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四臣輔政 臥薪嘗膽

少年康熙 作者:南宮不凡 著


第三章 四臣輔政 臥薪嘗膽

四臣輔政,恢復(fù)舊時制度,加重滿漢之間的矛盾,引發(fā)明史案;他們四人互不服氣,各自為政,打著維護各自旗屬的名義擴大勢力,互相攻擊,朝政危機四伏;少年玄燁不甘心受制于人,意欲打擊四臣;太皇太后出面干涉,頓時,朝廷內(nèi)憂外患,風(fēng)云暗涌,少年天子究竟該如何穩(wěn)固當(dāng)下局勢?

第一節(jié) 率祖制,復(fù)舊章

順治歸天,遺詔四臣輔政。四臣都是滿族貴族,他們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順治在位時,認為采用漢族的制度,汲取漢族的文化才能使清朝長治久安,所以他崇文興教,傾心漢化,重用漢人,可是這些措施妨礙了滿族貴族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和排斥,于是,滿漢矛盾加深。順治擬定遺詔時,曾經(jīng)無奈地說:“祖制漢臣不能輔政,只好委托他們四人了?!?/p>

四臣都是跟隨順治入關(guān)的功臣,各有優(yōu)缺點,順治也是考慮再三,才決定他們共同輔政的,他評價四人:“索尼資歷威望深厚,德才兼?zhèn)?,只是年歲大了;蘇克薩哈才能出眾,忠心可嘉,有勇有謀,只是資歷不夠深;遏必隆聰明機智,做事委婉,只是不夠剛毅,太柔順了;鰲拜文武雙全,果斷剛猛,只是有些暴躁。”看來,順治對于四人非常了解,也希望他們能夠截長補短,相輔相成,輔佐好幼主,治理好天下。

現(xiàn)在,順治已經(jīng)走了,玄燁順利即位,四輔臣順理成章開始了輔政生涯。誠如順治所說,四人在處理政務(wù)時很快顯露出各自的特點,將入關(guān)不足二十年的清廷又推向了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關(guān)頭。

玄燁繼位時,四輔臣立下重誓,表示一定效忠朝廷和皇上,絕不懷有二心。他們輔政之初,確實遵循這一誓約,盡心盡力,各盡其責(zé),并且很快就開始實施他們的第一個目標(biāo),這就是反對漢化,排斥漢臣。

下面先詳細介紹一下四位輔臣。

索尼,正黃旗人,四朝元老,從清朝第一位皇帝努爾哈赤時,他就隨從父親、兄長為國效力,在清朝入關(guān)之前,更是跟隨順治的父親——清朝第二位皇帝皇太極,出生入死,處處征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他曾經(jīng)只身入科爾沁部,收服了一支強大的蒙古部落,受到皇太極夸贊,地位也迅速提高。索尼雖然地位顯赫,卻忠心護主,絕無二心,尤其是皇太極死后,皇位之爭異常激烈,貴卿們在權(quán)衡利弊之下,推舉只有六歲的福臨,也就是后來的順治皇帝繼位,這時索尼堅決地支持了順治。后來,索尼又幫助順治鏟除攝政王多爾袞,輔助順治順利親政,收回皇權(quán),因此在順治的眼里,他更不是一般的大臣,也就有了現(xiàn)在的首輔之位。

蘇克薩哈是額附子,皇親貴戚,地位不言自明。他是正白旗人,最早依附多爾袞。后來,順治親政,他揭發(fā)多爾袞有功,地位也得以提升。

遏必隆為名門之后,父親是皇太極的重臣之一,母親是公主,鑲黃旗人。

鰲拜像

輔臣最末一位是鰲拜,他也是鑲黃旗人,雖是武將出身,卻很有謀略,順治稱他文武雙全。他為人膽大心細,對待皇太極和順治可謂忠心耿耿,深得他們賞識,位列輔臣,也是情理之內(nèi)的事情??墒蔷褪沁@樣一位忠臣,輔政之后,受到權(quán)力誘惑,一步步走向另一個極端,制造了許多冤案,打擊與他意見相左的輔臣,一度挾制幼帝,獨霸朝綱,最終與玄燁勢不兩立,遭到了擒拿而死于非命。

四輔臣資歷都不淺,作為滿族貴族,順治帝推行的滿漢一家策略自然也重重地損害了他們的利益。為此,他們輔政后,立刻提出“率祖制,復(fù)舊章”的建議,他們緬懷滿族的舊制度、舊習(xí)慣,主張退回到舊時代中,凡事都要“遵照太祖太宗例行”。改內(nèi)閣制度為三院制度,處理國家事務(wù),對漢族則施行高壓政策。

《清史稿·圣祖本紀(jì)》記載,順治末康熙初,江南就發(fā)生“奏銷案”,對漢族地主、知識分子不遺余力地打擊。大清重臣洪承疇也辭官退隱了?!白噤N案”期間,還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引起民怨紛紛,產(chǎn)生了一句“探花不值一文錢”的俗語典故。

清入關(guān)后,照例要開科取士,為朝廷選拔人才。恰好,有一位學(xué)子名叫葉方靄,他是江南人,學(xué)富五車,進京趕考,竟然中了殿試一甲第三名——探花。照說,高中探花是件好事,莘莘學(xué)子,寒窗苦讀,十幾年來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這個功名嘛。葉方靄考中后,喜氣洋洋,舉宴歡慶,招待一同進京趕考的同窗好友們。喝到高興處,諸位儒生吟詩作畫,借以表明心志,將客棧氣氛炒得熱鬧異常,一直到了深夜,客人們才一個個拱手離別,盡興而去。

葉方靄高考得中,實現(xiàn)了學(xué)子們求學(xué)晉官的夢想,高高興興地趕回家鄉(xiāng)。哪想得到這位學(xué)子生不逢時,他考中后,還沒有來得及等到朝廷旨令,還沒有求仕做官,就趕上了當(dāng)?shù)氐馁x稅風(fēng)波。

當(dāng)時朝廷下令,在各地征繳賦稅,以保證部隊軍需、保證國家穩(wěn)定。各地巡撫接到詔令,不敢違抗,命當(dāng)?shù)厝死U納糧稅,就是按照糧食的收入繳稅。四位輔臣想借機打擊漢臣儒生,讓他們明白朝廷是滿族貴族的,不是哪個人都能夠憑借儒學(xué)才識就可以左右的,于是又決定讓儒生學(xué)士們按照各自功名,繳納一定數(shù)額的金錢,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葉方靄家境比較窮困,這次進京已經(jīng)耗盡了他家的積蓄,如今又要按照功名收取賦稅,這不是逼人嗎?可是,巡撫根本不買賬,他逮捕了幾百名儒生,說他們妖言惑眾,詆毀朝廷,判他們戴枷示眾,以示懲戒。眾多儒生被戴上木枷,沿街游行示眾,以此羞辱他們。新科探花葉方靄東湊西湊,好不容易將賦稅湊得差不多了,進巡撫衙門繳錢。說來也巧,管錢的先生極其認真,清點他繳的賦稅,發(fā)現(xiàn)少了一文錢,立刻說:“錢不夠,趕緊回去取錢?!比~方靄說:“怎么不夠?明明湊夠了的?!彼檎野胩?,才知道缺少一文錢,也許在半路上掉了。葉方靄請求說:“不就是少一文錢嗎?麻煩您高抬貴手,讓我通過了吧!”“什么?你還想蒙混過關(guān)!”管錢先生叫道,“少一文也不行!”葉方靄看對方冷冰冰、氣呼呼的樣子,生氣地說:“哪朝的制度要儒生繳賦稅?我是新科探花,難道少繳一文錢,還要判我受罰?”

葉方靄哪里知道,此次逮捕儒生,為的就是打擊江南士子集團的勢力,鞏固當(dāng)時滿清貴族的政權(quán)。他少繳了一文錢,當(dāng)然逃脫不了關(guān)系,被巡撫抓起來,同樣戴上枷,沿街示眾。

這下子,葉方靄因為欠繳一文錢稅金慘遭逮捕和懲罰,轟動了江南各地,人們議論紛紛,對朝廷表示不滿,因此民間流傳一句諺語:“探花不值一文錢?!?/p>

本來,清入關(guān)執(zhí)政就遭到漢人的強烈抵制,順治多年努力,緩和了民族沖突,社會剛剛開始呈現(xiàn)復(fù)蘇狀態(tài),如今在四位元老輔臣“率祖制,復(fù)舊章”的思想指導(dǎo)下,矛盾進一步深化,讓這個還沒有完全穩(wěn)固的政權(quán)又面臨著一場尖銳的沖突。四位輔臣采取強權(quán)政策,試圖借此穩(wěn)固滿清貴族特權(quán),讓漢人永久處于下層地位。

接下來發(fā)生的一件大事,更是充滿了血腥味道,成為見證民族沖突的一面鏡子。

第二節(jié) 明史案

這是發(fā)生在康熙二年(1663年)的明史案。

康熙二年,浙江湖州府南潯鎮(zhèn)人士莊廷鑨因私修《明史》,被人誣告,因此引起一場牽涉數(shù)百人的大屠殺。

莊廷鑨家境富裕,幼年時熟讀詩書,滿腹經(jīng)綸,是個才子,十五歲入國子監(jiān),中選拔。不幸的是,他成年后,因患病雙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見了。眼睛看不見了,無法讀書、寫字,他非常痛苦,為了打發(fā)苦悶的時間,便常常讓隨從讀書給他聽。有一次,一位鄰居借給他一本關(guān)于講述明朝歷史的書——《明史》。莊廷鑨聽了以后,想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的故事,心想,左丘失明了,卻能撰寫一部傳世大作,我如今與他一樣,為什么不能奮起有為,也創(chuàng)作一部歷史巨著呢?

想到做到,莊廷鑨立即開始行動,他購買下由朱國楨撰寫的《明史》書稿,仔細揣摩研讀,發(fā)現(xiàn)朱國楨所撰《明史》稿本涉及國務(wù)活動及高官傳記、朝廷文件等,共計數(shù)十本,內(nèi)容繁多,但崇禎朝及南明史事卻沒有寫。

于是莊廷鑨決定續(xù)纂崇禎和南明的歷史,請來了江浙名士以及有志于纂修明史的史家如茅元銘、吳之銘、唐元樓等十余人,對書稿重新編輯。缺少的史傳部分,就采用茅瑞征的《五芝紀(jì)事》和《明末啟禎遺事》,加以編纂成書。在他們看來,一部完整的關(guān)于明朝的史書完成了,于是重新命名為“明史輯略”。順治十二年(1655年),莊廷鑨病逝,他的父親莊允誠決定刊印此書。為了順利出版,他邀請當(dāng)時名士李令皙為書作序,由莊廷鑨的岳父、當(dāng)?shù)馗缓乐煊用鞒鲑Y贊助,在南潯鎮(zhèn)北圓通庵刻印,并且在順治十七年冬天刊印發(fā)行。

修繕史書,刊印發(fā)行,本來是件好事,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此事卻招來了滅門之災(zāi)。因為《明史輯略》后續(xù)的崇禎朝和南明歷史,涉及了滿族人發(fā)跡、興起、入關(guān)、執(zhí)政等事件,自然觸動當(dāng)朝敏感的神經(jīng)。有一部分人借此為由,不斷地揭發(fā)告密,妄圖達到個人目的。

時任知府吳之榮就看到了其中的可乘之利。原來,《明史輯略》以明朝為正統(tǒng),按照明朝序號書寫歷史,尤其是滿族入關(guān)后,依然采用南明朝代稱號,而沒有用順治年號。照說,此等史書,重在講述歷史事實,用何人的稱號并不是多重要,可是他們忽略了當(dāng)時的政局,忘記了當(dāng)時的滿族親貴對前明的耿耿于懷。

吳之榮詳細地看了《明史輯略》,找出其中的悖逆語言,也就是被清政府所忌諱的言詞,以此要挾莊允誠,訛詐他的錢財。莊允誠低估了此事的嚴重性,他一面賄賂上級官府,一面聲明絕無叛逆之心。結(jié)果吳之榮遭到地方長官申斥,不但沒有訛詐到錢財,反而降了官職。惱羞成怒的吳之榮豈肯善罷罷休,他摘錄《明史輯略》,攜帶進京,尋求告狀門路。

當(dāng)時正是玄燁繼位第二年,四位輔臣執(zhí)政,他們大規(guī)模打擊漢臣,排斥漢文化,世人皆知。葉方靄一事才剛了,又傳來《明史》之事,吳之榮早就清楚其中隱情,所以他孤注一擲,掌握機會,在京城大肆活動。終于,他結(jié)識了鰲拜的弟弟穆里瑪,獻上《明史輯略》摘要,并且加油添醋敘述此書在江南的影響,聲言江南人士備受此書蠱惑,蔑視清廷,意欲謀反,大有天下將亂之勢。

穆里瑪一介武夫,沒有學(xué)識,憑借鰲拜的關(guān)系才升官發(fā)財,平素,鰲拜經(jīng)常責(zé)罵他不學(xué)無術(shù)、一事無成,非常瞧不起他。他有心做件大事,讓鰲拜高興,進而重視自己,聽了吳之榮告發(fā)莊家一事,他覺得此事可以利用,就把這些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鰲拜。

鰲拜輔政后,一度借用吳良輔在后宮的優(yōu)勢,除掉了倭赫等人,顯示了他的野心和殘暴,沒想到玄燁年少志高,不肯受制于人,很快就除掉了吳良輔。內(nèi)線斷了,鰲拜曾經(jīng)消沉了一段日子,這時,突然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他敏感地感覺到機會來了,又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候了。于是,他立即命令忠于他的滿族大臣去浙江調(diào)查此事。

很快,莊允誠和朱佑明都被押赴京城受審。兩人遭受了嚴酷的刑罰,在獄中不幸身亡。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二年五月,四位輔臣經(jīng)過商量,請示玄燁,打算處決牽涉明史一案的所有人員。

由于此案是鰲拜一手操辦,所以他很得意,進宮時,走在四臣最前面,來到了乾清宮拜見玄燁。此時玄燁已經(jīng)九歲了,對于明史案也略有耳聞。

鰲拜跪倒說:“江南學(xué)子圖謀不軌,多虧我們及時出手才將其制止了,明史案影響深遠,牽動江山穩(wěn)固,我們議定,應(yīng)該大規(guī)模捕殺,震懾漢人?!?/p>

玄燁看看索尼,問道:“索尼大人是什么意見?”

索尼年紀(jì)大了,一副老態(tài)龍鐘的樣子,咳嗽幾聲說:“臣也是這個意見?!?/p>

既然首輔同意了,玄燁尚未親政,還能說什么呢?前番鰲拜不經(jīng)請示擅殺倭赫,玄燁不也是沒有辦法嗎?這次,他們能夠提前請示已經(jīng)不錯了。玄燁想想說道:“你們酌情辦理吧!朕同意你們的意見。”

清朝歷史上第一次文字獄就這么形成了。四輔臣奉旨,將莊允誠、朱佑明兩家,以及所有參與此書刊印、發(fā)行、編纂、作序的人員,家族中只要年滿十五歲的男丁全部處決,其中凌遲處死十八人,妻妾、女孫以及不滿十五歲的男丁被流放為奴,多達數(shù)百人。

四輔臣如此猖獗地處理漢人事務(wù),自然引起漢族臣民強烈不滿,他們不斷地采取行動,表示抗議。不少漢官辭職、儒生們罷考、名士們上書——眼看著民族沖突進一步加劇了。

第三節(jié) 帝師之爭

明史案對不足十歲的玄燁來說畢竟太遙遠了,他雖為皇帝,實則不過一個孩童,國家大事掌控在輔臣手中,他怎么能看清其中的奧妙呢?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則直接關(guān)系到玄燁個人的利益,而且讓他無法忍受。

明史案牽涉面極廣,影響非常大,在漢人中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在滿族貴族中,卻是另外一幅景象,通過明史案,鰲拜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他雖然位于四輔臣之末,卻敢與其他輔臣平起平坐了。

近日來,索尼病重,不能上朝議事,只剩下鰲拜三人暫時輔政。一天早朝,他們處理完正常的國務(wù)事件,鰲拜首先提議說:“如今,漢人儒生們勾結(jié)叛逆,不得不防;明史案雖然處理完畢,實際上遠遠沒有結(jié)束,漢人不會善罷罷休!我們應(yīng)該多加防范,以防他們形成氣候。”

蘇克薩哈見鰲拜自恃功高,大有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陣勢,心里一陣反感,他想,我蘇克薩哈名列第二輔臣,索尼不在,當(dāng)然是我說了算,你鰲拜怎么就這么狂傲?于是,他頭也沒抬頂了一句:“明史案已經(jīng)牽動了漢人的神經(jīng),讓他們非常驚恐,再鬧下去,只會增加滿漢之間的矛盾,依我之見,適可而止吧!不要得寸進尺?!?/p>

鰲拜哼了一聲,心想,怎么?索尼不在,你蘇克薩哈自稱老大了?好,那就較量較量看看!他轉(zhuǎn)身問遏必?。骸岸舯芈〈笕?,你怎么看?”

遏必隆是個墻頭草,隨風(fēng)倒,他個性軟弱,少有主張,總是傾向于勢力較大的一方。以前,索尼能夠統(tǒng)御全局,他聽信索尼的,現(xiàn)在,索尼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漸漸不能控制局面,而鰲拜與蘇克薩哈互相不服氣,爭權(quán)奪利,他也就被夾在了中間。

聽到鰲拜問話,遏必隆緊張地擠了幾下眼睛,清清嗓子才說:“這個……打擊漢人是我們共同的目標(biāo)嗎?不知道鰲拜大人還要怎么做?”

鰲拜圓睜鷹隼般的雙眼,投射出一股凜冽的殺氣,他一字一句地說:“怎么做?大家沒有注意到嗎?漢人正在教授皇帝!要是培養(yǎng)出一位偏向漢人的皇帝,我們不是又受制于漢人了?我們今天的努力豈不是要付諸東流?”

遏必隆恍然大悟,他不由得更加緊張,嘴唇都有些哆嗦了,像是要說什么,卻一個字也沒有說出來。

蘇克薩哈聽了鰲拜的話,先是一驚,接著很快鎮(zhèn)靜下來,有些不屑地說:“難道鰲拜大人要為皇上挑選老師?”

“蘇克薩哈大人果真聰明,我正是這個意思,既然你也猜到了,我就沒什么可擔(dān)心的了。我的計劃是清理皇上身邊的漢人老師,為他推舉德才兼?zhèn)?、文武全才的滿人老師?!?/p>

“這——你——”蘇克薩哈氣得一時語結(jié),他手指遏必隆,意思是問:難道你也是這么想的?

遏必隆強迫自己不要慌張,他看看眼前兩人,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說道:“皇上的老師是先帝挑選的,我們?yōu)樗鼡Q合適嗎?不如先請示太皇太后?!?/p>

蘇克薩哈也恢復(fù)常態(tài),急切地說:“為皇上挑選老師當(dāng)然要請示太皇太后,哪是我們這些臣子說了算的?我可不愿意背負欺君罔上的罪名!遏必隆大人,你愿意為皇上換老師你去換吧!與我無關(guān)!”

他這句話當(dāng)然是說給鰲拜聽的,以此表明自己絕不與他同流合污。

哪想得到,鰲拜冷冷說道:“既然蘇克薩哈大人不愿意為皇上費心,遏必隆大人,看來只好我們兩人為皇上效力了,你樂意嗎?”

看著鰲拜咄咄逼人的氣勢,遏必隆不敢反抗,囁嚅著說了幾句,誰也沒有聽清。鰲拜卻哈哈笑起來:“遏必隆大人不愧名門之后,看得清,說得好,我們一定為皇上清除所有漢人老師,更換成地地道道的滿人老師?!?/p>

康熙讀書圖

蘇克薩哈見此,拂袖而出。自此,他與鰲拜的矛盾漸深。

鰲拜并不理會蘇克薩哈,他與遏必隆簡單商量后,推舉好幾位滿人做皇上的老師,將原來的漢人老師一并趕走。安排完畢,遏必隆提醒鰲拜說:“此等大事,必須稟明太皇太后定奪?!宾棸菹肓讼?,與他一起進宮,拜見太皇太后,言說為皇上換師的事情。

孝莊聽了他們的來意,半晌無語。她心中明白,明史案已經(jīng)搞得沸沸揚揚,再趕走皇上的漢人老師,這樣做行得通嗎?再說,皇上會同意更換老師嗎?搞不好,君臣矛盾、君民矛盾,一系列問題就都出來了。

鰲拜見太皇太后遲疑,近前說道:“帝師之位顯貴,能夠影響和左右皇上的成長,臣等效力朝廷,得罪了漢人,如果將來有一天,皇上聽信漢人挑撥,臣等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愿太皇太后不要猶豫,給臣等一條活路?!闭f完,跪倒在地,久久不抬起頭來。

孝莊看著鰲拜,突然輕聲笑著說:“鰲拜大人多慮了,你們是輔臣,是忠臣,皇上向來都尊敬你們,聽從你們的安排,怎么會出現(xiàn)那種情況呢?既然你認為開除漢人老師更好,那就聽你的,把他們攆走,換上你舉薦的老師?!?/p>

事情如此順利,鰲拜和遏必隆都松了口氣。遏必隆甚至偷偷想,看來這次站在鰲拜這邊是對的,太皇太后都允許了,不會有太大問題了。

但他哪能猜透太皇太后的心思。孝莊看鰲拜態(tài)度堅決,如果強行阻攔,必定招致他們反抗和不服,造成君臣間不和睦,而單單換幾個老師,反正也無礙于皇上的學(xué)習(xí),可以讓皇上多接觸外人,這有何不妥呢?

鰲拜得到孝莊允許,立即著手實施他的計劃。他以四輔臣的名義趕走了皇上的漢人老師,換上好幾位滿人老師。

第二天,玄燁照例來到書房讀書,發(fā)現(xiàn)老師換了,不由得大吃一驚,他責(zé)問書房管事太監(jiān):“這是怎么回事?朕的老師呢?”

太監(jiān)回道:“萬歲爺,奴才聽說鰲拜大人稟明太皇太后,為您挑選了一批新老師,他們都是忠心耿耿的滿人,不會有差錯的?!?/p>

玄燁一臉不高興,半是納悶半是責(zé)備地說:“老師就是老師,與滿漢有什么關(guān)系?朕的幾位老師學(xué)識淵博,深諳圣賢之道,憑什么無緣無故就攆走了?”

太監(jiān)不敢回話,半垂著腦袋一言不發(fā)。

玄燁越想越氣,怒氣沖沖來到孝莊的宮中。此時,太皇太后正與玄燁的乳母孫嬤嬤說話呢!蘇麻喇姑服侍一旁,看見玄燁沖進來,幾個人急忙關(guān)切地圍攏過來。孫嬤嬤心疼地說:“主子不是讀書去了嗎?這是怎么啦?”

蘇麻喇姑也問:“萬歲爺,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嗎?”

玄燁來到太皇太后面前,生氣地問:“皇祖母,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換了玄燁的老師?他們做錯什么了嗎?”

孝莊早就料到玄燁是為了此事而來的。見他滿臉怒色,話語強硬,知道他生氣了,想了一想說道:“原來皇上為了這件事情生氣,對不對?”

“對,”玄燁堅決地回答,“帝師是教授朕學(xué)問的,要想更換也要朕同意。現(xiàn)在老師換了,朕卻毫不知情,朕能不生氣嗎?”

孫嬤嬤和蘇麻喇姑這才知道事情的嚴重,她們對視一眼,都思忖著不能眼看著皇上和太皇太后爭吵下去。

蘇麻喇姑首先說道:“萬歲爺,您先別發(fā)火,事情尚未搞清楚呢!您問明白再處理也來得及。”

“來得及?”玄燁把臉轉(zhuǎn)向蘇麻喇姑,“已經(jīng)換了還怎么來得及?”自從蘇麻喇姑服侍玄燁,兩年來,兩人從來沒有發(fā)生過爭執(zhí),玄燁也沒有訓(xùn)斥過她,今天這一聲喝問,真讓蘇麻喇姑有些心驚,一時不敢言語。

孝莊穩(wěn)穩(wěn)地端坐著,用犀利的眼神打量著玄燁,宮內(nèi)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孫嬤嬤嚇得退后幾步,她本來是受人所托,為了魏東廷的前程來的。魏東廷已經(jīng)十幾歲了,不愛讀書愛棍棒,練就了一身武藝,念念不忘當(dāng)初與玄燁的一段友情,懇請孫嬤嬤讓他進宮,陪伴玄燁身邊。孫嬤嬤一個乳母,哪有什么本事讓魏東廷進宮,她私下拜托蘇麻喇姑,希望她能為自己想個辦法。蘇麻喇姑說:“辦法倒是有,不過要等待時機。倭赫遇難后,太后早就想在皇上身邊派遣幾個得力的侍衛(wèi)了,魏東廷武功高強,正好合適。如今,鰲拜一個勁地往宮內(nèi)安排侍衛(wèi)、太監(jiān),還不是安插親信嗎?我想,太皇太后也不會坐視不管,你就耐心等著吧!”孫嬤嬤知道蘇麻喇姑聰明,又得到太皇太后信任,就聽了她的建議。果然,幾日后,蘇麻喇姑高興地對她說:“太皇太后同意魏東廷進宮了,快去謝恩吧!”這樣,她們才一起來到了慈寧宮。

她們本來興高采烈地說笑著,沒有料到玄燁惱怒地一頭沖了進來,而且呵斥了蘇麻喇姑,這可不是小事,孫嬤嬤哪里還敢說話。

局面僵持著,蘇麻喇姑卻冷靜下來,她近前說:“萬歲爺,太皇太后正在為您挑選侍衛(wèi)呢!您還記得魏東廷嗎?讓他陪伴您可好?”她這一說,把話題岔開了。

“魏東廷?”玄燁驚喜地叫了一聲,他可沒有忘記那個患難之中的朋友,“什么時候進宮?”

這么一說,緊張的氣氛立刻緩和了,大家七嘴八舌議論起為皇上選侍衛(wèi)的事,好像剛剛的不快煙消云散了。

孝莊心里更加明白,玄燁畢竟年幼,自己與輔臣巧妙周旋的舉措還是對的。更換帝師,雖然惹惱了玄燁,卻抓住了輔臣的心,可以讓他們更加為朝廷和皇上盡忠。

第四節(jié) 黃白旗之爭

鰲拜趁索尼病重之際,大肆擴張自己的權(quán)勢,打算將皇宮重地牢牢控制在他的手里,不斷安排心腹之人進宮做侍衛(wèi)、當(dāng)太監(jiān),甚至更換了皇帝的老師。他的這些舉動引起一個人強烈不滿,他就是位列輔臣次位的蘇克薩哈。

前番,為了更換太師一事,蘇克薩哈氣憤離去,鰲拜脅迫遏必隆一起求見太皇太后,竟然真的達成了目的。為此,蘇克薩哈頗為憂心,鰲拜的勢力一天天增大,如今皇帝年幼,太皇太后老了,一味聽從他的建議,時間久了,一旦索尼病故,剩下兩人還不都得聽他的?自己這個第二輔臣就甘心落于他的后面嗎?

而他們之間的恩怨,還可以追溯到他們各自的出身。原來,蘇克薩哈是正白旗人,而索尼、鰲拜、遏必隆分別是正黃旗和鑲黃旗人,滿洲共有八旗,其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地位最高,稱為上三旗。

黃白旗之間存在著較深的矛盾,這還要回溯到皇太極的時候。原來,清朝開國之前,努爾哈赤為了爭奪江山,就曾經(jīng)編練了黃、白、藍、紅四旗部隊,后來,他的兒子皇太極,又進行了擴編,組成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八旗武裝?;侍珮O自幼管理黃旗,他當(dāng)了皇帝后,黃旗的地位提高,而且從他開始,只有皇帝才能管理黃旗,黃旗成為地位最高的旗。后來,皇太極去世了,由于他暴死身亡,沒有來得及遺詔嗣位,為了爭奪皇位,皇族內(nèi)部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皇太極有九個兒子,其中長子豪格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多年隨父征戰(zhàn),立下了不少功績,照說由他繼位非常合適??墒?,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足智多謀、英名賢達,素有美名,手下結(jié)合了一批能干的將士,也結(jié)合了不少善于謀劃的人才。他也是三十來歲,領(lǐng)兵打仗,攻城奪寨,屢屢取勝,無人可比。為此,他手下的人認為皇位應(yīng)該由多爾袞繼承。多爾袞管理正白旗,而豪格管理黃旗,因此,皇位之爭轉(zhuǎn)變成黃白旗之間的斗爭。

八旗服裝

按照清太祖努爾哈赤規(guī)定的皇位繼承《汗諭》,由滿洲八旗貴族共議嗣君。當(dāng)時親王、郡王共有七人: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穎郡王阿達禮。

史書記載,諸位王爺會聚于宮門,共同商議立國君大事。代善是皇太極的長兄,年齡最長,他首先提議說:“豪格是皇上的長子,應(yīng)該繼承大統(tǒng)?!倍噼I和阿濟格是多爾袞的同母兄弟,他們立刻說:“睿親王跟隨先帝(指努爾哈赤)多年,當(dāng)初,先帝也有立睿親王的打算,無奈他年齡還小。現(xiàn)在,睿親王統(tǒng)帥三軍,功績卓著,應(yīng)該立他為君?!?/p>

就在諸王爭執(zhí)的時候,黃旗中一些將領(lǐng)聽說了皇位之爭,他們在索尼等人的帶領(lǐng)下,怒氣沖沖進入了大殿之內(nèi),一個個拔刀舉劍,立誓說:“我們吃的是皇上的俸祿,穿的是皇上賞賜的衣服,皇上對于我們的恩德如同日月一樣,如果不立皇上的兒子為嗣君,我們寧可跟隨皇上共赴九泉!”

此時,正白旗將領(lǐng)們也做了安排,準(zhǔn)備隨時進宮保護多爾袞登基,眼看一場廝殺就要展開了。

面對如此殺氣騰騰的陣勢,代善嚇得趕緊說:“我是皇上的兄長,年歲大了,不能參與朝政,這種重要決議更無法決斷?!闭f完,離席而去。

隨后,武英郡王阿濟格也起身而去。七王離去了二王,只剩下五個王爺了。見此,多鐸和阿濟格默默無語,多爾袞和豪格更是無話可說。

最后,濟爾哈朗出面調(diào)停,終于達成了一個共識,這就是推舉皇太極的小兒子——福臨繼位,他就是后來的順治皇帝。

多爾袞權(quán)衡利弊,認為福臨繼位比豪格繼位對自己有利,也就同意了這個條件。豪格呢?知道多爾袞不肯輕易讓自己繼位,也就贊同由自己的弟弟福臨繼位,這樣,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大統(tǒng),成為清朝第三位皇帝。

多爾袞以皇帝年幼為名,提議由他和濟爾哈朗輔政。后來,多爾袞打擊濟爾哈朗,剝奪了他的輔臣之位,進而獨霸朝綱。他開始著手處理旗務(wù),首先提高了正白旗的地位,本來上旗只有兩黃旗,現(xiàn)在他把正白旗也劃入上旗之列,進而有了上三旗的說法。接著,他開始不遺余力打擊反對他繼位的兩黃旗,削弱他們的官職,剝奪他們的土地。當(dāng)時,索尼、遏必隆、鰲拜均曾得罪過他,有的降職,有的罷官。兩黃旗明顯處于劣勢,不如正白旗威風(fēng)。

可是,多爾袞英年早逝,順治親政,朝局隨之一變,黃旗抬頭,白旗又失勢了。蘇克薩哈就是借機舉報揭露多爾袞,才得到順治賞識和重用的。

時光飛逝,轉(zhuǎn)眼間,索尼等四人成了輔政大臣,他和遏必隆、鰲拜同屬黃旗,遭遇過白旗的打擊報復(fù),當(dāng)然不會忘記那些艱難歲月,面對同為輔臣的蘇克薩哈,一種瞧不起的心情潛藏心底。他們輔政后,一開始還能遵循誓約,同心同力處理國務(wù),漸漸的,這些矛盾都暴露出來,蘇克薩哈遭到他們?nèi)说呐艛D和輕視,心里非常不服氣,甚至有了取代索尼的想法。

聯(lián)想前前后后,蘇克薩哈不想坐以待斃,他要主動出擊,于是蓄意擴張勢力,增加自己的門人說客,大力推舉朝廷重臣。當(dāng)時,通過他晉升的巡撫、總督就有很多人,其中直隸巡撫王登聯(lián)就是他的得意門生。

由黃白旗之爭,演變成如今的輔臣之間的斗爭,朝廷局勢一下子變得微妙復(fù)雜,年幼的玄燁和他的皇祖母能否在這場斗爭中取得勝利呢?

第五節(jié) 孝莊授權(quán)

鰲拜和蘇克薩哈明爭暗斗,互不相讓,這可嚇壞了朝廷諸臣。首輔索尼年老病重,干脆以此為由,采取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稱病不朝,暗中觀察他們兩人爭斗。遏必隆向來膽小畏事,這時更不敢出面發(fā)表自己的主張。

而此時的玄燁,自從魏東廷等一批年輕侍衛(wèi)進宮后,每日與他們一起讀書、習(xí)武,倒也樂得開心。只是更換帝師一事,他依然氣憤不已,時常纏著太皇太后,要她換了現(xiàn)在的幾個帝師,換回原來的老師。

孝莊語重心長地說:“帝師都是輔臣推薦的,他們有什么過錯嗎?為什么非要更換呢?”

玄燁說:“原來的老師有過錯嗎?不是輕而易舉就換掉了?輔臣輔政就是了,為什么還要管這么多事?”

孝莊說:“皇上,輔臣輔政就是輔佐你,他們當(dāng)然有權(quán)力更換你的老師了。他們這樣做,一是為你好,二來也是便于他們處理政務(wù)。我這樣說皇上明白嗎?”

玄燁側(cè)著腦袋想了想,一副似懂非懂的神情。

恰好蘇麻喇姑端過來一杯熱茶,正要遞到太皇太后手中。太皇太后突然想起什么,她讓蘇麻喇姑先把茶杯遞給玄燁。玄燁接過杯子,手一晃,水灑出來一些,燙得他直甩手。蘇麻喇姑趕緊用手帕為他輕拭,一邊心疼地說:“萬歲爺,手疼嗎?”

孝莊笑著說:“一點茶水,想來也不至于燙傷,不用緊張?!?/p>

玄燁奇怪地看著祖母,心想,祖母為什么這么做?難道僅僅讓我吃點苦頭?

蘇麻喇姑也迷惑了,她不明白太皇太后為什么要讓玄燁端茶水,這杯水明明是端給太皇太后的呀!

孝莊看看玄燁,問道:“皇上,你說為什么茶水燙到你的手了呢?”

玄燁低頭一想,輕聲說:“怪我端的不穩(wěn)?!?/p>

“還有呢?”

“還有……”

“還有,萬歲爺剛剛沒有端平茶杯,所以水灑出來了?!碧K麻喇姑清脆地回答。

“對,”太皇太后笑起來,“就是你機靈,敢搶在皇上前面說話?;噬希杷挥卸似?,才不會灑出來,如果稍有偏差,就會燙到自己的手??!”

玄燁點點頭,他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邊思索邊說:“看來做事情平衡非常重要,一旦失去平衡,也就難以把握得很好了?!?/p>

太皇太后點頭說:“皇上聰明,你要知道,如今朝廷掌控在輔臣手中,你要靠他們?nèi)ス芾韲?,你能不給他們充分的權(quán)力嗎?據(jù)我所知,四位輔臣開始爭權(quán)奪利了,政局處在危險關(guān)頭啊!”

孝莊墓昭西陵

“爭權(quán)奪利?”玄燁著急地喊了一聲,“他們曾經(jīng)立下重誓,發(fā)誓不謀私、不結(jié)黨、不爭權(quán),怎么出爾反爾?皇祖母,您快想辦法制止他們!”

蘇麻喇姑先是一笑,朝著玄燁說:“萬歲爺,您怎么糊涂了,剛剛太皇太后不是說了嗎?茶水端平了,自然就沒有危險?!?/p>

“是??!”孝莊滿意地點頭說,“輔臣之間互生猜忌,這是壞事,也是好事,只要皇上好好利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p>

玄燁總算明白了皇祖母的良苦用心。是啊,輔臣之間互相爭斗,就不會對皇位構(gòu)成威脅。還有,可以利用他們的矛盾,調(diào)動各自的積極性,更加充分地為朝廷效力。真是深奧的為君之道??!他不由地深深佩服皇祖母的深謀遠慮。此后,玄燁在幾十年的帝王生涯中,一直牢記這條策略,很好地控制了朝臣們,讓他們各盡所能,為朝廷和國家做出了很大貢獻。

孝莊見玄燁明白了其中奧秘,又提醒他說:“皇上即位也三年了,輔臣們辛苦處理國事,不容易啊!你也該表示一下,對他們有所獎賞,對不對?”

玄燁心領(lǐng)神會,他傳令四輔臣進宮,接受皇上賞賜。

索尼府中,索尼正躺在床榻,思索近日來的傳聞,像是鰲拜換了皇上的老師;蘇克薩哈不甘寂寞,收買大臣;遏必隆龜縮家中,很少外出,等等。突然,他的小兒子索額圖慌慌張張跑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皇上傳旨,讓四輔臣進宮,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

進宮?索尼眉頭一皺,難道鰲拜和蘇克薩哈的矛盾不可收拾,傳到皇上和太皇太后那里去了?還是鰲拜擅自更換帝師惹惱了皇上?唉,輔臣不好做??!何況四臣輔政,相互掣肘,矛盾重重,他雖然位列首輔,可是想起多爾袞的下場,依然歷歷在目,他只有更加小心翼翼,不敢輕舉妄動。

索尼愁眉不展,他的兒子索額圖自告奮勇:“父親,您稱病不上朝已經(jīng)多日了,今天皇上召見您就進宮,恐怕引起外人議論,不如不去?!?/p>

“不去?皇上突然召見肯定有重要事情,不去怎么行?”

“兒子的意思是代您前行,為您請假,一面顯示了您的誠心,一面也可以暗中打探一些消息?!?/p>

索尼深知索額圖聰明機智,富有謀略,善斷能干,早就打算培養(yǎng)他做自己的繼承人,今天聽他一席話,心里十分高興,他點點頭說:“這樣也好,只是你無名無職,年紀(jì)輕輕,怎么能夠進入后宮呢?”

索額圖微微一笑:“父親盡管放心,我自有辦法進宮見駕?!?/p>

再說蘇克薩哈等輔臣,接到皇上召見的旨令,迅速做好準(zhǔn)備,乘坐軟轎,匆匆趕到了皇宮重地。他們很快穿過宮門,來到了乾清宮,等候皇上召喚。他們進入乾清宮才發(fā)現(xiàn),里面空無一人,皇上不在。

鰲拜不耐煩地嘟囔一句:“我們都從府里趕來了,皇上怎么還沒到?”

蘇克薩哈則極其恭敬地站立一旁,默默地等候著,他似乎以這種無言對抗鰲拜的煩躁和抱怨。

遏必隆也趕來了,他靜靜地站在離鰲拜不遠的地方,半垂著腦袋,好像在想事情。

突然,宮外走進一個太監(jiān),他高聲喊道:“太皇太后有旨,宣輔臣前去慈寧宮見駕,不得有誤?!闭f完,轉(zhuǎn)身就走了。

三輔臣心中各有心事,不免互相瞟了幾眼,意思好像在說,難道皇上要找我們的麻煩?還是哪個人做了出格的事,牽連了他人?

他們不敢妄自猜測圣意,急忙一起趕往慈寧宮。

慈寧宮里,孝莊和玄燁坐在床榻,他們正與一個青年談話。這是誰?怎么敢在皇上召見輔臣的時候跑進宮里來了?看起來,三人談得非常投機,尤其是皇上,不時露出驚奇神色,好像聽到了什么奇談怪論,又好似對眼前青年充滿羨慕。

三輔臣恭敬地走進宮來,對眼前的所見備感迷惑,皇上傳旨召見輔臣,說是有重要事情,怎么卻和一個年輕人閑聊亂侃起來了。

三輔臣叩拜完畢,站立一旁,這時,年輕人回過頭來,看到三位輔臣,嘴角一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孝莊趕緊說:“你瞧,光顧著說笑了,怎么把正事忘了?既然你們都來了,皇上你就說說吧!”

玄燁這才回過神來,對輔臣們說:“自從朕繼位以來,你們勤勉輔佐,辛苦有功,不但鏟除了南明余孽,進一步鞏固了國家政權(quán),還時刻關(guān)心朕的學(xué)習(xí)、生活,可謂無微不至,真是勞苦功高。朕看在眼里,心中非常明白,沒有輔臣也就沒有今天的朕,所以朕與太皇太后商量決定,賞賜諸位金銀珠寶,而且放寬權(quán)限,把國家政務(wù)全部交給你們,以后不管什么奏折,只要你們決定了就不用請示了。朕放心?!?/p>

玄燁一氣說完,宮內(nèi)一陣沉寂。過了片刻,輔臣才想起謝主恩德,于是,跪倒在地,口稱萬歲,感激地涕淚橫流。蘇克薩哈更是不住地叩頭說:“臣一定誓死效力,謹記先帝遺訓(xùn),絕不做不忠不義的人。”鰲拜也叩頭言志,表示一定謹記誓約,好好輔佐皇上。遏必隆跪在他兩人的后面,隨著他倆磕頭不止。

孝莊一邊命人扶起輔臣落座,一邊指著年輕人說:“你們認識嗎?他可是索尼大人最寵愛的兒子。索額圖,你認識他們嗎?快來給諸大人請安?!?/p>

索尼的兒子?三輔臣齊驚訝地把目光盯到了索額圖的身上。遏必隆首先喊了一聲:“索額圖?見過見過,今天一時著急竟然給忘了。”

索額圖不卑不亢與三輔臣見禮問好,蘇克薩哈不解地問:“索尼大人怎么沒來?”他想,難道索尼派自己的兒子代替他參見皇上?

索額圖無奈地說:“家父病重,所以派我來請假?!?/p>

眾人見他舉止大度,話語干脆,隱隱透出一股英雄氣概,不免心生敬佩。孝莊趁機說道:“這個孩子伶俐懂事,我看就讓他進宮做侍衛(wèi)吧!服侍皇上左右,諸位輔臣意下如何?”

鰲拜素來敬重索尼,聽說索額圖進宮,急忙說:“太皇太后英明,索額圖青年俊杰,又是索尼大人的兒子,進宮侍駕應(yīng)該非常合適。”他急于拉攏索尼,贊同索額圖進宮,卻完全沒有料想到,幾年后,正是索額圖出謀劃策,會同皇上近侍,一舉除掉了自己。

蘇克薩哈剛剛得到皇上賞賜和夸獎,也不好提出異議,何況,索額圖進宮還可以牽制鰲拜的勢力,豈不是更好嗎?想到此,他也贊同索額圖進宮。剩下一個遏必隆,他向來沒有自己的主張,現(xiàn)在他們二臣同意了,他還有什么好說的,立即表示贊同這一決定。

玄燁高興地拉著索額圖的手說:“太好了,你進宮后,就可以天天給朕講述外面的風(fēng)土民情了,天天陪朕練功習(xí)武,真是有意思。”

索額圖大膽進宮,得到了意外收獲,自己由一名普通貴族子弟一躍成為皇上的近侍,榮譽地位全都來了。他興奮地趕回府中,向父親言說前后經(jīng)過。索尼半躺床榻,聽說兒子得到皇上欣賞,心里竊喜,他靜靜地思索一會兒,突然記起一事,再次問道:“你究竟是怎么進宮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