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金臺懷古

秋瑾集 徐自華集 作者:郭延禮,郭蓁 編


黃金臺懷古

薊州城筑燕王臺,招士以財亦可哀。多少賢才成底事,黃金便可廣招徠。


[1]本詩題芷馥本、燦芝本均無“女士”二字,中華上編本同此,今據長沙本補。

[2]此處芷馥本、燦芝本、中華上編本均作“誰憐一別,竟無會面之期”,今據長沙本改。

[3]“魂兮”,芷馥本作“魂矣”,誤,今據長沙本改。

[4]此詩原刊于《小說林》第五期(1907年8月),題作《和〈全唐詩話〉中魚玄機元韻》,今據長沙本、中華上編本錄。

[5]“蓬”,《小說林》作“篷”,誤,今據長沙本改。

[6]“閉”,《小說林》作“閑”,誤,今據長沙本改。

[7]“高吟”,《小說林》作“吟成”,今據長沙本改。

[8]“小院”,《小說林》作“小榭”,今據長沙本改。

[9]“晛睆”,《小說林》、《秋雨秋風集》均作“睆晛”,今據長沙本改。

[10]“豹霧隱”,《小說林》、《秋雨秋風集》均作“霧豹隱”,今據長沙本改。

[11]“辛酸”,《小說林》、《秋雨秋風集》均作“酸辛”,誤,今據長沙本改。

[12]此詩原刊于秋瑾創(chuàng)辦的《中國女報》第二期(1907年3月4日),文字與長沙本同,此亦可證長沙本實據秋瑾詩歌的手抄本付印。

[13]“鑄出霜鋒”,《秋雨秋風集》作“百煉寒鋒”,今據長沙本改。

[14]“工”,《秋雨秋風集》作“功”,今據長沙本改。

[15]“應與”,《中國女報》作“固與”,今據長沙本改。

[16]“落”,《秋雨秋風集》作“入”,今據長沙本改。

[17]“右手”句,《秋雨秋風集》作“左手把劍右把酒”,今據長沙本改。

[18]《小說林》題作《輪舟中即目》,《秋雨秋風集》題作《舟中即目》,今據長沙本改。

[19]“蟠”,《小說林》、《秋雨秋風集》作“盤”,今據長沙本改。

[20]“茫茫”,《小說林》作“蒼?!?;“煙水里”,《秋雨秋風集》作“煙水外”,今據長沙本改。

[21]“突?!?,《小說林》作“兀突”,疑手民倒置。

[22]“皇”,芷馥本作“望”,誤,今據長沙本改,龔本同此。

[23]“鏡”,芷馥本、燦芝本均作“晶”,今據長沙本改。

[24]“網”,中華上編本作“堊”,今據長沙本改,芷馥本、燦芝本同長沙本。按:該詩末句,諸本均作“未許門墻網粉施”,中華上編本校中疏略,將“網”改為“堊”字,并說明據長沙本改,其實長沙本亦作“網”。

[25]此詩的文本,諸本均同。今據長沙本。芷香,有其人。劉凱選編:《歷代中國詩詞選》第382頁,選有芷香詩一首,題為《過黃陵廟題壁》。據該書編者注:黃陵廟在湖南湘陰縣北十里?!睹麆僦尽份d:“黃陵山,舜帝二妃墓在其上。”由此知芷香大約系湖南湘陰一帶人,秋瑾女友,不久去世。此詩當作于秋瑾居湖南時期。

[26]郭诇白,長沙本誤為郭桐白。郭宗熙,字诇白,號臣廠(讀ān),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光緒二十九年(1904)進士。

[27]“催”,芷馥本作“摧”,二字形近,或系手民之誤,今據長沙本改。

[28]“新”,芷馥本作“親”,繁體“親”、“新”形近,當系手民之誤,今據長沙本改。龔本、燦芝本、中華上編本均同長沙本。

[29]“西風”,長沙本誤為“西簿”,今據中華上編本改。

[30]“秋容”,芷馥本作“秋客”,“容”、“客”形近,當系手民之誤,今據長沙本改,諸本同長沙本。

[31]“婦”,芷馥本誤作“媚”,今據長沙本改,龔本同長沙本。

[32]“嘆”,燦芝本作“歡”,繁體“歎”、“歡”形近,乃手民之誤。

[33]此詩錄自《致琴文書》附詩,是秋瑾1903年初夏來北京后不久寫給琴文的。

[34]此為秋瑾居京時期的作品?!缎≌f林》題作《對月有感》。

[35]“簾頭”,《小說林》作“簾前”,今據長沙本改。

[36]“銜泥”句,《小說林》作“銜泥有恨空填海”,今從長沙本,燦芝本同。

[37]此詩錄自1903年10月15日(光緒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的天津《大公報》,題為《贈京師衛(wèi)生女學醫(yī)院廖太夫人》。郭長?!肚镨娢募穼⒋嗽娋幵诰矶ㄔ摃斗怖吩疲骸熬矶?905年秋瑾歸國之后所作......”),實則該詩作于1903年北京時期。另,《贈琴文伯母》(1903年居京時期作)、《贈曾筱石夫婦》(居湖南時期作)、《贈盟姊吳芝瑛》(1904年居京時期作)、《甲辰南歸適見南海樂天詞丈春郊試馬圖》(1904年出國前秋瑾自北京南旋時作)、《有懷》(游日本時作)等五題,皆為留日歸國前所作,均應編在卷一(該書“凡例”云:“卷一為秋瑾由日本歸國以前的詩作,包括湖南時期、北京時期、日本時期三個部分?!保?/p>

[38]此詩曾刊于《小說林》第五期,題為《贈桐城女士吳紫瑛》,今據長沙本改。

[39]“盟總泛”,《小說林》作“情總泛”,芷馥本作“盟終泛”,今據長沙本改。

[40]“韻應佳”,《小說林》作“韻尤佳”,今據長沙本改。

[41]“襟懷”,《小說林》作“盟言”,今據長沙本改。

[42]“愿今”,《小說林》作“愿教”,今據長沙本改。

[43]《小說林》誤題《申江題壁》,長沙本作《重上京華申江題壁》,今據長沙本改。

[44]“望云”,《小說林》作“故鄉(xiāng)”,芷馥本作“望鄉(xiāng)”,今據長沙本改。

[45]“情緒”,《小說林》作“心緒”,今據長沙本改。

[46]“夢不成”,《小說林》作“夢未成”,今據長沙本改。

[47]“次第”,芷馥本、燦芝本均作“次近”,誤,今據長沙本改。

[48]“榮枯”,芷馥本、燦芝本均作“枯榮”,誤,今據長沙本改。

[49]“何方”,芷馥本、中華上編本均作“何處”,今據長沙本改。

[50]燦芝本、中華上編本題作《題〈芝龕記〉》,今據龔寶銓本、長沙本改。

[51]“謫”,芷馥本原作“滴”,今據長沙本改。

[52]“凡”,芷馥本作“幾”,“凡”、“幾”形近,手民之誤,今據長沙本改。

[53]“花間”,芷馥本作“花開”,繁體“間”、“開”形近,手民之誤。

[54]“宅”,芷馥本、燦芝本均作“祠”,今據長沙本改?!百Z傅宅”即“賈傅祠”,賈誼的祠堂。賈誼,長沙人,西漢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后被貶為長沙王太傅。賈傅祠,在今湖南省長沙市西區(qū)太傅街。

[55]此詩寫于秋瑾居湘潭時。陳嘉言(1851—1934),字梅生,湖南衡山人,曾任光緒朝御史,有詩名,擅書法,他常住在四子陳鐵珊家(湘潭),故秋瑾有機會寫詩向陳梅生求書室聯(lián)。

[56]“更”,燦芝本作“要”,今據長沙本改。

[57]長沙本無“此句有寄托”五字。

[58]“碎”,芷馥本、燦芝本均作“利”,今據長沙本改。

[59]“絳”,芷馥本作“FDA9”,燦芝本改為“縐”,均因與“絳”之異體字“縚”形近而誤,今據長沙本改。

[60]此詩原刊于《小說林》第五期(1907年8月)。郭長海《秋瑾全集箋注》和《秋瑾詩文集》均失收。按秋瑾詩中有《詠白梅》二題:一題是七絕(淡妝別具好豐神),一題是七律(雪玉妝成千萬枝),兩書只收后者,而未收前者,蓋因此詩與前錄《上陳先生梅生索書室聯(lián)》其四文字仿佛。

[61]此詩據中華上編《秋瑾集》錄。曾廣鈞《環(huán)天室詩文集》題作《贈曾筱石夫婦并呈觙師》,詩作于甲午戰(zhàn)后居湖南時期。曾筱石,即曾廣銓(1871—1940),字靖彝,號敬怡,別署筱石,曾國藩孫,近代著名的外交家,著有《筱吟齋詩集》四卷。

[62]“弈”,中華上編《秋瑾集》疑作“幕”,今據郭長?!肚镨娢募犯摹?/p>

[63]“幽燕”,芷馥本、燦芝本均作“幽巡”,誤,今據長沙本改。

[64]李翰平,秋瑾詩集諸本均作“季翰平”,誤,今據田翠竹所提供的資料改正(見《秋瑾在湘潭寫的詩及佚事》,《秋瑾研究》第5期第5版,1988年1月8日出版)。李翰平,湘潭人,光緒舉人,曾任福建云霄廳主簿,其王父(祖父)李韻園,曾在彭玉麟部下任鹽道,晚年遷居湘潭城外之古塘橋。秋瑾在湘潭以詩詞著稱,李翰平又是秋瑾祖父秋嘉禾官云霄廳時的同僚,故有此題詩。此詩作于“壬寅年(1902)五月下浣”。

[65]“王父之小影”,燦芝本作“之王父小影”,今據長沙本改。

[66]“爭是”,中華上編本謂疑當作“爭似”,誤。燦芝本、長沙本均作“爭是”。

[67]“劫火”,芷馥本原作“創(chuàng)火”,今據長沙本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