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生平

孔門弟子畫傳 作者:鄭仲遜,楊義堂 主編


閔損

一、生平

閔損(前536—前447年),字子騫,世稱閔子騫,又稱閔子,春秋末期魯國武棠邑(今山東魚臺)人。閔子騫比孔子小15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閔子騫祖籍曲阜,其先祖曾是魯國的第4代國君魯閔公,至閔子騫時已為遷居魯國武棠邑閔染坊的庶民。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6年),閔子騫誕生。7歲時,其生母姜氏病故,父親續(xù)娶樂氏,并生了閔需、閔如二弟。公元前518年,18歲的閔子騫重返曲阜,投師孔門,從此開始了40多年的從學孔子的生涯。這期間,除短暫出任費宰外,他一直追隨孔子求學、助教。孔子離魯出走,他便隨師周游列國;孔子病重期間,他四處求卜迎醫(yī);孔子病逝后,他悲痛至極,與其他同門一起為孔子守墓3年,竭盡師生之情。戰(zhàn)國初年,閔子騫與樊遲、宓子賤一起回到家鄉(xiāng)武棠邑。閔子騫定居于老家閔染坊,樊遲定居于武棠,宓子賤定居于宓家銦堆,三人相距不過五里,故有“五里三賢”之稱。他們設壇招募弟子數(shù)百人,開館啟蒙,精心施教,傳承孔子之道。魯?shù)抗哪辏ü?54年),樊遲突然暴病離世。閔子騫、宓子賤將樊遲葬于棠地。安排好晚輩繼續(xù)施教后,閔子騫便去了高原。公元前447年,閔子騫病卒,享年89歲,葬于歷城縣城東5里。

閔子騫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德行修養(yǎng)極為高尚的先賢之一。作為孔子早期弟子,閔子騫特別注重“仁”的修養(yǎng),以“德行”與顏回并稱,其“孝悌”之德尤其為人稱頌。孔子曾稱贊他:“孝哉閔子騫!”《論語》、《史記》、《閔子騫單衣記》等都對閔子騫的孝行有所記錄或贊譽,元代編撰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都將閔子騫單衣順母的故事列為第三篇,被奉為歷史上最為孝順的二十四個典范人物之一。雖然文獻中記載閔子騫的言論事跡不多,但他為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是他以“孝”為代表的德行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積極、核心的部分,富有積極意義和時代價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