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嘉興神童
1、良好的家庭教育
1911年10月23日,陳省身生于江南水鄉(xiāng)嘉興的一個書香門第。其父陳寶楨,字廉青,是一位讀書人,15歲中秀才,熟讀孔孟之道,故以《論語》中“吾日三省吾身”給兒子取名。又因陳省身出生那年是辛亥年,故號“辛生”。
陳寶楨是一位謙恭自守而又思想開通的人,雖是清末秀才,飽讀四書五經,可他勇于叛逆朝廷,勇敢地剪掉了辮子,走上開明之路。陳省身興趣廣泛,知識淵博,也得益于父親對他的啟蒙教育。他從小就以父親為榜樣,拼命讀書,好學上進。15歲那年,他考取了南開大學理學院本科,使嘉興出了“一門雙十五”的家庭,一時傳為佳話。
陳省身的母親韓梅則是商人的女兒。外祖父白手起家,在嘉興有好幾家鋪子,雖家境殷實,而韓梅卻始終樸實無華、勤儉持家。陳省身一生淡泊名利,不追逐浮華富貴,想必是受母親的影響。
陳省身的童年是在故鄉(xiāng)度過的。那里人靈地杰,景色宜人。受秀麗山水之熏陶,他自幼聰慧過人,有“小神童”之稱。他雖然出生于貧窮落后的舊中國,但聰穎活潑的他,童年生活仍伴隨著無窮的快樂。他在晚年回憶時也說:“我從小沒有吃多少苦?!痹S多年過去了,陳省身仍沒有忘記故鄉(xiāng)給他帶來的美好回憶。他記得,小時候的家在人民路上,房子是木結構的。背面的窗外有一條小河,那時還通船。他自己喜歡趴在窗臺上,看兩面對駛過來而互不相讓的船主們吵架。在祖母的臭鹵壇子里,可以浸出許多美味的小菜來。那時有杭鳊魚燒毛豆特別好吃,還有咸肉和鮮肉燉春筍,俗稱“醃篤鮮”的,鮮得眉毛都可以掉了。
陳省身兒時與祖母的合影
陳省身小的時候,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他與母親和祖母生活在一起。祖母和母親非常疼愛他,怕進私塾不安全,就把他留在了家里,由祖母唐氏和小姑母教他識字、學算術。陳省身從小聰穎好動,喜歡把家里的書搬來搬去,還經常在家里的門窗及樓板上寫上字,畫上畫。有時被母親看到,就免不了被兇上幾句。可每次祖母都袒護說:“小孩子剛開始學寫字和畫畫,要多去鼓勵他,讓他大膽地去創(chuàng)作,識別好與壞,這樣才有出息?!泵慨斶@時,陳省身就會吐吐舌頭,對母親做個鬼臉,結果惹得大家啞然失笑,母親也只好不再責怪他了。
祖母的寵愛給了陳省身自由成長的無窮空間,他可以任由自己的紙和筆在桌上寫字、畫畫,獨立思考、不拘一格的思維方式也由此而養(yǎng)成。他從小就興趣廣泛,而且喜愛博覽群書,對各方面的知識都懷有濃厚的興趣。這些,使他后來不僅在數學領域,而且在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修養(yǎng)。
那時候,老祖母拜佛、念經,陳省身也跟著學。他跟祖母到覺海寺燒香拜佛時,已經能念《彌陀經》《金剛經》了。這么長的經文被一個小孩子背誦出來,連寺里的和尚都連連驚嘆,摸著他的頭,稱他為“小神童”。
陳省身的父親對年幼兒子的管教則即嚴厲又得法。那時,他雖不常在陳省身身邊,但每次回家都著重強調,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例如,父親要求他每天按時起床就寢,按時復習功課和休息。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也不容馬虎,衣帽、鞋襪、書包一定要放到該放的位置上。做事情要有條理,有規(guī)矩,不能亂來。這些教導對陳省身后來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時養(yǎng)成嚴謹仔細、一絲不茍的作風,有重要的影響。
陳省身對數學的鐘愛也得益于父親對他的啟蒙教育。有一次,父親回家過年,給他買來了一套《筆算數學》上、中、下三冊,并教給他阿拉伯數字和數學算法。父親每次給他講課時,他都會用手托著小臉認真地聽。
他興奮地問父親:“這書是誰寫的???將來我也要寫書!”
父親告訴他:“這書是美國傳教士狄考文和一位中國叔叔鄒立文合編的,是最新的數學教科書,有+、-、×、÷這些全世界通用的計算符號,你要好好學習?!?/p>
陳省身5歲時與父親的合影
陳省身聽后重重地點了點頭。從那時起,他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十分著迷。他借助識得的一些文字,又聽了父親的一些解釋后,居然能大致讀懂了這本書,并嘗試做了其中的一些題目。父親走后,他又把那套《筆算數學》搬出來,在祖母和小姑母的指導下,很快讀完了三冊書,開始做練習題。當父親第二次回家時,陳省身已做完了全部練習題,經父親檢查,竟全部做對了。那時候的他,已經對數學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覺得數學既有趣又容易。后來,他提出“數學是有趣的”論點,與他童年時的興趣不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