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讀柳永《八聲甘州》

一生要讀的美麗宋詞 作者:文真明 著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讀柳永《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柳永仕途坎坷,一生潦倒。漂泊失意的經歷,使他對羈旅行役的生活深有體會。這首《八聲甘州》乃有感之作,為柳詞中的名篇。它寫的是登臨所見而引起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

上片寫登臨所見到的殘秋景色,主要寫景。開頭兩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

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于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游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當樓”兩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到“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處,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備覺風流蘊藉?!败圮邸?,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恒、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盁o語”兩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安蝗獭本潼c明背景是登高臨遠,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在于詞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結句篇末點題?!耙嘘@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lián)、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fā);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xiāng)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文筆靈活跌宕,感情含蓄深沉。于哀怨聲中作結,令人一唱三嘆。

后人點評

《侯鯖錄》引蘇軾云:人皆言柳耆卿詞俗,然如“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佳處,不過如此。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結句言知君憶我,我亦憶君。前半首之“霜風”、“殘照”,皆在凝眸悵望中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