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呂碧城千金難買一傾城
淮南三呂,天下知名
所謂的“淮南三呂”并非說的是曾任山西學(xué)政的呂鳳歧,而是說的他家里的三個千金——呂慧如﹑呂美蓀﹑呂碧城。而這其中的“三小姐”呂碧城在詩文上的造詣尤為突出,連與其父同時聞名于海內(nèi)的著名才子范增祥在讀到呂碧城年幼時的詩詞時都不禁拍案叫絕。當(dāng)旁人告訴他這些詩文皆出自一個十二歲少女的手筆時,他更驚訝得不敢相信。
出生于書香世家的呂碧城,從小秀外慧中,五歲能詩,七歲能畫,十二歲便能作大山水丹青傳于坊間,自小更深通音律,還能妙手制印。九歲時,便被同邑汪氏人家看上,經(jīng)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呂碧城便與汪家許下了娃娃親。
呂碧城十二歲時,其父在京因病離世,其妻嚴氏便從京城趕回夫家的鄉(xiāng)下處理祖產(chǎn)。因家中族人覬覦呂家的產(chǎn)業(yè)不愿外流,稱嚴氏為繼室,其所生的又都是女兒,以無權(quán)繼承家產(chǎn)為由想打發(fā)掉這孤兒寡母,商量未果后又串通匪徒將嚴氏擄去幽禁。碧城雖年幼卻膽識過人,在京城一聽到母親被擄走的消息,便以家侄女的身份向時任江蘇布政使的樊樊山寫信求助。
與呂家有世交的樊樊山出力協(xié)助她營救出了母親。嚴氏雖然由此脫險,但畢竟一個弱質(zhì)女流被一群男人擄去多日,在那個年代還是件有損名節(jié)的事,碧城的夫家汪氏便以此為由提出了退婚。其實真正讓汪家有了退婚之念的是呂碧城的鋒芒太露,小小年紀卻顯露出了超越男子的膽識,這讓家風(fēng)森嚴的汪家有了戒心,這樣一個呼風(fēng)喚雨不甘唯諾的小女子自然做不了汪家的賢婦。
呂鳳歧雖有兩子但都幼年早夭,隨著呂父的過世,呂家門庭頓時衰微。汪家在這時退婚,嚴氏只有忍氣吞聲地接受了。在當(dāng)年,女子被男方退婚簡直是奇恥大辱的事件,汪家的婚變對呂碧城的一生來說都是莫大的打擊,以致她雖在外春風(fēng)得意,但每每與友人談及舊事都還嗟嘆不已。
呂碧城的婚約解除后,嚴氏便帶著尚未成年的女兒投奔到時任塘沽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家中。十四歲的她由此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嘗遍了人生的世態(tài)炎涼辛酸苦辣,從小經(jīng)歷家變的遭遇讓她對專制舊風(fēng)無比痛恨,立志打破那困住舊式女子的樊籠。
雖然父親撒手人寰后并沒有給碧城留下半點財產(chǎn),但深厚的家學(xué)淵源和幼年的私塾功底卻讓呂碧城的詩詞創(chuàng)作尤為出眾早熟。初來天津時,她只有十二歲,卻以大幅水墨山水丹青驚艷四座。十五歲時所填的詞便得到了同光派大詩人樊樊山的拍手贊嘆,也是因為這個原委樊樊山才在其母嚴氏落難時鼎力相助。
呂碧城回到天津塘沽后受維新思想感染,便向舅父提出了去天津市內(nèi)探訪女學(xué)。其舅父是著名的守舊派人士,便極力阻攔并以脫離關(guān)系相威脅。未曾想碧城竟能孤身出走,獨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