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旅游就是力量——2015隨意錄

不二集:一個旅游人的手札之二 作者:邢定康


旅游就是力量——2015隨意錄

2015.1.12

1

“閑掃白云尋鳥跡,自鋤明月種梅花?!?/p>

image

清兩江總督曾國藩的墨寶。

1月27日,我和鄒尚、澤榮等幾位好友先在中山門內(nèi)“夜上?!毙【?,后到“地礦寶玉石”吳禮道工作室茗茶。主人乘著酒興,從柜中取出了清兩江總督曾國藩書法的這對楹聯(lián)。他一遍遍強調(diào):這對楹聯(lián)請博物院的專家做過鑒定,確認是曾國藩的墨跡。

我對書法沒多少研究,而面對曾大人的墨寶,倒是覺得筆法樸實且有氣勢,讓人觀賞時以為自己胸中也已生出了大氣。不過,我更欣賞楹聯(lián)詩詞勾畫出的“縱有千軍萬馬,我自巋然不動”的心境。那樣一種悠悠然揮灑的境界,實在令晚生感佩。

不過,另有好友張波告之:此楹聯(lián)的詩句并非出自曾國藩原創(chuàng),在不少寺廟中都曾有過。洛陽香山寺的楹聯(lián)則為:“漫掃白云尋鳥跡,自鋤明月種梅花?!痹鴩x用的是“閑”掃。好一個“閑”字了得!

我還以為,這對楹聯(lián)也是寫給老年人賦閑生活的。前一句“閑掃白云尋鳥跡”,說的是出游樂趣;后一句“自鋤明月種梅花”,則為蝸居收獲。這正好應對了《不二集》上下篇“出游”“蝸居”之篇題。

2

“梅花詩八韻?!?/p>

這是大清朝官人進京“炭敬”時,預先在信封上書寫的一行字。這個信封是要恭恭敬敬遞送給上司的。

所謂“炭敬”,是冬季時下級以替京官購炭取暖為名,向上級行賄的一種方式。另有夏季時的“冰敬”,以及“別敬”“團拜”等多種方式。信封里裝的是禮金銀票。信封上不便寫禮金的數(shù)目,就玩起了“文化”。寫“梅花詩八韻”,是暗示信封內(nèi)有銀票八兩。若寫“《四十賢人傳》一部”,或“強仕”(語出《禮記》:“四十強而仕?!保﹥勺?,即內(nèi)藏銀票四十兩。還有寫“耳順”(六十而耳順)的,則為銀票六十兩;寫“毛詩一部”(指漢代毛亨注本的《詩經(jīng)》,收詩305首)的,銀票就有三百兩之多。超過三百兩的,屬于高規(guī)格了。如寫“孟津一渡”,意為“八百諸侯渡孟津伐紂”,行賄的銀票會高達八百兩。

你們瞧瞧,大清朝官人行賄也這么文縐縐的,講究的是品位,禮金或多或少,不失顏面就好。其實,行賄本身并無顏面可言。

今人行賄就煩不了那么多了,怎么好使怎么來,毫無技術含量,腐敗之風十分猖獗。值得慶幸的是,近兩年從中央到地方都痛下決心,誓與古今中外之腐敗頑癥血戰(zhàn)到底,并已初見成效。萬眾為之點贊。

3

有道是:旅游就是力量。

這是偶讀《揚子晚報》3月6日刊登的短文《故事的力量》之感悟。此文的大意是:

15世紀末,在印度阿薩姆有位名比祖爾的高僧,將四個弟子叫到身邊,發(fā)給每人1枚金幣,讓他們外出創(chuàng)業(yè),約定為期一年。

一年后,四個弟子歸來。大弟子報告:買了一塊茶地種茶,將收獲的茶葉賣了,掙2枚金幣,還給師傅1枚金幣,還帶來一袋茶葉孝敬師傅。二弟子報告:開了一家茶館,將茶葉研磨加香料制成上等紅茶,一年間賣茶水掙了10枚金幣,還上本錢,又帶上等紅茶孝敬師傅。三弟子報告:買了茶葉,用十頭毛驢運輸,翻過喜馬拉雅山,高價賣給西藏人,掙了100枚金幣,除了還本錢,還送西藏上等羊毛毯給師傅。唯四弟子四處旅游,花光了1枚金幣,沒賺到一分錢。他要求再給他一年時間,并向大弟子要了點茶葉,向二弟子要了點紅茶,又向三弟子借了頭毛驢,還向師傅申請代為保管羊毛毯。

四弟子回去后將幾樣東西留在家里,然后騎毛驢繼續(xù)旅游。在旅途中,到處向人講師傅比祖爾幫三位師兄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并告之創(chuàng)業(yè)的成果都在他家里存放著。于是大家都到他家里參觀。參觀者需付一個銅板。一年下來,他家中積累的銅板總價值已超過了1 000枚金幣。

四個弟子又在師傅比祖爾那里相會。他們要為比祖爾立碑。比祖爾道:“不需要立碑了。你們的故事已讓我聲名遠揚。這就是故事的力量。它已經(jīng)超越了金錢和堅硬的鋼鐵?!?/p>

閱罷,我以為:與其說是“故事的力量”,倒不如說“旅游的力量”更為貼切。四弟子第一年外出旅游,是考察學習,增長了閱歷。第二年,他將大弟子、二弟子、三弟子收獲的成果放在家里,實際上是建了一個家庭陳列館;然后再次外出旅游,開展宣傳促銷,招徠游客到他的陳列館參觀,并收取門票。

四弟子的所作所為,不就是現(xiàn)代旅游業(yè)的一個完整流程嗎?

4

image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中國新型養(yǎng)老樣本——天泉湖》,收了我的一篇文章,還給我繪了幅“速寫”。像我嗎?

“天泉湖,你的養(yǎng)老之家。”

4月16日,《金陵晚報》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我和季寧寫的文章《天泉湖:酒店適應社會養(yǎng)老新常態(tài)的戰(zhàn)略選擇》。這是一篇特約稿。金陵飯店集團在盱眙天泉湖建設養(yǎng)老社區(qū),與《金陵晚報》合謀作系列報道,請了二十多位所謂權(quán)威人士寫文章。我算其中一員。大家的文章匯編成《中國新型養(yǎng)老樣本——天泉湖》一書。

自從退休以后,我基本不寫命題文章了,這次算破例。一來,金陵飯店是全國旅游行業(yè)的一面旗幟,對南京旅游有很大貢獻。人家找到你,于情于理都不好推托。二來,社會老齡化已成大潮,養(yǎng)老自然是個大問題,應該引人關注。

我最初是將其作為一個課題來做的,還邀請了市旅游委員會的季寧一道來收集有關資料。有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的老年人口已突破2億大關,老齡化水平達到15%。其他國家也有此類問題。日本最具代表性,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成為典型的“老年人大國”。如此來看,社會老齡化比想象的要嚴重得多,養(yǎng)老問題真的不可小視。

現(xiàn)在,全國各地都有人在做養(yǎng)老項目。不過,不少項目是沽名釣譽,另有他圖。有的盯緊的是政府對養(yǎng)老項目的扶持政策和補貼資金,想要的到手了,項目也就變味了。要知道,真正腳踏實地搞養(yǎng)老項目,是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的。

我曾兩次走訪正在建設中的天泉湖養(yǎng)老社區(qū)。金陵飯店集團不愧是具有中國文化和國際聲譽的大集團,在真刀真槍地干。僅在建的一座頗有規(guī)模的醫(yī)院,就足以讓未來進入社區(qū)的老年人吃了顆定心丸。我挺佩服集團掌門人湯先生的,有胸襟,有遠見,有社會責任心。

當然,天泉湖養(yǎng)老社區(qū)模式的服務對象,還局限于中等收入的人群。如何破解新常態(tài)下的大眾養(yǎng)老問題,更值得我們不斷進行探求、創(chuàng)新和實踐。

5

有道是:三人成虎。

成語“三人成虎”,語出《戰(zhàn)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贝笾碌囊馑际牵悍仓{傳,原本不可信,說的人多了,竟信以為真。這個成語,由于單純從字面上直觀不出含義,現(xiàn)在很少被人運用。然而,“三人成虎”的社會現(xiàn)象已極為普遍。

2015年5月1日,米蘭世博會開幕。由此聯(lián)想到曾經(jīng)在世博會上獲得所謂“金獎”的茅臺酒。由此頭腦里便冒出了“三人成虎”這么個成語。何以會有如此跳躍性的聯(lián)想呢?

世博會首創(chuàng)于1851年,地點在英國倫敦。以后歷屆世博會都以舉辦城市冠名,唯有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冠以巴拿馬世博會,是為紀念巴拿馬運河落成而名的。茅臺酒正是在這一屆世博會上,以“貴州公署酒”名義獲獎,只不過是銀獎,而非一直以來號稱的金獎。即便是那屆世博會的金獎,也僅相當于三等獎。因為當時獎項的等級排序為大獎章、榮譽獎章、金獎、銀獎、銅獎、榮譽狀。中國摘得“大獎章”的酒也有,山西汾酒也。如此說來,茅臺酒實際上僅為四等獎,后被想當然地吹捧為疑似一等獎的“金獎”,是“三人成虎”之故。

其實,歷史的業(yè)績只能代表過去,無須以史粉今。茅臺酒雖百年前僅在國際上獲四等獎,并不影響當今坐上國酒的頭把交椅。而當年“大獎章”之山西汾酒,一度因假酒事件身敗名裂,至今尚未完全恢復元氣。

6

“夢想成長的力量?!?/p>

6月18日,我和太太儲一琴、堂妹邢紅及妹夫徐贊雙一同前往浙江蕭山,游覽東方文化園。此行緣于一年前我為選編民國時期旅游人寫南京的文集《金陵屐痕》,赴位于蕭山的浙江旅游博物館收集資料,順訪了東方文化園,被園內(nèi)的景物打動,撰寫了《蕭山:“創(chuàng)意”看點》一文(收入散文集《求缺集》)。那時候,我就想到一定要帶太太來一趟。這么想,也就這么來了。

東方文化園旅業(yè)集團副總裁陳杭輝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將我們安排在集團旗下的太虛湖假日酒店下榻。這座五星級酒店設施精良,服務溫馨,能在此度假真是福分。

太虛湖假日酒店的一側(cè)是金色大廳。這座金色大廳,據(jù)說是仿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宴會廳建造的,系無柱式建筑,凈層高9米,凈面積達3 000多平方米,可舉辦3 000人參加的大型會議,也可安排2 000人歡聚一堂的宴會。我曾在《蕭山:“創(chuàng)意”看點》一文中,專門講到了這座壯麗的金色大廳,為在江浙滬,乃至華東地區(qū)擁有這樣的會議設施叫好。

image

“夢想成長的力量”會場外兩側(cè)各豎一個巨型廣告牌。其一是銷售精英:一位男代表,帶了一群娘子軍。

我們在酒店晚餐后出來散步,見金色大廳燈火透亮,就跑過去看是怎么回事。原來一大幫人正忙著布置會議,說是第二天要在這里召開3 000人的大會。哪家開會要搞出這么大的動靜來呢?大廳的進口已經(jīng)豎起了一個龐大的題板,上書“夢想成長的力量”。好氣派!再看題板上的一行小字,得知要開的會叫“2015中脈科技華東地區(qū)海外研討分享會”。這個會題有點繞人,似乎也有點唬人。不過,“中脈科技”好像蠻眼熟的。想起來了,這應該是我們南京浦口的一家企業(yè),研發(fā)遠紅外等保健產(chǎn)品。若干年前,一朋友送我一個遠紅外床墊,說是可以緩解失眠。我用了一下,就覺得渾身上火,不適合我的體質(zhì),后轉(zhuǎn)送他人了?!爸忻}科技”在南京火過一陣,以后就很少聽到音訊了,想不到現(xiàn)在已發(fā)展到“海外”研討,僅“華東地區(qū)”就要召開3 000人的大會,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第二天,我們游覽了東方文化園回酒店,只見金色大廳周圍人聲鼎沸,于是跑過去湊熱鬧。會場入口把關很嚴,都要憑票入內(nèi)。會場外男男女女穿著挺時尚,竄來竄去,不亦忙乎。令人醒目的是,會場外兩側(cè)設有大型題板,題板上彩繪著“中脈科技”高管和銷售精英的群像。領銜的人物掛的是中脈國際全球董事長、中脈道和公益基金會主席的頭銜。那場面真的好“擺”。

我與場外一位來自江西的小伙子閑聊起來。他是做“中脈”產(chǎn)品銷售的,特地趕過來開會。我問他,會議入場券是發(fā)的,還是購的。他答,是購的,每張券要花一百五十塊錢。我又問,都銷售什么產(chǎn)品。他又答,產(chǎn)品的品種很豐富,都屬健康類型的。他身上穿的就是“中脈”遠紅外保健內(nèi)衣。穿上它,腰板挺直,長途駕車不疲勞(他是自駕車來的),而且不沾臟,一個禮拜不洗沒問題。他還讓我注意場外走動的女性,個個亭亭玉立,都是因為穿了這樣的內(nèi)衣。他越說越邪乎,好像是經(jīng)歷過“傳銷”的洗腦。不過,他搞的又不像傳銷,似乎是一種很特別的直銷形式。有一點必須承認,具有科技含量的健康類產(chǎn)品,的確符合了當下市場購買的潮流。

“夢想成長的力量?!边@個會議的主題可謂是與時偕行,切合創(chuàng)業(yè)者的心理。那么多人大老遠地跑來,自愿掏腰包買票開會,能做到這一點,也就讓我開了眼界。

南京的“中脈科技”,在地方上并不起眼,難不成正在地球村的成長中實現(xiàn)著自己的夢想?

7

忘不了:蒙娜麗莎的微笑。

7月2日上午,我匆匆趕往南京云錦研究所,去觀賞即將送往米蘭世博會展的南京云錦新作《蒙娜麗莎》。之前,云錦研究所王寶林、張玉英讓我務必不要放棄這個機會。

image

我在云錦新作《蒙娜麗莎》前留影。

南京云錦《蒙娜麗莎》,掛在一位云錦大師工作室的墻壁上,“頂天立地”,足有2.5米高,寬也有1.8米,據(jù)說是迄今最大尺幅的云錦人物造像。我曾在2003年和2008年兩次入巴黎盧浮宮,看到過達·芬奇的油畫作品《蒙娜麗莎》。那幅原作比預想的要小得多,又見眾人里三層、外三層地圍住它照相,很難擠進去靜靜欣賞。盡管如此,我兩次去都會在油畫前駐足凝視,很不舍離去。印象最深的,仍是公認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那表情實在令人捉摸不透。

南京云錦《蒙娜麗莎》作品較之原作放大了10倍,據(jù)說是由26位設計師、4名織工耗費6個月時間織成的。他們運用70多種色彩的絲線與金線,將油畫的色質(zhì)、肌理、光感、筆觸、空間等多項表現(xiàn)元素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完成得很是出色。當然,我還是會去關注云錦版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不知為什么,這一回我總感到,蒙娜麗莎的微笑蘊含著一種莫名的憂慮。何以呢?

這恐怕與我的心理作用有關。我有私心。因聽說云錦研究所已被一個叫“維格娜絲”的做服裝的上市公司全盤收購。為此,我在20多年前為研究所精心策劃的中華織錦村,行將消滅。這還微不足道,主要的是,我所鐘愛的南京云錦今后的命運又會如何呢?六年前,南京云錦織錦技藝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是云錦研究所走過8年的申遺之路收獲的成果。這樣的無形資產(chǎn),在“收購”中是如何評估的呢?這樣的無形資產(chǎn),“維格娜絲”會百般呵護嗎?我心存擔憂,以至于眼前的蒙娜麗莎微笑似乎也暗藏愁云。

云錦研究所王寶林私下對我說,“南京云錦”如能替代“維格娜絲”股票名稱,效果應該事半功倍。這話說得不錯,但“維格娜絲”主人肯定不會這么想、這么做。如今,誰擁有資本實力,誰說了算。否則,“維格娜絲”應投靠“南京云錦”才是。

8

“風回猶為舊羅衫?!?/p>

這是八年前我游覽貴州安順的天龍屯堡,撰寫的一篇文章的題目(該文題為《安順:風回猶為舊羅衫》,收入散文集《行色》)。安順的屯堡,是明代朱元璋從南京派兵戍守云貴,屯兵屯田造就的若干村落之統(tǒng)稱。屯堡的百姓至今仍傳承著老南京的服飾、飲食、娛樂等習俗,形成獨特的屯堡文化。

兩年前,我又連續(xù)兩次走訪安順。一次是應安順旅游部門邀請,參加當?shù)嘏e辦的“名人名嘴話屯堡”活動;一次是我組織南京旅游學會會員考察安順屯堡文化。其間我又寫了篇文章《安順:驀然回首“明”月光》(收入散文集《求缺集》)。

8月8日,安順旅游部門組團來南京開展宣傳促銷活動。在此之前,安順方面為搞好這次活動征求我的意見。我提議不要拘泥于常規(guī)的宣傳方式,來一場文化交流,得到了對方的響應。我將活動定名為“南京—安順雙城大明文化論壇”,并將地點選在了高淳。之所以這樣選址,是因高淳有儺舞“跳五猖”,而安順屯堡則有儺戲“地戲”。前者是古老的祭祀活動,后者則是以“三國演義”為題材的戲曲,共同點是兩者的演員均戴著面具表演。我們有理由推斷,明代在屯堡興起的“地戲”,正是由高淳的“跳五猖”引入并發(fā)展而來的。

我安排兩地分別展演“跳五猖”和“地戲”,作為論壇的前奏,也讓學者們以此切入,暢談雙城的大明文化。這使得整個論壇具有了新意和活力,也取得了好的效果。我個人的體會是,文化是血脈相連的,同時也是跨民族、跨國界的。二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去安順,便在苗寨婁家莊發(fā)現(xiàn)了有“戲曲活化石”之稱的“地戲”,就十分好奇,后得知苗家人的“地戲”是從屯堡引進來的。再有,英國沙翁的古典名劇《王子復仇記》,竟在當今被改編為中國電影《夜宴》。這樣的案例,再普遍不過了。

在地球村,恐怕唯有文化藝術最能引起共鳴,最具凝聚力,最可反映從古代文明走向現(xiàn)代文明。

9

9月,有兩則記錄。

一則為:“行萬里路,也要讀萬卷書?!?/p>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鐘訓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言。9月19日《揚子晚報》“走進名家書房”欄目的主人正是這位鐘先生,使我見到了他的近照,也仿佛嗅到了他滿屋子的書香。

我認識鐘教授,是在上世紀80年代。1987年,我從鼓樓區(qū)政府辦公室調(diào)到組建中的南京市旅游局,幾個月后就跟隨市政府代表團赴海南考察,擬選址建設旅游度假中心。這就是后來在三亞大東海建成的金陵度假村。我參與了度假村項目的所有前期工作,包括其中的建筑設計。當時聘請的建筑師正是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的鐘訓正教授,還有孫中陽、王文卿兩位教授。

image

這是在大東海建設的海南金陵度假村,攝自1989年。該度假村建筑曾在全國建筑設計評選中獲獎,現(xiàn)已拆沒了。

鐘訓正等三位一體,是一支十分精干的設計團隊。王教授善于布局,孫教授精于勾圖,鐘教授上下總攬,真是絕配。我作為建設方曾多次與他們商討度假村的建筑圖紙,其間也多次與他們發(fā)生碰撞。他們追求的是建筑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和美感,而我們更側(cè)重于實用性。在專業(yè)問題上他們顯得十分固執(zhí),甚至“寸圖不讓”。最終,其作品在全國建筑設計評選中獲得了獎項,其項目也一度成為海南的地標。說是“一度”,只因若干年后此地標建筑在海南房地產(chǎn)開發(fā)的大潮中滅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雜亂無序的高樓大廈。昔日大東海的美麗畫卷已成海市蜃樓。說起來真令人傷心。

得知鐘老的兩位搭檔已作古,而今在《揚子晚報》上能看到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充滿了精氣神,真是感慨不已。

二則為:導游好,對導游所在的城市印象就好。

9月25日,我和太太登上“賽琳娜”國際郵輪,開始了為期五天的海上休閑生活。這是我們第四次乘坐郵輪航行了。

回想1989年4月的一天,“海國明珠”號國際郵輪滿載著外國游客駛?cè)肓四暇└?。這在當時對南京旅游來說是破天荒的。我將其撰寫成文字,載入《南京年鑒》的“旅游篇”。那時候,我是多么羨慕老外的那種旅游方式。沒想到,這樣的方式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有關郵輪的旅行,我在《在藍寶石“公主”號郵輪上……》(收入散文集《求缺集》)、《二上“公主”》兩文中已有所描述。我這里要說的是這次旅行對日本福岡的印象。這是我們第三次乘郵輪到福岡,前兩次的感覺就是購物,而這一次雖然仍是購物游,但印象就不一樣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遇到了一位好導游。

導游李歆歌,中國籍女性,在福岡大學讀的書,畢業(yè)后就留下來當導游了。實際上,隨著中國游客的“風起云涌”,日本啟用了大量的中國留學生充當導游。這些導游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參差不齊,有的只會忽悠游客購物。而李歆歌不一樣,她娓娓道來福岡的地方文化,并告訴大家,這座城市為什么還有個“博多”的地名。我們團隊中有的就是沖著購物來的,向她咨詢商品行情。她客觀地點評了各種商品的功能,并指出有些東西雖好但并不適合購買。例如替代洗衣粉的潔衣球,由于是利用物理原理洗滌,衣服必須天天換洗,否則未必洗得干凈。她的言辭不忽悠,而勝于忽悠。

導游,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形象。上世紀80年代我剛接觸旅游業(yè),是以外國人入境游為主。那時候的導游,都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不僅外語講得好,人文素質(zhì)也高,被尊為民間大使。隨著國內(nèi)旅游的興起,導游的需求量劇增,導游準入的門檻越來越低,導游隊伍的總體水平也就可想而知?,F(xiàn)在,旅游市場大打價格仗,迫使旅行社及導游想方設法增強自身的生存能力。有的就玩起了歪門邪道,甚至做出極為出格的事。這不僅敗壞了導游的整體名聲,也使得所在的城市蒙羞。我們真該好好反思,務必將導游隊伍的培養(yǎng)納入城市形象的建設之中。

還是那句話:導游好,對導游所在的城市印象就好。反之,則不言而喻。

10

有道是:往事并不如煙。

10月6日,是母校南京九中舉行90華誕慶典的日子。我是校友會的理事,無奈人在上海辦事,沒撈著參加,只有遙祝。

10日那天,我特地趕回來參加了64屆初三(2)班的同學聚會。這樣的聚會應是校慶的后續(xù)活動,而且更為實在。我是當年初中班的班長,肯定缺席不得。我們聚在一起,個個臉上爬滿了“閱歷”,畢竟畢業(yè)后各奔東西,已晃過五十一個年頭。21日,我又召集了67屆高二(6)班八九位同學聚會。那是為長期失聯(lián)的班長沈國賢的閃回接風。原來他浪跡法國二十多年,混得不錯,現(xiàn)選擇在廣西北海定居。老同學見面,無非是回顧青春,感嘆歲月蹉跎。

image

2015年10月10日,我們初中的同學們相聚留影。

南京九中,始為上海震旦大學預科學校,是上海天主教法國耶穌會于民國十四年(1925)創(chuàng)辦的,后為紀念旅行家利瑪竇一度改名為利濟中學,抗戰(zhàn)勝利后恢復震旦校名,又于民國三十五年(1946)改稱私立弘光中學,以表達對抗戰(zhàn)勝利的弘揚光大。至于九中的稱謂是1951年命名的,也不知當時依據(jù)了什么數(shù)碼排的號。

我以往斷斷續(xù)續(xù)參加過幾次校友會理事會議,感覺每次出場的校長都換了面孔。他們都很年輕,也都賦有激情。不過,我還是挺懷念李廣琦、許光、嚴文藩等幾位老校長的。他們遵循著“嚴、實、穩(wěn)”的校風,或儒雅,或慈祥,或板著面孔,各展風姿。然而在“文革”中,他們都成了“走資派”,遭到“奮起千鈞棒”的“橫掃”。

最近參加的一次理事會議,是在校慶前兩個月的一個晚上。我僅遲到了三分鐘,不想會議已經(jīng)準時開始,挺尷尬的。滿教室的理事們都老大不小的了,忽而發(fā)現(xiàn)有位年輕的女士端坐在中老年人群中,就覺得特別顯眼。她叫許詩炎,現(xiàn)為南師大外語學院英語系副主任,后又得知竟是我的發(fā)小許家貫的女兒。這個家貫,失聯(lián)了這么多年,想不到“造人”有如此造詣,太有才了。而且我還覺得,有像家貫之女這樣的年輕人加盟校友會理事會,此乃后繼有人。

那次出場的校領導是位女性,講話和風細雨。我倒沒太多關注這個新面孔,而是將目光投向坐在對面的一老一少。“一老”,是“文革”前分配到九中的年輕教師馮亦同,現(xiàn)已在南京作協(xié)副主席崗位上卸任退休,雖滿頭銀發(fā),然神采奕奕。所謂“一少”,其實也已年過花甲。他叫杜寧一,“文革”時是初中一年級的小屁孩,后來成為省級機關的官員。想當年,杜同學可是批斗馮老師的急先鋒。那時候,馮老師曾被校紅衛(wèi)兵列入“四家村”黑名單,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了一只腳?,F(xiàn)在回想:那是一個非常荒誕的年代,無論是挨斗的還是斗人的,無不都淪為受害者。而今,看到他倆是那樣親密無間地坐在一起交談,感覺真好,又恍如隔世。

忽而想到章詒和著作《往事并不如煙》“自序”中云:“往事如煙,往事并不如煙。”我理解章老的“并不”,是說給像家貫之女那樣的年輕人聽的。否則,后生們恐怕根本不會相信,世上還曾經(jīng)有過那樣瘋狂的歲月。

11

動感、美感、鄉(xiāng)愁。

11月,是我的“南京鄉(xiāng)村旅游月”。在這個月里,我先后走訪了江寧、溧水、浦口、六合等區(qū)的10多個鄉(xiāng)村,收獲頗多。

南京的鄉(xiāng)村旅游與成都等地相比,起步較晚,但后發(fā)的勢頭不錯。其機遇來自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的2009年。那一年,許多城市為拉動經(jīng)濟增長,向外省市免費發(fā)放景區(qū)景點門票,以及餐飲等打折券。唯南京發(fā)放的是鄉(xiāng)村旅游消費券,而且發(fā)放的對象僅限于本市的市民。這一舉措,不僅激發(fā)了鄉(xiāng)村興辦旅游的熱情,而且也激發(fā)了市民去鄉(xiāng)村旅游的熱情,還或多或少轉(zhuǎn)變了市民的消費觀念。這真是一舉數(shù)得。2012年4月,江寧區(qū)“五朵金花”亮相,成為南京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的一個標志。在此之前,時任江寧區(qū)旅游局局長的楊永清與我討論過鄉(xiāng)村旅游。我建議江寧未必仿成都打“金花”牌,可以搞“鳳凰”系列,寓意“山溝溝里飛出金鳳凰”。而江寧還是借助了“金花”品牌贏得成功。之后,又有浦口“珍珠”、六合“茉莉”等系列,可謂風生水起。

而今,鄉(xiāng)村旅游的發(fā)展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問題當然也就伴隨而來,除了冷熱不均(雙休日熱、平日里冷)外,旅游內(nèi)容同質(zhì)化也普遍存在。而這次接連看了浦口區(qū)永寧街道的三顆“珍珠”,倒是找到點新意。它們各自結(jié)合本土文化,搞出了各自的特色。其一,是以自行車運動為主題的“水墨大埝”;其二,是可供在荷塘劃舟賞蓮的“西埂蓮香”;其三,是回首知青生涯的“知青故里”。這三個鄉(xiāng)村旅游點的主題恰好串成“動感”“美感”“鄉(xiāng)愁”的“珍珠”旅游產(chǎn)品。當下在普遍開展鄉(xiāng)村旅游的形勢下,“特色”顯得尤為重要。

我還以為,搞鄉(xiāng)村旅游務必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之中,而不是為旅游而搞旅游。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核心,不在于滿足城里人的需求,而在于造福一方鄉(xiāng)土。

12

金陵大報恩寺塔,掀起你的蓋頭來。

12月16日,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正式開園。主辦方邀請我參加開園儀式,我沒去湊熱鬧。不過,在此之前我也是湊過熱鬧的:參加過幾次項目論證和研討,現(xiàn)場察看過建設中的項目工程,還撰寫過《大報恩寺塔,掀起你的蓋頭來》(收入散文集《行色》)、《大報恩寺塔,復建唯恐毀想象》(收入散文集《閑話南京》)、《寫給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的導游們》(收入本散文集《不二集》)等文章。

金陵大報恩寺,明代杰作。其瓷塔,華夏古建筑的地標,被老外稱作“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盡管它消失了160余年,有關它的話題從未間斷,但也從未敢貿(mào)然復建。至2008年7月,考古者在其遺址考古中發(fā)現(xiàn)了佛祖頂骨舍利。為此,遺址公園的規(guī)劃建設迅速升溫。不僅如此,又在牛首山開建與佛頂舍利相關聯(lián)的大型佛文化項目,并搶先建成開放。南京人就是“大蘿卜”,同一主題項目要么不做,要做就同時做了兩個,而且一個比一個“?!?。牛首山的,我沒去看,關注的還是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在遺址公園里如何表現(xiàn)大報恩寺塔,最引人注目,也最為敏感。在一個研討會上有人問:新建的塔為何將瓷的搞成玻璃的?“大明文化實業(yè)”負責人田先生指著我說:是按他的主意做的。他說的是玩笑話。我確實不贊成恢復塔的原樣,唯恐做不像破壞了心目中塔的形象。我確實也提過一個想法:利用高科技按原大小做一座巨型的“光雕塔”。這樣,游客來此,白天可參觀遺址,晚上可欣賞“光”之塔,豈不妙哉?這是十多年前的奇思怪想了,想不到田先生還會記得。不過話又說回來,隨著這幾年的科技進步,這個幻景還真有實現(xiàn)的可能。而今做成的所謂玻璃塔,塔身確由彩繪飛檐的玻璃構(gòu)成,內(nèi)部則為鋼鐵架構(gòu),是一座維護遺址內(nèi)地宮的“輕質(zhì)保護塔”。這樣一座具有創(chuàng)意的新塔,點贊也好,難以接受也罷,已成為新生兒,加入到我們城市的行列之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