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瑞鷓鴣

蘇軾詞選 作者:劉石 注


瑞鷓鴣

觀潮[1]

碧山影里小紅旗[2],儂是江南踏浪兒[3]。拍手欲嘲山簡醉[4],齊聲爭唱浪婆詞[5]。 西興渡口帆初落[6],漁浦山頭日未欹[7]。儂欲送潮歌底曲[8]?尊前還唱使君詩[9]

【解讀】

熙寧六年(1073)八月十五日作于杭州。

唐人孟郊句云:“儂是清浪兒,每踏清浪游。笑伊鄉(xiāng)貢郎,踏土稱風(fēng)流。”(《送淡公》其五)寫弄潮兒嘲笑書生文弱,夸耀自己的勇健。其實(shí)文弱的書生也對弄潮心向往之。早于東坡數(shù)十年的潘閬,有《酒泉子》一詞詠觀潮:“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蓖碛跂|坡二百年的周密,也有《觀潮》一文寫弄潮:“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武林舊事》卷三)這長長的一段形容、刻畫,用詞句來表達(dá),可不就微縮成了“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一聯(lián)、“碧山影里小紅旗”一句?

與潘閬詞“憶”觀潮不同,東坡詞是“觀”潮。上片寫迎潮,下片寫送潮,弄潮兒或手持紅旗,劈波斬浪;或開懷豪飲,齊聲高唱。中間插入“西興渡口”二句寫景,展示了時(shí)間的推移,也舒緩了緊張的節(jié)奏。與此詞同時(shí),東坡還寫了《八月十五日看潮》七絕五首,其中有“欲識(shí)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的句子。以同一題材同時(shí)入詩詞,這在東坡是常有的事。


[1] 觀潮: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四“觀潮”:“臨安風(fēng)俗,四時(shí)奢侈,賞玩殆無虛日。西有湖光可愛,東有江潮堪觀,皆絕景也。每歲八月內(nèi),潮怒勝于常時(shí),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觀者,至十六、十八日傾城而出,車馬紛紛,十八日最為繁盛,二十日則稍稀矣。”此風(fēng)俗至今為然。

[2] 碧山:喻潮水掀起的巨浪。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觀潮”:“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yuǎn)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毙〖t旗:弄潮兒手執(zhí)之物。

[3] 儂:我。

[4] “拍手”句:《晉書?山濤傳》載,山濤之子山簡嗜酒,常出游,每飲必醉,時(shí)有兒童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茗艼無所知?!避J,同“酩酊”。唐李白《襄陽歌》:“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

[5] 浪婆:波濤之神。古時(shí)弄潮兒要飲酒拜波濤之神。唐孟郊《送淡公》其三:“銅斗飲江酒,手拍銅斗歌。儂是拍浪兒,飲則拜浪婆。腳踏小船頭,獨(dú)速舞短蓑?!?/p>

[6] 西興渡口:在今浙江蕭山西,與杭州隔江相對,是當(dāng)時(shí)吳越一帶重要的渡口。

[7] 漁浦:在今杭州,與六和塔隔江相對,是當(dāng)時(shí)的繁華之地。欹(qī七):斜。

[8] 底:什么。古時(shí)弄潮,開頭唱迎潮曲,結(jié)束唱送潮曲,故有此句。

[9] 尊:通“樽”,酒器。使君:知州的別稱,指當(dāng)時(shí)與其同游的杭州知州陳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