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題[50]
黃河源溯浙江潮,衛(wèi)我中華漢族豪。莫使?jié)M胡留片甲,軒轅神胄是天驕。
[1]《秋風(fēng)曲》現(xiàn)存有作者手稿,見《秋瑾史跡》,中華上編本據(jù)燦芝本錄,兩本文字有若干異同。一般說,文本應(yīng)以作者手稿為準(zhǔn),但秋瑾的詩(尤其是后期的詩)多是即興有感之作,其手稿與后來的定稿有較大出入。通過反復(fù)研讀如上兩個文本,從詩的興象和語言來考慮,燦芝本中的《秋風(fēng)曲》似為秋瑾后來的修改稿,并非王燦芝的竄改。中華上編本采用燦芝本文本,而在??庇浿姓f明與原稿的異同,較為妥當(dāng)。此處仍照中華上編本錄。
[2]“起兮”,《秋瑾史跡》作“起發(fā)”。
[3]“瓣”,《秋瑾史跡》作“辦”,系秋瑾筆誤。
[4]“派”,《秋瑾史跡》作“脈”,系秋瑾筆誤。
[5]“含愁”,《秋瑾史跡》初稿作“含愁”,又改為“含仇”。
[6]“胡鳥悲鳴繞樹頭”,《秋瑾史跡》作“枝頭胡鳥不勝愁”。
[7]“自是”,《秋瑾史跡》作“只有”。
[8]“怒”,《秋瑾史跡》作“速”。
[9]“金甲披來”,《秋瑾史跡》作“披上金甲”。
[10]“胡奴百萬回頭走”,《秋瑾史跡》作“胡騎百萬抱頭走”。
[11]此詩今存手稿見《秋瑾史跡》,詩末原有“拙句奉贈鹿珊先生俠鑒,并以言志,且為他日先生成功之鴻爪也。秋競雄求正草”。原稿題目為“偶錄舊作拙句數(shù)首即請鹿山先生詞壇指正”。今據(jù)燦芝本錄,題目亦據(jù)燦芝本。
[12]“一箸”,燦芝本、中華上編本均作“一著”,誤,今據(jù)手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