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道:《共產(chǎn)黨宣言》全譯第一人
陳望道出身于一個向善、向?qū)W、重文化、講規(guī)矩的家庭。長到該啟蒙的年齡,父親送他進了村中一家私塾。陳望道由此開始接觸“四書”“五經(jīng)”等傳統(tǒng)典籍。
他曾在《自述》中說:“我是在農(nóng)村讀國文,繡湖學數(shù)學,金華攻理化,之江學外語,到了日本,則幾乎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無不涉獵?!?/p>
留學日本四年半時間,他進的學校有東亞預(yù)備學校、東京物理夜校、早稻田大學、東洋大學、中央大學……先后攻讀法律、經(jīng)濟、物理、數(shù)學、哲學、文學等學科,最后在中央大學畢業(yè),取得法學學士學位。
這段時間里,日本一些進步學者比較集中地向國內(nèi)翻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陳望道因關(guān)注國運而被吸引,由此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學說,并結(jié)識了比較著名的日本學者如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參加相關(guān)的進步活動。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國內(nèi)學生的愛國激情及運動浪潮很快波及海外,留日學生也聞風而動。陳望道受到強烈感召,是年6月,他回到國內(nèi)。
此時,以《新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為標志的新文化運動已開展數(shù)年,國內(nèi)文化界新舊思潮相互激蕩。胡適的“文學改良”(1917),陳獨秀的“文學革命”(1917),魯迅的《狂人日記》(1918),梁漱溟的尊孔立場……風云際會,為陳望道以“文科的人生”參與社會變革準備了時代條件。
他在《教育潮》雜志發(fā)表《致仲九》說:“適應(yīng)時代的,才可以叫做真理;所以我們主張適應(yīng)時代的知識和道德的人,不過是服從真理……青年做人,決不可存一種懦怯的心理,因為一些風吹草動,就裹足不前;仍舊應(yīng)該圖謀發(fā)展!”
仲九即《教育潮》主編沈仲九,因這篇文章與陳望道相識。他見到回國的陳望道,即推薦他到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任教。該校前身叫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原為一所全省秀才考取舉人的貢院??婆e被廢除后,當年即改為新式學堂。后來聘得教師魯迅、許壽裳、馬敘倫等。1917年夏,由兩級師范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又有沈鈞儒、張宗祥、沈尹默、夏丏尊、李叔同、劉大白、俞平伯、葉圣陶、朱自清、何炳松等到校任教,可謂大師云集,群星燦爛。
時任校長經(jīng)亨頤,有留學背景。他倡導“人格教育”,以“勤、慎、誠、恕”為校訓,后又提出“德、智、體、美、群”五育并進主張。
新文化運動波及浙江后,浙江一師成了全省新文化運動策源地。陳望道接受經(jīng)亨頤的聘請到校后,即響應(yīng)“學生自治、職員專任、國文改授”等改革動議。他和夏丏尊、劉大白、李次九被尊為學校改革“四大金剛”。他們倡導解放思想,反對尊孔讀經(jīng),力改國文教學,改革教材教法……受到傳統(tǒng)勢力的抵制和自上而下的打壓。當局要對陳望道等語文教師撤職查辦,引發(fā)“一師風潮”,后又欲“查辦經(jīng)亨頤”。學生當然反對,誓死保衛(wèi)。對峙最激烈時,有七八百軍警武裝圍困學校,導致北大、復(fù)旦等名校聲援一師,“誓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