猿意馬2。自種瓜,自採茶,爐內(nèi)煉丹砂3??匆痪淼赖陆?jīng),講一會漁樵話,閉上槿樹籬,醉臥在葫蘆架,盡清閑自在煞。
[1] 蒼頭:頭發(fā)灰白。蒼,灰白色。
[2] 心猿意馬:原為道家用語,比喻人的心思流蕩不定。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一折:“俺從今把心猿意馬緊牢拴,將繁華不掛眼?!?/p>
[3] 煉丹砂:古代方士術(shù)語,也是道教法術(shù)之一。原指將朱砂放于爐火中燒煉。后有內(nèi)丹、外丹 之分,以靜功和氣功修煉精、氣、神的,稱內(nèi)丹;用爐火燒煉藥石的,稱外丹。
說明
此曲不必看作是喬吉真實生活的寫照,而是一種隱居樂道生涯的理想圖景。拋棄塵世,隱居林泉,青松翠竹,草舍蓬窗,乃世外之桃花源,突出了生活的隨意、安適、自給,有濃烈的頹喪、消極情緒。〔中呂〕山坡羊
冬日寫懷
冬寒前后,雪晴時候,誰人相伴梅花瘦?釣鰲舟1,纜汀洲2,綠蓑不耐風(fēng)霜透。投至有魚來上鉤3,風(fēng),吹破頭;霜,皴破手4。
說明
此曲《樂府群珠》題作《寒江獨釣》,使人想起柳宗元的名詩《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钡?xì)味其中,我們不難感到兩者之間的差距:柳詩孤高,境界清幽高潔;喬曲近俗,形象孤苦窮寒。全曲純用暗喻,漁父寒江獨釣,求魚而難得,表達的乃是一種追求入世而不果的辛酸。而這正是作者自身生活道路的寫照。喬吉一生窮苦,未曾入仕,雖在其作品中常常表現(xiàn)超然灑脫的情感,但內(nèi)心深深的期待,無窮的失落也常溢于言表,使人摸捉到他那孤苦的心靈。
[1] 釣鰲舟:釣鰲在古時比喻胸有大志但疏放狂傲之士。宋·趙令畤《侯鯖錄》卷六:“李白開元中謁宰相,封一板,上題曰:‘海上釣鰲客李白?!紫鄦栐唬骸壬R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白曰:‘以風(fēng)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以明月為鉤?!衷唬骸挝餅轲D?’曰:‘以天下無義氣丈夫為餌。’時相悚然。”
[2] 汀洲:水邊。
[3] 投至:等到。也作“投到”。
[4] 皴(c儔n):肌膚受凍而開裂。
〔越調(diào)〕憑闌人
金陵道中
瘦馬馱詩天一涯,倦鳥呼愁村數(shù)家。撲頭飛柳花1,與人添鬢華。
說明
此曲以景勝,但情景妙合無垠,抒發(fā)了一種孤旅情懷,塑造了一個游子形象。荒村瘦馬、倦鳥呼愁、柳絮飛舞、旅人心焦,構(gòu)成一幅倦客暮春遠(yuǎn)游圖。全曲曲辭平易,但頗有雅致,似淺實深,開首合璧對,也極工整。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shù)功力。
[1] 撲頭:撲面。
虞.集
虞集(1272—1348),字伯生,號道園,世稱邵庵先生。祖籍仁壽
(今四川仁壽縣),遷居崇仁(今江西崇仁縣)。元大德(1297—1307)初入京,授大都路儒學(xué)教授,歷任翰林待詔、翰林直學(xué)士兼國子祭酒、奎章閣侍書學(xué)士,為元代最負(fù)盛名的文人之一。卒謚文靖,封仁壽郡公。有《道園學(xué)古錄》等傳世,散曲今存小令一首。
〔雙調(diào)〕折桂令
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柱體1
鸞輿三顧茅廬2,漢祚難扶3,日暮桑榆。深度南瀘4,長驅(qū)西蜀,力拒東吳。美乎周瑜妙術(shù),悲夫關(guān)羽云殂5。天數(shù)盈虛,造物乘除6。問汝何如,早賦歸歟。
說明
此曲乃懷古之作。寫蜀漢與魏、吳爭雄,無奈興衰成敗,轉(zhuǎn)眼成空。英雄如劉備,睿智似孔明,勇猛像關(guān)羽,也難扶漢祚,可見天數(shù)命定,
[1] 短柱體:曲中巧體之一。通篇每句兩韻,或兩字一韻,頗不易作。
[2] 鸞輿三顧茅廬:指劉備三次到隆中請諸葛亮。鸞輿,代指皇帝,三顧茅廬時劉備尚未做皇 帝,此以其以后的地位稱呼?!胞[輿”即“鑾輿”。
[3] 漢祚難扶:祚(zu侔),皇位,國統(tǒng)。此句謂蜀漢政權(quán)未能保住。
[4] 南瀘:瀘,瀘水,孔明曾領(lǐng)兵南渡瀘水。
[5] 殂(c儼):死亡。
[6] 造物乘除:造物,大自然的主宰;乘除,此消彼長的變化。
難于違拗,作者在這種感喟中自然萌生了不如早歸山林的思想。全曲在藝術(shù)上雖篇幅短小,但氣象恢宏,將風(fēng)云變幻之三國史事以點滴筆墨加以概括,且以曲中極難寫作的“短柱體”為之,顯示了作者該博的學(xué)問和功力。
集評
陶宗儀曰:虞邵庵先生集在翰苑時,宴散散學(xué)士家。歌兒郭氏順時秀者,唱今樂府,其〔折桂令〕起句云:“博山銅細(xì)裊香風(fēng),”一句而兩韻,名曰
“短柱”,極不易作。先生愛其新奇,席上偶談蜀漢事,因命紙筆,亦賦一曲曰:“鸞輿三顧”云云。蓋兩字一韻,比之一句兩韻者為尤難。先生之學(xué)問該博,雖一時娛戲,亦過人遠(yuǎn)矣。
——元·陶宗儀《輟耕錄》卷四吳梅曰:先生文章道義,照耀千古,出其余緒,猶能工妙如此,洵乎天才,不可多得也。此種“短柱”句法,自元迄今,和之者絕少,惟明徐天池
《四聲猿》中,曾一仿之,后不一見也?!獏敲贰额櫱嬲劇返谒恼隆墩勄?/p>
王季烈曰:兩字一韻之句,曰“短柱格”,《西廂》中如“忽聽一聲猛驚”,“自古配女相夫”、“本宮始終不同”等句,不過一曲中偶作此體一句而已。獨虞學(xué)士集之〔折桂令〕詠蜀漢事……通篇用“短柱格”,語妙天成。
——王季烈《螾廬曲談》卷四
薛昂夫
薛昂夫(約1290—1351 以后),本名薛超兀兒,又作薛超吾。維吾
爾族人。漢姓馬,字九皋,故亦稱馬昂夫,馬九皋。趙孟
《九皋詩集》序云:“昂夫西戎貴種,嘗執(zhí)弟子禮于劉須溪之門,詩、樂府皆激越慷慨,流麗閑婉,累世為儒者或有所不及?!卑悍蛴性娒?,善篆書,嘗與虞集、楊載、薩都剌唱和。歷官江西行中書省令史、太平路、衢州路、建德路總管。晚年隱于杭縣皋亭山一帶。散曲今存小令六十五首,套數(shù)三。風(fēng)格豪邁,筆力遒勁,是元散曲后期的重要作家。
〔中呂〕山坡羊
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鬢影瓜田暮1,心待足時名便足。高,高處苦;低,低處苦。
說明
薛昂夫曾為官二十余年,一生宦游四方,此曲約作于其晚年退出官場之際。開首兩句便簡略地回顧了他的這段經(jīng)歷,在對自身經(jīng)歷的反省中,昂夫認(rèn)為雖然自己“厭舟車,喜琴書”,但如今已兩鬢染霜,生命無多了。他深切地感到,功名之心不泯乃在于心欲不足,心待足也便名亦足了。末句“高,高處苦;低,低處苦”,更具深味,這是一個飽經(jīng)宦海
[1] 早星星鬢影瓜田暮:早,已經(jīng);星星鬢影,形容兩鬢斑白;瓜田,漢代邵平,本為秦東陵 侯,秦亡后不仕,在長安城東門種瓜。
風(fēng)波之人的由衷嘆息,如果說,大多數(shù)的文人心苦在于沉抑下僚,志不獲展,那么,薛昂夫的心苦則在于名利場之風(fēng)波,官場之黑暗和身心之拘束。東坡有云:“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臨江仙〕)可為此曲注腳。
馬謙齋
馬謙齋,生平無考,張可久有〔天凈沙〕《馬謙齋園亭》一首,兩人或同時。從其留存的小令來看,馬謙齋曾經(jīng)當(dāng)過官,后辭官歸隱,過隱居生活。散曲現(xiàn)存小令十七首。
〔越調(diào)〕柳營曲
太平即事
親鳳塔1,住龍沙2,天下太平無事也。辭卻公衙,別了京華,甘分老農(nóng)家。傲河陽潘岳栽花3,效東門邵平種瓜4。莊前栽果木,山下種桑麻。度歲華,活計老生涯。
說明
張可久在〔天凈沙〕《馬謙齋園亭》中,說馬謙齋是“簪纓席上團
欒,杖藜松下盤桓”,可見馬謙齋是亦官亦隱的。此曲則表現(xiàn)他在經(jīng)歷了一段亦官亦隱的徘徊之后,最終歸隱園田。但頗有意味的是,此曲以《太平即事》命題,曲中又以“親鳳塔,住龍沙,天下太平無事也”開
[1] 親鳳塔:鳳塔猶言鳳閣、鳳闕,指宮闕。親鳳塔即天下順伏。
[2] 住龍沙:龍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李白《塞下曲》:“將軍分虎竹,戰(zhàn)士臥龍沙?!弊↓埳唱q言邊境安寧,干戈止息。
[3] 傲河陽潘岳栽花:《白孔六帖》卷七十七:“潘岳為河陽令,樹桃李花,人號曰‘河陽一縣花’?!弊髡哒J(rèn)為潘岳栽花仍有功名思想,不足稱道,故“傲”之。
[4] 邵平種瓜:見薛昂夫〔中呂〕山坡羊注①。
首,一派太平盛世的境況。這太平盛世作者何以要“辭卻公衙,別了京華”呢?是功成身退?顯然不是,其〔越調(diào)〕柳營曲《嘆世》云:“青鏡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窩”,乃屢遭挫折、壯志難酬之輩。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或許應(yīng)該是:所謂“太平盛世”是正話反說,是作者有感于社會之惡濁、官場之黑暗才決然退隱,全身遠(yuǎn)害的。
張可久
張可久(1279 ?—1354 ?),字伯遠(yuǎn),號小山。慶元(今浙江寧波)
人。一生未遇,四十歲以后,出為小吏,歷任紹興、衢州路吏,處州酒
稅都監(jiān),徽州歙縣監(jiān)稅等,年七十余,尚為昆山幕僚。一生足跡遍江、
浙、閩、皖、湘、贛諸省。專攻散曲,與盧摯、貫云石、馬謙齋等酬唱甚多。為元散曲中留存作品最多的一個,計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數(shù)九。其散曲在當(dāng)時及后世都有很高評價,貫云石評其散曲可以“奴蘇(東坡)隸黃(庭堅)”(《送小山之桐廬典史》)、大食惟寅謂“詞林誰出先生右?獨占鰲頭?!保ā搽p調(diào)〕燕引雛《奉寄小山先輩》)是元散曲雅化
的代表作家。
〔黃鐘〕人月圓
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琢謫棠?,吳宮蔓草2,楚廟寒鴉3。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4。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1] 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山東曲阜城郊。
[2] 吳宮:吳王夫差的宮殿,即館娃宮,為西施而擴建,故址在蘇州靈巖山。也可指三國時吳國 宮殿。
[3] 楚廟:楚國的宗廟。
[4] 投老:臨老、垂老。王安石《觀明州圖》:“投老心情非復(fù)者,當(dāng)時山水故依然?!?/p>
說明
此曲當(dāng)作于小山寓居西湖山下之時。開首二句起唱不凡,氣魄宏大,“興亡千古”句思接千載,“詩眼”句直陳己慨;接著“孔林”以下三句承“繁華夢”,謂歷史興亡,英雄榮辱不過一夢而已,“喬木”、“蔓草”、
“寒鴉”點出“孔林”、“吳宮”、“楚廟”之今衰,此三句鼎足相對,感慨深沉?!皵?shù)間茅舍”以下數(shù)句則接“倦天涯”而來,以歸隱山林、詩酒自娛補足“倦”字之內(nèi)涵和“天涯倦客”的宜人歸宿,同時又點出“山中書事”之題意。全曲清麗淺直,不事雕飾,不用故實,直抒襟懷,結(jié)構(gòu)上也謹(jǐn)嚴(yán)有致,頗顯功力。
〔黃鐘〕人月圓
客垂虹
三高祠下天如鏡1,山色浸空濛2。莼羹張翰3,漁舟范蠡4,茶灶龜蒙5。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誰同?黃花庭院6,青燈夜雨,白發(fā)秋風(fēng)。
說明
這首小令是張可久旅居吳江時所作。在吳江,小山憑吊了垂虹橋東的三高祠,面對古代隱士遺跡,小山感嘆良深,一生坎坷失意,如今又前途茫茫,一種孤寂悲涼之意襲上心頭。全曲開首兩句寫景,中三句以鼎足對點出三典,隱者如范蠡、張翰、龜蒙,他們一個個功成身退,做世外高人,而今自己功業(yè)未就,衣食困頓,不覺自慚形穢。次三句便連
[1] 三高祠:在吳江(今屬江蘇),以范蠡、張翰、陸龜蒙為三高。高啟《姑蘇雜詠序》:“(三高祠)在吳江垂虹橋東,祀越范蠡、晉張翰、唐陸龜蒙也?!?/p>
[2] 山色浸空濛:空濛,迷茫。謝朓《觀朝雨》:“空蒙如薄霧。”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p>
[3] 莼羹張翰:《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安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駕而歸?!焙蟪S糜诒杀」γ?、追求自適。
[4] 漁舟范蠡:范蠡輔越王勾踐滅吳,功成身退,攜西施泛舟于五湖。典出《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和《吳越春秋》等。
[5] 茶灶龜蒙:茶灶,烹茶用的爐灶;龜蒙,唐代陸龜蒙,吳縣人。曾任蘇、湖二郡從事,后隱 居松江甫里?!缎绿茣る[逸列傳》云:“(龜蒙)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不乘馬,升舟設(shè)篷席,赍束書、茶灶、筆床、釣具往來,時謂江湖散人。”
[6] 黃花:菊花。
下三問,轉(zhuǎn)入自傷,失意茫然之感溢于言外,末三句則以三景結(jié)穴,黃花滿園,青燈夜雨,蕭蕭秋風(fēng),一個悲苦、寂寥的形象躍然紙上。整首小令格調(diào)高古,對偶工整,情景相契。
〔雙調(diào)〕殿前歡
次酸齋韻
釣魚臺1,十年不上野鷗猜2。白云來往青山在,對酒開懷。欠伊周濟世才3,犯劉阮貪杯戒4,還李杜吟詩債5。酸齋笑我6,我笑酸齋。
說明
此曲雖為倡和之作,實自抒懷抱,開首兩句言自己屈居小吏,但雜事繁沓,已有多年不上釣魚臺了;次兩句直言歸隱之趣,幽幽白云,一脈青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接著三句鼎足對,以略帶自嘲的口吻出之:無濟世才,有貪杯性,更有“吟詩債”,因此何必再戀想這區(qū)區(qū)小吏呢?“酸齋笑我,我笑酸齋”,作者去意已決,他日歸隱林泉,我與酸齋當(dāng)有會心之笑,相得之笑。
[1] 釣魚臺:指漢嚴(yán)子陵釣臺,在今浙江桐廬縣富春山富春江畔。
[2] 十年不上野鷗猜:意謂十年不來釣魚臺,沙鷗對自己有所猜疑,不信任了?!读凶印S帝》:
“海上之人有好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之至者百數(shù)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魅罩I希t鳥舞而不下也?!?/p>
[3] 伊周:伊尹、周公,伊尹輔商湯,周公佐成王,均為古之賢臣名相。
[4] 劉阮:晉代劉伶、阮籍,均為躲避政治迫害,佯狂酗酒,終日爛醉如泥,后人視為放浪不 羈、貪杯好酒之典型。
[5] 李杜:唐代詩人李白與杜甫。
[6] 酸齋:元曲家貫云石號酸齋,曾作有〔殿前曲〕:“暢幽哉,春風(fēng)無處不樓臺。一時懷抱俱無奈,總對天開。就淵明歸去來,怕鶴怨山禽怪,問甚功名在。酸齋是我,我是酸齋?!笔銎錃w隱后超然之趣。此曲即是小山讀后之和作。
〔南呂〕一枝花
湖上歸
長天落彩霞,遠(yuǎn)水涵秋鏡1?;ㄈ缛嗣婕t,山似佛頭青2。生色圍屏3 ,
翠冷松云徑,嫣然眉黛橫4。但攜將旖旎濃香5,何必賦橫斜瘦影6。
〔梁州〕挽玉手留連錦英7,據(jù)胡床指點銀瓶8。素娥不嫁傷孤另9。想
當(dāng)年小小10 ,問何處卿卿。東坡才調(diào),西子娉婷,總相宜千古留名11 。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