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
塞翁失馬
近塞1 上之人,有善術(shù)2 者,馬無故亡而入胡3,人皆吊4 之。其父曰:
“此何遽5 不能為福乎?”
居數(shù)月,其馬將6 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7。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控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8。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淮南子·人間訓(xùn)》)
說明
俗話所說“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即出此寓言。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禍的相互轉(zhuǎn)化是辯證的,不是絕對不變的。
這則寓言表明,我國古代人民對事物辯證發(fā)展的道理早就有深刻的認(rèn)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