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蒹jiān 葭jiā

一個人的草木詩經(jīng)(2014版) 作者:子梵梅 著


距離讓我愛上葉脈里的命運

穿越兩千五百年的遙望

走在釋義的迷途

我只是遇見

在離造物主最近的地方

把它橫截過來

種在我的園子里

蒹jiān 葭jiā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

火烈鳥的紅舌頭披肩

晚霞倒映,海洋恬靜

白霜的重量使它微傾

它眼花,疲態(tài)畢現(xiàn)

風(fēng)骨朝向陰影

一轉(zhuǎn)眼,隱身于蒼茫的經(jīng)卷

本草拾遺

蒹葭,即蘆葦,禾本科?!侗静菥V目》云:初生為“葭”,開花前為“蘆”,花后為“葦”。蘆葦與蘆花有別,生于水畔為蘆葦,其葉柔韌,可編葦席;長于山坡為蘆花,其花芒絮狀飄忽,可扎笤帚。

《詩經(jīng)》讓“蒹葭”成為美雅之詞。女子若被喻為蒹葭,其體態(tài)搖曳生姿,其性情上善若水。同一植物,“蘆葦”之稱謂則適宜男子,清骨傲岸。帕斯卡爾的名句“一根可以思想的蘆葦”,感官上覺得,說的就是男子,多情之外擅思想。

名可全其物,“蒹葭”可謂完美之命名,美好靜姝,清雅合宜。其字體更是美艷而詩意,上下結(jié)構(gòu),妖嬈卻不失端莊,乃漢字之典范。

檀tán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詩經(jīng)·魏風(fēng)·伐檀》

它哭泣,為那個正在睡去的孩子

一路鋪下空錦盒,單人床

夢里的刑具,木枷里的趔趄

凌晨的露水里,棺槨取得田野的信任

終于可以抬出來了

繞了很遠的路

把肩膀放得一低再低

直至適宜于一只鳥在它上面盤旋

直至累垮了,歇息了

本草拾遺

檀,為木質(zhì)緊密堅硬、香氣芬芳的檀木總稱。有青檀、白檀、綠檀、紫檀、黑檀、紅檀、黃檀等,其名多為俗稱,科屬各不相同,甚為難辨。在《毛詩序》中,《詩經(jīng)》里的“檀”被指為榆科的青檀,如此看來,上古砍檀成堆置之河邊,那不算奢侈,因為那是榆樹。由此有些遺憾,有什么比把檀香放進《詩經(jīng)》更適得其所呢?

印度梵語中“檀”有“布施”之意,這也是佛家對檀香推崇備至的原因,以至佛寺也常被尊稱為“檀林”、“旃檀之林”。佛教典籍習(xí)稱檀香為“旃檀”,意“與樂”、“給人愉悅”。中國神話里,檀木則被稱作青龍木,可鎮(zhèn)鬼神。

“檀香原木”特指白檀,以蒸餾方式萃取其木心香氣,氣味細致,余香繚繞。

檀香是林中貴族,以印度檀為上品,其質(zhì)地堅韌,色澤沉穩(wěn),氣質(zhì)內(nèi)斂華貴。天然檀香樹早在明清時已被砍伐殆盡,僅存的天然檀香木只在印度、斐濟和澳大利亞可見。

忽憶莫言《檀香刑》,以檀香清艷之姿,承受嚴(yán)酷的刑罰,再沒有比這書名更叫人想當(dāng)風(fēng)流罪人的了。

荇xìng 菜cài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

我夢見的余生太長,被無限地推移,沒有盡頭

這不是嗜好,是傷逝

它在無波的水面畫下的,那一堆擁擠的圓

靜止著一大片錢幣狀的不快

撫慰太低了,夠不著

夠不著,那薄酥餅狀的撫慰

本草拾遺

荇菜,龍膽科?!败簟笨勺鳌靶印弊郑部勺鳌扒n”,又名莕菜、金蓮兒、野睡蓮?!睹妭鳌吩小昂箦绍?,諸侯夫人采蘩,大夫妻采萍藻”的記載,荇當(dāng)最為高潔,蘩則次之,萍藻粗賤,與百姓身份相符?;ú葙F賤,于古時是和人的身份地位相等系的。其實在江南水鄉(xiāng),白花黃花的小睡美人兒,于名潭勝湖或野塘一角,美肩挨著美肩,自足一小片,臥的淺淺,睡的輕輕。諸事于之無可無不可,不強求,不索取,自生趣。

荇菜從幾千年前的《詩經(jīng)》開篇一直活到現(xiàn)在,幽幽地飄浮在文學(xué)里。那雙采摘荇菜的青蔥玉手,把青嫩的荇菜芽尖細細掐下,款款落下盆籮,更是活在《詩經(jīng)》的溫軟巧盼里。恍然還聽見徐志摩在康橋邊的吟哦:“那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好一句“油油的在水底招搖”,荇菜的情狀活靈活現(xiàn)。

荇菜是一種愛干凈的植物,看一片水域有沒有遭受污染,就看荇菜能不能生長。荇菜想做到擇水而居,今天能有留住它的清凈地嗎?

薇wēi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詩經(jīng)·小雅·采薇》

六十年前,她十三歲,生有一子

粉紅的乳頭微凸,容貌驚世駭俗

人們叫她小豌豆美人

小豌豆美人年幼無知不懂養(yǎng)子

滿世界招蜂惹蝶

一個女人的故事

這般輕巧是有罪的

第二年她再生一子,已經(jīng)懂得留意命運

可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

沒有人收留這個十四歲小婦人

她只好與紫云英聊伴一生

人們改叫她野豌豆

本草拾遺

薇,即小豌豆,野豌豆,豆科。有作食用菜蔬,有作觀賞植物,有作牧草或者綠肥。

一說“薇”是尚未開花的豌豆苗,《史記·伯夷列傳》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边@“薇”應(yīng)是豌豆苗了。

薇如少女,如新娘,有羞澀緋紅的腮,在春天的青草小徑奔跑。小豌豆如她那貼身小丫鬟,身前影后跟隨著,一步不曾離開。這一雅一俗兩個名字,恰似一主一仆形影不離。

《詩經(jīng)》里的“采薇”、“采葑”、“采菲”、“采桑”,這些詞語背后,莫不搖曳著妙齡女子婀娜的身姿,以至讓人忘卻,她們是在辛苦地勞作。

桃tāo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jīng)·周南·桃夭》

把籃子壓得更低

把俗氣壓得滴水不漏

只剩下甜美。

每長一寸茸毛,就震蕩一次,波動一下

新寡婦。老美人

為什么你粉紅的肚皮一掛在枝頭

那些卑賤的手就忍不住伸出去

握著一只跑來跑去的乳房

排隊的牙齒,吮吸的嘴唇

這鮮艷欲滴的馬路天使

有一大堆到處探頭探腦的

假想情敵

在煽風(fēng)點火

本草拾遺

桃,與梅、李、杏為同胞姐妹,皆為薔薇科,分觀賞類和食果類。

《典術(shù)》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制百鬼。”后世“桃符”鎮(zhèn)鬼的風(fēng)俗,即從此來。民間遂以桃木為鎮(zhèn)宅辟邪之物,凡蓋新房都用桃枝釘在房屋四角,以保家宅安寧。迎親嫁娶也用桃枝,寓意婚姻美滿,富貴平安。逢年過節(jié)還會取桃枝掛門邊,用來鎮(zhèn)宅納福。

傳說夸父逐日渴死前,將手中杖一拋,化為一片鄧林——也就是桃林,是為了讓后世逐日的人能吃到甘甜的桃子。

宋以后“桃花”衍生出負面的含義。比如,“桃花”在八字命理中屬于神煞類,“命帶桃花”就是用來比喻花心、異性緣強的人,這種人通常被視為浪蕩輕浮之輩。時移世變,到今日則無人不覬覦“桃花島主”之位,日日暗數(shù)桃花指數(shù),期待自己能交上桃花運。

桃花流水,世外桃源,向往這種生活的人性格上表現(xiàn)為寵辱不驚,淡泊處世?!叭嗣嫣一ㄏ嘤臣t”,凝眸含笑間盡顯風(fēng)流,喻生命嬌美而豐潤。“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足以讓人感覺眼前勝景非常,內(nèi)在春心蕩漾。

梧wú 桐tóng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詩經(jīng)·大雅·卷阿》

這是上午。海上的行程中途落敗

而落葉無垠啊。江南空氣薄如刀刃

海洋變輕。滿洲薄客當(dāng)街

誰在與孔雀談判?十里一徘徊

直至風(fēng)霜開辟出一條絕境

從浩瀚的東大街

低頭拐進一個踽踽獨行的人

她那隱忍的內(nèi)心

本草拾遺

梧桐,又名青桐,梧桐科,系中國梧桐,和同名為“桐”的油桐(大戟科)、泡桐(玄參科)、法國梧桐(懸鈴木科)無血緣關(guān)系。

梧桐高擎著翡翠巨傘,清雅潔凈?!痘ㄧR》說梧桐每枝上平年生十二葉,閏年則生十三葉,因此能“知閏”;古人還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的說法?!爸c”當(dāng)然是根據(jù)偶然巧合演繹出來的,至于“知秋”卻是一種物候和規(guī)律。

傳說青桐是鳳凰棲息之樹,“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常用來寓意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才能吸引優(yōu)秀的人才。

古詩文中出現(xiàn)的梧桐都是中國梧桐。自古吟賦梧桐的詩篇眾多,多為感懷傷情之作。孟郊詩云:“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薄犊兹笘|南飛》里焦仲卿妻死,焦仲卿“自掛東南枝”,他們的家人在二人合葬墓旁“左右種梧桐”,想來梧桐乃相守終老之樹。

梧桐、細雨、庭院、殘月、清秋,這些物象形成中國文化的意象和符號,因此有梧桐的道路,必定輕搖著唐詩宋詞的韻步。

因梧桐木質(zhì)輕軟,中空且疏,可以保證產(chǎn)生均衡的音色共鳴,所以它成為制作琴瑟的佳木,因此有“桐木瑤琴”的說法。

試問天下諸木,能為琴瑟者幾?能知音者幾?

梅méi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詩經(jīng)·小雅·四月》

它在驚險中睡去

醒來華發(fā)如銀,河山變新

大風(fēng)雪領(lǐng)著一群無知的孩子在滑行

一群粉紅的孩子,他們在天地的縱容下

前往流水的都市

雕欄玉砌的故園

它們一齊奔跑過去

狂歡于毀滅性的萬丈落英

本草拾遺

梅,薔薇科,與臘梅(臘梅科)無戚屬關(guān)系。梅花種類繁多,有開花觀賞者為梅花,有結(jié)果可食者為梅子,既開花又結(jié)果者為花果梅。

冷艷孤絕,清瘦空明,梅的花期不合時宜,耿介凌寒,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而待百花熱鬧時,是它最孤獨。所幸林逋識君,許之為紅顏知己,以妻相待共度一生,“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遂成詠梅之絕唱。

平素于園林多見剪截捆縛的梅花盆景,晚清詩人龔自珍特辟“病梅館”醫(yī)之,諷世人勢利雕琢的匠心,使其天然之姿受到傷害。

歷來詠梅、畫梅者積微成著,并未知它孤寒;后人多獎挹,怎知它不堪其榮——“笛里三弄,梅心驚破”、“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李清照這首《孤雁兒》,直教人魂斷神傷。

漆qī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詩經(jīng)·唐風(fēng)·山有樞》

不能輕易使用“焚燒”

不能用焚燒染紅孤寂的寺廟

只可以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安靜地給十指

釘針尖

坐在小凳上茫然挖掘手心的奇癢

我的偏見則是,不愿把手伸出來

又不愿躲避你鬧騰騰的火焰

只好不停地踱步

不停地咳嗽,不停地搓揉

到了后半夜,魂魄全部破碎

不得已取下枝頭的鮮血當(dāng)暗藥

本草拾遺

漆,漆樹科,又名染山紅、山漆、漆柴、毛葉漆?!侗静菥V目》的記載最精當(dāng),“漆樹高二三丈余,皮白,葉似椿,花似槐,其子似牛李子,木心黃,六月、七月刻取滋汁……”葉似椿,花似槐,尤其滿樹嫩芽時,幾可亂真。

漆樹韌皮部有裂生性樹脂道,能分泌乳狀汁液,即生漆原料。不過其汁液有毒,一旦接觸可能導(dǎo)致皮膚過敏、瘙癢,甚至紅腫。有人說漆樹的嫩芽也是可食用的美味,誰敢試啊,癢在舌尖是何情況,你有足夠的想象力嗎?

“漆樹”與“槭樹”同音不同種,廣泛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地,樹葉秋天變黃變紅,漫山遍野可與杏葉楓樹相媲美。

漆樹科并非都“咬”人,也有可以吃的品種,常見的腰果和芒果就屬于漆樹科。漆能“咬”人,這是其自衛(wèi)的本能使然——原本只宜遠觀,不宜近褻,即為其脾性。漆如此拒人于千里之外,注定孤寂到老。

蕨jué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詩經(jīng)·召南·草蟲》

在低洼地待久了,必說胡話

說石頭是白色的,流水是鐵銹色的

說人心是淺灰色的

發(fā)這通牢騷時,它挪挪身子,欠欠身子

基本上還是待在原地

它唯一的膽量,就是傍上嶺頂那棵老榆樹

深入龜裂的樹皮去吮吸

它的困頓倒是沒有影響它蓬勃的欲念

那陰性的卷須,雜亂地交織

幾乎使老榆樹受不了了

本草拾遺

蕨,蕨科。古有“蕨萁”、“月爾”、“綦”等奇怪的稱謂,多生于陰濕的山野草地間。

蕨類是距今約四億年前泥盆紀(jì)時期低地生長的木生植物的總稱。當(dāng)時的蕨類多為高大喬木,二疊紀(jì)至三疊紀(jì)時大都滅絕,遺體埋入地下,形成煤層。現(xiàn)存蕨類植物大多為草本,也有長成樹一樣的木本蕨類植物,稱為樹蕨,比如桫欏。

如今蕨類嫩芽成為時興菜蔬,清脆細嫩,滑潤無筋,味道馨香。鹿角蕨、蝙蝠蕨、鳳尾蕨、水鱉蕨、鳥巢蕨、波斯頓蕨……飽含粗糙山野的古樸氣息,是南方客家美食。但有專家提出警告,說蕨菜含有嚴(yán)重的致癌物質(zhì)。既然有此異議,那就寧信其有不吃它罷。

蕨類沒有花,沒有果實和種子,與藻類、苔蘚一樣,靠葉背的孢子飛散繁衍,所以在植物演化史中被認為是“最低級的高等植物”,舊稱“羊齒植物”。在那些山花爛漫或果實飄香的樹林中,隨處可見這種無主根卻頑強生存著的植物的身影。

桑sāng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槐故意碰了碰桑,桑掉落在地,紫唇擦了黑泥,

從此他們夫妻相稱。”

“斑鳩貪食,醉得一塌糊涂?!?/p>

我的故事尚未說到尾聲

它的紅顏薄命已經(jīng)抵消患得患失的愛情

空氣酸中帶甜

幸??嘀凶鳂?/p>

桑啊,愛一個人談何容易

你不要結(jié)太多桑葚

你要趁早把果子都搖落

讓斑鳩身中十八種咒語

本草拾遺

桑,???,古代重要的農(nóng)作物。商周時,宗廟祭祀用的神木就是桑,到先秦時已是農(nóng)桑遍野。由于桑蠶飼養(yǎng)的普及,蠶絲產(chǎn)量增加,男子的朝服、女子的衣裙逐漸變得柔和華美起來。以桑養(yǎng)蠶而得柔韌的絲帛,這是一個迷人的過程,是人類生活品質(zhì)飛躍的象征。

桑葚有兩種,一種果實烏紫,稱“玉紫”,其果汁甜潤微澀,吃過之后總是滿嘴流紫;一種果實玉白,喚“珠玉”,食之口舌生津,是桑葚里的貴族,其色其名都讓人想到凈潔豐潤的女子?!侗静菪戮帯防锩孢€提到桑葚可以曬干了吃:“四月采桑葚數(shù)斗,飯鍋蒸熟,曬干即可為末。桑葚不蒸熟,斷不肯干,即干而味已盡散無用。且最惡鐵器,然在飯鍋內(nèi)蒸熟,雖鐵鍋而無礙也……桑葚紫者為第一,紅者次之,青則不可用?!薄白類鸿F器”,不曾想這小東西還真挑剔。

《詩經(jīng)》里出現(xiàn)桑的篇目最多,《衛(wèi)風(fēng)·氓》里說,女子用情,猶如斑鳩食過量桑葚而醉,容易傷了自己的身體;男子拈花惹草,猶如斑鳩食桑葚而醉,暈頭轉(zhuǎn)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陌上桑熟,正是女子既羞澀又輾轉(zhuǎn)不安的時節(jié)。未來讓人憧憬,也讓人擔(dān)憂。

芣fú 苡yǐ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詩經(jīng)·周南·芣苡》

籃子和老鼠言歸于好

野菜和糨糊翻滾在一起

塵埃奔騰不息。天不做聲

鼻血止住了。

排完體內(nèi)的毒

從此夢里無臭無味

伏地的車前子,它輸光了一切

雙腳浸泡在泥淖里

看野菜和糨糊如漆似膠

看籃子和老鼠共置家業(yè)

草民帝王心

往往悲辛又該死

本草拾遺

芣苡,車前草科,有寫為“苤苢”、“芣苢”或“苤苡”,不一而足,想必是二詞四字混淆所致。

也可能它就像鄉(xiāng)里的孩子,起個雅名“芣苡”難養(yǎng),干脆再起個俗名吧,遂叫車前子、車前草、車轱轆菜等,別名之多,琳瑯滿目。

民間常用芣苡來解毒利尿。傳說當(dāng)年漢將馬武的數(shù)萬將士多患尿血癥,唯三匹戰(zhàn)馬因??熊囖H邊的無名小草而幸免此疫。細心的車夫發(fā)現(xiàn)個中緣由,便掙扎著往道邊采來那無名小草生嚼吞食,所患尿血癥竟然好了。他將此事稟告馬武,馬武即下令全軍服用,幾天內(nèi)患者痊愈。

芣苡生長在貧瘠的山野,混跡于牛馬糞中,在人畜踩踏下生息繁衍,歷千年萬年形色不改,凡常如平頭百姓。正是這種名不見經(jīng)傳的野菜,在饑饉年代讓很多人活了下來,以至一些上了年紀(jì)的人常常感念它的恩德,不忍踐踏傷害它。

清人方玉潤在《詩經(jīng)原始》里提供了一種《芣苡》的讀法:“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fēng)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馀音裊裊,若遠若近,若斷若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p>

卷juǎn 耳ěr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詩經(jīng)·周南·卷耳》

它“唰”地吸附上來

共有十二粒。在毛發(fā)、衣裳和鞋襪上搖著褐色的耳環(huán)

它還有二十多粒掛在自己身上

吸附自己,或等著跟蹤出軌者

這一切已經(jīng)成為它的德行了

只有枝葉待在原地

垂垂老矣

無力管理那群喜歡趴在他人身上過活的妻妾

本草拾遺

卷耳,即蒼耳,菊科,又名羊帶來、耳鐺草。

其果實稱蒼耳子,呈紡錘形或卵圓形,上披覆鉤刺,形如婦人的耳鐺,又如一只只微型刺猬,種子有劇毒。成熟的刺果黏附于動物的毛羽,借以散布他處,以此傳播種子。

田頭路邊不擇土性,它隨處可以生長。蒼耳子上的短刺勾鐮那般一廂情愿,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不離不棄,牽扯難斷,如同跟著一個恩怨交纏的戀人。孩提時要捉弄人,便采摘一捧卷耳,往要捉弄的孩童頭發(fā)上一抹,蒼耳子與頭發(fā)立即糾結(jié)成團,愣是怎么扯也扯不下、扯不清,讓捉弄者頗為得意。而被捉弄者則在一旁扭著脖子歪著頭,和蒼耳子難分難解。

李lǐ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詩經(jīng)·大雅·抑》

當(dāng)我還是一個好奇者,我來到樹下觀賞

天哪,它的墜重,純粹是身體的

以公斤計量,不以靈魂稱數(shù)

所以,那條平日清晰的路徑

被兩旁累贅的果實給填塞了

“詩情飽漲,想要吟詩?!?/p>

我馬上制止了他。

牙根有一點酸楚,嘴角有一些口水

我制止了欲望:

喧鬧的枝頭,月光姣美

我按住它的滾動

把一半果實分給少不更事的孩童

另一半果實分給涉世已深的失重的人

讓枝頭得以空出來

本草拾遺

李,薔薇科。李花素雅,繁花滿枝;李實圓潤,酸甜生津,制成李脯稱嘉應(yīng)子。

上古,李樹長在山林,逢春季開花,夏暑時掛青果,秋上就能長得密密匝匝,或紫紅或明黃,懸于枝頭,吸引采集山果的女子們注意。她們?nèi)∈尺@種誘人山果,嘗到了美味,慢慢將其移植到自家園子里,成為今日的“水果”。這些《詩經(jīng)》里采集野菜、野果的勤勞女子們,就這樣馴化著自然生靈。

古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寬厚務(wù)實、不尚虛聲之理。這種性情進入古老的中國文化,就是一種深藏的時刻自省的秉性。以“天下桃李”喻學(xué)子,除了意指師門昌盛外,更是說學(xué)生有桃李品質(zhì)。

樂府《君子行》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是有意思的比喻,指“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君子在瓜田李下是要記得避嫌的。

未熟的李子因含過多果酸,不可多食,農(nóng)諺“桃飽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不過李子肉燉冰糖,是音啞者潤喉開音的佳品。

站在落花紛飛的李樹下,空氣里彌漫著甜蜜的氣息,讓人易生眩暈之感,恍惚間不知身在何處。

艾ài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jīng)·王風(fēng)·采葛》

往上伸一伸,即可越過祭祀的身份

進入馴化的園林

在一個雜草叢生的墓地,我見到這樣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