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三年(1853年)
正月
元旦丙午日 雨
是日吳澹人、郭嘉璧來舍,賀新禧也。
二日丁未 微雨
修《鴛鴦誄》。
三日戊申
四日己酉
雨窗悶坐。
五日庚戌
少云來舍,留彼午飯,同至林益扶丈齋中,不值。往廟中玉泉軒啜茗,枕書亦來合并,清談半晷而別。
六日辛亥
七日壬子
初八日癸丑
九日甲寅
十日乙卯
十有一日丙辰
是日九江失守。
十有二日丁巳
十有三日戊午
十有四日己未
十有五日庚申
十有六日辛酉
十有七日壬戌
十有八日癸亥
是日賊陷安慶,蔣文慶被害。
十有九日甲子
二十日乙丑
與陳松亭啜茗,兼晤少云。
至廟觀劇,途遇達高。
同枕書飲酒,后至世公酒壚小飲,歸已更馀矣。
二十一日
午后同壬叔至竹林庵訪劍人,清談良久。
二十二日丁卯
午后同李壬叔觀劇,復至舒塘寓齋。
后赴酒樓,董錦翰以子畢姻治筵款客。吳澹人亦來合并。
二十三日戊寅
至小東門訪雪山,至凝輝閣下,與趙雨堂、韓華卿啜茗。
后晤潘枕書,至世公酒壚小飲。
二十四日己卯
益扶丈來舍,宋大、顧晴川亦來。至正齋館中。
二十五日庚辰
賊陷蕪湖。
二十六日辛巳
夜同子卿、秋濤飲于潤源館中。
二十七日壬午
二十八日癸未
是夕同胡舒塘、張菊如呼舟旋里。夜宿于舟,劇談至二更始寐。
二十九日甲申
在舟,風逆行甚遲。是夜泊于黃渡。宵分始寢。
晦日乙酉
是午抵鹿城,即附航舟至里,到已黃昏矣。
二月
朔日丙戌
晨至吟父齋中,情話移時,即至青蘿山館訪術民師,饋以磁甌、洋箋等物,劇談竟晷。術民師留余午飯。青蘿館易名第二酸齋,陳設宛如舊時。
午后至自得堂拜見野舲丈。時星衢夫人因吳門避亂,亦在里中。莘圃新舉一女雛,相見后悲喜雜生,絮話家常。
至殷氏齋室得晤莘圃,并見蔣君。頃之,怡卿亦來合并。晚與莘圃同歸,小飲于話雨窗。
二日丁亥
至澧卿舍,并見其太夫人。
往遄喜齋中與友石丈晤談,兼讀其數(shù)年著作。余與友石丈不相見者倏閱兩載,覺其神情舉致仍如疇昔。其令似堯輔,余舊徒也,頃出拜見,頎然長矣。故鄉(xiāng)戚友契闊,良多念念,能不依依。
午后至毓蘭堂見竹安。余姑母年七十矣,起居猶若平時,不勝欣喜。
途遇陳侶梅,至鏡蓮居啜茗,談及申江風景。余謂侶梅,精于術數(shù),在滬可以致富。歸時夕陽落矣。
三日戊子
至還讀軒晤企陶,并見靜甫。頃之,韓翰香亦來合并。企陶為設寒具,出星源梅花、湘云山水數(shù)十幅與余觀之。有《桃花源圖》,筆致工細,布置幽雅,不知何人所作。余謂企陶曰:“此間真可避亂,惜不能作圖中人耳?!?/p>
午后過莘圃館中,劇談良久。術民師折簡招余,遂別。
是夕小飲于第二酸齋,湯菊如亦在,同間諸子許君吟父、顧君玠生、曾子琴伯以及師侄伯威。所制肴饌甚佳,不減韋廚食品也。酒酣拇戰(zhàn),飲興甚豪。歸已二更。
四日己丑
至吟父齋中。吟父新筑蕤夢樓,甚覺精雅。午刻特沽旨酒,留余飯焉。酒后劇談往事,棖觸舊懷,覺杜牧之、韓致堯無此哀痛也。
未杪同往青蘿,有一俗客在,與之縱談。是客頗信因果,能風鑒,所說多不中窾要,真覺客氣未除。是夕同飲于青蘿。術民師至錦溪未歸。余回家時已更馀矣。
五日庚寅
至竹安齋中。是日莘圃已至玉峰。
午后往自得堂,并至湘舟舍,江鞠生亦在。
六日辛卯
午后吟父來舍,劇談竟晷。
術民師招余,遂往青蘿,作誄詞三章,題《淚海集》七古一首。術民師留余夜飯,至更馀始歸。
七日壬辰
附航帆至鹿城應歲試,同舟張竹邨。抵城已午刻矣。
宗師何桂卿系云南人。是日考生員經(jīng)古《眾心成城賦》以“群下知膠固之議”為韻,賦得《摛藻為春》得時字,擬陸士衡《吳趨行》、《春陰曲》七古,《新柳》四首用漁洋《秋柳》韻,性理題《賢才輔則天下治》。
午后得晤顏星泉,同至正齋舍,見其繼夫人,特市肉面以款余。茶再瀹,予即辭去。
散步至集街,得遇胡舒塘,同詣橋上茶寮啜茗。
申杪莘圃出場,余與之同寓。
夜同奉齋、莘圃飲酒。更馀往南畇齋室閑話。
八日癸巳
考童生經(jīng)古《房謀杜斷賦》以“笙磬同音經(jīng)房與杜”為韻,賦得《偶聽黃鸝第一聲》得新字,《春風風人》七排得和字,《和陶勸農(nóng)》,擬杜少陵《洗兵馬》。
夜至酒家沽飲。
九日甲午
是日補文生歲試“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
午后至新廟啜茗。莘圃售蘭花一枝,豐姿綽約可觀。方獻庭亦來合并。過廟中花神祠,諸像尚未塑就。旁有盲女彈詞,殊覺可聽。
是夕因莘圃進場,睡甚早。
十日乙未
清晨送莘圃至試院。是日考長元七學生員“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譬彼涇舟,烝徒楫之,周王于邁,六師及之”,賦得《望杏開田》得開字。
辰刻蔡湘濱、徐杏林來寓。
午后舒塘來,同往山前,至其家中,舒塘特沽燒春,留余午飯。飯罷偕登玉峰,至抱玉洞側(cè),徘徊久之。余不上此山,已八年馀矣,今日風景依然,山靈無恙,余復得蠟屐一登,不可謂非幸也。至西山最高樓上,兩壁涂抹惡詩幾滿。山僧為余瀹茗,余飲三杯,始與舒塘下山。
既往新廟,得晤癯卿,與之散步劇談,細詢別后景況。
薄暮惺如、康夫至寓,偕往酒壚小飲。是夕樂甚,諸友皆醺然有醉意矣。
十有一日丙申
是日覆生員經(jīng)古,擬庾子山《春賦》,擬《百花生日祝詞》。
十有二日丁酉
考昆新太屬七學生員。是日丑刻,余同惺如至試院,人甚擁擠,點名稍晚。卯刻,有題“在止于至善”,經(jīng)題“若濟鉅川用汝作舟楫”,賦得《青山郭外斜》得青字。
余出場甚早,往癯卿寓齋,不值。
是日同莘圃、惺如、根于、習之、奉齋、藝卿、康甫共飲于酒壚。
十有三日戊戌
清晨余偕惺如至鶴鳴樓啜茗,湘濱亦來合并,娓娓清談,致有佳趣。
是日余趁航帆歸里,同舟子仙、紫虞、簡齋、旸谷、永哉、康甫六人,抵里門已黃昏時矣。
十有四日己亥
晨至第二酸齋,出試文就正于術民師。
便道詣永哉舍。復往吳氏,得見雪山夫人,詢以申江近況。
午后至竹安舍,劇談良久,至日入始散。
復往子仙齋中。子仙新卜居室殊精雅,頗有花石,圍以竹籬,亦覺蕭疏有致。
十有五日庚子
十有六日辛丑 雨甚大
十有七日壬寅
晨莘圃來舍,同訪康甫,不值。
是日余祀先,即以數(shù)簋留莘圃午飯,旸谷亦來,計三人所飲止四斗,已覺微醺。
酒后同薪圃至湘舟齋中,得晤聽濤丈,汪東方亦來合并。同往寶勝禪院,至斗鴨沼,揖陸魯望之遺像。亭中欄檻煥然一新,旁有術民師聯(lián)對甚佳:“綠酒黃花,九日獨高元亮枕;煙蓑雨笠,十年長泛志和船?!?/p>
頃之惺如亦來,約莘圃與余同詣黃壚小飲。繼到自得堂吃飯,歸已更闌矣。
十有八日癸卯
晨棹小舟至錦溪,得見雪泉母舅,并癯卿、友蘭。復至張氏齋中,與蘭姊、蘭九晤談,因得稍敘親誼。返棹歸來,夕陽掛樹矣。
是日竹荺從兄到館。竹荺授經(jīng)于梅村,近日遘病,形容殊覺消瘦。余與之不相見已有二年,談及家庭之事,輒為淚下。其似端甫大阮久在吳門,因省親歸里,亦得相聚。嗟乎!王氏之衰甚矣。茍得一枝森茂,接此薪傳,亦我祖宗九原所深望者也。
晚時至黼卿齋室。
十有九日甲辰
黼卿來舍。
晚至東里,途遇竹安,立談良久。
二十日乙巳
靜甫至舍,劇潭竟晷,與之同游寺剎。
既至還讀軒,與企陶閑話。
折簡招翰香小飲,有盛饌。
午后至殷氏齋中訪怡卿,不值。
晚時以《仕士》二幅,倩術民師題詩。
至蕤夢樓與吟父話別。余歸家將一月矣。是夕有船至滬,故得束裝而去。飄泊天涯,竟如萍梗,每念及之,輒為潸然,未識何年許我高臥故鄉(xiāng)也。
二十一日丙午
清晨揚帆到滬,風逆舟遲,夜泊徐家墓。同舟者二人,朱拙軒、范靜善也。
二十二日丁未
夕泊漁姬墩。
二十三日戊申
晨抵新閘,棹小舟至洋涇橋。
午后至林益扶齋中。
二十四日己酉
至吳澹人齋中。
二十五日庚戌
晨同拙軒、靜善到畫舫齋啜茗。
午后至雪山舍。
二十六日辛亥
二十七日壬子
二十八日癸丑
二十九日甲寅
三月
朔日乙卯
二日丙辰
三日丁巳
同正齋至廟啜茗。
四日戊午
湘濱、杏林從玉峰來,因留一飯。
五日己未
同秋田至世公酒壚小飲。
六日庚申
是日正齋與湘濱先后開舟旋里。
七日辛酉
晨,母親自里中至。
是夕地動。
八日壬戌
壬叔自嘉禾來。
午刻地動。
九日癸亥
午后同壬叔至玉泉軒啜茗,縱譚天下大計,以為天下之壞始于林少穆焚煙之舉,啟釁邊疆,而又不能臨事決斷,奮翦逆氛,以安海內(nèi),迨乎王師敗績,輿尸啟羞,而天下始知中國之無人,外邦亦窺朝廷之虛弱。此粵西賊匪所以陰蓄異謀,肆然無忌也。
是日清晨地動。
十日甲子 晴
飯罷同壬叔散步西園,往玉泉軒啜茗,茶味甚佳。于時春光澹沱,景物暄妍,雖值世亂離,而游人仍復叢雜。壬叔擬往大境看桃花,余因連日嫩寒料峭,芳信遲催,花未盡放,且士女來者亦絕無,遂不果去,乃詣世公酒壚小飲。
繼至綠波廊側(cè),得遇小坡,復往酒家,三爵而止,壬叔已微醉矣。
十有一日乙卯
午后姚秋田來舍,同往畫舫齋啜茗,復至世公酒壚小飲。
十有二日丙辰
十有三日丁巳
薄暮同壬俶散步西園,得晤劍人、枕書,偕往酒墟沽飲。
飲后與枕書至竹林禪院,讀劍人《憤言》三篇,頗切時弊。
十有四日戊午
啜茗玉泉軒,得遇益扶丈,縱譚良久,偕至顧惠卿舍。
薄暮微雨。
十有五日己未
薄暮同戎子至秦樓訪艷,校書巧菱容色差可。
繼而遇雨,沽飲于酒家,雨勢甚大,電光閃爍,因售蓋而歸,街衢水有尺許。
十有六日庚申
同劍人、枕書酒壚小飲即別。
十有七日辛酉
同枕書茶寮啜茗,頃之松云亦來合并,偕往南園散步,木石蒼古,亭臺幽敞,亦妙境也。繼詣城外偎鶴山房,松云為市精粲旨酒,三人共飲,松云量不勝蕉葉而頗知酒味。
既夕與枕書至壬叔寓齋,往訪月仙校書,得嗜片岕。噫!自此一往,而青樓中又有蘅花之跡矣。
十有八日壬戌
同壬叔至茶寮小啜,茗味甚佳。枕書、松云亦在,頃之劍人亦至。
前夕食壬叔所煮雙弓米。
往白柵訪艷不遇,亦有別趣。
十有九日癸亥
張蓉圃、秦醉亭來舍。
午后偕壬叔散步,小飲黃壚,繼登杏雨樓啜茗。
薄暮訪友不遇,誤入天臺。有金玲校書,年才十四,尚未梳攏,容特秀媚,笑語既洽,小遂開。鳳娟校書屬意壬叔,亦沽酒相款。霞仙校書撥箏相侑,殊可聆也。
歸家已三更馀矣。樓上一燈熒然,兒女輩猶未睡也。
二十日甲子
午后往訪醉亭,與之啜茗,并見其戚顧子。
二十一日乙丑
王雨堂來舍,午后同至廟中啜茗,并晤劍人,頃之邱兆三亦來合并。
二十二日丙寅
散步西園,得遇枕書,拉至酒樓沽飲,繼同王茝卿至月仙家,即別去。
薄暮訪醉亭、蓉圃,與之同游花國,歸已更馀。
二十三日丁卯
午后同王宇堂啜茗,至兆三寓齋,復晤月舫。
二十四日戊辰
啜茗玉泉軒,玉塘亦在,陶星沅亦來合并,繼而林益扶丈、少云偕來,又頃之邱雪汀亦至,雨堂亦接踵而至。是日可稱茗戰(zhàn)。
茶后少云請予啖餛飩,殊有風味。復往茗元啜茗而別,過澹人齋中,讀《獨秀峰詩》三十首。
二十五日己巳
午后散步西園。是日廟有蘭花會,游女頗盛。遇益扶丈、顧若舟,至凝暉閣啜茗,雨堂亦來合并。
松云、枕書在望月軒閑話,招余往啜,絮談良久。
薄暮微雨,至兆三寓齋。
二十六日庚午
湘濱從鹿城來。
二十七日辛未
湘濱來舍。
午后散步西園,登凝暉閣,得晤松云,因共啜茗。
晚過四牌樓,遇壬叔,登酒樓小飲。
及歸,復見梅園,拉至黃壚共罄三爵,孫子黼山亦來合并。
二十八日壬申
午后至廟,得晤秋濤,劇談時事。松云、雋生、枕書、劍人麏至,往茶寮小飲,至七碗而止,正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矣。
偶至城北孫家,其如夫人巧姬沽有燒春、饅頭,因留余飲。梅園亦至,爰同往黃壚,特市嘉蔬,酒味殊佳。
歸至三茅閣側(cè),忽遇戎子,復拉飲焉。
二十九日癸酉
秋槎來舍,不值。
至城北孫家見陸璞卿女史詩,詩亦不甚佳。正齋女公子韻卿亦和二首,有“庭院春殘剛薄絮,簾櫳雨過忽聞香。別后相思明月夜,城南城北共清光”之句,殊覺清婉可誦。
晦日甲戌
午后同壬叔小飲黃壚,蓉圃亦來,遂至勾欄。霞仙校書情甚和婉。夜闌翦燭,于閣中,漏盡而別。
四月
朔日乙亥
午后同益扶、少云啜茗茶寮,得遇劍人,訴以近況甚艱。頃之壬叔亦至。薄暮飲于黃公壚畔。
歸至城北,復與戎子沽飲于酒肆。宵分而寢。
二日丙子
薄暮同秋田至酒家小飲,三爵而止。繼與戎子啜茗茶寮。
歸時微雨,泥涂甚滑。
三日丁丑
薄暮同秋田飲酒,歸至城北,復與戎子再飲。數(shù)日遨游酒國,別無俗慮著胸,真覺醉鄉(xiāng)之可樂也。
四日戊寅
清晨至敬業(yè)書院肄業(yè)。
五日己卯
午后至正齋舍。是日正齋來自鹿城,有舟在滬,即將巧姬及女公子遷居故鄉(xiāng),為躬耕歸隱之計。余見之不覺生感。
繼至茶寮,偕壬叔啜茗,劇談詩學。
薄暮復訪正齋,見其一室蕭條,殘燈明滅,凄然墮作客之淚,爰翦燈留飯,絮話時事??芊瘴淳?,杞人徒憂,不識何日復見升平氣象也。
六日庚辰
飯后同壬叔至玉泉軒小啜,松云、枕書俱在。頃之正齋、劍人亦來,縱談詩詞。
后予往內(nèi)園,憑闌觀魚,頗有濠上之樂。
晚時小集于偎鶴山房,飲酒譚文,翦燈話舊,分韻得“酒”字,限以五古,余未有以應也。
七日辛巳
薄暮同壬叔至酒樓小飲。
八日壬午
晨往正齋舍劇譚。頃之雨忽傾注,相對默坐,殊覺靜妙。古人賞雨茅屋,真有會心。
后至西園,得晤陳大,與之啜茗。過益扶齋中啖飯,少云亦在。
繼偕正齋及顏星槎復至茶寮小啜。是日廟中演劇,亦往觀焉。
數(shù)日來聞賊勢稍挫,阛阓間商賈復集,太平之景象漸復,是亦儒生所竊幸也。
九日癸未
薄暮同壬叔往黃壚沽飲,得食黃甲,味亦佳,在蟹譜中為上品。
是日正齋來舍。
十日甲申
薄暮蓉圃來。同壬叔往街市散步,即返,至澹人舍。澹人將去申江而至香港,故往送別。歸已昏黃。
是日雪山從甫里來,接得術民師手書并題畫詩二首,燈下即書復函,振筆迅掃,頃刻間已得數(shù)十行,殊覺紙短詞費也。
十一日乙酉
午后同正齋散步西園,往玉泉軒啜茗。
薄暮,澹人將至香港,特過余舍,論天下事不可復,為國家有三蟲,皆足以病民。一曰蠹蟲,官吏是也。二曰蠱蟲,僧道是也。三曰瘵蟲,鴉片是也。天下之利不過五分,而此三者各耗其一,民何以不?。繃我圆回??為人上者,宜改弦易轍,思所以善處之道,以培國本,以厚民生,則社稷幸甚,天下蒼生幸甚。
夜送澹人至江滸,帆檣鐙火,彌漫盈望,涼風吹衣,快人胸臆。
歸途忽遇微雨。
十有二日丙戌
薄暮張蓉圃來,同至勾欄。較書巧云頗擅姿藝,壬叔與余儗贈一楹聯(lián):“擬向天孫來乞巧,不知神女慣行云?!表曋扉_小,至暮而別。
十有三日丁亥
薄暮同戎子及湘山飲于酒樓,復至茶寮啜茗,歸已更馀。
夜微雨。
十有四日戊子
同壬叔至畫舫齋啜茗。
數(shù)日天氣微冷,尚著木棉,余友人有句云:“殿春花外風如剪,四月輕寒似早秋”,卻與今年相似。
十有五日己丑
壬叔同陸瑤圃來,劇談良久。
清晨戎子摘玫瑰花十馀朵相饋,余以蜜漬之,夜深酒醉時開瓶細嚼,殊覺香溢齒頰也。
是日特售鰣魚,醵錢轟飲,正齋亦來合并。酒罷至玉泉軒啜茗,松云、枕書亦在,同散步詣南園,頗有蕭閑之致。繼至松云偎鶴山房,特市縮項鳊下酒。
歸至東門,偕枕書訪艷,不遇而返。
十有六日庚寅
陸瑤圃來,饋余紅棗、海參諸物,同至酒樓小飲。
十有七日乙卯
薄暮陸瑤圃來,同至酒樓小飲。
是日午后,同壬叔、正齋往玉泉軒啜茗,繼遇松云,同往東門,因得便道訪雪山焉。
十八日丙辰
是日午后同正齋至茶寮啜茗,松云、枕書亦在。
薄暮至正齋館中談詩。
前晚偕壬叔啜茗杏雨樓,劇談詩學。
十有九日丁巳
薄暮同壬叔至杏雨樓啜茗,歸于燈下寫扇,至二更始寐。
二十日甲午
薄暮同壬叔小飲酒壚,散步西園,往玉泉軒啜茗。
二十一日乙未
薄暮偕壬叔至玉泉軒啜茗,劇談軼事。峽石鎮(zhèn)施秋泉能詩。有陳愚泉者以剃頭為業(yè),作《落葉》詩甚佳,其警句云:“僧歸紅寺秋雙屐,客散黃壚雨滿庭。”后以貧死。謝秀仙作詩法盛唐,《詠唐花》云:“繁華不藉東風力,富貴還將冷眼看?!币嘁娚矸?。《詠塔》云:“蛟潭云起晴還(疑)雨,鰲柱風圍(回)晝亦寒?!闭Z意闊大。嘗過亭林鎮(zhèn),莊子廟題壁云:“古廟無人(深藏)猶遁世,客如蝴蝶遠尋來。”后不合于世,以狂死。愚泉嘗作《秋影》詩,有句云“簾卷西風一雁歸”,亦佳。其《落葉》詩中更有“空山先度一聲秋”、“風圍空谷聚秋多”句之用“秋”字,各極其妙?!兜怯^海峰》云:“人隨歸鳥盤云上,月送寒潮度海來?!庇钟薪^句如“滿眼落花春雨里,又隨燕子到江南”,亦饒風致。
二十二日丙申
同正齋啜茗于畫舫,頃之壬叔亦至,偕至黃壚沽飲,與舍弟共四人。壬叔特解杖頭錢二百以供大嚼。
酒后復詣杏雨樓啜茗。午后再集茶寮,同啜者益扶、少云、壬叔與余也。是日極閑,散步園中,憑闌觀魚,殊有濠上之樂。
既而至畫舫晤周云峰,與之談詩,因得再啜一杯苦茗。薄暮始散。
二十三日丁酉
暮同壬叔至玉泉軒啜茗,劇談詩學,舉其《田園雜興詩》云:“扶杖叟酣燒麥酒,牽衣兒乞賣絲錢。溪無車水牛晨浴,門少(靜)征租犬晝眠?!薄度虑吩疲骸叭f里黃河凍不流,朔風吹動陣云愁。更將刁斗敲寒月,一夜征人盡白頭?!逼淦呗扇纾骸皵鄻蚴5A欹妨棹,老樹橫枝暗過溪?!鳖H似北宋佳句。又其弟子作《典衣詩》甚妙,于辛伯采入詩話中:“異日或能仍我物,此時強半屬他人?!鳖H為確切。復如“老樹黃撐枝,秋花紅剩?!保耙盎ㄙI笑紅分擔,鄰樹多情綠過墻”,皆宋詩也。
二十四日
薄暮同正齋至茶寮小啜,少云亦來合并,壬叔同劍人亦來,沽飲于黃壚,飲興甚豪,特至店中市鰉魚啖飯。
后至煙樓吸片岕,別已更馀。是夕與劍人留連甚樂。
二十五日
暮同壬叔啜茗茶寮。是日午后閑步至廟,得遇蕓閣、秋書,偕往玉泉軒小啜。
二十六日庚子
暮偕壬叔散步街衢,甚無聊賴,乃詣黃公壚畔沽飲三爵,梅園亦在。歸往正齋室閑話。
二十七日辛丑
午后蔣劍人來,劇談天下事,以文集相示。
薄暮小飲黃壚,壬叔同往,復至茶寮啜茗,蕓閣亦來合并。日暮涼風颯至,散步園中,頗有佳趣,因重往酒樓煮酒再酌。酒家有女子憑欄微睇,略有態(tài)度,惜不令其當壚,而狂阮藉得醉眠于側(cè)也。
酒后同劍人詣館中吸片岕,分袂時已宵闌矣。
二十八日壬寅
至畫舫齋啜茗,壬叔亦來,與云峰清談,竟晷而別。
二十九日癸卯
正齋來舍,同往竹林庵訪劍人。劍人有姊字曇隱,剃發(fā)為尼,亦嫻翰墨,故劍人居于庵中。啜茗于玉泉軒,劍人失約不至。余與正齋食饅頭,味甚佳。
午后閑行廟中,得遇壬叔,偕其戚許桂山、費祝三往游西園,乃同往望月軒啜茗。
繼至點春堂靜憩片時,殊有樂境,堂中花石亦覺可人。
復出東關訪松云,時松云因足疾不能至城。頃之枕書、蕓閣偕至,松云沽酒市肴,歡飲而散。是夕壬叔已醉。
三十日甲辰
薄暮啜茗畫舫,蔣劍人偕其友蔡驤伯亦來,清談至夕而別。
五月
一日乙巳
薄暮同蕓閣啜茗畫舫,枕書亦來,即別去。
二日丙午
午后劍人來舍,因同至西園啜茗,壬叔亦往,繼偕蕓閣、枕書共五人,小飲黃壚。是夕下酒苦無肴饌,枕書欲沽無錢,諷予買之,刺刺不休,殊不可耐也。
酒后同壬叔至祝三家中,與桂山偕往勾欄。壬叔新?lián)褚幌嘀?,小字輕憐,有玉環(huán)之肥,容亦不甚可取。歸來已三更矣。
三日丁未
薄暮應桂山之招,同壬叔至祝三齋中,是日余將有云間之行,匆匆解纜,雖有盛饌,不能細為咀嚼。
酒后至東關,航帆尚未開也。是夕微寒,細雨廉纖,時滴篷背,有風從窗隙入,頓覺衣單,肌膚生粟也。
四日戊申
午刻抵茸城,至蓮溪舍,把臂欣然,為治肴饌,特市精粲四簋,旨酒一盛,臨窗對酌絮話。曩悰時申江有東道主人,欲聘蓮溪至琉球者,命余達其意,且為之勸駕,蓮溪亦躍躍然愿往,有乘長風破萬里浪之志。
飯罷同蓮溪著屐訪友,至朱瑞軒家。瑞軒精岐黃,亦恂恂讀書子弟也。
是夕下榻蓮溪舍。
端午己酉
是日王韻琴來。薄暮即同蓮溪、韻琴買舟至滬。午時微晴。夜泊鑰通橋畔。
六日庚戌
薄暮抵滬城。是日蓮溪宿余舍。
七日辛亥
同蓮溪至館中。是日蓮溪即將開帆至琉球矣。余曰,此地可以避兵,地雖遠于故鄉(xiāng),實有世外之樂也。
八日壬子
午后蔣劍人來舍,偕至茶寮啜茗。劍人自言,昔時削發(fā)為僧,慕鐵舟之名而自稱鐵岸,繼欲追蹤寄塵,故亦名妙塵。如吟鐵舟之詩曰:“青山本自乾坤骨,紅粉無非造化才?!闭Z意闊大,殊弗類僧。劍人少有文名而貌不揚,江淮間多呼為怪蟲,及其為僧,自作祭發(fā)文,遭壬寅之警,作詩曰:“頭顱惜少沖冠發(fā),肝膽猶馀斫地歌。”嘗有句云:“淥酒獻花詩獻佛,青樓聽雨寺聽鐘?!睘樯茏鞔嗽娨嗥?,是真絕無蔬筍氣者。
是夕蓮溪至琉球,余送之江滸,臨別依依,殊有不忍之色。噫!饑來驅(qū)人,真可嘆也。
九日癸丑
許桂山來。
十日甲寅
劍人來舍。
五月中旬
夜納涼得句云:“疏簾隔著奈愁何,圓月晶瑩似鏡磨。翻要一分未圓好,清光不及昨宵多?!薄傲_衫涼透已深更,獨立閑階句未成。忽見流螢簾外過,墮儂衣上不分明?!?/p>
六月
初旬
與壬叔書云:
昨夕桂山來舍,納涼閑話,清風颯至,蕩我襟靈。桂山特索《英華通語》,弟敬贈之。去后瀹茗翦燈,展書排悶。忽憶昨過閣下寓齋,閣下炫以魯壺,弟艷羨之心勃生,鄙吝之態(tài)復起。弟憸人也,俗士也,請帶求劍,有加無已。日前板橋之畔,共吃鰣魚,馀芬尚留齒頰,豈敢再生妄想。然竊自揆,弟待桂山,不謂不腆,諒不徒以肥肉大酒供我醉飽已也。昨夕弟以此戲謂之,桂山忽言:“將來當贈君以綿,惠君以帖,饋君以鼠須筆,送君以鵲尾杯?!逼G詞徒費,虛愿難償。弟笑止之曰:“余近患咯血癥,子云吐胃,長吉嘔肝,病日深,壽弗長矣。先生茍有心,一陌紙錢報我于九京可也,毋舍近而圖遠,使我心癢?!笔钦Z桂山未有以應也。
閣下曠達人,亦穎敏人,必知其中曲折原委,決不訾弟為阿戎一流人。夫投桃報李,朋友之常,故纻衣縞帶,物雖小而情通,弟豈真欲桂山饋物,不過聊以謔之耳。昔者弟承閣下之命,竭力以圖,即有以報,弟不敢居功,亦不任受誑。食言而肥,不如食蛙而瘦,愿以此言告之桂山,并求閣下圖之。宵來缺月娟娟,北窗靜坐,以養(yǎng)沉疴,不敢如褦襶子觸暑往還也。清恙已痊可否?念念。
六月中旬
壬叔回槜李,饋以蕹菜一槃。
七月
初旬
夜大風,房屋震動。
是月中應雨耕來,自言曾至英國,覽海外諸勝,余即書其所述,作《瀛海筆記》一冊。
七月十九日
慧星見,因作《慧星說》一篇。
八月
五日
上海小刀會起事,戕縣令,劫道庫,據(jù)城以叛。元帥劉麗川,粵東人。因作《小刀會起事本末》一篇。
九月
官軍結(jié)營新閘,不作進攻計,釋甲執(zhí)冰而嬉,其與賊相持,不過恃槍炮轟擊而已,絕無一謀可以制勝。噫!真所謂腹負將軍矣。
是月避兵住我家者亦復不少,潘研耕、林益扶、林藐官、江伶、張景山、蔣劍人,群聚一室,頗得縱譚。居樓上者,研耕夫人及澹人夫人。彈丸之地,僅可容膝,可謂逼仄之至矣。
粵西雜記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七月,廣西賊起事,永??h邨民之無賴者從而應之,劫掠邨鄉(xiāng)。
十月賊擾上思州,分股流劫廣東靈山縣。
賊黨分攻湖南新寧縣,破其縣城。
三十年庚戌正月,賊擾廣西象州。
四月,賊踞守湖南新寧縣,自稱撫江王,擾楚粵交界十馀州??h總兵裕泰破之,湖南賊平。
廣西賊攻破賀縣城,知縣自縊。
七月,命湖南提督向榮帶湖兵二千,赴廣西剿賊,戶部奏西省軍興自此月始。
廣西巡撫鄭祖琛、提督閔正鳳,以養(yǎng)賊玩寇均革職。
十月,命告病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帶兵赴粵西剿賊。初二日由福建起程,十八日行抵廣東普寧縣,卒于軍營。
十一月,命告病總督李星沅接欽差大臣關防,赴粵西剿賊。
賊分股擾廣東翁源縣等處,徐廣縉、葉名琛督兵剿捕。
賊目陳亞潰攻破廣西龍州,奪印劫庫,州同殉節(jié)。
賊劫慶遠府,擾竄索潭、八旺、忭城等處。
十二月,賊擾橫州、金田,提督向榮剿殺數(shù)百名,復調(diào)湖南、貴州兵六千三百名赴廣西軍營。
辛亥二月,東西兩省設局捐米,每米一石作銀一兩二錢。
賊攻太平府,文武官被害者數(shù)員。
四月李星沅卒于軍,奉旨賞其母陳氏銀兩、人參。
賊攻破西林縣,劫奪倉庫,火藥、軍器俱為其所得。
廣東賊劫清遠、英德二縣,葉名琛督兵剿捕。
五月,命塞尚阿為欽差大臣,赴粵西剿賊。
命東副都統(tǒng)帶滿兵一千,赴西辦理剿務,即烏蘭泰是也。
賊攻破象州城,駐兵守之。
賊欲竄入貴州古州,為官兵擊敗,復回廣西。
賊擾思恩府,百色同知帶兵擊敗之。
調(diào)四川兵四千、貴州兵一千,赴西省軍營。
廣東紳士招募鄉(xiāng)勇七百名,赴軍營投效。
賊擾北流縣及豈侶、新墟等處。
八月初一日,賊首洪秀全率大兵攻破永安州,占據(jù)倉庫,衙署駐賊,眾堅守,其知州、參將各官及幕友、家人死節(jié)者數(shù)十人。
西省賊目凌十八帶兵數(shù)千,占踞廣東羅鏡山中,立營樹柵作為巢穴。徐廣縉帶兵往剿。
九月,賊擾貴縣,復竄那陳大塘。
賊踞永安州,以永竇、莫邨為前后門戶,分賊立柵守之。烏蘭太督兵焚斃賊七八百名,賊退,復回州城。
賊分股攻擾桂林省城。
東賊何名科等聚眾數(shù)千,流劫信宜縣,官兵擊敗之,賊退走西省岑溪縣。
賊擾東省靈山縣等處,踞那洞為巢穴,賊黨數(shù)千人。塞尚阿、徐廣縉合兩省官兵擊之,斬賊首顏品瑤,馀黨悉平。
賊擾思恩府,占踞白土山為巢,滋擾南寧、太平等處。藩司勞崇光督兵剿平之。
壬子正月,梧州府河面賊黨千馀人,號波山艇匪,流劫兩省地方。
二月,官兵收復永安城,殺斃賊三千馀名,陣亡總兵二員,參游以下十六員,獲偽軍師洪大全,檻送京師。
徐廣縉、葉名琛各捐銀一萬兩,以助軍需。
波山艇匪流劫至封川江口,官兵擊沉其船數(shù)百只。
賊眾圍攻桂林省城,都統(tǒng)烏蘭太力戰(zhàn),受炮傷股,逾半月卒于軍營。
命徐廣縉帶兵赴西,葉名琛帶兵赴羅鏡。
三月,賊久圍桂林不下,至廿七日,官兵奮勇進剿,以火焚燒,賊兵死者甚眾。
四月初一日,賊眾解圍而去,分股竄入湖南界。
四月十四日,賊攻破湖南郴州,戕官劫庫。
四月二十五日,賊攻破道州城,提督余萬清先出避賊,奉旨革職。
命賽尚阿帶兵馳赴湖南。
六月,徐廣縉奏,兩省官軍剿除梧州河面波山艇匪凈盡。
七月,葉名琛奏,官軍剿除羅鏡山賊匪凌十八等凈盡。
命徐廣縉帶兵馳赴湖南,署理兩湖總督。
賊攻湖南桂陽府嘉禾縣,破之,搜虜倉庫,棄城而去。
賊沿路攻永興、安仁、醴陵、攸縣,皆破之,旋復棄去,于七月二十八日直抵長沙省城,四面環(huán)攻,占城外之妙高峰扎營。
八月復調(diào)貴州、四川、河南、湖北等省兵八千,赴長沙援剿。
九月賽尚阿革職解京,徐廣縉接欽差大臣關防。
賊匪屢攻長沙省,地雷火炮連次力擊,終不能破,互有殺傷。十月十九日,因連日夜風雨,賊遂解圍,由西岸偷渡而去,共計賊圍城八十馀日。徐廣縉奏,追剿賊匪,擒獲翼王石大軍師黃為祥,解至京師。
十一月初三日,賊攻岳州府城,破東門而入,駐兵守之。
初四日,賊匪四萬馀人復抵長沙省城,兵勇對仗,不分勝敗。
初五日,賊匪三千馀人劫寶慶府糧臺,劫銀二萬八千馀兩。
初六日,紅頭賊匪萬馀,忽抵岳州府。
初九日,賊匪分股攻破益陽縣,入城駐扎。
十一日,賊黨五千人忽抵漢口,放火搶劫,燒去鋪戶五千馀家,擄女子數(shù)百人。
十二日夜,抵漢陽府,火焚城外鋪戶一萬五千馀家。十三日,城陷,葉名琛家族被殺。
賊率眾圍武昌省城。
命江督陸建瀛帶江南兵,赴武昌援剿。
命河撫琦善帶本省兵,及甘、陜、直隸、吉林、黑龍江等處兵,赴武昌合剿。
十二月初三日,賊進攻武昌,向榮帶兵對仗,斃賊二千馀名。
初四日,武昌城陷。初,賊久困武昌,官兵駐營城東,賊窺城西,平湖、文昌等門系臨大江,暗挖地道,用火藥轟陷,文武官弁多被戕殺。
頒發(fā)欽差大臣關防二顆,交陸建瀛、琦善二人祗領。
刑部議岳州失守文武官罪名,知府、知縣、參將均儗斬。
廣東曲江賊匪由西省散竄滋擾,葉名琛督兵剿平。
宗人府、內(nèi)務府、戶部等合奏,共計軍興兩年以來,發(fā)出內(nèi)帑及戶部撥項共銀一千八百萬兩。
癸丑正月十一日,賊陷九江。
十八日,賊陷安慶,巡撫蔣文慶被害。
二十五日,蕪湖失守。
二十八日,賊陷太平府。
二十九日,賊至下關。
二月初十日,賊陷江寧省城,總督陸建瀛不知所之,關防印信俱陷,城中殺戮滿人殆盡。
二十二日,賊攻鎮(zhèn)江,破之。
二十三日,賊陷揚州。
申江有客久飄蓬,征逐詩壇酒國中。慧業(yè)幾生防墮落,不如認取此真空。
絕代紅顏花見羞,多情忘卻粉骷髏。才人第一風流孽,懺悔須教未白頭。
識得前因與后因,百年元是夢中身。六如已證金仙果,我輩如何墮轉(zhuǎn)輪。近聞諸友人,唐六如已證大覺金仙之果。
小春中院接到此冊,披閱一過,題三絕句于此。蘭卿先生見之,以為何如也?獨悟庵主人楊引傳識。
滬城見聞錄
咸豐三年歲次癸丑夏六月,予患咳血疾,來診者玉書張君、梅苑錢君、長卿顧君。顧謂腎虛主補,而頗不對癥。張及錢皆用犀角,以祛熱清心,服十數(shù)劑始愈。予病時解館十馀日,閉門養(yǎng)疴,亦足消愁。
是時正齋有歸耕之想,其四姬已往生田,種田半頃,謂納太平之稅,可以優(yōu)游卒歲矣。
應雨耕,名龍?zhí)?,直隸人,籍本浙江金華府,六月初旬從海外來,持其居停威君札,謁見麥公,謂將入教,服膺耶酥。嗣是每日來讀圣書,正齋亦來合并。麥公為之講解,娓娓不倦。
雨耕言海外風景以及山川草木,述英國倫敦之事甚悉,因作《瀛海筆記》一卷。
七月賦閑之日,正齋特具扁食,邀同儕小飲,同席者雨耕、少云、予及芷卿舍弟也。正齋賃小屋三楹,鄰于城堞,門外即街市矣。正齋眷屬居此者,繼夫人及韻卿女公子,并其二子閏生、酉生,馀則一老媼,以供驅(qū)使而已。
是時閩粵人歃血結(jié)盟,謀為不軌,以東門外羊毛衖為巢穴,植黨橫行,不下千馀人,名曰“小刀會”,地方官知之,畏而不敢詰,至是勢垂成矣。
七月中旬,特在正齋舍醵錢飲酒,杏圃撥琵琶以相侑,促管繁弦,別有棖觸。夜闌燈炧,忽聞門外甲馬洶洶,眾皆驚起,從門隙窺之,乃知邏卒也。正齋謂予曰,外邊人言籍籍,觀察雖嚴設守備,然止分段巡查,而不肅清黨羽,非防亂未盟之道也。此地不可以久居矣。
自七月以來,賦閑之日,都與雨耕偕游,啜茗之馀,繼以小飲。雨耕飲興甚豪,一擲千緡,無少吝色,不煩予一解杖頭錢也。
于時會黨已成群,不逞之徒咸樂為用,聚眾數(shù)千,以小刀為號。刀徑一尺七寸,有布一方,上書“彪”,以為記志。又刻木戳,上鐫奇異之字,不可意解,有類圖讖。時青浦邑境黃渡間,亦多結(jié)黨橫行,以周立春為魁,與小刀會通,隱為聲勢,約克期舉事焉。
浙閩廣與本邑之人,分與七黨,曰興安,曰泉漳,曰廣安,曰潮州,曰嘉應,曰寧波,曰上海,皆有頭目,有故輒械斗,聞廈門之變,遂思作亂。又訛言長發(fā)將南下,人心益搖,城中富室間有避往鄉(xiāng)間者,先幾遠害,明哲取之。
先是兵備吳健彰辦團練事,皆募閩粵無賴入行伍,跳蕩拍張,漫無紀律,顧器械甚精利,時至校場演習,以耀威武。予曰:“此輩皆非土著,賊未至,則凌弱暴寡;賊將至,則劫財擄物;賊已至,則棄甲曳兵以走,何益于事?”寶山蔣劍人《上兵備書》亦云:“古之言兵者謂召外兵不如募土著,固也。外兵主客之勢,痛癢無關,生事滋累。土著則室家自謀保聚,子弟必衛(wèi)父兄。今浙、閩、廣各為一幫,本地亦非一處招募,此其勢無以異于外兵。本地懦而多詐,閩、廣悍不畏法,近已小有斗狠,一旦臨敵,非惟徘徊觀望,難以救援,且恐積為猜嫌,貽誤非淺。此之不可不深慮也。夫鄉(xiāng)勇固曰團練,不徒受工食,持器械,分段巡街,按名點卯而已?!逼溲灶H有見到處,惜兵備不能用。兵備、團練、鄉(xiāng)勇皆各處招徠,及防堵事紓,遂罷去之,又不遞解歸籍。既無所歸,難以糊口,遂入會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