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歷史的招魂者

覆舟的愉悅:翁加雷蒂詩選(俄爾普斯詩歌譯叢) 作者:(意大利)朱塞培-翁加雷蒂


歷史的招魂者

福爾克·鮑爾蒂納里

開篇之初,一份簡單、耳熟能詳?shù)暮喗槭呛弦说?,因為,人生履歷中的某些要素已然在其生存構成和文化構造中變得舉足輕重,也因此會在朱塞培·翁加雷蒂(Giuseppe Ungaretti)的詩歌中得以觸及。1888年2月10日,翁加雷蒂出生于埃及亞歷山大城的一個意大利僑民家庭,雙親系盧卡城圣孔庫迪奧(San Concordio)人,因作為開鑿蘇伊士運河的工作人員而移民于此。誠如另一個生活在埃及的意大利作家恩里克·佩阿(Enrico Pea)所描述的那樣,翁加雷蒂于1912年赴巴黎求學之前,曾就讀于雅各伯瑞士法語學校(Ecole Suisse Jacob)并與亞歷山大的無政府主義者有所接觸。在非洲度過的青少年時光,以某些關鍵字眼,如荒漠、游牧民族、綠洲、貝督因人、茉莉等,豐富著他的詩篇,成為那段歷史的招魂者,滿載著象征意味。

在巴黎求學期間,翁加雷蒂接觸到當時歐洲的先鋒藝術家。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翁加雷蒂以普通士兵身份應征入伍,在卡爾索和法國前線作戰(zhàn)。戰(zhàn)后返回巴黎,直至1921年移居羅馬。那么,可以將其定義為法語詩人嗎?毫無疑問,是的。翁加雷蒂的首批詩作系法語寫就,而法國詩人也是他最初的啟蒙老師(這條臍帶從未真正被剪斷過)。

那些年,意大利人民過得并不太平,反而是備受煎熬。1936年,翁加雷蒂受巴西圣保羅大學之邀,前往當?shù)亟淌谝獯罄Z言文學。在此期間,翁加雷蒂承受了喪子之痛,其第三部詩集《痛苦》(Dolore)中的部分詩作即為悼念幼子的。翁加雷蒂在大洋彼岸任教至1942年,同年返回羅馬,任羅馬大學意大利現(xiàn)當代文學教授,直至1958年退休。1970年6月1日逝世于米蘭。

從上述簡略的人生歷程可以看出,翁加雷蒂從20世紀初的巴黎文化環(huán)境中汲取養(yǎng)分,那是一個面臨著嚴重思想危機的時代,一切價值觀、文化架構及系統(tǒng)均遭到嚴峻的質疑,以法國首都為中心,詩歌、音樂、造型藝術均爆發(fā)了前衛(wèi)革命,上述革命的幾乎所有頭面人物都齊聚于此,從畢加索到斯特拉文斯基,從馬里內蒂到康定斯基,從阿波利奈爾到格特魯?shù)隆に固┮虻?。在巴黎,翁加雷蒂結識了索費齊和帕拉采斯基,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了和意大利前衛(wèi)雜志《拉切巴》(Lacerba)的合作。他的第一批詩作(大約創(chuàng)作于1914年)于1915年分別發(fā)表于《拉切巴》(Lacerba)及《黛安娜》(La Diana)上,追根溯源,不難看出拉弗格,尤其是阿波利奈爾和馬拉美的影子,阿波利奈爾也同樣影響了克拉齊尼、帕拉采斯基、索費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