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7 母親刺字

中國不可無岳飛 作者:郭宏文 著


07 母親刺字

最早記載岳母刺字故事的,是明代萬歷十六年(1588年)彰德府司里張應登所編的《忠武王傳》:“飛至孝,靖康初,始見高宗,母涅其背曰:‘盡忠報國!’既而飛留妻養(yǎng)母,從高宗渡河?!?/p>

政和五年(1115年)元旦,東北女真人頭領完顏阿骨打在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白城)稱帝,取國號大金,以會寧府(今哈爾濱市阿城區(qū))為國都。

金國崛起后,好大喜功的宋徽宗決定聯(lián)合金國一起去覆滅遼國。1120年秋,金國占領了遼國的首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后,宋金兩國商定:金軍攻取長城以北的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縣大明鎮(zhèn)),宋軍攻取長城以南的燕云十六州,雙方軍隊都不得越過長城。雙方還約定:覆滅遼國后,北宋把此前每年交納給遼國的歲幣,如數(shù)交與金國。這一約定,就是著名的“海上之盟”。

宣和四年(1122年)五月,在金國的催促下,宋徽宗派童貫領兵10萬,進攻遼國占據(jù)的燕京等地,但童貫所統(tǒng)領的宋軍嚴重缺乏戰(zhàn)斗力,先后兩次被遼軍擊敗,損失慘重。宋軍慘敗的消息傳來,臨近燕京的真定府西路相州一帶的軍民極度恐慌,擔心遼軍乘勝追擊,涂炭生靈。為此,真定府知府劉韐緊急下令,臨時招募一批“敢戰(zhàn)士”,以備抵擋遼軍的入侵。

岳飛看到知府貼出的招募榜文后,立即趕回家里,對自己的母親姚氏說:“我大宋朝廷在征遼的戰(zhàn)爭中慘敗,遼國的軍隊如果乘勝來襲,入侵我中原,大宋國將會生靈涂炭。我已經(jīng)練就了一身武藝,應該加入‘敢戰(zhàn)士’去保家衛(wèi)國。”

姚氏聽了岳飛的話,心里非常高興。她說:“你已經(jīng)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就應該盡忠報國,拯救國家危難。娘支持你的主張,就只管放心地去當‘敢戰(zhàn)士’吧!”

于是,岳飛就到真定府報名投軍。知府劉韐在檢閱應募者時,看到岳飛方臉大耳,極其壯實,一副雄赳赳的勇士氣概,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當即任命他為“敢戰(zhàn)士”的小隊長。

后來,遼軍并未乘勝來襲。于是,劉韐就用這支“敢戰(zhàn)士”去鎮(zhèn)壓相州的一股“劇賊”。這股“劇賊”的首領是陶俊和賈進,他們經(jīng)常攻打縣鎮(zhèn),殺掠吏民,屢敗官軍,禍害一方。在岳飛的請求下,劉韐派他率200名“敢戰(zhàn)士”去鎮(zhèn)壓“劇賊”。

經(jīng)過一番精心籌劃,岳飛率領的“敢戰(zhàn)士”隊伍首戰(zhàn)便建功,一舉俘虜了陶俊、賈進,“劇賊”被平定。

“劇賊”被鎮(zhèn)壓后,相州的知州王靖保舉岳飛當了一個從九品的承信郎。然而沒等朝廷的任命書下來,家中忽然傳來消息,岳飛的父親岳和一病不起,不幸去世了。岳飛哀痛至極,連忙趕回湯陰,為父守孝。

宣和七年(1125年),金國在覆滅遼國之后,大舉南下,進攻宋國。由于鎮(zhèn)守燕山府的宋將郭藥師投降金軍,致使金軍自河北路長驅直入,迅速逼近大宋都城開封。面對這一危急局勢,宋徽宗驚慌之下,火速南逃;同時,將皇位傳給了長子趙桓,就是宋欽宗。

宋欽宗即位后,貪生怕死,與金軍訂立了“城下之盟”,答應割讓太原府、中山府、河間府給金國,并奉上大批金銀。

面對金軍的入侵和朝廷的無能,岳飛的心中不禁爆發(fā)出了一股強烈的憤懣。他走進母親的房間,拜倒在地,失聲痛哭。

姚氏扶起自己的兒子,鄭重地說:“娘理解你的心情,但不能哭泣。如今,國家有難,你身為大宋朝的熱血男兒,一定要挺身而出,殺敵滅寇,盡忠報國,救百姓于水火?!?/p>

聽了母親的話,岳飛擦干了眼淚,不住地點頭。

姚氏又對岳飛說:“為了讓你時刻牢記‘盡忠報國’的信念,今天,娘要將這四個字刻在你的身上,讓這四個字永遠地伴隨著你,激勵你報效國家,為國盡忠?!?/p>

于是,姚氏叫兒媳李娃拿來一根鋼針,讓岳飛脫下衣服,露出后背。岳飛雙膝跪下,背對母親。姚氏先用毛筆在岳飛的背上寫下“盡忠報國”四個大字,然后,用鋼針將四個大字一針一針地刺進了皮肉里。

岳飛咬著牙,跪在地上一動不動,任憑豆大的汗珠滑落下來。當姚氏將最后一個“國”字刺完時,她的臉上已經(jīng)掛滿了淚珠,站在一旁的李娃也是淚流滿面了。

母親良苦用心沒有白費,岳飛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用實際行動很好地踐行了這四個字。

“盡忠報國”不僅刻在岳飛的背上,更刻在其心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