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散文之道·自序

一池碧水 作者:任惠敏


散文之道·自序

這本書的序,仍舊由我自己來寫。

先是把近些年自己寫的作品瀏覽了一番,詩和散文我是同時寫的,現在我把詩歌請出去,把散文收進來。凡是收進此書的,都是從近幾年的作品中精選出來的,我的目光還照射在上面。

別人都說自己最了解自己,我也是。

我是一滴透明的水珠,從外能看到內,我也希望別人不難了解我,我不神秘。

我從來不給自己的內心化妝,我的內心平和、干凈、不爭、不吵、不狂、不躁,我的外表恬淡安靜。在我住的地方,在人群當中,我是話語較輕的一位,這是我與生俱來的性格。

我的散文亦安靜,安靜得如同植物。植物也有躍動的時候,讀我的散文,能聽到我內心的躍動。我的心跳帶動著你,感染著你,你會享受到散文里的嫵媚和清麗。

我的家也是這樣,一推開大門,如同走進了一片田園,以植物和魚、龜、蛙為伴,以自己的愛好擺布各個地方,充滿靈性。

我有密密實實的女人獨具的靈氣,它是一棵無形的枝繁葉茂的大樹,我把它的葉片采摘了,糅進作品里。

散文追求意境,無論長短,意境是光輝,它升起來,文章就亮了,這是我最主要的追求。有時候,寫著寫著,無意邂逅;有時候,寫著寫著,刻意追求。它永遠駐扎在我散文的字里行間。

好的散文應當能聽到作者的聲音:談歷史,五千年文化長風浩蕩;談愛情,今生唯愛兩依依;談生活,百種滋味千種情……用它的細節(jié)寫文章,這是我的追求。

我天生多愁善感,春走了,我傷感,秋走了,我傷感,命中注定我獨往獨來。可我心中有萬物,想必萬物定有我。這是我取自宋朝詞人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本意。

常常與滄桑對視,悲傷入懷,有歲月的微風拂過,憂傷漸漸遠去、淡化。沒有憂傷,是最好的。

我很想讀懂植物,可是很難讀懂泥土,泥土里有太多的東西,所以植物才能茂盛。這似乎和散文有某些相連,散文下面的泥土是:歷史、音樂、哲理、意境、情感……所有的知識都不能放過,這樣的“泥土”才能培育起散文這棵大樹。

我喜歡清晨寫作,每當清晨我坐在鍵盤前,文章便自天而降。先是來到我的嘴唇,我一邊念叨著,手指一邊在鍵盤上飛舞。這時,我甚至覺得自己坐在了蓮花座上,心靈是那樣地純凈、清靜。寫完一篇好像在蓮花中走了一次,沐浴了一次。

我追求散文的美,因為美,才迷人。我采摘了世間最美的植物的葉片和花蕊,用纖纖十指編結出來,所以讓人目光蓬勃。

寫作時,我無數次在美麗的語言和意境中陶醉,讓我進入仙境,讓我的情絲在散文的常春藤上纏著,繞著,瘋長著……

微物傳大情,這是能耐,真盼望能寫出一本具有萬種風情的散文集,我在刻苦追求。

一個人行走,我在讀天地之間的疼痛、快樂,因為這些都與我有關。清晨,天空開始明亮,新的一篇散文又開始成熟起來。在寫作方面,我的疲勞很少,因為寫起來我不累。

顯而易見的散文,有玄機藏在里面,從古到今,多少人心知肚明。它溫情蕩起來的時候,勝似錢塘涌潮;它烈焰熄下來的時候,柔情似村邊溪流。散文,在理性言說。

一直認為:隔著一湖秋水,能看到對岸閑散的蘆葦,那是散文;在密林深處,有一條美麗的小徑,那是散文;意境把青山染得姹紫嫣紅,那是散文……

兼葭依舊,散文新鮮。

寫散文的人有另一種思路,是無聲的,像陽光照射城墻,看似縹縹緲緲,實則已經迸發(fā)出了穿透的熱量。

我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大半生,就年齡而言,已進入寫作的深秋狀態(tài)。哲學講究共性和個性,散文講究的并不比哲學少。從第一個字到最后一個字,都要在考究的目光中洗禮,我深有體會。

在這樣一個白蓮花微開的初夏,為自己的又一部散文集寫序,我的神情有些難以安寧了。這本書我挑選了近百篇文章,我的情都安放在里面,很自然,很美,等你來相會。

  任惠敏

  2016年2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