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增訂版自序
司馬懿,字仲達,在曹魏王朝出將入相,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也是它最早的掘墓人,西晉統(tǒng)一王朝的奠基者。他在后世的小說當中和舞臺之上,都是以老奸巨猾、陰險毒辣的反面形象出現(xiàn),而實際上這并非他的真面目。他出自世代經(jīng)學傳家的官宦大族,不僅極具行政才能,更擅長用兵,是三國時期不多見的文武全才。他又城府深沉,老成練達,善于爭取人心,而且家族人多勢眾,兒子能干出色,更何況他本人壽命又長達七十三歲。他擁有的資源太多,優(yōu)勢太大,而曹氏皇族的實力,卻因腐化墮落而迅速全面下滑,以至于到了曹魏后期小皇帝在位之日,這位獨力支撐王朝大廈的白發(fā)老臣,如同三十年前的曹操,不可能不萌生改朝換代的野心。當他瞑目長逝之日,便是曹魏王朝即將壽終正寢之時,而蜀漢、孫吳的滅亡也為期不遠。天下大勢為何分久必合,那是因為百姓大眾企盼結束分裂帶來的劇烈痛苦,以潛在的巨大力量進行推動所致。既然統(tǒng)一最為順應民心,那么作為西晉統(tǒng)一王朝的奠基者,司馬懿也應當?shù)玫浇裉煳覀児陀^的對待和評價。他對后世的有益啟示,不僅在于他本人的是非功過、成敗得失,以及他告訴你政治也可能是一種很不容易的舞臺表演,更在于他形象的嚴重異化,也就是說,別人描繪塑造出來的色相,無論重復多少次,經(jīng)過多少年,都不一定是真實存在和確鑿可信的,能否撥開迷霧透視真相,全看你是否有一雙慧眼。本書描繪了他在政治舞臺上的精彩“變臉”表演,也記錄了他實實在在的文治和武功,而非簡單貼上“奸詐”的標簽而已??傊@是一部三國風云的壓軸戲。
本書是具有堅實學術基礎的普及性讀物;讀者對象,主要是對歷史文化頗感興趣的廣大普通讀者。三國之史變化多端,以其為鏡更可以知興替;三國之人競爭激烈,以其為鏡更可以明得失。以三國之人貫穿三國之史,融合人鏡、史鏡于一體,從而鑒古知今,鑒彼知我,是本書寫作的動機。精心選取史學的真實素材,放手運用文學的生動筆法,將二者做有機、有趣的結合,則是本書寫作的原則。真實嚴謹,但又不像學術著作那樣艱深枯澀;生動靈轉(zhuǎn),但又不像戲說文字那樣虛假無根。擺脫繁瑣考證,拒絕隨意穿越,追求簡潔、流暢、溫潤、機趣,雅與俗共賞,老中青咸宜。
此書最初在1991年12月由臺北群玉堂出版公司出版,獲得海峽彼岸讀者好評。當時,我在臺灣出版了劉備、孫權、曹丕、袁紹、呂布、司馬懿的傳記系列。之所以選擇此六人著筆,一是無人寫,他們的白話專傳系列還全都是空白。二是值得寫,都是重量級人物不說,而且其活動涵蓋三國各個時段,出身、個性、身份、行事等更是各具特色。袁紹、呂布,為醞釀階段拉開三國序幕的割據(jù)群雄代表;劉備、孫權、曹丕,為正式階段的開朝皇帝;而司馬懿,則是衰落階段終結三國競爭的先行者。有老有少,有南有北,有文有武,有優(yōu)有劣,有高門貴胄,有草根平民,代表性非常廣泛。通過他們,可以縱觀三國風云的整體進程和千姿百態(tài),行文走筆時也充滿愉悅之感。二十年后,重視學術普及的北京大學出版社,邀約本人一并增訂六本傳記,同時出版,這是一種翰墨機緣,也是本人在史學普及方面的繼續(xù)努力。
與臺北初版相比,北京增訂版的新特色,主要有如下五點:第一,近二十年來,本人在三國歷史文化研究方面,又取得不少新成果,都將其改用生動有趣的文字,融入到各傳當中,以提高其水準。例如劉備傳中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方法的深刻文化背景,他何以會對劉備的來訪異常感動,劉備的遺體究竟安葬在何處,曹丕傳中“雞肋”與楊修被殺的真正原因,等等。第二,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寬廣的知識背景和更豐富的文化營養(yǎng),又特別增加了“三國小百科”的內(nèi)容設計。小百科分為六個部分,即概況篇、政體篇、軍事篇、人物篇、風俗篇、軼聞篇,分別安置在六本傳記的正文后面。每一篇當中,又分為若干條,分別介紹三國時期相應的有趣知識。結合傳的內(nèi)容去讀小百科,讀了小百科再回頭去讀傳,將深度與廣度相結合,一定會有更加可喜的收獲。第三,將各本傳記中古代重要地名所對應的現(xiàn)今地名,全部使用最新而且最權威的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簡冊》,逐一進行補充和更新,從而使讀者能夠?qū)v史事件的發(fā)生地,有更加準確清晰的認識。第四,全部六本傳記的各章結尾,增加了一對七言古體詩句,提煉本章內(nèi)容的精華,為全書風格增添文彩。第五,全部六本傳記,都配齊了傳主的“大事年表”,以醒目的表格方式,將其一生的重大事件,清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我在大學從事三國歷史文化的教學和研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因為深知學術普及的重要,所以堅持不懈;也因為深知學術普及的不易,所以銳意求新。謝謝你能關注這本小書,如果它能夠幫你吸取借鑒而開啟智慧,為明天的競爭增加一點點能量,或者能夠使你興趣盎然而會心一笑,為今天的歇息紓解一點點壓力,那就非常之欣慰了。
方北辰
公元2012年暮春3月于成都濯錦江畔雙桐蔭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