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謂 四首
字正言,河南人。天寶二年進士。乾元中,以尚書郎,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觴于江城南湖,謂命李白標之,白目為郎官湖。
春園家宴
南園春色正相宜,
大婦同行小婦隨。
竹里登樓人不見,
花間覓路鳥先知。
【前解】
唐人詩,直是羽翼圣經,助流風化,不止作韻語而已。如此詩,一,表天時和應,二,表閨門肅雍,三、四,又言此為人家內行,不必外人之所與聞,便將天地一段太和元氣,欲發(fā)而為禮樂文章者,已無不醞釀于此。嗚呼!此豈后代小生之所得而措手乎?。弁x《三婦艷》,大婦小婦,一向風流掃地,何意遽成大雅?。?/p>
櫻桃解結垂檐子,
楊柳能低入戶枝。
山簡醉來歌一曲,
參差笑殺郢中兒。
【后解】
解結子,妙!能低枝,又妙!自來妻妾,愁其不解結子,乃才解結子,又可恨是不能低枝。今既解結子,又能低枝,此真佛經所稱“女寶”。而《易》曰:“無攸遂,在中饋。”《詩》曰:“黽勉同心,莫不靜好。”《禮》曰:“婉勉聽從?!苯允谴宋锎酥疽病U\有妻妾如此,而丈人猶不飲酒歌曲,夫豈人情!〇讀此詩,使人深思內助之重。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
銅柱朱崖道路難,
伏波橫海舊登壇。
越人自貢珊瑚樹,
漢使何勞獬豸冠。
【前解】
一開口,便說道路難,妙,妙!且不論貢物之來,民生如何疲困,只論侍御之去,朝廷是何意旨乎?況于銅柱朱崖,同是此地;伏波橫海,同為一人,乃彼何人斯,出眾登壇?爾何人斯,代人貢物?直是精剝鼠子面皮,更無余地許活也。三、四,又反復治之,偏要提出其獬豸冠來,惡極,妙極!
疲馬山中愁日晚,
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來此貨稱難得,
多恐君王不忍看。
【后解】
五、六,又刻寫“道路難”三字,窮極治之。七、八,用相如《喻巴蜀檄》文法,出脫朝廷,最得宣示遠人大體。
別韋郎中
星軺計日赴岷峨,
云樹連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隨雁去,
西過巫峽聽猿多。
【前解】
前解,言使車速發(fā),特因欽限逼迫也。三、四之“南入洞庭”“西過巫峽”,即二之“云樹連天”。“隨雁去”“聽猿多”,即阻笑歌也。
崢嶸洲上飛黃蝶,
滟滪堆前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
教人無奈別離何。
【后解】
后解,言正值深秋,況經奇險,多謝故人,勞勞相送,自當飲盡其卮中也。
西亭子言懷
數(shù)叢芳草在堂陰,
幾處閑花映竹林。
攀樹玄猿呼郡吏,
傍溪白鳥應家禽。
【前解】
前解,寫境;后解,寫人。筆疏墨明,誰當不曉?乃我獨有神解于此詩者,看他前解,為堂陰,為芳草,為數(shù)叢,為竹林,為閑花,為幾處,為樹,為猿,為溪,為鳥,全是一人指指點點、申申夭夭于其間,但細讀“在”字、“映”字、“攀”字、“呼”字、“傍”字、“應”字,便自見,所謂盡是此人閑心妙手,并非西亭有此印板景致也。然則前解,正是寫人。
青山看景知高下,
流水聞聲識淺深。
官屬不令拘禮數(shù),
時時緩步一相尋。
【后解】
后解,看他寫到看景知山,聞聲識水。二三屬吏,盡捐町畦,則不知山水之為我,我之為山水;自之為他,他之為自;一之為多,多之為一。所謂休乎天鈞,嗒焉盡喪,是先生之杜德機也。然則后解乃寫人無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