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聲響起,都會好起來的
故事或許要從我的母親說起。每個人都有母親,從她那里承襲血脈,承襲一些我們成長所需要的東西。
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所以一直過著稱得上是顛沛流離的生活,和父母的關(guān)系也一直保持著強烈的疏離感。但也許是獨立的成長經(jīng)歷和生活的困苦,讓我明白,在生活中摸爬滾打,到底有多不容易。
每個人都是如此,正如電影《奇跡男孩》所演的那樣。
盡管和家人關(guān)系疏離,但仍然割舍不掉某些來自他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母親是個文藝女青年。獨立又倔強,多才多藝,做過主持人,會唱歌跳舞,還會很多樂器。只是后來做了護士,她便放棄了自己熱愛的文藝事業(yè)。做護士后不久,與我父親結(jié)婚,生下了我。她的文藝,也只有在單位的年終晚會或者慶典之類的舞臺上,才能得以體現(xiàn),讓她能夠擁有片刻的光環(huán)。她主持、跳舞、表演,也許只有在這樣的時刻,她才會覺得自己還像少女時一樣,沒有生活在焦灼中。
我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是我母親二十歲時用過的,有些年頭了,弦已斷,木頭也已經(jīng)開裂,不過仍然可以從吉他共鳴箱里發(fā)出嘶啞的聲音,那是我少年時聽過的最美妙的聲音。后來我買來新琴弦換上,吉他下端的弦橋也壞了,我拿螺絲刀強行把它擰在上面。
或許是從母親那里遺傳了音樂天賦吧,童年時,只要有琴聲響起,就好像一切都會好起來。后來我看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當男孩得到一把好吉他,去尋找音樂,去尋找自己,去尋找歸處時,我覺得他挺幸運的,那便是我童年所向往的生活。
兩歲那年父母離異,沒人管我。那時我還住在姥姥家,也得到了最初的音樂啟蒙。
每次聽到蔣大為老師唱的《西游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我就會跟著唱。姥姥說:“你小子唱得還不錯,也不跑調(diào)。”印象中姥姥是合唱團的領唱,聲音非常清澈好聽。姥姥說:“你的聲音還挺好聽,我教你唱歌吧?!?/p>
自那時起,姥姥開始教我唱歌,唱一些兒歌、軍旅歌,姥姥把她合唱團的曲目全都教給了我。每次聽到喜歡的歌,哼唱起來,就好像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那些大人的世界,那些爭吵,那些煩惱,便和自己完全沒了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