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刀鋒上的螞蟻

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經(jīng)典必讀:2010中篇小說卷 作者:吳義勤 編


刀鋒上的螞蟻

方方

一、東方的神秘出現(xiàn)了

一九九五年費舍爾退休了。

他原以為很簡單。因為在他之前有人退休,在他之后也有人退休,大家都會有這樣黯然的一天,這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既然必須要走,就沒什么了不起。費舍爾想得很清楚。退休的第一天,他便擬寫自己的退休計劃。他有一個隨身攜帶的黑皮筆記本,專門記錄各類事項安排,每年都會更新。自他懂事起,這樣的筆記本就已存在。它們多到一個抽屜已經(jīng)放置不下。而他的全部經(jīng)歷就都裝在這樣一個個的黑皮筆記本中。每一天每一個小時,他都安排得很精確。他幾乎是一絲不茍地按照這些安排來完成自己的人生。

費舍爾一直在當(dāng)法官,認(rèn)真嚴(yán)肅地過了一輩子。他想就算退休,也要過得有點意義。他一生從來都沒有隨隨便便度過的習(xí)慣。費舍爾一條一條地寫他的計劃:翻修窗戶,改造花園,去大學(xué)聽宗教歷史課,跟外孫海因茲學(xué)電腦程序,看拜仁慕尼黑的球賽,當(dāng)然也少不了旅行。只是去哪里,去多久,他卻沒寫。費舍爾出門旅行最放不下的是他的三條狗。每次出去,他都會和太太莉扎反復(fù)地討論它們?nèi)齻€的去向。它們就像家養(yǎng)的孩子,但孩子長大了就會獨立,它們?nèi)齻€卻永遠(yuǎn)不會。離開他和莉扎,它們似乎無所適從。

費舍爾在筆記本上已經(jīng)寫了好幾頁,卻終究有一種郁悶壓迫在心。他不知道為什么,就只覺得不愉快。莉扎說,剛開始都這樣,過陣子習(xí)慣就好了。

費舍爾說,能習(xí)慣嗎?說完想,一個人一生都在忙碌,突然間什么事沒有得做,整個社會也不再需要你。對這個社會或許很簡單,但對這個具體的人來說,其實并不是件簡單的事。

這天他和莉扎一起出門散步。三條狗自然是要跟著的。莉扎牽著一條,費舍爾牽著兩條。天氣很好,不時有騎著賽車的男孩子倏一下從他們肩旁飆過。這時候,他和莉扎就會相視一笑。當(dāng)年他就是像這樣騎車的時候,不小心撞著了莉扎,然后就愛上了她。莉扎總愛問:你是不是故意撞的呀?費舍爾永遠(yuǎn)認(rèn)真地回答說:真的是不小心。

慕尼黑的天總是藍色的。開闊的原野上,有牛群散散地在啃草。遠(yuǎn)遠(yuǎn)的阿爾卑斯山襯在藍色的天幕前露著清晰的輪廓。白云就在那些灰色線條上飄浮著。這樣的場景仿佛是定格。費舍爾和莉扎看了一輩子,早已變得熟視無睹。

迎面走來幾個年輕人,背著背包,仿佛徒步旅行者,全是亞洲人。費舍爾憑直覺認(rèn)定他們是中國人。莉扎卻覺得多半是日本人。因為莉扎認(rèn)為只有日本年輕人才好以這樣的方式漫游。年輕人走近了,看見了狗,便歡喜地逗著它們。費舍爾喜歡別人逗他的狗。人把笑容露給人的時候,常常會假,但人把笑容露給狗的時候,卻大多是真的,是真的出于喜愛。

費舍爾說,你們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一個男孩子用德語大聲說,當(dāng)然是中國人!費舍爾對莉扎說,我說吧,是中國人呢。莉扎有些疑惑,說中國人怎么也這樣旅行呀?費舍爾說,為什么不?

這天的晚上費舍爾站在窗前望著外面的星光。天色烏青,深邃遼遠(yuǎn)。仿佛有一種磁力,把他心里的沉沉的東西都抽了過去?;蛟S,暗夜的天空正是把所有仰望者的內(nèi)心抽空了,才有著如此的深沉。

費舍爾突然有一念閃過。他轉(zhuǎn)過身對莉扎說,我要到中國去。莉扎望了望他,說好吧。但是我不去。我要陪著米拉它們。

米拉是莉扎最寵愛的一只狗。

兩個月后,費舍爾就開始了他的中國之旅。

其實費舍爾并不是第一次去中國。他根本就是在中國出生的。那是一個夏天,中國尚是亂世,到處都有戰(zhàn)爭。他的母親在中國的廬山上待產(chǎn)。這里有他家的房子。那時候他的父親在漢口的美最時洋行工作。這房子是他買來度暑的。當(dāng)年中國,用他母親的話說,手指之處,皆是瘟疫。如果不是廬山這幢別墅給了他們庇護,他們還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德國。這個說法,令他恐懼。仿佛形成陰影,致使他一旦想去中國,耳邊就會浮出母親的聲音。不知是否這個原因,此后他再也沒有去過中國。他出生的日子是在春天。那天山下打仗,山里人說是鬧土匪,但山上卻非常寧靜。他的母親從此不肯下山,生恐山下暴民傷著她的孩子。于是,費舍爾從出生起便一直住在廬山。直到將滿三歲,他才隨著父母來到漢口,然后從漢口徑直回到德國。三歲,是個沒有記憶的年齡。費舍爾對他三年的中國生活沒有任何印象。他所有的記憶都來自父母和兄長的述說。而這些述說也過去許多年了。時間是個網(wǎng),它的網(wǎng)格太大,幾乎所有內(nèi)容都已從那些空格中流失而去。但是費舍爾知道,如到中國,廬山將是他必去的一站。

費舍爾出發(fā)前,到地下室翻找父母留下的東西。他印象中,家里的墻上很長時間都掛著一幅油畫。畫布上有一條滿是石頭的河流。母親說,這條河叫長沖河。他們的房子,就在這條河對面的山上。畫這幅畫的是個中國人,很年輕。有一陣每天都坐在河邊的石頭上寫生。她帶著費舍爾到河邊玩耍時,經(jīng)常能看到這個畫家。有一次小小的費舍爾上前抓他的筆,在他的畫布上亂戳,他也不生氣,卻只是笑。令她很不好意思。她上前問畫家,可不可以賣給她一幅畫,他們要回國了,想留作紀(jì)念。那畫家想了想說,我不賣,但我可以送給你一幅。于是,他就把費舍爾戳過的那幅畫,重新修整過,送給了她。費舍爾母親說,其實戳過的痕跡被他刮掉了,一點也看不出來。中國人很講禮儀,很多禮。

地下室陳舊的東西堆得太多,費舍爾到底沒能找到那幅畫。但那個畫面卻在他的腦海里揮之不去。長沖河的水翻越著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頭。水花在石頭邊濺起。河邊垂掛著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有一串花是紫色的。對了,母親還說過,他們家附近有一對丹麥姊妹住的庭院,叫紫園。還有什么呢?他再也記不起來了。

一直上了飛機,飛機朝著他的東方飛行。隔著舷窗看外面的茫茫云海,他又想起母親常說的幾個字:玻璃屋。

費舍爾想,那里應(yīng)該還有一幢房子叫玻璃屋。

費舍爾的旅程是先到上海,再去杭州,然后由杭州飛到武漢,經(jīng)武漢而上廬山。他的父親曾經(jīng)工作的美最時洋行就在漢口。他很想看看父親當(dāng)年生活過的城市。他知道他家在漢口曾經(jīng)有幢房子,而他的哥哥和姐姐都在漢口上學(xué)。他有一個小姐姐兩歲時在漢口得瘟疫而死。這也是他的母親不肯離開廬山的原因。初回德國時,他正牙牙學(xué)語,他的哥哥姐姐還教他說武漢話。現(xiàn)在他是一句也記不得了。走前費舍爾跟雙腿靠拐杖行路的哥哥打了個電話。哥哥在電話里笑呵呵地說他還記得一句:吃飯。費舍爾練了好幾天,算是記住了這個詞。哥哥還說,去看看家的老房子還在不在。哥哥說不出里弄的名字。只記得離江邊不太遠(yuǎn),距漢口火車站也不太遠(yuǎn)。哥哥回國時正上著小學(xué),時光如同抹布,一點一點把他早先的記憶也都抹掉了。

費舍爾在漢口轉(zhuǎn)了一兩天,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他家的老屋。這是肯定的。他沒有里弄名字和門牌號,甚至他連房子是什么樣的都不知道。陪同的導(dǎo)游也無奈。費舍爾知道這是件為難的事,也就放棄了。不過導(dǎo)游說,似乎美最時洋行的房子還在,但他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去打聽打聽。對于這些老房子,費舍爾并沒有迫切想看的欲望。他覺得有些麻煩,便說不必了。

費舍爾的導(dǎo)游并非專業(yè)導(dǎo)游。他是外孫海因茲的同學(xué),來自中國,叫李亦簡。李亦簡正好要回國探親,海因茲便把他介紹給了費舍爾。一則可以關(guān)照一下費舍爾,二則也可讓李亦簡利用探親的時間賺點外快。李亦簡原本有點不情愿,跟海因茲說,你家就沒有姐姐妹妹去中國旅行?你讓我陪個老頭,多沒勁呀。海因茲說,你當(dāng)是打工嘛,掙點錢。我爺爺錢很多哦。李亦簡說,錢多有什么用?你們德國人小氣,誰不知道呀。有錢人比窮人更小氣。海因茲便笑。不過李亦簡還是答應(yīng)去跟費舍爾聊一下。彼此都需要看看自己是否適合對方。

費舍爾跟李亦簡沒聊幾句,就知道李亦簡家在漢口。費舍爾使用剛學(xué)的武漢話,說了一句“吃飯”。李亦簡大驚,說您居然會說這個?費舍爾便告訴他,他去過漢口。他家在漢口有房子。李亦簡眼睛更是瞪得老大,說我家在漢口住了幾代都沒房子,你倒有?費舍爾說,這是當(dāng)年我父親買的,是一幢小樓。李亦簡憋嘆道:老牌帝國主義呀,漢口居然有你們的房子,卻沒有我們的。費舍爾沒明白他的意思。海因茲說,爺爺你不用理他,他是個廢話大王。李亦簡聽此一說,笑了起來,說不管怎么講,你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在漢口住過的外國人。我們也算老鄉(xiāng)。你去哪些地方玩過?武漢三鎮(zhèn)我都熟哦。費舍爾說,我到漢口去的時候,大概剛滿三歲。李亦簡有點失望,說那你的腳都沒有沾過漢口的土,你算什么去過漢口呀。費舍爾笑道:我用過漢口的空氣呀。你呼吸的漢口空氣,都是我吸剩下的。李亦簡聽他這一說,哈哈大笑起來,轉(zhuǎn)而向海因茲說,你家老爺子,我陪定了。老頭好玩。海因茲說,我就知道你會喜歡他。

李亦簡跟海因茲的對話費舍爾都聽清了,他也覺得這個中國年輕人挺有趣,心想路上如有一個有趣的旅伴,就不會那么無聊。費舍爾跟李亦簡談好陪游價格。李亦簡原本就要回國探親,國際機票自理。他將陪同費舍爾兩周時間,費舍爾除了支付陪同費外,也包括他在中國境內(nèi)的全程旅行費用。李亦簡滿口答應(yīng)下來。想想覺得這也是一樁美差。雖然他在中國生長了二十幾年,但像上海、杭州、廬山這樣的地方,他還從來沒有去過。

李亦簡父母都是小學(xué)老師,家里日子過得連小康都算不上。父母幾乎是傾其所有讓李亦簡出來留學(xué)。李亦簡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再給父母增加負(fù)擔(dān)。所以,留學(xué)期間從來沒有停止過打工。他不光學(xué)會了做飯做菜洗衣服,還學(xué)會了剃頭燙發(fā),其他如修馬桶、修汽車、修電腦、修電視,他也幾乎都拿得下來,李亦簡學(xué)的是建筑,但他自己說,在德國幾年,他差不多成了個生活全能。比較起來,陪費舍爾旅游,算是最舒服的工作了。李亦簡想,怎么也得讓老爺子滿意才是。于是他臨時抱佛腳,翻了幾天書本,查看了費舍爾所到之地的一些資料。海因茲說費舍爾雖然是法學(xué)博士出身,但他很喜歡藝術(shù)。李亦簡便還讀了一些藝術(shù)史方面的書。他想,再怎么也不能被德國老頭看不起。海因茲說,你不用這么辛苦,我告訴你一個絕招,他要是跟你談藝術(shù),你就跟他談計算機,保證他立即發(fā)傻。李亦簡說,喂,這是你爺爺,不是我爺爺,你怎么能讓我出絕招欺負(fù)老人家呢?

旅途十分順利。只是行前費舍爾把中國想得跟西方太不相同,卻沒料到,除了吵鬧和臟亂外,其實是很相同的。他腦子里因看書而構(gòu)想的東方情調(diào)并不濃郁。甚至人們的穿著打扮風(fēng)格也跟他們差不多少。他并不喜歡上海,覺得那里雜亂。漢口更讓他敗興。他想象不出,他的父母居然在這個城市里生活過多年。在杭州,西湖還是美的,蘇堤、白堤還有三潭印月。李亦簡為他講了許多民間傳說。那些傳說委實迷人?;蛟S因為這個,費舍爾對杭州印象還算不錯。費舍爾說他真想拿把雨傘,坐在斷橋邊等待一個白娘子的到來,不管是蛇仙還是蝎仙都可以,只要漂亮。李亦簡便笑,說回去一定告訴莉扎,保管他要跪三天搓衣板。費舍爾不知道搓衣板是什么。李亦簡便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一番。他把搓衣板的齒比畫得跟波浪似的。費舍爾忍不住大笑,說那也可以。只要有白娘子,他寧愿跪三天三夜的搓衣板。李亦簡便連連長嘆,說我太喜歡你了。原來天下男人,不管是老是少,也不管東方西方,大家心思全都一樣呀。費舍爾忙說,只是說說而已,說說而已。莉扎知道了,不是讓我跪搓衣板,而是直接擰斷我的脖子。費舍爾模仿莉扎的樣子做了個兇猛的手勢,李亦簡笑得跌腳,說天下女人也一樣呀,老奶奶修理你跟我媽修理我爸的方式完全相同。

費舍爾抵達廬山時,已是他到中國的第八天了。他住進了東谷一幢老別墅里。老別墅在半山腰,典型的歐式建筑,但他沒看出來是哪個國家的。李亦簡說有點北歐味道。費舍爾很奇怪,怎么在中國這樣一座深山中,會有如此之多的歐美式別墅。問李亦簡,李亦簡亦不清楚,想了半天才說,這還不都是你們跑來侵略我們,住不慣我們的屋吃不下我們的飯,又不肯回去,就給自己找了片地蓋上房子,自己單過。費舍爾想想覺得這說法完全是李亦簡瞎扯,可他卻也沒有更好的解釋。

山上人不多,夜里便清冷得很,屋里也有些陰濕。聽著山風(fēng)呼呼地從窗外吹刮而過,流泉叮咚地響著,費舍爾夜里竟有點睡不著。他想,難道這都是我小時候聽過的?

早上,費舍爾醒得早。隔壁李亦簡還死睡著,費舍爾知道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是睡懶覺一族,使沒有叫他。心想自己出門散散步也挺好。

山色碧綠如洗,空氣極其新鮮,樹草的氣息滲透其間,仿佛有一點點慕尼黑的味道。那是他聞慣了的味道。費舍爾走下山,看到條狀的公園。昨晚已經(jīng)知道了,它叫林賽公園,是英式風(fēng)格的園林,很隨意很自然。公園里穿流著一條細(xì)窄的河流,河里有大大小小的石頭。費舍爾想,莫非這就是長沖河?

走過一座小石橋,他沿著河邊沒邊際地漫想著。河面慢慢寬了起來,石頭也顯得格外漂亮。突然一處拐角的景致令他十分熟悉,就像是他家油畫上的風(fēng)光。他的心竟是怦怦地跳動起來,他情不自禁地走了過去。更令他吃驚的畫面出現(xiàn)了:河邊的一塊石頭上,一個畫家正在那里寫生。這是他腦子里出現(xiàn)過無數(shù)次的畫面,居然在他來廬山的第一天早上,得以親見。費舍爾忍不住湊近畫家。一看畫布,不由倒吸一口冷氣。就仿佛是他家墻上那幅畫面的臨摹。連河里那塊巨石的棱角也都一模一樣。費舍爾有些發(fā)呆,他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一種莫名的神秘感從他心里升起。回到旅館,李亦簡剛起來,見費舍爾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有點奇怪,說你今天這副表情不太像德國人呀。費舍爾壓低著聲音說,東方的神秘出現(xiàn)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