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間沒個安排處
垂淚對宮娥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對于李煜來說,作為一個萬人敬仰的文壇才子皇帝,不知道是他的幸運,還是他的不幸,先后擁有了兩位知心愛人,還有一個眾人覬覦的皇帝寶座。我想,這在常人的眼中,是李煜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如果此等美事,放在其他任何一個人的身上,想必做夢都會笑著醒來吧。
可是,尊貴的身份,又或許是李煜人生中最大的不幸,身在亂世,隨風飄搖,雖生在帝王之家,但沒有感到絲毫的幸福,李煜的心中,更多的是恨。對于他的身份,他恨,對于一朝國破,他恨,對于半生沉淪,他的心中還是充滿了恨。在國破家亡的那一刻,這種刻骨銘心的恨,在李煜的心中已經(jīng)變得模糊不清,絕望、傷心、后悔、無措,種種復雜的感情把李煜折磨得不成樣子。
在亡國后,李煜肉袒而降,李煜當時的心情,我們現(xiàn)在無法知曉,卻也無從知曉了??赡埽闹凶疃嗟哪^于灰心。有人說,可怕的是“焚心化灰”,而更可怕的,想必是“哀莫大于心死”。
當歷史的車輪無情地碾過時間的跑道,李煜的鬢角斑白如雪之際,雖然淡了、倦了的,只有記憶??墒?,在李煜的記憶深處,一定隱藏著當日的亡國之痛。
想來,我也是一個多情的人,雖然不多才,卻也喜歡在漫漫長夜里,最好空中還懸著皎皎明月,體會來自李煜心中最無奈的呻吟。也許,在亡國后的很多個夜晚,李煜也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回想當時的情境。
亡國,對于李煜這樣一個書生氣十足的帝王來說,是他的錯嗎?我想,懂得李煜的人,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不”,公正地說,作為一代帝王,李煜并不稱職,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很多史書當中,寫滿了歷史學家對李煜的不屑和輕視。
文壇之人,可以讀盡他的無奈和蒼涼,而政壇之人提起李煜,更多冠以“亡國之君”的稱號,我覺得,“亡國之君”,未免顯得冷冰冰,不近人情,這是對李煜最大的蔑視。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如此溫柔富貴的生活中,怎么能夠認識到人生的滄桑最是世間的險惡呢?關于政治的冷酷與無情,又怎么會知道呢?李煜,這樣一個溫柔而多情的人,想必生來就是一位絕代的才人,可是,命運是殘酷的,對于李煜來說更甚,它不會輕易放過對李煜的摧殘,當國破家亡時,命運才不理會他是否倉皇無措。不知李煜回憶起昔日給他美好回憶和富庶生活的家園,是否會垂淚到天明?
李煜雖然不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但是,在一朝城破那個荒涼的時刻,我想,他所考慮的一定不是自己,而是城中的百姓。
北宋大兵壓境之際,陳喬哭著說:“自古以來,亡國之君沒有一個得到善終的。如果投降,只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還不如背城一戰(zhàn),為江山社稷而死,豈不快哉?”
聽到此話,李煜嘆了口氣:“江南氣數(shù)已盡,不要做無謂的抵抗,金陵的人民久經(jīng)戰(zhàn)事,朕實在不忍心讓他們死得慘烈,千萬不要魯莽!”
陳喬思忖片刻:“臣請將臣之頭斬下來送給北宋,就說江南拒命都是臣出謀劃策,這樣方可減少國主的過錯?!?/p>
聽到陳喬的話,李煜痛哭失聲:“卿為國盡忠,雖然朕昏庸無能,但也不能殺忠臣做投靠之禮,莫不如卿和朕一同歸降,何如?”
陳喬堅決地搖了搖頭:“既然亡國之事不可挽回,我也沒有茍活的心思,吾意已決,請國主珍重,恕臣不能陪伴左右了?!闭f完,陳喬再拜而去。李煜聽到此話,剛要挽留,可是,見到的只是陳喬決絕的背影,李煜伸出去的手落下了,眼中已無淚。
前些日子,看了一部名叫《大兵小將》的電影,影片中,衛(wèi)國的太子即位之后,立即做出一個決定——投降。他本不是貪生怕死之人,但是,無奈敵我實力懸殊,全國的百姓全都倚仗他,左思右想之后,投降,是最好的辦法。果真,投降之后,舉國上下,百姓的命保住了,雖然遭受了罵名,但是,這又算什么呢?
也許李煜當時心中所想,也和這位了不起的太子一樣,城中的百姓是他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因此,只得選擇投降。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p>
“沈腰潘鬢”中的“沈”說的是沈約,此人從少年時期起就對讀書有很大的興趣,不僅白天讀書,晚上也一定會抽出很多時間來溫習。沈約的母親擔心他身體吃不消,于是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地撤去取暖用的火爐,可是,這并沒有讓沈約停下學習的腳步。青年時期,沈約就已經(jīng)博覽群書,經(jīng)過多年努力寫成了一部《宋書》。而“潘”指的是西晉的潘岳??墒牵吧蜓唆W”所代表的畢竟只是一時的痛楚,也只是身體上的,而李煜的痛呢?是一輩子的,甚至可以說承載了他生生世世的悲涼?!巴鰢钡倪@頂帽子讓李煜愧對南唐的列祖列宗。這是何等不幸的一生,可對后人來說,卻也是幸運的。
李煜,用他充滿痛苦和恥辱的一生,成就了在文壇上的名氣,李煜是偉大的,基于這一點,讓我們暫時放下政治糾葛中的紛紛擾擾,走近他。
就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如果南唐未亡,李煜只能算是一位比較優(yōu)秀的“花間詞派”的詞人,而不能成為震古爍今的“千古詞帝”。如果命運能被凡人所左右的話,我想,李煜更愿意成為一位吟頌風花雪月的文人吧。在平淡的人生中,逍遙地活著,也是一種幸運。
月如鉤,清冷的風中,李煜想著白天發(fā)生的事情,心一陣一陣地揪痛著,侵入心房。冷月,是李煜一生心事最好的寫照,曾經(jīng),他過著安逸富庶的生活,南唐,約四十年的國家基業(yè),國土遼闊,這所有美好,輕而易舉地毀在了“幾曾識干戈”的李煜手中,不知道珍惜,這是淪為臣虜?shù)脑颉?/p>
世人提起李煜,一般都不拿《破陣子》這樣頗有些金戈鐵馬氣勢的詞開篇,更多的是李煜早年寫過的鶯鶯嬌軟、燕燕溫柔之類的詞。
一提到《破陣子》,很多人都會想到辛棄疾的那首馳騁壯志、抒寫悲憤的《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辛翁將自己的愛國之心與報國無門的憤懣,都熔鑄在了這首神采飛揚、抑揚頓挫的詞中,每當讀這首詞,都會感到整個人都振奮起來了,恨不得穿上一身戎裝,肆意馳騁在戰(zhàn)場上。
不說詞的內(nèi)容,單看《破陣子》這一詞牌,就感覺異常振奮人心。
想那最初,《破陣子》為教坊的名曲,是李世民為秦王時所作。當時要演奏此曲,需要兩千人之多,所有演員身穿衣甲,手拿旗幟隨樂曲而舞動,現(xiàn)在在腦海中憑空一想,便感嘆這場面之壯觀。有人說,《秦王破陣樂》是一部貨真價實的交響音樂劇,此劇聚合四方。當兩千人共同擊打大鼓,那氣勢一定蓋過當今的交響樂。
此曲氣勢如虹、流芳百世,甚至影響到了南唐建國之初,李煜的祖父以“唐”為國號,自認為是李唐王室的正宗子嗣,或多或少,也是非常追念當初那個萬方來朝的盛世吧。
在寫作之初,開始頭疼該從哪里入手,覺得不應該以《破陣子》這首詞為開篇,這首充滿了金戈鐵馬氣勢的詞,對于習慣了李煜的溫柔嬌軟的我而言,想想就有些別扭,可是,在仔細品讀這首詞后,卻推翻了此前的見解,“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似乎沒有比這更為妥帖的開篇了。這詞,帶著我們穿越歷史,來到飄搖的五代十國,感受江南暮春的遍地落紅,這注定是一場讓人的感情百轉(zhuǎn)千回的致命邂逅。
每當我讀這首詞的時候,心中總會有一種刻骨銘心的傷痛,就好像自己已經(jīng)成為了這一歷史的見證人。心中有一疑問:哪怕是李煜自己,想必也是習慣了江南的繁華,為何偏偏選擇《破陣子》這一詞牌名?要知道,這可是充滿殺戮之音的詞牌。
而且,在李煜的內(nèi)心深處,昔日的錦衣玉食,窈窕動人的后宮佳麗,破敗的故國山河,真的讓他念念不忘嗎?
無法面對國破家亡,這無可非議,而對著宮娥的垂淚,似乎有些說不通,后世,人們讀了這首詞,紛紛感嘆李煜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有此疑問的,并非我一人,也不是兩三個,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給李煜送上了“亡國之君”的稱號。
李煜真的是人們所想的那種無能之輩嗎?當后世的宋真宗就此詢問潘慎修的時候,他這樣回答:“若他真是無能之輩,又如何守國十余年?”
的確,五代十國,走馬觀花似的朝代更迭,一個江南小國,竟能夠擁有近四十年的繁華,即便北宋大兵壓境,還能夠堅強地支撐一年多,這完全可以為李煜正名,想到這里,心中甚是安慰。
有道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煜錯在生于一個飄搖的年代,這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也是世間任何人所不能掌控的事情。人說,亂世出英雄,而五代十國,足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每當舌尖回蕩著“亂世”這一詞語的時候,心中不知衍生出了多少的無奈與凄涼,就像孑然一身的天涯倦客,當他看到滿目的野草,最好能配上黃昏、烏鴉應應景。我想,這才是一個亂世英雄內(nèi)心的最佳寫照。
對于李煜而言,他的心就像一場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