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 “古體詩”、“近體詩”有何區(qū)別?

中國人應知的文學常識 作者:韓高年 著


25 “古體詩”、“近體詩”有何區(qū)別?

古體詩,或稱舊體詩,又稱古風、往體等,一般是指唐代以前產(chǎn)生的沒有嚴格格律限定的詩,當然也包括那些唐代以來的詩人所作的古體詩。古體詩格律自由,對仗、平仄、押韻要求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從詩句的字數(shù)看,主要有四言古體詩、五言古體詩和七言古體詩,習慣上一般將雜言詩也歸入古體詩一類。唐以后,很少有詩人創(chuàng)作四言詩,所以主要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習慣上也算入七古。曹操的《觀滄?!肥撬难怨旁姷牡湫痛恚豆旁娛攀住肥俏逖怨旁姷穆N楚,李頎的《送陳章甫》、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都是七言古詩。雜言詩為古體詩所獨有,詩句長短不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对娊?jīng)》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李白的《蜀道難》也是這類詩的代表。另外,近體詩產(chǎn)生后,由于受到格律的影響,形成了一種講求格律的古風,它們可以看成是律詩和古體詩的結(jié)合體,雖然講究格律、對仗,但是每首詩句數(shù)不限,又可以自由換韻,如高適的《燕歌行》,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就屬這類。

近體詩,為有別于古體詩而得名,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在詩篇中句數(shù)、字數(shù)、對仗、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和限制。近體詩的產(chǎn)生離不開南朝齊、梁時期“永明體”的奠基。近體詩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詩體,包括絕句和律詩兩種,絕句一般分為五絕(五言四句)和七絕(七言四句),律詩一般分為五律(五言八句)、七律(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按照律詩格式加以鋪排延長)等。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最基本的格律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lián)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必須平仄相粘;第二,除首尾聯(lián)外,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要對仗;第三,一韻到底的平聲韻。近體詩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人。其中杜甫的律詩寫得最工整,堪稱律詩之模板,尤其是《秋興八首》,被譽為杜甫律詩中的登峰造極之作;李白的絕句寫得最絕,明代胡應麟在其詩論著作《詩藪》中說:“太白五七言絕,字字神境,篇篇神物?!逼浣^句代表作有五言《獨坐敬亭山》、《秋浦歌》十七首,七言《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等。另外,晚唐詩人杜牧的七絕也有很高造詣,如《泊秦淮》、《赤壁》、《山行》、《江南春》等。

綜上所述,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是否有格律限制。古體詩格律自由,對仗、平仄、押韻要求較寬,篇幅、字數(shù)長短不限;近體詩對句數(shù)、字數(shù)、對仗、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和限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