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苦茶隨筆》
止庵
《苦茶隨筆》一九三五年十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除小引與后記外,收文四十九篇,其中一九三四年十月以后所作十八篇(《關(guān)于林琴南》和《關(guān)于讀圣書》篇末所注日期有誤,應(yīng)為“二十三年十二月”),一九三五年一到五月三十一篇。“苦茶隨筆”原系一九三一年為《東方雜志》所寫系列文章的總題目,但只刊載過兩次,余稿即毀于上海戰(zhàn)火,已發(fā)表之《黃薔薇》和《遠野物語》后編入《夜讀抄》,而當時所撰《苦茶隨筆小引》則收在《苦雨齋序跋文》里。自《苦茶隨筆》起,周氏散文創(chuàng)作進入高潮,此書及此后的《苦竹雜記》、《風雨談》、《瓜豆集》、《秉燭談》和《秉燭后談》,主要部分的完成均只用了半年左右時間。
《苦茶隨筆》是繼《夜讀抄》之后的作品,內(nèi)容與風格上有承襲之處,也有些許變化。但這變化卻多半是“回溯性的”。后記有言,“《夜讀抄》的讀書的文章有二十幾篇,在這里才得其三分之一,而諷刺牢騷的雜文卻有三十篇以上,”這里所說“雜文”,似乎又不甚同于《夜讀抄后記》用法。其間差別大約在于文化與思想成分的此消彼長罷。“關(guān)于十九篇”以及《關(guān)于命運》以下數(shù)篇,雖與《談虎集》一書及《永日集》中“雜感十六篇”有所不同,卻與《看云集》之“專齋隨筆”頗為接近,所強調(diào)的主要是思想的獨立性與自由性。這里頗有些針對他人批評的反批評,為前此所不多見,如《關(guān)于苦茶》、《骨董小記》、《關(guān)于命運之二》、《靄理斯的時代》等;在周氏著作中,以《苦茶隨筆》最能看出當時思想界和文化界分野及對立的跡象了。后來有番話,很能表明他的立場:“凡奉行文藝政策以文學(xué)作政治的手段,無論新派舊派,都是一類,則于我為隔教,……不佞不幸為少信的人,對于信教者只是敬而遠之,況吃教者耶?!保ā犊嘀耠s記后記》)所謂“新派舊派”,乃是將左右兩翼說在一起,周氏自己則堅持一貫的自由主義方向。此前在《夜讀抄后記》中說:“這些文章從表面看來或者與十年前的略有不同,但實在我的態(tài)度還與寫‘自己的園地’時差不多是一樣。我仍舊不覺得文字與人心世道有什么相關(guān)?!鄙w在周氏看來,惟此才是五四精神之真正繼承也。
集中之《日本管窺》,系為《國聞周報》撰寫的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以下三篇分別收入《苦竹雜記》、《風雨談》和《知堂乙酉文編》)。周氏說,“我談日本的事情可以說是始于民國七年”(《過去的工作》),即《藝術(shù)與生活》中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fā)達》一文。此后的沿革,《知堂回想錄》說:“日本則因為多少有點了解,也就包括在知之的一方面了。最初是覺得這不很難寫,而且寫的是多少含有好意的,如《談虎集》卷上起首所收的這幾篇,但是后來不久就發(fā)生了變化,日本的支那通與報刊的御用新聞記者的議論有時候有點看不下去,以致引起筆戰(zhàn),如《談虎集》上那些對于《順天時報》的言論,自己看了也要奇怪,竟是惡口罵詈了。我寫這幾篇‘管窺’,乃是想平心靜氣的來想它一回,比較冷靜的加以批評的,但是當初也沒有好的意見,不過總是想竭力避免感情用事的就是了?!保ā度毡竟芨Q》)周氏之日本研究大致分為文化(重點在于文學(xué))和國民性兩部分,前者寫有不少論文隨筆,以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完成的《狂言選》、《浮世澡堂》、《浮世理發(fā)館》、《古事記》、《枕草子》和《平家物語》的譯注為最高成就;后者則當首推這組“日本管窺”,作者自稱是“我所寫關(guān)于日本的比較正式的論文”(《知堂回想錄·日本管窺》)。這里國民性研究也是從文化研究入手的,而其最精彩處正在于文化研究方面;進而則如《過去的工作》所說,發(fā)現(xiàn)“文學(xué)藝術(shù)上得來的意見不能解釋日本的別的事情,特別是歷來對華的政治行動,往往超出情理之外”,結(jié)論乃是“要了解日本國民性,或當從其特殊的宗教入手”,而周氏自認為“與宗教無緣”,因此宣告“日本研究小店”的關(guān)門了。四篇“日本管窺”記錄的就是這一研究和思考的過程。似乎中途而止,“答案是一個不字,就是說日本人的國民性我們不能了解”(《知堂回想錄·日本管窺》)。換句話說亦即不可理喻,所以也正是一種結(jié)論。
此次據(jù)上海北新書局一九三六年四月再版本整理。原書前有照片一幀,作者題“十八年劉半農(nóng)馬隅卿二君在苦雨齋前照相”,目錄五頁,正文三百四十五頁。原目錄中,“關(guān)于命運之二”未列,又略去《關(guān)于十九篇》各小題之“關(guān)于”字樣。正文原無“關(guān)于十九篇”總題,“小引”作“關(guān)于十九篇小引”,各小題均另頁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