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以火攻火
毒所以殺人,火所以毀物,若于毒上加毒,火上加火,則殺人更甚,毀物愈多,故“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二語,謬語也,矛盾之辭也。然世間有一劇本,竟依此旨作成,其名曰:《業(yè)海扁舟》。
《業(yè)海扁舟》本名《濟世保嬰法曲》,其宗旨在使優(yōu)伶改業(yè),另謀生計,因“歌詠太平者”未免為人所賤視也。然制此曲者,蓮池居士,不用他種勸善方法,而亦以演劇出之,其布種牛痘以防止天花之意乎?
全書分六出。第一出,題為《當頭棒喝》(調仿升平寶筏)。出場者有三十六僧,力勸少年人,不可為梨園子弟;其已誤入者,應早回頭。
第二出,題《闡明因果》(仿餞曲調)。有所謂慈愍大師者,登臺說法,勸眾子弟猛醒回頭,投明棄暗。聽者,即眾子弟,咸心服之。
第三出,題《自愛潛行》(仿夜奔曲調)。一武生夜間私遁,入水月庵,朦朧睡去,夢見菩薩,天明后離庵前進,一路無災。
第四出,題《新詞申警》(仿彈詞調)。一老者與二游人偶談,甚言“私相公”之可恥,而玩私相公者,以“老斗”稱之。此二名詞,與種種對白,甚有趣味。
第五出,題《彼岸同登》(仿勸妝曲調),演董湛然之故事。董玉貌妖妍,一私相公也,彼雖已滿師,能享相當之自由,然對于此種勾當,心實不甘,遂與誤入梨園之師弟,名蘭秀同歸故里。
第六出,題《大慈掃葉》(仿勸善金科急覺暗護曲調),登場者十掃葉僧,奉菩薩之命,救度生旦凈末丑十門角色。此出末尾有缺文,然大意已全矣。
原書為紅、藍、黃、墨四色手寫本,余收藏已四五年,似是清道光中謄真稿本,尚未刊行也。白口,單黑魚尾,上題書名,下魚尾處作橫絲欄二,上記葉數(shù);烏絲欄,四周雙邊,半葉八行,行十八字。卷首標葉前半題“業(yè)海扁舟,酸心苦口”八字,后半題“萬語殷勤,至愿回首”八字,均作大體空心隸書;其次為清道光十三年金樂齋(連凱)序,又惇順識語并題詩,又白山悟夢子題詞,又金連凱題句,又友月居士題句,又總目。書中詞白,均甚平常,此所以各家書目不載,而尚未刊行乎?
原載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八日《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