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
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85]
岑參[86]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87]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觀何玲瓏。[88]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89]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90]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91]
慈恩寺位于長安城東南,是唐代中期以后規(guī)模最大的寺院,其中浮圖雄偉高峻。有唐一代,為慈恩寺浮圖而寫的詩作非常多,但岑參這一首卻是最為著名的,不僅因為這首詩是與另外一位偉大詩人高適同時所作,更因為詩中將慈恩寺塔的高大描寫得最為驚心動魄。
通常人們形容一座建筑的高大,總是用地面上的事物作為參照。但在岑參這首詩里,慈恩寺塔卻是“登臨出世界”的,它的階梯盤旋在虛空之上,棱角遮住了日光,尖頂刺向了蒼穹,飛鳥、宮觀這樣的人間之物無不出乎其下,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塔頂?shù)母呔?,使人脫離了凡間的視角,將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擴展到上下四方、古往今來。在這樣的視角下,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很容易就從個人事務(wù)轉(zhuǎn)移到了事關(guān)人類生存意義的宗教、哲學層面,于是詩人便自然而然引出了“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的感嘆,以與“慈恩寺”的主題相契合。跟著詩中的理路讀到此處,我們不得不佩服詩人縱橫捭闔的想象力背后精密的結(jié)構(gòu)安排能力。
[85] 高適(約700—765),盛唐詩人,以邊塞詩聞名,安史之亂后官至劍南節(jié)度使。薛據(jù):生卒年不詳,盛唐詩人,在當時很有名,曾被杜甫稱為“蓋代(世)手”。慈恩寺:長安城內(nèi)寺院,初為唐高宗紀念生母所建,后來成為玄奘譯經(jīng)處。浮圖:塔。慈恩寺浮圖即今西安大雁塔。
[86] 岑參(約715—770),盛唐詩人,以邊塞詩聞名。
[87] 摩:碰到。
[88] 馳道:長安城通向四方的主要道路。
[89] 五陵:長安城西北五位漢代皇帝的陵墓。
[90] 勝因:好的因緣。夙:向來。
[91] 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