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場蛟與龍的博弈
曹操十歲時曾在水中與蛟龍大戰(zhàn)并取勝,這是正史中壓根兒就沒有的事。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曹操自己杜撰的。可是,曹操為什么非要選擇去杜撰一場與蛟龍的決戰(zhàn)呢?無風(fēng)不起浪,民間既然有曹操與蛟龍搏斗的傳說,那曹操與蛟龍肯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可為什么曹操選擇的斗爭對象偏偏是蛟龍呢?蛟龍究竟為何物?
據(jù)說,蛟龍是蛟和龍交合而成的一種動物。但是,蛟和龍卻是一正一邪兩種完全不同的神異物種。它們之間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但也有著更多的聯(lián)系。龍—就是由蛟“進化”而來的。
在我國古代的傳說中,蛟常常像人類一樣為了爭奪居住權(quán)而進行一次次的爭斗。只是,人類爭奪的是陸地,蛟爭奪的是水域。一般情況下,強大的蛟龍往往能夠奪得較為舒適的水域,而弱小的蛟由于能力有限,則只能被逼到細小的池塘或者河流里。
但是,蛟這玩意兒,既然是邪惡的,它就一定會侵害別人的利益。據(jù)說蛟常常會咬魚、吃魚,這下漁民就倒霉了,養(yǎng)的魚還不夠蛟損害的呢。不過,蛟也有自己的天敵,那就是鱉。如果你把一只鱉放在魚群里,蛟就不會來了。所以,漁民在養(yǎng)魚的同時都不得不養(yǎng)一些鱉當“守護神”。
曹操小時候也不知道見過蛟沒有,但蛟在冰冷的水中潛藏五百年后羽化成龍的事的確有點像曹操。只是,曹操這蛟升天了,那些流進海里的蛟則成為龍王的部下過著不自由的宮廷生活。是啊,袁紹、袁術(shù)、劉表這些蛟,不都是曹操這只龍升天的犧牲品嗎?
中國古代神話認為,虺(huǐ)千年為蛟,蛟五百年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yīng)龍。然而,世界上卻并不曾有過蛟這樣的動物。它像龍一樣,只存在于人們的想象中。
而龍,則是中國傳說中一種善于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位居“四靈”之首。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fēng)喚雨,無所不能。也正因為它代表著正義的一方,因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人們把它當作祥瑞的象征,帝王統(tǒng)治的化身。
我們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開國帝王禹,傳說他就是由一只黃龍變來的。當年洪水泛濫,人們幾乎快要生存不下去了,是禹控制住了發(fā)怒的龍王,拯救了萬民,所以,禹建立的夏王朝就是一個以龍為圖騰的氏族。自此,龍穿越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成為人們心目中至尊無上的“崇拜”。
那么,蛟與龍交合在一起的蛟龍呢?一旦遇到可以借助升天的外物,它是決不會像未出山的諸葛亮一樣一直臥在池中的。
《三國志·周瑜傳》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guān)羽、張飛熊虎之將,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比绻f劉備是人中蛟龍的話,也確實有點對不起這個比喻。因為,在三國,可以稱得上人中蛟龍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曹操!
曹操十歲那年,離三國的開始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曹操,他始終是曹操,就算他現(xiàn)在是蛟,可“蛟五百年為龍”??!其實,在曹操身上,有蛟的成分,更有龍的成分;有奸的成分,更有雄的成分……
如果說曹操與蛟龍的這次水中大戰(zhàn)大獲全勝,那么,這個杜撰實在可以稱得上高明。曹操真不應(yīng)該是一位詩人,他應(yīng)該去寫小說,或者去做預(yù)言家。
我們知道,蛟龍只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動物,那么,既然是神話傳說,就可以毫無疑問地斷定—曹操是在杜撰這場與蛟龍的“戰(zhàn)爭”。不過,對于這位文武兼?zhèn)涞拇笥⑿?,我還是寧愿相信這是真的,哪怕是自欺欺人。
能戰(zhàn)敗蛟龍,曹操是想告訴大家他很勇猛,水性好。但是,如果僅僅如此,就讓人有點不好理解了—可以通過“事實廣告”宣傳他英勇的故事千千萬萬,他為何去杜撰這個呢?他是否有著別的延伸目的呢?
在蛟龍身上,蛟與龍的博弈,就好比奸與雄的博弈。在曹操看來,戰(zhàn)勝蛟龍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讓自己身上的“雄”戰(zhàn)勝“奸”!他要從蛟變?yōu)辇?!憑著他的這份勇,他要雄霸天下。
民間有句俗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辈懿俚幕顒影霃酱螅人俅笠稽c時,譙城方圓十里已遠遠容不下他了。這個時候,天上、水下,都成了他要開拓的領(lǐng)域。
少年時就喜歡飛鷹走狗的曹操,射獵場上自然也當仁不讓。據(jù)說,他曾有過一天之內(nèi)射殺63只野雞的“吉尼斯紀錄”,弓法之嫻熟,令人生畏。當然,射死的鷹也不計其數(shù)。雖沒有上過九天攬月,但天空的各種飛禽,幾乎沒有不被他射過的。
五洋,曹操可能沒下去過,但鱉肯定捉過。蛟龍他還敢逗一逗呢,更何況鱉?蛟龍所在的地方可不是一般的小溪小溝。
蛟龍的肉他可能沒吃過,但現(xiàn)實中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四條腿的除了桌子、板凳,恐怕他沒幾樣不吃的。
上至天空飛鷹,下到水中蛟龍,曹操都敢調(diào)戲,這無非是在宣傳自己通天的本領(lǐng)。其實,就是編故事曹操也會結(jié)合實際情況編,而且就算是純粹的小說,他也能編得讓你半信半疑。
曹操的老家譙城,這個漢末五大都市中的其中一城,就位于潁水二支流匯聚處。曹操世居潁水,經(jīng)常在這潁水中渾水摸魚。在眾人中,水性之高不作第二人想。也難怪,他要杜撰自己曾與蛟龍作戰(zhàn)并大獲全勝的故事。
在曹操的體內(nèi),有“蛟”的潛質(zhì),更有“龍”的基因。只是,從“蛟”到“龍”,這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而且,在曹操身上,“蛟”的成分要比“龍”的成分要先顯現(xiàn)出來。
從曹操主動與宗承大名士握手交朋友那一刻起,“蛟”已經(jīng)逐步地向“龍”過渡,直到在入仕與歸隱中修煉成一代文學(xué)家、政治家、軍事家……
在這一故事情節(jié)中,戲里的曹操與戲外的曹操沒有區(qū)別,雖然怎么杜撰都是虛構(gòu),可這虛構(gòu)下卻上演著一個轟轟烈烈的現(xiàn)實,那就是曹操的一生—這一場“奸”與“雄”的博弈!
這一生,曹操活了六十六年!沒有五百年,甚至一百年都不到。但曹操,卻完成了一次從“蛟”到“龍”的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