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
感遇 其一
張九齡[3]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4]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5]
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坐相悅。[6]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里,有“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詩人將自己比作芳香的草木,將君主比作采擷芳草的美人,將自己希望得到君王賞識的心情比作草木需要美人攀折的愿望。屈原的《離騷》就是這一傳統(tǒng)的開創(chuàng)者。
然而,認(rèn)為香草需要美人攀折,本就是人類囿于自身立場的想象。站在更高角度看,不論是人類還是花鳥,都只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春天蘭花茂密,秋日月光皎潔,都是自然規(guī)律,不論有無人類存在,都不影響它們的生與滅。人們認(rèn)為草木會因自己的攀折而愉悅,只是潛意識將自己誤認(rèn)為萬物主宰后產(chǎn)生的荒謬幻覺。
其實(shí),草木的本心,本就與美人的愿望無關(guān);士人為官,也并不是為了愉悅君主,而是出于經(jīng)世濟(jì)民的更高抱負(fù),這才是中國士大夫的真精神。
[3]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盛唐宰相、文章家、詩人。
[4] 葳蕤(wēi ruí):茂盛的樣子。桂華:月光。
[5] 自爾:自然。
[6] 林棲者:隱士。坐: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