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里柯:化災(zāi)禍為藝術(shù)
一
事前已有兇兆。
當(dāng)時他們已繞過了菲尼斯特雷角,正乘著一股勁風(fēng)向南航行,這時一群海豚游了過來,繞著三帆戰(zhàn)艦轉(zhuǎn)。船上的人都擠到船尾和前后甲板的舷邊去看,這些動物能繞著一艘以九到十節(jié)航速歡快前進的船兜圈子,大家對它們這種本領(lǐng)都大為驚嘆。可就在他們觀賞海豚嬉戲時,傳來了一聲大喊:船上的一個服務(wù)生從左舷前端的一個舷窗掉到海里去了。船員鳴槍報警,拋出救生筏,船也停了下來。但這一連串操作完成得笨手笨腳,等到把六人小艇放下來,已經(jīng)遲了。他們沒能找回救生筏,更不要說那孩子了。他才十五歲,認(rèn)識他的人都說他水性很好,估計多半是爬上了救生筏。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他最后一定是死在了筏子上,死前受盡殘酷至極的煎熬。
這支駛往塞內(nèi)加爾的探險隊有四艘船:一艘三帆快速戰(zhàn)艦,一艘輕型護衛(wèi)艦,一艘運輸艦,一艘雙桅橫帆船。艦隊于一八一六年六月十七日從??怂箥u起航,共有三百六十五人。現(xiàn)在艦隊繼續(xù)向南前進,卻已少了一人。他們在特內(nèi)里費島補充了給養(yǎng),將昂貴的酒、橘子、檸檬、無花果和各式蔬菜搬上船。在這里,他們見識到了當(dāng)?shù)厝擞卸嗝磯櫬洌菏タ肆_伊的女人們站在自家門口,拼命招呼這些法國男人進屋,認(rèn)定她們丈夫的妒忌自有宗教裁判所的僧人會治療,僧侶們總譴責(zé)這種婚姻癲狂,說這是撒旦送來蒙蔽他們的。經(jīng)過認(rèn)真思考,船員們認(rèn)定導(dǎo)致這種行為產(chǎn)生的是南方的太陽,眾所周知,它的力量足以削弱不管是自然的還是道德的束縛。
離開特內(nèi)里費島,他們向南偏西南方向航行。風(fēng)力強勁,加上導(dǎo)航失誤,這支小艦隊走散了。三帆戰(zhàn)艦獨自駛過熱帶海域,繞過巴爾巴斯角。它幾乎是貼著海岸航行,有時距離陸地只半個大炮射程。海上礁石遍布,低潮時連雙桅帆船都無法在這片海域航行。繞過了布蘭科角,或者說他們自認(rèn)為繞過了布蘭科角,他們發(fā)現(xiàn)船駛進了一片淺灘。每半個小時,他們就要放下一次測深錘。破曉時,值班的少尉莫代先生坐在一個雞籠子上做定位推算,判斷他們大概是在阿爾金島礁邊緣。他的報告無人理睬。但是,就連那些不懂航海的人現(xiàn)在也看得出,船下的水變色了,船邊能清楚地看到海草,逮到了好多的魚。風(fēng)平浪靜的,他們卻要擱淺了。測深錘測得現(xiàn)在水深十八英尋,然后沒多久就降到了六英尋。張著帆的戰(zhàn)艦幾乎是立即就傾斜了,又傾斜了一次,再傾斜了一次,然后就停住了。測深繩顯示水深五點六米。
十分不幸,他們觸礁的時候是滿潮,海況也越來越兇險,幾次嘗試讓船脫困都失敗了,船肯定保不住了。因為艦上帶的幾條小艇載不下全體乘員,他們決定造一個筏子,小艇載不了的人員都上筏子,木筏可以拖帶登岸,這樣大家就都能得救了。這個方案設(shè)計得很好,但是,正如這群人中的兩位后來證實的那樣,它是畫在一團散沙上的,自私主義的一口氣就把它吹散了。
筏子造好了,而且造得很好,小艇里的位置作了分配,給養(yǎng)也準(zhǔn)備好了。黎明時分,底艙進水已達七十厘米,抽水泵也不管用了,于是下達了棄船令。可是周密的計劃很快就被混亂所取代:艇上的位置安排無人理睬,給養(yǎng)隨意擺放、遺棄,或是丟到了水里。筏上人員足額一百五十人:一百二十名軍人,包括軍官,二十九名水手和男乘客,一名女乘客。然而,才上了不到五十個人,這個長二十米寬七米的筏子就向水里沉了將近七十厘米。他們拋掉了先搬上筏的那幾桶面粉,筏子于是又浮了上來。剩下的人爬了上去,它又往下沉。等筏子滿載后,它已經(jīng)沉下水一米了,且擁擠不堪,上面的人連一步都動不了,筏頭和筏尾的人腰以下都浸在水里。固定不住的面粉桶被海浪推著撞向他們。船上的人給他們?nèi)酉聛硪话灏踔氐娘灨?,立刻被水泡成了面糊?/p>
之前定的計劃,是由海軍軍官中的一位來指揮木筏,但他拒絕上筏。早上七點時,起程的命令下達,小小的船隊慢慢離開了被拋棄的戰(zhàn)艦。還有十七個人,或是拒絕離開戰(zhàn)艦,或是躲了起來,于是留在了棄艦上,聽天由命。
木筏由四條小艇拖帶,小艇首尾相連,最前面是一條駁載艇,負(fù)責(zé)測量水深。當(dāng)小艇各就各位時,筏子上的人高呼“國王萬歲!”,并在一桿毛瑟槍槍尖上拴了一面小白旗。然而,正是在這筏上的人滿懷希望和期待之時,在尋常的海風(fēng)里已混入了自私之氣?;蚴浅鲇谒嚼?,或是因為無能、不巧,又似乎有此必要,拖纜一根接一根地被解開了。
離開戰(zhàn)艦還不到兩里格,木筏就被拋棄了。筏上的人有葡萄酒,還有少許白蘭地,一些淡水,以及一點點泡了水的餅干。他們沒有指南針,也沒有地圖;由于沒有槳,也沒有舵,沒有辦法控制木筏,也幾乎無法控制筏上的人,海浪涌過,他們被沖得不停地相互碰撞。第一晚,海上起了風(fēng)暴,筏子被粗暴地顛來拋去,筏上人們的號叫聲混雜著翻滾的浪濤聲。有些人在筏子的排木上拴了繩子,然后緊緊抓牢;所有的人都承受著風(fēng)浪無情的擊打。到了拂曉,海面上哀號陣陣,人們向上天祈禱,許下許多永遠(yuǎn)無法實現(xiàn)的諾言。死亡步步逼近,大家都盡力做好準(zhǔn)備。關(guān)于那第一晚的情形,怎么想象都不如事實更慘烈。
第二天海上風(fēng)平浪靜,許多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盡管如此,還是有兩個年輕小伙子和一位面包師,認(rèn)定終是死路一條,于是與眾人道別,毅然投了海。也是在這一天,筏子上的人開始精神恍惚,出現(xiàn)了第一次幻覺。有的覺得看到了陸地,有的發(fā)現(xiàn)有船來救他們了,這些希望都摔碎在礁石間,讓他們愈發(fā)絕望。
第二夜比前一夜還要可怕。海上浪濤如山,無數(shù)次,木筏幾乎被掀翻。軍官們蜷縮在短短的桅桿下,命令筏上的士兵從一邊挪到另一邊,好抵消海浪的力量。有一幫人,自覺已無生路,于是鑿開一桶酒,試圖徹底丟掉理智,讓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刻好過點,這一點他們的確成功地做到了,直到后來海水從他們鑿的洞灌進了酒桶,毀了美酒。這無異火上澆油,這幫神志不清的家伙決定要與整個筏同歸于盡,開始破壞捆扎筏子的繩索。于是一場激烈的平叛戰(zhàn)斗在浪濤間、夜幕下展開。秩序最終得以恢復(fù),這條在劫難逃的木筏有了一小時的安寧。到午夜時分,士兵們又暴動起來,操起匕首、佩刀攻擊自己的長官,有些沒有武器,但癲狂至極,直接用牙撕咬,軍官們多處被咬。有人被扔進了海里,有人被亂棍打死,有人被刺死。兩桶紅酒,以及僅剩的淡水被扔下了木筏。暴亂終于被鎮(zhèn)壓下去時,筏上已是亂尸橫陳。
第一次暴動時,參加叛亂的人里有一個叫多米尼克的,是個工匠,被扔下了海。主管工匠的是一位工程師,聽到這個叛變的手下在海里鬼哭狼嚎,于是跳下水去,拽著這混蛋的頭發(fā),把他又拖回了筏子。多米尼克的腦袋之前被刀劈了個大口子,有人摸黑給他包扎了傷口,把這家伙救活了。但剛剛恢復(fù),他就以怨報德,又加入了叛徒們,再次參與暴動。這一次他沒交到好運,也沒得到寬恕,當(dāng)晚就喪了命。
現(xiàn)在,不幸的幸存者們陷入了譫妄。有的跳下了海,有的呆滯麻木,有的可憐蟲揮舞著軍刀沖向同伴,要求給他一只雞翅膀。那位英勇地拯救過工匠多米尼克的工程師覺得自己是在美麗的意大利平原地區(qū)旅游,有位軍官對他說:“我記得我們被船隊拋棄了。不過沒啥可怕的,我剛給總督寫了信,再過幾個小時我們就能獲救了?!鄙裰静磺宓墓こ處熓掷潇o,這樣答道:“您有飛得夠快的信鴿來送這封快信嗎?”
筏子上還剩一桶酒,要供六十人飲用。他們把士兵身上的身份牌收集起來,做成魚鉤,又把一把刺刀掰彎,想要用來抓鯊魚。隨后真來了條鯊魚,咬住刺刀,上下頜狠狠一扭,把刀就又弄直了,然后游走了。
要想讓他們悲慘的生命再延長一點,事實證明有必要依靠一種非常資源了。幾個前晚暴動的幸存者撲到尸體上,從上面砍下肉塊,立刻吞了下去。軍官們大多拒絕吃這樣的肉,不過有一個提議說應(yīng)該先風(fēng)干,這樣會更好吃一點。有的試著嚼劍的佩帶、子彈盒,以及帽子的皮邊,但是沒什么好處。有一個水手還打算吃自己的糞便,但最終實在是下不了口。
第三天海面平靜,天氣晴好。人們打起瞌睡來,卻立即開始做噩夢,原本就已因饑渴交加而驚恐不已,夢魘襲來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剩下的人數(shù)不到原先的一半,因此筏子浮上來不少,夜里的暴動倒也有些出乎預(yù)料的好處。不過筏子上的人膝蓋以下依然浸在水里,只能站著休息,一個挨著一個,緊緊地擠作一團。第四天早上,他們發(fā)現(xiàn)有十二個同伴夜里死了。大家把尸體拋下海,不過留了一具,以備不時之需。下午四點時,一群飛魚越過木筏,在筏子兩端被逮到不少。那天晚上,他們把這些魚清理好,但他們實在太餓,每份魚又實在太少,因此不少人在魚肉里摻了人肉。大家對這樣處理過的肉沒那么抗拒,就連軍官們也開始吃起來。
就是從這天起,大家學(xué)會了吃人肉。接下來的一晚,他們又有了新的肉食儲備。有幾個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黑人,前次暴動時保持中立,如今結(jié)了伙,計劃要把他們的長官扔下海,然后帶著大家的貴重物品(之前大家都把貴重物品拿了出來,一起放在一個包里,掛在桅桿上),逃上岸去(他們以為陸地近在咫尺)。又一次,災(zāi)難纏身的木筏上發(fā)生了慘烈的戰(zhàn)斗,血流滿筏。等到這第三次暴動被鎮(zhèn)壓下去,木筏上只剩下不到三十人了,筏子又浮上來一點。每一個人都是遍體鱗傷,含鹽的海水不斷沖刷傷口,四下一片慘叫哀號。
第七天,有兩個士兵躲在那最后一桶酒后面,在桶上鑿了個小孔,開始拿管子吸酒。事情敗露以后,按照出于必要剛頒布的法律,兩個罪犯被立刻扔下了海。
現(xiàn)在,他們必須要做出一個最可怕的決定。他們清點了人數(shù),發(fā)現(xiàn)一共是二十七人。其中十五人還能支撐數(shù)日,其余的都身負(fù)重傷,而且不少已經(jīng)神志不清,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在死前的這段時間里,他們必然要繼續(xù)消耗大家有限的給養(yǎng)儲備。計算了一下,這些人要喝掉的酒多達三十至四十瓶,而如果只給病員一半的配給,那就等于慢慢地殺死他們。因此,在極為恐怖的絕望的籠罩之下,筏子上進行了一場辯論。最終,十五個身體好的達成共識,為了有存活可能者的共同利益,他們的傷殘伙伴必須被扔下海。三個水手和一名士兵執(zhí)行了這令人作嘔卻又不得不為的死刑,這些人幾日來接連面對死亡,已是鐵石心腸了。就像靈魂潔凈的人要和不潔的分開一樣,身體好的人要與身體不好的隔離。
殘忍地犧牲掉這些人后,最后十五個幸存者把筏上的所有武器都扔下水,只留下一把馬刀,萬一要砍繩子、木頭的話可以用。剩下的儲備夠他們再撐六天。
然后發(fā)生了一件小事,每人都按自己的本性作了解讀。一只白蝴蝶,是法國常見的那個品種,翩然飛過他們的頭頂,落在了帆上。對于有些餓瘋了的人來說,這似乎也能抵一點飽。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來訪者行動輕巧自如,是對下面這群筋疲力盡、幾乎難以動彈的人們的巨大諷刺。還有幾個人認(rèn)為這只樸素的蝴蝶是個預(yù)兆,是上天派來的使者,和諾亞的鴿子一樣潔白無瑕。就連那些心存疑慮不承認(rèn)神跡的人,也知道蝴蝶不會遠(yuǎn)離陸地,因此一線希望讓他們也振奮起來。
但是陸地沒有出現(xiàn)。在烈日的炙烤下,他們渴得發(fā)狂,最后不得不用自己的尿液潤唇。他們用小錫杯接了尿,先放在海水里降溫,然后再喝。有人的杯子被偷了,然后又被悄悄還了回來,不過里面的尿已經(jīng)沒有了。船上還有一個人,雖然已經(jīng)饑渴萬分,卻怎么也沒法咽下尿。他們中有個外科醫(yī)生,說有些人的尿比其他人的要好下咽一點。他還說,喝尿的一個作用是讓人立即又想撒尿。
一個軍官找到了一顆檸檬,原本想全留給自己的,但其他人的強烈懇求終于讓他避開了自私的兇險。他們還找到了三十瓣大蒜,并因此惹起了更大的爭執(zhí),幸好除了那把馬刀,其他的武器都扔掉了,不然可能又已經(jīng)見血了。有人有兩小瓶洗牙用的酒精,不情不愿地分給大家,舌頭上滴一兩滴,能產(chǎn)生美妙的感覺,有幾秒鐘能讓人忘卻口渴。有幾塊白錫镴,一放進嘴里就會感受到一絲清涼。有一個小的空瓶,以前里面裝的是玫瑰精油,在幸存者中間傳來傳去,大家輪流聞聞它,瓶里留下的香氣讓人得到一絲撫慰。
第十天,有好幾個人一拿到當(dāng)天那份酒,就計劃灌醉自己,然后自我了斷。其他人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勸得他們打消這念頭。這時鯊魚游來繞著木筏轉(zhuǎn),而有幾個神志不清的士兵公然下海游泳,就在這些大魚的視線范圍內(nèi)。有八個人,判定自己離陸地不遠(yuǎn)了,于是又造了一個筏子,準(zhǔn)備乘它逃生。他們扎了個狹長的東西,帶一根短桅桿,用塊吊床布做帆,不過試航的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這東西脆弱不堪,才意識到他們那雄心魯莽得荒唐,于是放棄了。
這場嚴(yán)酷折磨的第十三天,太陽從云層后完全升了起來。這十五個可憐人向上帝做了禱告,然后分發(fā)了每人一份酒,這時一位在眺望地平線的步兵上尉驚呼一聲,通報大家他發(fā)現(xiàn)遠(yuǎn)處有一艘船。人人感謝上蒼,個個狂喜不已。他們把桶箍拉直,在頂端拴上幾塊手帕,他們中的一位爬上桅桿頂,搖動著這些小旗子。大家都盯著地平線上的船,猜測它的動向。有人估計它每分鐘都靠得更近了,有人斷言它是朝反方向航行的。在半個小時里,他們的心懸在希望和恐懼之間。然后那船從海面上消失了。
他們從狂喜跌入失望和哀痛,他們嫉妒死在前面的那些同伴的命運。然后,他們決定睡一覺,在夢中尋求安慰,于是支起一塊布遮擋太陽,大家躺在下面。他們提議把這番歷險記下來,大家都簽上名,然后把它釘在桅桿頂上,希望有朝一日能被家人和政府看到。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在極其苦痛的回顧中度過。然后,槍炮軍士長想挪到筏子前端去,便起身出了帳篷,這時,他看到了半里格外“阿爾戈斯號”滿帆朝他們駛來。他幾乎喘不過氣來,向大海伸出雙手。“得救啦!”他喊道,“看那艘船靠上來了啊!”眾人欣喜若狂,就連負(fù)了傷的也努力爬到了筏尾,好更清楚地看著救星靠近。他們互相擁抱,而當(dāng)看清拯救自己的也是法國同胞時,倍加欣慰。他們揮舞手絹,感謝上天。
“阿爾戈斯號”收帆,靠近木筏右側(cè),在離他們大約二十五米處停下。十五位幸存者被抬上了船,若非獲救,他們中最強壯的也無法再熬四十八小時。“阿爾戈斯號”的指揮官和軍官們以其悉心的照料,重新點燃了他們的生命之火。幸存者中有兩個后來把他們的慘痛經(jīng)歷寫成了書,下結(jié)論說,他們以這種方式獲救,簡直是奇跡,其中上帝之手的痕跡顯而易見。
三帆戰(zhàn)艦的旅程始于一個兇兆,終于一個尾聲。當(dāng)那個不祥的木筏被放到海上,由小艇簇?fù)硗蠋еx開時,還有十七個人留在了“梅杜薩號”上。既是自愿地被拋棄了,他們立刻著手在戰(zhàn)艦上里里外外搜尋了一番,看還有什么沒被拿走,沒被海水泡壞的。他們找到了餅干、紅酒、白蘭地和熏肉,足夠支撐他們一陣子。一開始艦上一片祥和,因為那些同伴答應(yīng)了會回來救他們。但是,四十二天過去了,救援人員卻沒有出現(xiàn),十七人中有十二人于是決定自己上岸。為此,他們?nèi)∠聭?zhàn)艦上殘存的木料,用結(jié)實的繩子綁牢,也造了一個木筏,爬了上去。就像前面的人一樣,他們沒有槳,沒有導(dǎo)航儀器,一張帆簡陋至極。他們帶著不多一點給養(yǎng),以及殘存的一線希望。但是,許多天之后,一群住在撒哈拉海邊的摩爾人,扎伊德國王的臣民,發(fā)現(xiàn)了這個木筏的殘骸,來安達爾報告了消息。人們猜測,這第二個木筏上的人大概是被海怪吃掉了,非洲的海域里,這種海怪多得是。
最后的最后,就好像諷刺似的,這尾聲還有自己的尾聲。戰(zhàn)艦上仍有五人留守。第二個木筏離開后沒幾天,一個當(dāng)初拒絕上筏的水手也試圖自行登陸。他沒法自己再造出一個木筏,就乘著個雞籠下了海。也許就是當(dāng)初莫代先生坐過的那個雞籠,他們觸礁的那天早上,他坐在上面測定了戰(zhàn)艦走向毀滅的航線。然而,雞籠沉沒了,那水手在離“梅杜薩號”不到半鏈的地方命喪大海。
二
你該如何化災(zāi)禍為藝術(shù)呢?
如今,這一過程已是自動化了的。有核電站爆炸了?新戲一年之內(nèi)就能搬上倫敦的舞臺。有總統(tǒng)遇刺了?要書還是電影,還是根據(jù)電影改寫的書或者根據(jù)書改編的電影,隨你挑。戰(zhàn)爭?把小說家們喊來。殘忍的連環(huán)謀殺?聽一聽詩人沉重的腳步聲。當(dāng)然了,我們得弄懂它,弄懂這災(zāi)禍。要弄懂它,我們就得想象它,因此我們需要想象性的藝術(shù)形式。但對這災(zāi)禍,我們還得證明它的合理性,寬恕它,哪怕是最低限度的。這大自然的狂暴舉動,這人性的癲狂一刻,它為什么會發(fā)生?呃,至少它催生了藝術(shù)。也許,說到底,災(zāi)難便是因此而生。
他作畫前剃光了頭發(fā),這我們都知道。他剃光頭發(fā),這樣就無法見人,把自己鎖在畫室里,直到完成了這幅杰作才出來。事情就是這樣的嗎?
1816年6月17日,艦隊起航。
1816年7月2日下午,“梅杜薩號”觸礁。
1816年7月17日,木筏上的幸存者獲救。
1817年11月,薩維尼和科雷亞爾出版了關(guān)于此次航程的紀(jì)實錄。
1818年2月24日,購得作這幅畫用的畫布。
1818年6月28日,畫布被送到另一間大一點的畫室,重新上繃。
1819年7月,畫作完成。
1819年8月28日,一年一度的巴黎美術(shù)展覽會開展前三天,路易十八細(xì)細(xì)賞鑒了這幅畫,《總匯通報》稱他對畫家的評語“巧妙得當(dāng),既評判了畫作,又鼓勵了畫家”。國王說:“席里柯先生,您的海難絕非災(zāi)難?!?/p>
一切從事實真相開始。畫家閱讀了薩維尼和科雷亞爾的紀(jì)實錄。他去見了他們,仔細(xì)詢問他們。他整理出一套事件的筆記匯編。他找到了“梅杜薩號”的木匠(他幸免于難),請他造了一個木筏的縮微模型。他在上面放上小蠟像,代表幸存者。在畫室里,他在自己周圍擺了好些自己畫的斷首殘肢圖,好讓空氣中彌漫起死亡的氣息。最終的作品里,能辨出薩維尼、科雷亞爾和木匠的面孔。(給重現(xiàn)自己慘痛經(jīng)歷的畫作擺造型,他們心情如何?)
他作畫時十分沉靜,這是賀拉斯·維爾內(nèi)的學(xué)生安托萬·阿方斯·蒙福爾說的。他身體和胳膊看上去像是靜止的,只是臉上微微泛紅顯示著他的專注。他只粗略地打了個底子,就直接在白色的畫布上作畫。只要還有光線,他就一直畫下去。之所以這樣不停不休,也是有其技術(shù)原因的:他用的是濃重、快干的油畫顏料,這就意味著一旦開始畫一個部分,當(dāng)天就得把那個部分畫完。我們知道,他把自己金紅色的鬈發(fā)都剃了,意思是“請勿打擾”。不過他并不是孤身一人在畫室里:模特,學(xué)生,還有朋友們依然在房子里進進出出,而房子是他與年輕的助手路易–亞歷克西·雅馬爾合用的。他的模特里,有青年德拉克洛瓦
,那具趴著、左臂前伸的死尸就是按他擺的姿勢畫的。
我們先來看看他沒畫什么。他沒有畫:
1)“梅杜薩號”觸礁;
2)拖纜被解開、木筏被拋棄的那一刻;
3)夜間的暴動;
4)不得已的食人行為;
5)出于自保的殺戮;
6)蝴蝶飛來;
7)幸存者浸在齊腰、齊腿,或是齊踝深的水里;
8)獲救的那一瞬間。
換句話說,他的首要考慮并不是要自己的畫:1)有政治意義;2)有象征意義;3)充滿戲劇性;4)令人驚駭;5)激動人心;6)讓人傷感;7)記錄事實;8)明確直白。
注:
1)“梅杜薩號”事件是一場海難,一則新聞,一幅畫,也是一場運動。波拿巴主義派用以向君主主義派發(fā)難。戰(zhàn)艦艦長的行為體現(xiàn)了a)?;庶h海軍的無能和腐?。籦)統(tǒng)治階級對下層人民一貫的麻木不仁。畫戰(zhàn)艦觸礁,就是暗指政府這條巨輪擱淺,兩者的相似點十分明顯,這樣的設(shè)計太拙劣。
2)薩維尼和科雷亞爾,這兩位海難幸存者、第一部“梅杜薩號”事件實錄的作者,向政府請愿,希望國家能賠償受害人,懲罰致禍的相關(guān)軍官。由于沒法在體制內(nèi)伸張正義,他們便寫了書,訴諸民意這一更大的法庭??评讈啝柡髞碜隽顺霭嫔?,也寫政治宣傳手冊。他開了家名為“在梅杜薩殘骸前”的小店,這家店是政治不滿分子的聚集地。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幅描繪拖纜解開瞬間的畫:高高揚起的斧頭在太陽下寒光閃爍;一個軍官,背對著木筏,漫不經(jīng)心地解開一個繩結(jié)……這真是一幅很不錯的政治宣傳手冊插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