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行色
行色匆匆
——常語
南山塔松
所謂南山者,是一片塔松林。
烏魯木齊附近,可游之處有二,一為南山,一為天池。凡到烏魯木齊者,無不往。
南山是天山的邊緣,還不是腹地。南山是牧區(qū)。汽車漸入南山境,已經(jīng)看到牧區(qū)景象。兩邊的山起伏連綿,山勢皆平緩,望之渾然,遍山長著茸茸的細(xì)草。去年雪不大,草很短。老遠(yuǎn)的就看到山間錯錯落落,一叢一叢的塔松,黑黑的。
汽車路盡,舍車從山澗兩邊的石徑向上走,進(jìn)入松林深處。
塔松極干凈,葉片片片如新拭,無一枯枝,顏色藍(lán)綠??諝庖矘O干凈。我們藉草倚樹吃西瓜,起身時衣褲上都沾了松脂。
新疆雨量很少,空氣很干燥,南山雨稍多,本地人說:“一塊帽子大的云也能下一陣雨?!比欢膊贿^只是帽子大的云的那么一點(diǎn)雨耳,南山也還是干燥的。然而一棵一棵塔松密密地長起來了,就靠了去年的雪和那么一點(diǎn)雨。塔松林中草很豐盛,花很多,樹下可以撿到蘑菇。蘑菇大如掌,潔白細(xì)嫩。
塔松帶來了濕潤,帶來了一片雨意。
樹是雨。
南山之勝處為楊樹溝、菊花臺,皆未往。
天池雪水
一位維吾爾族的青年油畫家(他看來很有才氣)告訴我:天池是不能畫的,太藍(lán),太綠,畫出來像是假的。
天池在博格達(dá)雪山下。博格達(dá)山終年用它的晶瑩潔白吸引著烏魯木齊人的眼睛。博格達(dá)是烏魯木齊的標(biāo)志,烏魯木齊的許多輕工業(yè)產(chǎn)品都用博格達(dá)山做商標(biāo)。
汽車出烏魯木齊,馳過荒涼蒼茫的戈壁灘,馳向天池。我恍惚覺得不是身在新疆,而是在南方的什么地方。莊稼長得非常壯大茁實(shí),油綠油綠的,看了教人身心舒暢。路旁的房屋也都干凈整齊。行人的氣色也很好,全都顯出欣慰而滿足。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得。有一個地方,一片極大的坪場,長了一片極大的榆樹林。榆樹皆數(shù)百年物,有些得兩三個人才抱得過來。樹皆健旺,無衰老態(tài)。樹下悠然地走著牛犢。新疆山風(fēng)化層厚,少露石骨。有一處,懸崖壁立,石骨盡露,石質(zhì)堅(jiān)硬而有光澤,黑如精鐵,石縫間長出大樹,樹蔭下覆,纖藤細(xì)草,蒙翳披紛,石壁下是一條湍急而清亮的河水……這不像是新疆,好像是四川的峨眉山。
到小天池(誰編出來的,說這是王母娘娘洗腳的地方,真是煞風(fēng)景?。┥夙?,在崖下池邊站了一會,趕快就上來了:水邊涼氣逼人。
到了天池,嗬!那位維族畫家說得真是不錯。有人脫口說了一句:“春水碧于藍(lán)”。
天池的水,碧藍(lán)碧藍(lán)的。上面,稍遠(yuǎn)處,是雪白的雪山。對面的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滿了塔松,——塔松即云杉。長得非常整齊,一排一排地,一棵一棵挨著,依山而上,顯得是人工布置的。池水極平靜,塔松、雪山和天上的云影倒映在池水當(dāng)中,一絲不爽。我覺得這不像在中國,好像是在瑞士的風(fēng)景明信片上見過的景色。
或說天池是火山口,——中國的好些天池都是火山口,自春至夏,博格達(dá)山積雪溶化,流注其中,終年盈滿,水深不可測。天池雪水流下山,流域頗廣。凡雪水流經(jīng)處,皆草木華滋,人畜兩旺。
作《天池雪水歌》:
明月照天山,
雪峰淡淡藍(lán)。
春暖雪化水流澌,
流入深谷為天池。
天池水如孔雀綠,
水中森森萬松覆。
有時倒映雪山影,
雪山倒影明如玉。
天池雪水下山來,
快笑高歌不復(fù)回。
下山水如藍(lán)瑪瑙,
卷沫噴花斗奇巧。
雪水流處長榆樹,
風(fēng)吹白楊綠火炬。
雪水流處有人家,
白白紅紅大麗花。
雪水流處小麥?zhǔn)欤?/p>
新面打馕烤羊肉。
雪水流經(jīng)山北麓,
長宜子孫聚國族。
天池雪水深幾許?
儲量恰當(dāng)一年雨。
我從燕山向天山,
曾度蒼茫戈壁灘。
萬里西來終不悔,
待飲天池一杯水。
天山
天山大氣磅礴,大刀闊斧。
一個國畫家到新疆來畫天山,可以說是毫無辦法。所有一切皴法,大小斧劈、披麻、解索、牛毛、豆瓣,統(tǒng)統(tǒng)用不上。天山風(fēng)化層很厚,石骨深藏在砂礫泥土之中,表面平平渾渾,不見棱角。一個大山頭,只有陰陽明暗幾個面,沒有任何瑣碎的筆觸。
天山無奇峰,無陡壁懸崖,無流泉瀑布,無亭臺樓閣,而且沒有一棵樹,——樹都在“山里”。畫國畫者以樹為山之目,天山無樹,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紫褐色的光禿禿的裸露的干山,國畫家沒了轍了!
自烏魯木齊至伊犁,無處不見天山。天山綿延不絕,無盡無休,其長不知幾千里也。
天山是雄偉的。
早發(fā)烏蘇望天山
蒼蒼浮紫氣,
天山真雄偉。
陵谷分陰陽,
不假皴擦美。
初陽照積雪,
色如胭脂水。
往霍爾果斯途中望天山
天山在天上,
沒在白云間。
色與云相似,
微露數(shù)峰巔。
只從藍(lán)襞褶,
遙知這是山。
伊犁聞鳩
到伊犁,行裝甫卸,正洗著臉,聽見斑鳩叫:
“鵓鴣鴣——咕,
“鵓鴣鴣——咕……”
這引動了我的一點(diǎn)鄉(xiāng)情。
我有很多年沒有聽見斑鳩叫了。
我的家鄉(xiāng)是有很多斑鳩的。我家的荒廢的后園的一棵樹上,住著一對斑鳩?!疤鞂⒂?,鳩喚婦”,到了濃陰將雨的天氣,就聽見斑鳩叫,叫得很急切:
“鵓鴣鴣,鵓鴣鴣,鵓鴣鴣……”
斑鳩在叫他的媳婦哩。
到了積雨將晴,又聽見斑鳩叫,叫得很懶散:
“鵓鴣鴣,——咕!
“鵓鴣鴣,——咕!”
單聲叫雨,雙聲叫晴。這是雙聲,是斑鳩的媳婦回來啦?!啊尽保@是媳婦在應(yīng)答。
是不是這樣呢?我一直沒有踏著掛著雨珠的青草去循聲觀察過。然而憑著鳩聲的單雙以占陰晴,似乎很靈驗(yàn)。我小時常常在將雨或?qū)⑶绲奶鞖饫铮B聽著鳩鳴,心里又快樂又憂愁,凄凄涼涼的,凄涼得那么甜美。
我的童年的鳩聲啊。
昆明似乎應(yīng)該有斑鳩,然而我沒有聽鳩的印象。
上海沒有斑鳩。
我在北京住了多年,沒有聽過斑鳩叫。
張家口沒有斑鳩。
我在伊犁,在祖國的西北邊疆,聽見斑鳩叫了。
“鵓鴣鴣——咕,
“鵓鴣鴣——咕……”
伊犁的鳩聲似乎比我的故鄉(xiāng)的要低沉一些,蒼老一些。
有鳩聲處,必多雨,且多大樹。鳴鳩多藏于深樹間。伊犁多雨。伊犁在全新疆是少有的雨多的地方。伊犁的樹很多。我所住的伊犁賓館,原是蘇聯(lián)領(lǐng)事館,大樹很多,青皮楊多合抱者。
伊犁很美。
洪亮吉《伊犁記事詩》云:
鵓鴣啼處卻春風(fēng),
宛與江南氣候同。
注意到伊犁的鳩聲的,不是我一個人。
伊犁河
人間無水不朝東,伊犁河水向西流。
河水顏色灰白,流勢不甚急,不緊不慢,湯湯洄洄,似若有所依戀。河下游,流入蘇聯(lián)境。
在河邊小作盤桓。使我驚喜的是河邊長滿我所熟悉的水鄉(xiāng)的植物。蘆葦。蒲草。蒲草甚高,高過人頭。洪亮吉《天山客話》記云:“惠遠(yuǎn)城關(guān)帝廟后,頗有池臺之勝,池中積蒲盈頃,游魚百尾,蛙聲間之?!币晾绾影吨L蒲草,是古已有之的事了。蒲葦旁邊,搖動著一串一串殷紅的水蓼花,儼然江南秋色。
蹲在伊犁河邊撿小石子,起身時發(fā)覺腿上腳上有幾個地方奇癢,伊犁有蚊子!烏魯木齊沒有蚊子,新疆很多地方?jīng)]有蚊子,伊犁有蚊子,因?yàn)橐晾缢?。水多是好事,咬兩下也值得。自來新疆,我才更深切地體會到水對于人的生活的重要性。
幾乎每個人看到戈壁灘,都要發(fā)出這樣的感慨:這么大的地,要是有水,能長多少糧食??!
伊犁河北岸為惠遠(yuǎn)城。這是“總統(tǒng)伊犁一帶”的伊犁將軍的駐地,也是獲罪的“廢員”充軍的地方。充軍到伊犁,具體地說,就是到惠遠(yuǎn)。伊犁是個大地名。
惠遠(yuǎn)有新老兩座城。老城建于乾隆二十七年,后為伊犁河水沖潰,廢。光緒八年,于舊城西北郊十五里處建新城。
我們到新城看了看。城是土城,——新疆的城都是土城,黃土版筑而成,頗簡陋,想見是草草營建的。光緒年間,清廷的國力已經(jīng)很不行了。將軍府遺址尚在,房屋已經(jīng)翻蓋過,但大體規(guī)模還看得出來。照例是個大衙門的派頭,大堂、二堂、花廳,還有個供將軍下棋飲酒的亭子。兩側(cè)各有一溜耳房,這便是“廢員”們辦事的地方。將軍府下設(shè)六個處,“廢員”們都須分發(fā)在各處效力?,F(xiàn)在的房屋有些地方還保留當(dāng)初的材料。木料都不甚粗大。有的地方還看得到當(dāng)初的彩畫遺跡,都很粗率。
新城沒有多少看頭,使人感慨興亡,早生華發(fā)的是老城。
舊城的規(guī)模是不小的。城墻高一丈四,城周九里。這里有將軍府,有兵營,有“廢員”們的寓處,街巷市里,房屋櫛比。也還有茶坊酒肆,有“卻賣鮮魚飼花鴨”、“銅盤炙得花豬好”的南北名廚。也有可供登臨眺望,詩酒流連的去處?!俺悄嫌型訕牵嬉两?,為一方之勝”,城西有半畝宮,城北一片高大的松林。到了重陽,歸家亭子的菊花開得正好,不妨開宴?;葸h(yuǎn)是個“廢員”、“謫宦”、“遷客”的城市?!白匝矒嵋韵轮敛疚荆酂o官不具,又可知伊犁遷客之多矣”。從上引洪亮吉的詩文,可以看到這些遷客下放到這里,倒是頗不寂寞的。
伊犁河那年發(fā)的那場大水,是很不小的。大水把整個城全掃掉了。惠遠(yuǎn)城的城基是很高的,但是城西大部分已經(jīng)塌陷,變成和伊犁河岸一般平的草灘了。草灘上的草很好,碧綠的,有牛羊在隨意啃嚙。城西北的城基猶在,人們常常可以在廢墟中撿到陶瓷碎片,辨認(rèn)花紋字跡。
城的東半部的遺址還在。城里的市街都已犁為耕地,種了莊稼。東北城墻,猶余半壁。城墻雖是土筑的,但很結(jié)實(shí),厚約三尺。稍遠(yuǎn),右側(cè),有一土墩,是鼓樓殘跡,那應(yīng)該是城的中心。林則徐就住在附近。
據(jù)記載:鼓樓前方第二巷,又名寬巷,是林的住處。我不禁向那個地方多看了幾眼。林公則徐,您就是住在那里的呀?
伊犁一帶關(guān)于林則徐的傳說很多。有的不一定可靠。比如現(xiàn)在還在使用的惠遠(yuǎn)渠,又名皇渠,傳說是林所修筑,有人就認(rèn)為這不可信:林則徐在伊犁只有兩年,這樣一條大渠,按當(dāng)時的條件,兩年是修不起來的。但是林則徐之致力新疆水利,是不能否定的(林則徐分發(fā)在糧餉處,工作很清閑,每月只須到職一次,本不管水利)。林有詩云:“要荒天遣作箕子,此說足壯羈臣羈”,看來他雖在遷謫之中,還是壯懷激烈,毫不頹唐的。他還是想有所作為,為百姓做一點(diǎn)好事,并不像許多廢員,成天只是“種樹養(yǎng)花,讀書靜坐”(洪亮吉語)。林則徐離開伊犁時有詩云:“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馬看”,他對伊犁是有感情的。
惠遠(yuǎn)城東的一個村邊,有四棵大青楓樹。傳說是林則徐手植的。這大概也是附會。林則徐為什么會跑到這樣一個村邊來種四棵樹呢?不過,人們愿意相信,就讓他相信吧。
這樣一個人,是值得大家懷念的。
據(jù)洪亮吉《客話》云:廢員例當(dāng)佩長刀,穿普通士兵的制服——短后衣。林則徐在伊犁日,亦當(dāng)如此。
伊犁河南岸是察布查爾。這是一個錫伯族自治縣。錫伯人善射,乾隆年間,為了戍邊,把他們由東北的呼倫貝爾遷調(diào)來此。來的時候,戍卒一千人,連同家屬和愿意一同跟上來的親友,共五千人,路上走了一年多。——原定三年,提前趕到了。朝廷發(fā)下的差旅銀子是一總包給領(lǐng)隊(duì)人的,提前到,領(lǐng)隊(duì)可以白得若干。一路上,這支隊(duì)伍生下了三百個孩子!
這是一支多么壯觀的,富于浪漫主義色彩,充滿人情氣味的隊(duì)伍啊。五千人,一個民族,男男女女,鍋碗瓢盆,全部家當(dāng),騎著馬,騎著駱駝,乘著馬車、牛車,浩浩蕩蕩,迤迤邐邐,告別東北的大草原,朝著西北大戈壁,出發(fā)了。落日,朝霧,啟明星,北斗星。搭帳篷,飲牲口,宿營?;鸸猓稛?,茯茶,奶子。歌聲,談笑聲。哪一個帳篷或車篷里傳出一聲啼哭,“呱——”又一個孩子出生了,一個小錫伯人,一個未來的武士。
一年多。
三百個孩子。
錫伯人是驕傲的。他們在這里駐防二百多年,沒有后退過一步。沒有一個人跑過邊界,也沒有一個人逃回東北,他們在這片土地扎下了深根。
錫伯族到現(xiàn)在還是善射的民族。他們的選手還時常在各地舉行的射箭比賽中奪標(biāo)。
錫伯人是很聰明的,他們一般都會說幾種語言,除了錫伯語,還會說維語、哈薩克語、漢語。他們不少人還能認(rèn)古滿文。在故宮翻譯、整理滿文老檔的,有幾個是從察布查爾調(diào)去的。
英雄的民族!
雨晴,自伊犁往尼勒克車中望烏孫山
一痕界破地天間,
淺絳依稀暗暗藍(lán)。
夾道白楊無盡綠,
殷紅數(shù)點(diǎn)女郎衫。
尼勒克
站在尼勒克街上,好像一步可登烏孫山。烏孫故國在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流域,尼勒克或當(dāng)是其轄境。細(xì)君公主、解憂公主遠(yuǎn)嫁烏孫,不知有沒有到過這里。漢代女外交家馮嫽夫人是個活躍人物,她的錦車可能是從這里走過的。
尼勒克地方很小,但是境內(nèi)現(xiàn)有十三個民族。新疆的十三個民族,這里全有。喀什河從城外流過,水清如碧玉,流甚急。
唐巴拉牧場
在烏魯木齊,在伊犁,接待我們的同志,都勸我們到唐巴拉牧場去看看,說是唐巴拉很美。
唐巴拉果然很美,但是美在哪里,又說不出。勉強(qiáng)要說,只好說:這兒的草真好!
喀什河經(jīng)過唐巴拉,流著一河碧玉。唐巴拉多雨。由尼勒克往唐巴拉,汽車一天到不了,在卡提布拉克種蜂場住了一夜。那一夜就下了一夜大雨。有河,雨水足,所以草好。這是一個綠色的王國,所有的山頭都是碧綠的。綠山上,這里那里,有小牛在慢悠悠地吃草。唐巴拉是高山牧場,牲口都散放在山上,盡它自己漫山瞎跑,放牧人不用管它,只要隔兩三天騎著馬去看看,不像內(nèi)蒙,牲口放在平坦的草原上。真綠,空氣真新鮮,真安靜,——一點(diǎn)聲音都沒有。
我們來晚了。早一個多月來,這里到處是花。種蜂場設(shè)在這里,就是因?yàn)檫@里花多。這里的花很多是藥材,黨參、貝母……蜜蜂場出的蜂蜜能治氣管炎。
有的山是杉山。山很高,滿山滿山長了密匝匝的云杉。云杉極高大。這里的云杉據(jù)說已經(jīng)砍伐了三分之二,現(xiàn)在看起來還很多。招待我們的一個哈薩克牧民告訴我們:林業(yè)局有規(guī)定,四百年以上的,可以砍;四百年以下的,不許砍。云杉長得很慢。他用手指比了比碗口粗細(xì):“一百年,才這個樣子!”
到牧場,總要喝喝馬奶子,吃吃手抓羊肉。
馬奶子微酸,有點(diǎn)像格瓦斯,我在內(nèi)蒙喝過,不難喝,但也不覺得怎么好喝。哈薩克人可是非常愛喝。他們一到夏天,就高興了:可以喝“白的”了。大概他們冬天只能喝磚茶,是黑的。馬奶子要夏天才有,要等母馬下了駒子,冬天沒有。一個才會走路的男娃子,老是哭鬧。給他糖,給他蘋果,都不要,摔了。他媽給他倒了半碗馬奶子,他巴呷巴呷地喝起來,安靜了。
招待我們的哈薩克牧人的孩子把一群羊趕下山了。我們看到兩個男人把羊一只一只周身揣過,特別用力地揣它的屁股蛋子。我們明白,這是揣羊的肥瘦(羊們一定不明白,主人這樣揣它是干什么),揣了一只,拍它一下,放掉了;又重捉過一只來,反復(fù)地揣。看得出,他們?yōu)槲覀冞x了一只最肥的羊羔。
哈薩克吃羊肉和內(nèi)蒙不同,內(nèi)蒙是各人攥了一大塊肉,自己用刀子割了吃。哈薩克是:一個大磁盤子,下面襯著煮爛的面條,上面覆蓋著羊肉,主人用刀把肉割成碎塊,大家連肉帶面抓起來,送進(jìn)嘴里。
好吃么?
好吃!
吃肉之前,由一個孩子提了一壺水,注水遍請客人洗手,這風(fēng)俗近似阿拉伯、土耳其。
“唐巴拉”是什么意思呢?哈薩克主人說:聽老人說,這是蒙古話。從前山下有一片大樹林子,蒙古人每年來收購牲畜,在樹上烙了好些印子(印子本是烙牲口的),作為做買賣的標(biāo)志。唐巴拉是印子的意思。他說:也說不準(zhǔn)。
賽里木湖·果子溝
烏魯木齊人交口稱道賽里木湖、果子溝。他們說賽里木湖水很藍(lán);果子溝要是春天去,滿山都是野蘋果花。我們從烏魯木齊往伊犁,一路上就期待著看看這兩個地方。
車出蘆草溝,迎面的天色沉了下來,前面已經(jīng)在下雨。到賽里木湖,雨下得正大。
賽里木湖的水不是藍(lán)的呀。我們看到的湖水是鐵灰色的。風(fēng)雨交加,湖里浪很大?;液谏木蘩耍焕私又焕?,撲面涌來。撞碎在岸邊,濺起白沫。這不像是湖,像是海。荒涼的,沒有人跡的,冷酷的海。沒有船,沒有飛鳥。賽里木湖使人覺得很神秘,甚至恐怖。賽里木湖是超人性的。它沒有人的氣息。
湖邊很冷,不可久留。
林則徐一八四二年(距今整一百四十年)十一月五日,曾過賽里木湖。林則徐日記云:“土人云:海中有神物如青羊,不可見,見則雨雹。其水亦不可飲,飲則手足疲軟,諒是雪水性寒故耳。”林則徐是了解賽里木湖的性格的。
到伊犁,和伊犁的同志談起我們見到的賽里木湖,他們都有些驚訝,說:“真還很少有人在大風(fēng)雨中過賽里木湖?!?/p>
賽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溝。車到果子溝,雨停了。我們來的不是時候,沒有看到滿山密雪一樣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溝給我留下一個非常美的印象。
吉普車在山頂?shù)墓飞下兄?,公路一?cè)的下面是重重復(fù)復(fù)的山頭和深淺不一的山谷。山和谷都是綠的,但綠得不一樣。淺黃的、淺綠的、深綠的。每一個山頭和山谷多是一種綠法。大抵越是低處,顏色越淺;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細(xì)草豐茸,光澤柔和,在深深淺淺的綠山綠谷中,星星點(diǎn)點(diǎn)地散牧著白羊、黃犢、棗紅的馬,十分悠閑安靜。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著高大的云杉。一縷一縷白云從黑色的云杉間飛出。這是一個仙境。我到過很多地方,從來沒有覺得什么地方是仙境。到了這兒,我驀然想起這兩個字。我覺得這里該出現(xiàn)一個小小的仙女,穿著雪白的紗衣,披散著頭發(fā),手里拿一根細(xì)長的牧羊杖,赤著腳,唱著歌,歌聲悠遠(yuǎn),回繞在山谷之間……
從伊犁返回烏魯木齊,重過果子溝。果子溝不是來時那樣了。草、樹、山,都有點(diǎn)發(fā)干,沒有了那點(diǎn)靈氣。我不復(fù)再覺得這是一個仙境了。旅游,也要碰運(yùn)氣。我們在大風(fēng)雨中過賽里木,雨后看果子溝,皆可遇而不可求。
汽車轉(zhuǎn)過一個山頭,一車的人都叫了起來:“哈!”賽里木湖,真藍(lán)!好像賽里木湖故意設(shè)置了一個山頭,擋住人的視線。繞過這個山頭,它就像從天上掉下來的似的,突然出現(xiàn)了。
真藍(lán)!下車待了一會,我心里一直驚呼著:真藍(lán)!
我見過不少藍(lán)色的水?!按核逃谒{(lán)”的西湖,“比似春莼碧不殊”的嘉陵江,還有最近看過的博格達(dá)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賽里木湖這樣的藍(lán)。藍(lán)得奇怪,藍(lán)得不近情理。藍(lán)得就像繪畫顏料里的普魯士藍(lán),而且是沒有化開的。湖面無風(fēng),水紋細(xì)如魚鱗。天容云影,倒映其中,發(fā)寶石光。湖色略有深淺,然而一望皆藍(lán)。
上了車,車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鐘,我心里一直重復(fù)著這一句:真藍(lán)。遠(yuǎn)看,像一湖純藍(lán)墨水。
賽里木湖究竟美不美?我簡直說不上來。我只是覺得:真藍(lán)。我顧不上有別的感覺,只有一個感覺——藍(lán)。
為什么會這樣藍(lán)?有人說是因?yàn)樗?。?jù)說賽里木湖水深至九十公尺。賽里木湖海拔二千零七十三米,水深九十公尺,真是不可思議。
“賽里木”是突厥語,意思是祝福、平安。突厥的旅人到了這里,都要對著湖水,說一聲:
“賽里木!”
為什么要說一聲“賽里木!”是出于欣喜,還是出于敬畏?
賽里木湖是神秘的。
蘇公塔
蘇公塔在吐魯番。吐魯番地遠(yuǎn),外省人很少到過,故不為人所知。蘇公塔,塔也,但不是平常的塔。蘇公塔是伊斯蘭教的塔,不是佛塔。
據(jù)說,像蘇公塔這樣的結(jié)構(gòu)的塔,中國共有兩座,另一座在南京。
塔不分層??床坏绞玖?。塔心是一磚砌的中心支柱。支柱周圍有盤道,逐級盤旋而上,直至塔頂。外殼是一個巨大的圓柱,下豐上銳,拱頂。這個大圓柱是磚砌的,用結(jié)實(shí)的方磚砌出凹凸不同的中亞風(fēng)格的幾何圖案,沒有任何增飾。磚是青磚,外面涂了一層黃土,呈淺土黃色。這種黃土,本地所產(chǎn),取之不盡,土質(zhì)細(xì)膩,無雜質(zhì),富黏性。吐魯番不下雨,塔上涂刷的土漿沒有被沖刷的痕跡。二百余年,完好如新。塔高約相當(dāng)于十層樓,樸素而不簡陋,精巧而不繁瑣。這樣一個淺土黃色的,滾圓的巨柱,拔地而起,直向天空,安靜肅穆,準(zhǔn)確地表達(dá)了穆斯林的虔誠和信念。
塔旁為一禮拜寺,頗宏偉,大廳可容千人,但外表極樸素,土筑、平頂。這座禮拜寺的構(gòu)思是費(fèi)過斟酌的。不敢高,不與塔爭勢;不欲過卑,因?yàn)檫@是做禮拜的場所。整個建筑全由平行線和垂直線構(gòu)成,無弧線,無波紋起伏,亦呈淺土黃色。
圓柱形的蘇公塔和方正的禮拜寺造成極為鮮明的對比,而又非常協(xié)調(diào)。蘇公塔追求的是單純。
令人欽佩的是造塔的匠師把藍(lán)天也設(shè)計(jì)了進(jìn)去。單純的,對比著而又協(xié)調(diào)著的淺土黃色的建筑,后面是吐魯番盆地特有的明凈無滓湛藍(lán)湛藍(lán)的天宇,真是太美了。沒有藍(lán)天,襯不出這種淺土黃色是多么美。一個有頭腦的,聰明的匠師!
蘇公塔亦稱額敏塔。造塔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塔的進(jìn)口處有一塊碑,一半是漢字,一半是維文。漢字的說塔是額敏造的。額敏和碩,因助清高宗平定準(zhǔn)噶爾有功,受封為郡王。碑文有感念清朝皇帝的意思,碑首冠以“大清乾隆”,自稱“皇帝舊仆”。維文的則說這是額敏的長子蘇來滿造,為了向安拉祈福。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兩種的不同的說法。由來不同,塔名亦異。
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溝
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要經(jīng)過一片很大的戈壁灘。這是典型的大戈壁,寸草不生。沒有任何生物。我經(jīng)過別處的戈壁,總還有點(diǎn)芨芨草、梭梭、紅柳,偶爾有一兩棵曼陀羅開著白花,有幾只像黑漆涂出來的烏鴉。這里什么都沒有。沒有飛鳥的影子,沒有蟲聲,連苔蘚的痕跡都沒有。就是一片大平地,平極了。地面都是礫石。都差不多大,好像是篩選過的。有黑的、有白的。鋪得很均勻。遠(yuǎn)看像鋪了一地爐灰碴子。一望無際。真是荒涼。太古洪荒。真像是到了一個什么別的星球上。
我們的汽車以每小時八十公里的速度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奔馳,我覺得汽車像一只快艇飛駛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