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中華傳家讀本:經(jīng)典詩詞解讀 作者:劉明華 著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入選語文教材

前20位

(唐)杜甫

推薦理由

最能體現(xiàn)“詩圣”杜甫民胞物與情懷的詩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題旨

本詩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當時安史之亂還未平定,詩中的茅屋指杜甫草堂。詩中描繪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情景,真實地記錄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末段忽生異境,以切身的體驗推己及人,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希望“天下寒士”都免受困苦,表達出許身社稷、饑溺為懷、寧苦己以利人的高尚情懷和博大胸襟。本詩為歌行體古詩,其音節(jié)、格律自由,字數(shù)二至九言不定,富于變化。

文化解讀

“詩圣”杜甫

“民胞物與”一詞出自宋儒張載的《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謂世人皆為我的同胞,萬物俱是我的朋友。受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養(yǎng)成了憂國憂民的優(yōu)良品格,具有民胞物與的思想情懷。杜甫深受儒家文化熏染,既有民本思想又有著忠君報國之志,既關(guān)心民眾生存與幸福又擔心國家的安危,懷有熾熱的愛國心和同情心。身居破漏茅屋的杜甫,想的不是怎樣盡快擺脫眼前的苦難,而是憂慮在喪亂中棲棲遑遑的天下寒士。為了他人的平安和幸福,他愿意承擔所有的苦難。這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舍己為人的崇高理想,成就了偉大的“詩圣”形象。

  1. 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曾官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唐代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
  2. 號:號叫。三重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3. 掛罥(juàn):掛結(jié)。坳(ào):低洼的地方。
  4. 忍能:忍心如此。能,這樣,唐人口語。對面:當面。
  5. 公然:明目張膽。呼不得:喝不住。
  6. 俄頃:不久。云墨色:云黑如墨,天要下雨。漠漠:陰沉迷濛的樣子。向:漸近。
  7. 布衾:布被子。惡臥:小孩睡相不好,兩腳亂蹬,故被里破裂。裂:使……裂開。
  8. 屋漏:一說指房子西北角的專稱。雨腳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
  9. 喪亂:指安史之亂。少睡眠:疲于戰(zhàn)亂奔波,憂于國事,故少睡眠。何由徹:怎樣才能挨到天亮呢?徹,盡,完。
  10. 安得:怎樣得到。廣廈:寬敞的大房子。大庇:全部庇護。寒士:泛指貧寒的士人。
  11. 突兀:高聳的樣子。見:同“現(xiàn)”。廬:房屋。足:值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