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竇娥冤》一部中國式悲劇的經(jīng)典之作
作者:關(guān)漢卿
文體:戲劇
成書年代:元代
一、作者介紹
關(guān)漢卿,大約生于13世紀初,卒于13世紀末。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xiàn)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不屑仕進”,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他是當時雜劇界的領(lǐng)袖人物,與當時許多戲曲作家、雜劇演員有著密切聯(lián)系。他是一位熟悉舞臺藝術(shù)的戲曲家,既是編劇,又能登臺演出。關(guān)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所作雜劇六十余種,今存十八種,其中有幾種是否為關(guān)漢卿所作尚有爭議;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戲曲作品題材廣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的黑暗腐敗,表現(xiàn)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斗爭,人物性格鮮明,結(jié)構(gòu)完整,情節(jié)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煉,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關(guān)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fēng)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中國十大悲劇之一。關(guān)漢卿一生創(chuàng)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chuàng)始人,數(shù)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guān)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guān)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關(guān)漢卿
二、作品檔案關(guān)漢卿
《竇娥冤》寫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全劇四折一楔子?!陡]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此劇現(xiàn)存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今名家雜劇》本、《元曲選》壬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竇娥冤》是關(guān)漢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悲劇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淵源于《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但關(guān)漢卿并沒有局限在這個傳統(tǒng)故事里,去歌頌為東海孝婦平反冤獄的于公的陰德;而是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統(tǒng)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和爭取獨立生存的強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當時的社會,邪惡得不到應(yīng)有的懲治,正義得不到聲張,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冤假錯案。《竇娥冤》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的。它是一部揭露統(tǒng)治階級腐敗殘暴,歌頌人民群眾勇敢地反抗黑暗的社會制度,反抗迫害的一部偉大的戲曲作品。
《竇娥冤》全劇以竇娥悲慘遭遇為主線,展開戲劇沖突,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結(jié)合為一體,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不屈不撓地與封建邪惡勢力做斗爭的婦女形象,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關(guān)漢卿善于廣泛吸納普通民眾的口頭語言,從而形成了他作品的突出特點,人人皆能讀,人人皆能聽?!陡]娥冤》是關(guān)漢卿的晚年作品,該劇凝聚了作家畢生的生活、藝術(shù)實踐經(jīng)驗,是元代雜劇中最光輝燦爛的作品。
三、內(nèi)容概要
楚州有個蔡婆,丈夫多年前去世,她帶著獨生兒子,依靠丈夫留下的產(chǎn)業(yè)放債生活。蔡婆曾借給城里窮苦的秀才竇天章二十兩銀子,去討債時,竇天章說現(xiàn)在沒有能力償還這筆債務(wù),請求寬限一段時間。蔡婆見竇天章的七歲女兒端云長得活潑可愛,便想娶回家做童養(yǎng)媳。竇天章雖然于心不忍,但為了了卻那筆閻王債,使自己上京完成學(xué)業(yè)無后顧之憂,含淚把女兒送到了蔡家。端云在蔡家住了下來,蔡婆將她改名為竇娥,說是叫起來順口。竇娥和蔡婆的兒子一齊長大成人,十七歲那年,蔡婆擇個日子,讓小兩口結(jié)了婚。不想完婚才兩年,小蔡得了一場重病死了。竇娥年輕守寡,不知不覺又是三年,她孝敬婆婆,操持家務(wù),日子雖寂寞凄涼,但也無憂無慮。
一天,蔡婆去城外賽盧醫(yī)家討債,賽盧醫(yī)知道拖了無數(shù)次的債不能再拖了,便產(chǎn)生了邪念,將蔡婆騙至一無人之處,乘蔡婆不注意,突然把早已準備好的麻繩套上蔡婆的脖子,想勒死她。蔡婆大聲喊救命,恰好有父子兩人路過,救了蔡婆,賽盧醫(yī)落荒而逃。父子二人詢問蔡婆這是怎么回事,蔡婆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敘述了一遍。這父子倆是一對混蛋,當聽蔡婆說家中還有一個媳婦在守寡時,老頭對蔡婆說:“婆婆,我姓張,這是我兒子,叫張驢兒,你婆媳沒有丈夫,我父子沒有老婆,我們四人不如成雙配對,一家四口快樂地過日子。”蔡婆不同意,張驢兒恐嚇說,如果不肯,就要勒死她。蔡婆無奈,把這一對流氓父子帶回家中。
當竇娥聽了婆婆說的今天遇到的事情后,她認為十分荒唐,勸婆婆不要答應(yīng)。張驢兒看見竇娥長得如花似玉,就色迷迷地說:“你們婆媳招了我們父子,不也風(fēng)流快活嗎?”邊說邊上前扯住竇娥要和她拜堂,竇娥奮力抵抗,張驢兒惱羞成怒,發(fā)誓要把她弄到手。
蔡婆膽小怕事,勸張氏父子,不要著急,反正日子長著呢,讓她慢慢勸說媳婦。
張氏父子憑借淫威,在蔡家住了下來,要吃要喝。一次蔡婆生病,張驢兒想趁機弄死她,霸占竇娥,他從賽盧醫(yī)在城里開的藥店里買來了毒藥,乘竇娥燒羊肚湯給婆婆喝的時候,將毒藥放進碗里。不想張老頭聞到羊肚湯的香味,竟一口氣將湯喝了個精光。
湯才下肚,便覺得頭暈?zāi)垦?,連呼不對不對,不大工夫,張老頭嘴角流血,四肢抽搐而死。張驢兒窮兇極惡,拽住竇娥就上衙門告狀。楚州太守桃杌是當?shù)爻裘阎幕韫佟⒇澒?。他收了張驢兒的賄賂,聽信張驢兒的胡言亂語,下令拷打竇娥。竇娥雖被打得死去活來,但一口咬定,沒有毒死張父。桃杌見竇娥如此倔強,就想出一招,痛打蔡婆。竇娥一聽要拷打婆婆,想到婆婆年老體衰,如何經(jīng)得住公差的嚴刑拷打?于是屈招,說自己就是毒死張父的兇手,婆婆與此事無關(guān)。桃杌這個昏官,看到竇娥招了,趕緊命竇娥畫押,打進死牢,明日押往刑場斬首。
第二天,竇娥坐進囚車,被拉到刑場,她知道自己年紀輕輕就枉死,冤死,不禁詛咒蒼天。她在臨刑之前發(fā)下了三樁“無頭愿”:一是要劊子手在砍頭的時候刀過頭落,讓一腔鮮血全部噴灑在白布之上,不容一滴濺在地上;二是六月酷暑之天降下茫茫白雪,遮掩自己的清白之身;三是要楚州在她死后連遭三年大旱,以鳴其冤。監(jiān)斬官認為這是她臨死前的胡話。突然,只見刑場上空烏云密布,天昏地暗,陣陣冷風(fēng)襲來。竇娥大聲呼號:“黑云快快升起,狂風(fēng)快快吹來!讓我的三樁誓言都實現(xiàn),證明竇娥是天大的冤枉!”監(jiān)斬官嚇得魂不附體,催促劊子手動手。刀過之處,竇娥的人頭落地,她的滿腔鮮血果真噴上高高懸掛的白布,沒有一滴濺在地上。隨后,漫天飛雪降落,覆蓋在竇娥尚未冰冷的尸身上。監(jiān)斬官帶領(lǐng)手下倉皇離開刑場,周圍圍觀的群眾議論紛紛,蔡婆更是傷心欲絕。
再說竇娥的父親,當年把竇娥送到蔡家后,就到京城求取功名了。他十年寒窗,終于一朝及第,在京城做官升得很快。他曾派人去找女兒端云,但蔡婆早已搬家,沒有找到女兒,他很痛苦。這年,朝廷委任他為肅政廉訪使,到各地察訪貪官污吏,并賜給寶劍金牌,必要時可行使天子權(quán)力。竇娥冤死的第三年,竇天章來到楚州。楚州連續(xù)三年不下雨,引起他的關(guān)注,他認為里面定有蹊蹺,決心認真查訪。他到達楚州的當天晚上,竇娥的靈魂來向他哭訴自己的冤情。竇天章十分震驚,次日清晨,便向太守詢問當年竇娥被殺之事。桃杌此時已升官,官官相衛(wèi),新太守推說不知詳情。竇天章非常氣憤,親自重新審理此案,逮捕有關(guān)案犯。張驢兒被捉后,他拒不承認是自己下毒殺死父親的,而且耍賴,大鬧公堂。誰知當年賣毒藥后,逃往外地的賽盧醫(yī)也被抓回來,他供認了自己的罪行。已在外任職的桃杌也被傳回楚州,他對當年的罪行也供認不諱。張驢兒在事實面前,終于俯首認罪。竇天章明鏡高懸,判張驢兒死罪,賽盧醫(yī)充軍,桃杌打了一百大板,削為平民,永世不得錄用。
竇娥的冤案終于昭雪。
四、主要人物形象
竇娥
竇娥,名端云,自幼喪母,家境貧困,七歲時被父親竇天章抵債給蔡婆家做童養(yǎng)媳,十七歲完婚,不久丈夫病死,她和婆婆相依為命。無賴張驢兒誣賴竇娥毒死張老漢,拉她去官司,楚州太守桃杌接受賄賂,偏袒張驢兒,嚴刑逼供,竇娥不忍看到年老的蔡婆受刑,只得招認,被判死刑。在法場上,竇娥發(fā)下三項誓愿,這三項誓愿都全部應(yīng)驗。三年后,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官任廉訪使,審查案卷,竇娥的案卷亦在其中。竇娥的鬼魂向父親傾訴了冤情,終于平反昭雪。
竇娥本來是一個善良正直、信奉天命、恪守禮教的柔弱女子。然而,像她這樣的弱者,在那個黑暗社會,很難逃脫張驢兒一類邪惡勢力的欺負。竇娥不堪受侮,張驢兒拉她到官府,她毫不畏懼,勇敢前往。這是竇娥反抗性格的首次流露。生活的現(xiàn)實使她開始明白,善良溫順無法打動邪惡歹毒,要想擺脫厄遠,只有奮起反抗。
張驢兒
一個欺壓百姓的流氓無賴。他和父親救下了即將被賽盧醫(yī)勒死的債主蔡婆婆。逼迫她們婆媳二人嫁給他們父子,但遭到竇娥的嚴詞拒絕。后來,張驢兒在羊肚湯里下毒藥,企圖害死蔡婆婆,為霸占竇娥更加方便,不料毒死的卻自己的父親。為了解恨,他又反咬一口,要挾竇娥屈從于他。不然要到官府誣告其父是竇娥毒死的。竇娥至死不允,他把竇娥告到官府,使竇娥慘遭殺害。張驢兒最后被竇娥的鬼魂告倒,被處死。
蔡婆
竇娥的婆婆,一個靠放高利貸生活的剝削者。竇娥就是由于其父還不起她的債,被典給她家當童養(yǎng)媳的。同時,蔡婆又是一個無權(quán)勢無后臺,屢遭惡人欺凌的老寡婦。賽盧醫(yī)欠銀子不還不說,還要她的命;張驢兒父子救了她,又要強占她和兒媳。生活在那樣的環(huán)境里,她膽小怕事,軟弱無力,對張驢兒的蠻橫無理,不敢反抗,只得逆來順受,引狼人室,從而親自導(dǎo)演了善良兒媳被冤殺的悲劇。這是一個可恨可氣而又可憐的形象。
桃杌
無賴張驢兒誣賴竇娥毒死張老漢,拉她去官司。身為楚州太守的桃杌偏聽張驢兒一面之辭,兇殘地屈殺了竇娥。他斷案的原則是:人是賤蟲,不打不招。在他的治理下,不知冤殺了多少無辜百姓。
五、精彩文段推薦
〔外扮監(jiān)斬官上,云〕下官監(jiān)斬官是也。今日處決犯人,著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來人閑走?!矁舭绻耍娜?,鑼三下科,劊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帶枷上,劊子云〕行動些,行動些,監(jiān)斬官去法場上多時了。〔正旦唱〕
【正宮·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quán)。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劊子云〕快行動些,誤了時辰也?!舱┏?/p>
【倘秀才】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cè)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后偃。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矂W釉啤衬阌猩趺丛捳f?〔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懷恨,后街里去死無冤,休推辭路遠。
〔劊子云〕你如今到法場上面,有什么親眷要見的,可教他過來,見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矂W釉啤畴y道你爺娘家也沒的?〔正旦云〕只有個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應(yīng)去了,至今杳無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矂W釉啤衬氵m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則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見?!矂W釉啤衬愕男悦差櫜坏?,怕他見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唱〕枉將他氣殺也么哥,枉將他氣殺也么哥。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方便。
〔卜兒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婦兒!〔劊子云〕婆子靠后?!舱┰啤臣仁前称牌艁砹?,叫他來,待我囑咐他幾句話咱?!矂W釉啤衬瞧抛樱皝?,你媳婦要囑咐你話哩?!膊穬涸啤澈?,痛殺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張驢兒把毒藥放在羊肚兒湯里,實指望藥死了你,要霸占我為妻。不想婆婆讓與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藥死了。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婆婆,此后遇著冬時年節(jié),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漿水飯,瀽半碗兒與我吃;燒不了的紙錢,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唱〕
【快活三】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念竇娥從前已往干家緣,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鮑老兒】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jié)將碗涼漿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膊穬嚎蘅?,云〕孩兒放心,這個老身都記得。天那,兀的不痛殺我也?!舱┏称牌乓玻僖膊灰涮淇蘅?,煩煩惱惱,怨氣沖天。這都是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
〔劊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時辰到了也?!舱┕蚩啤场矂W娱_枷科〕〔正旦云〕竇娥告監(jiān)斬大人,有一事肯依竇娥,便死而無怨。〔監(jiān)斬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說。〔正旦云〕要一領(lǐng)凈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監(jiān)斬官云〕這個就依你,打什么不緊?!矂W幼鋈∠究?,又取白練掛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劊子云〕你還有甚的說話,此時不對監(jiān)斬大人說,幾時說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尸首?!脖O(jiān)斬官云〕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沖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可不胡說!〔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xiàn);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后,著這楚州亢旱三年。〔監(jiān)斬官云〕打嘴!那有這等說話!〔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jīng)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劊子做磨旗科,云〕怎么這一會兒天色陰了也?〔內(nèi)做風(fēng)科,劊子云〕好冷風(fēng)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為我陰,悲風(fēng)為我旋,三樁兒誓愿明提遍?!沧隹蘅?,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飛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竇娥顯。
〔劊子做開刀,正旦倒科〕〔監(jiān)斬官驚云〕呀,真?zhèn)€下雪了,有這等異事!〔劊子云〕我也道平日殺人,滿地都是鮮血,這個竇娥的血,都飛在那丈二白練上,并無半點落地,委實奇怪。〔監(jiān)斬官云〕這死罪必有冤枉,早兩樁兒應(yīng)驗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且看后來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與我抬他尸首,還了那蔡婆婆去罷?!脖姂?yīng)科,抬尸下〕
——節(jié)選自《竇娥冤》第三折
六、文學(xué)成就
作品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設(shè)計了三樁誓愿的超現(xiàn)實情節(jié),顯示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這是本折也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著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shù)性的集中體現(xiàn),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jié)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力量。
關(guān)漢卿十分注意戲曲情節(jié)的提煉,傳奇性是他調(diào)遣戲曲情節(jié)、處理戲曲沖突的重要依據(jù)。像《竇娥冤》中血飛白練、六月下雪、亢旱三年等罕見自然奇跡的出現(xiàn),所有這些情節(jié)的傳奇色彩都十分濃厚,人物間的沖突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引人入勝,扣人心弦。
關(guān)漢卿善于在激烈的戲劇沖突中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竇娥的反抗性格和復(fù)仇意志,就是通過對她一連串愈來愈嚴重的迫害逐步顯露出來的。
在關(guān)目處理上,關(guān)漢卿一方面能從人物的現(xiàn)實處境出發(fā),展開沖突,將矛盾一步步引向高潮;一方面又安排轉(zhuǎn)折移步換形,變化多端,使人無法預(yù)測情節(jié)的發(fā)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得觀眾心弦被緊緊扣住,不得松懈,戲劇效果發(fā)揮到最大值。
關(guān)漢卿是古典戲曲的語言大師,前人多以他為元劇本色派的代表。他一方面繼承宋人平話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盡量使用當時城市平民、尤其是下層勾欄中各種人物語言,使之明白曉暢,潑辣生動;另一方面又從中國傳統(tǒng)的詩詞曲賦中尋找那些有生命力的文學(xué)語言,來豐富曲文的色澤、韻味,使之自成一格。他能夠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各色人物的口吻、語氣,也善于根據(jù)劇情和主人公身份、性格的差異,在不同的劇作中變化其語言風(fēng)格。俗中有雅,雅中有俗,雅俗兼收,串合無痕,而始終新鮮活潑,生氣勃勃,不失本色,是關(guān)漢卿戲曲語言最顯著的特點。他的語言成就達到了元雜劇的高峰,為中國戲曲樹立了優(yōu)秀的典范。
七、名家點評
(《竇娥冤》)劇中雖有惡人交構(gòu)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關(guān)漢卿一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近人情,字字本色,故為元人第一。
——王國維
《西廂記》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作者:王實甫
文體:戲劇
成書年代:明代
一、作者介紹
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與生事亦俱不詳,略比關(guān)漢卿晚出,主要活動在貞元、大德年間(1295~1307)左右。他在當時就享有盛名,創(chuàng)作的雜居作有14種。完整保留下來的除《西廂記》外,還有《破窯記》四折和《販茶船》《芙蓉亭》曲名一折。至于其他作品,均已散佚不傳。
王實甫是元代大都玉京書會的才子,長期和藝妓生活在一起,做過一段時間的小官,后來隱退。王實甫的雜劇大多取材于上層貴族的生活,善于刻畫人物內(nèi)心,抒情氣氛濃烈,嚴麗優(yōu)美。明初戲曲家朱權(quán)在《太和正音譜》評論王實甫的戲曲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huán)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边@與他現(xiàn)存《西廂記》等劇作的風(fēng)格是一致的,在當時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作品檔案
《西廂記》是元代一部杰出的浪漫主義愛情喜劇。
故事來源為唐代元《鶯鶯傳》,劇本從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脫胎而來。唐代文人元稹的《鶯鶯傳》為《西廂記》奠定了創(chuàng)作基礎(chǔ),經(jīng)過宋代文人的反復(fù)歌詠,尤其金代《西廂記諸宮調(diào)》在結(jié)局、人物關(guān)系、情節(jié)設(shè)置等方面對《鶯鶯傳》做出重大改動,奠定了《西廂記》追求愛情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主題。
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shù)積累上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而成的。王實甫的主要活動時期在元成宗大德年間(1297~1308年左右)。
當時的統(tǒng)治者實行的是民族歧視政策,漢族文人地位極低,作者就處于這種生活狀態(tài)中。王實甫是一位文采風(fēng)流,才華橫溢的才子,而且與當時的妓女和藝人有密切的交往。這為他的戲劇創(chuàng)造提供了許多真實材料和實踐經(jīng)驗?!段鲙洝肥撬拇碜?,在當時被譽為“天下奪魁”的杰作。
《西廂記》在藝術(shù)上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形象生動,個性鮮明,特別是深刻描寫了崔鶯鶯錯綜復(fù)雜的內(nèi)心矛盾,表現(xiàn)了靈魂覺醒的真實過程。作品體制宏偉,在元代是獨一無二的,是雜劇中磅礴輝煌的杰作。文詞華美生動,極具詩情畫意,如第四本中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钡榷际悄捴巳丝诘拿??!段鲙洝肥窃s劇的高峰,在中國戲劇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響很大,傳誦不衰。
三、內(nèi)容概要
《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寫的是相國千金崔鶯鶯和年輕書生張君瑞的愛情故事。
第一本《張君瑞鬧道場》
唐代德宗年間崔相國去世,崔氏一家扶靈歸葬,暫住山西蒲州普救寺。已與表兄鄭恒定新的崔鶯鶯小姐在丫鬟紅娘的陪同下,來到佛殿散心。此時,“書劍飄零、功名未遂”的西洛才子張珙即張君責(zé)上京求取功名,順便拜訪故人白馬將軍杜確,也來在蒲州。閑暇之余,游覽名山古剎,和鶯鶯在普救寺相遇,張生一見崔鶯鶯,就傾情于她,認為這就是自己尋找的終生伴侶。鶯鶯見到俊秀瀟灑的張生,亦不覺眉目傳情,秋波暗轉(zhuǎn),使得張生如癡如狂。佛殿的偶逢,使得這對青年各自情致牽牽。
張生和鶯鶯的酬韻和詩,感到兩人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彪S后,鶯鶯來到齋壇為亡父祈禱,張生附帶一齋,追薦父母。鶯鶯的美麗,不僅傾倒了張生,也使在場的僧眾大為顛狂。
第二本《崔鶯鶯夜聽琴》
鬧齋之后,鶯鶯對張生念念不忘,但無法向張生傳遞衷情。誰知,張生和崔鶯鶯正在相思,卻傳來驚人消息:時綠林強盜孫飛虎聽說鶯鶯貌美,兵圍普救寺,逼眾人交出鶯鶯為妻。情勢危急,鶯鶯得知張生故人能解燃眉之急,提出誰有退兵之策,就嫁與誰為妻。老夫人萬般無奈采用了女兒的主意。張生自告奮勇修書一封,請來白馬將軍杜確解圍。不料老夫人翻臉悔婚,在設(shè)宴酬張生時讓鶯鶯拜張生為兄,老夫人贈張生財禮讓其另覓佳人。張生怒言金錢豈是我輩貪戀的?夫人的悔婚,使鶯鶯和張生的熱情期盼落空,借幽怨的琴聲,傾吐“離恨千端,閑愁萬種”的情緒,深深地打動了鶯鶯的心。張生的琴聲使崔、張二人的戀情更近了一步。而老夫人的賴婚,使她與崔、張的矛盾轉(zhuǎn)為公開化。
第三本《張君瑞害相思》
老夫人的變卦給崔、張造成極大的痛苦。琴挑之后,張生病倒,鶯鶯請紅娘去探病。此時的紅娘,經(jīng)過寺警、賴婚之后,深為崔、張之情所動,決意幫助崔、張,開始替張生給鶯鶯傳信。紅娘了解鶯鶯,惟恐當面交信惹出麻煩,就放在妝盒上。但鶯鶯看過后,故意發(fā)怒,斥問紅娘。紅娘候意要自首,迫使鶯鶯放下小姐的架子,轉(zhuǎn)注紅娘再次傳遞書簡,但隱瞞了信的內(nèi)容。紅娘見了張生,從張生的嘴中知道了真相。善良的紅娘鼓勵張生追求幸福??墒峭砩蠌埳^去后,鶯鶯卻擺出嚴肅的面孔,將他訓(xùn)斥了一頓。
鶯鶯再次請紅娘傳書遞簡,而且故技重施,將愛情之簡說成是藥方。張生接到鶯鶯的藥方后大喜過望,卻又擔(dān)心鶯鶯被夫人拘系,不能如約而來。紅娘則擔(dān)心鶯鶯又有變故,二人各有疑慮。
第四本《草橋店夢鶯鶯》
鶯鶯賴簡,致使張生病重。張生的重病,感動鶯鶯主動寫信約與私會。但鶯鶯仍不免臨事而躊躇。在紅娘的反激下,鶯鶯終于順水推舟,去到張生的西廂房,和張生成就了好事,這是崔、張對老夫人的一次大膽的抗爭。老夫人到底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她聲言要將張生告到官府,便拷問紅娘。機智的紅娘抓住老夫人維護禮教和家譜的弱點,據(jù)理力爭,指出老夫人之過,并以信義之道,明之以理。以家譜之辱,曉之以利。老夫人考慮利害得失,終于認可了崔、張的私下結(jié)合。可是她還是借口自己是相門府第以“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為由,令張生明日進京應(yīng)考,并威脅道:“奪得一個狀元,便回來見我”,迫使鶯鶯在凄苦的氣氛中送別了張生。
第五本《張君瑞應(yīng)團圓》
張生趕到京城,第二年參加春選一舉高中狀元。張生狀元及第后,派琴童順河中府向老夫人和鶯鶯報信。鶯鶯接到張生的書信后,立即復(fù)函,并附寄六種禮物:汗衫、裹肚、玉簪、襪子、斑管一枝和瑤琴一張。張生收到禮物,賭物思人,竟一一猜準了鶯鶯的心意,要他對愛情忠貞不渝。張生表示“春蠶到死”“蠟炬成灰”,至死不變。此時,早與鶯鶯定親的鄭尚書之子鄭恒不甘心敗給張生,就誣蔑張生在京城已被衛(wèi)尚書招為女婿。老夫人聽信一面之詞,決定把鶯鶯許給鄭恒。這時張生及時趕回,揭穿了鄭恒的謊言。老夫人迫于形勢,只得允諾,最后老夫人主婚,白馬將軍證婚,張生和崔鶯鶯這對有情人終于結(jié)成眷屬。
四、主要人物形象
張生
名珙,字君瑞。是一個書劍飄零的書生。在上京城趕考時,路過普救寺,與崔相國的女兒崔鶯鶯相戀,并私下結(jié)合。后來進京趕考,中了狀元,與鶯鶯正式結(jié)為夫妻。張生忠于愛情,無論是老夫人的干涉,還是鶯鶯小姐的翻臉,紅娘的挖苦,都沒有動搖他對鶯鶯的感情。但他也有柔弱、迂腐的特點。是元雜劇中典型的書生形象。
崔鶯鶯
出身相國門第,美麗而有才情。雖在封建禮教的嚴重桎梏下,其思想深處仍然渴求著愛情。她看到張生誠實多才,清俊溫順,仗義救人,便愛上了他。但相國小姐的身份和她所受的教養(yǎng),又使她顧慮重重,不敢放膽。經(jīng)過反復(fù)、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后來終于突破束縛,和張生結(jié)合。崔鶯鶯的形象,最初見于唐元稹《鶯鶯傳》,在《西廂記》中,她的性格已有很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