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長相思
◎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fēng)月閑。
【譯文】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浩淼,寒氣襲人,相思之情如同那紅顏的楓葉般熱烈。
菊花盛開,菊花凋殘,塞雁已高飛人卻還未歸來,將簾外清風(fēng)明月閑置。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fā)相思之情的詞。
“一重山,兩重山”,思婦登高遠眺,期望能望見丈夫歸來的身影,但眼前只有重重高山。那一重一重的高山,正如同思婦心中那重重相思、重重離恨,越望思情越濃、離恨越重?!吧竭h天高煙水寒”,“寒”的不止是“煙水”,也有思婦的心緒。前三句詞人皆是寫景,但景中卻寄予著情意?!跋嗨紬魅~丹”,最后情景交融,說她心中的相思之情就如同那紅艷艷的楓葉一般熱烈。
“菊花開,菊花殘”,花開花落,時光如水一般流逝,思婦的青春容顏也在這年復(fù)一年的變化之中悄然逝去?!昂愀唢w人未還”,那高飛的大雁尚且每年都歸來,而離人卻始終不見蹤影。丈夫不歸,年華流逝,這讓思婦怎么不怨恨?“一簾風(fēng)月閑”,最后一句既是景語又是情語。那“一簾風(fēng)月”為思婦眼前之景,夜深人靜之時,她獨坐閨中,抬起頭來,只見簾幕被風(fēng)輕輕吹動,簾外一輪明月高掛?!帮L(fēng)月”又喻指思婦對丈夫的一腔柔情?!帮L(fēng)月閑”即是說丈夫不歸,她那一腔柔情無處寄托。此句一語雙關(guān),留給人無限回味的余地。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嗣位為南唐后主,開寶八年(975)為宋所滅。后被押往汴京(今河南開封),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終因不忘故國而被宋太宗賜服牽機藥而死。前期之作多寫宮廷生活,后期之作專抒亡國之痛、故國之思,備受后人推崇,在詞史上起到了變伶工詞為士大夫詞的重大作用,今存詞三十余首,見于與李璟合刻的《南唐二主詞》。
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所望之處都令我愁腸寸斷。臺階下飄落的梅花如雪一般紛亂,花瓣沾衣,剛把它拂去一會兒又灑滿一身。
鴻雁已經(jīng)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以形成。離別的怨恨正像春草,越走越遠它卻越是繁生。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fā)離愁別緒的詞作。此詞一說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從善入宋久不得歸,因思念而作。
上片由己處落筆,訴說自己的思念?!皠e來春半,觸目愁腸斷”,劈頭一個“別”字,點明題旨。詞人與弟弟分別已經(jīng)很久了,他看著春半風(fēng)光愁情無限。但到底是什么喚起了他的愁恨呢?“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原來是紛紛揚揚落下的白梅?!奥涿啡缪?,說明梅花為白梅,并且說明落梅之多。詞人這里以飄落的白梅象征他的愁情。那不斷飄落的梅花,就如同自他心中不停涌出的愁情;梅花落了一身,拂去片刻又落滿,他那離愁也如此,怎么也揮之不去。
下片寫想象中弟弟對他的思念情狀?!把銇硪粜艧o憑”,這一句寫出了弟弟在他鄉(xiāng)望斷音信的情景?!奥愤b歸夢難成”,故人無音信傳來,他欲歸去,無奈天遙地遠,即使在夢中也難覓歸影,可見其思鄉(xiāng)之苦。既無來信,歸夢又難成,剩下的只有離恨了,于是逼出結(jié)尾二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這兩句巧用比喻,將懷人的情思比作青青芳草,向著天邊蔓延滋生。
浪淘沙
◎李煜
簾外雨潺潺①,春意闌珊②。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③。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
①潺潺:形容雨聲。②闌珊:已殘,將盡。③一晌:霎時,片刻。
【譯文】
簾外雨聲潺潺,春光將盡。羅被抵擋不住五更的寒氣。夢中我不知道自己是客,得以享受片刻歡娛。
不要獨自憑欄懷遠,遼闊無邊的江山,離別時容易,再見它就難了。悠悠過往真如水流花落春去,人生由此從天上到人間。
【賞析】
據(jù)《西清詩話》記載,此詞是詞人去世前不久所寫:“南唐李后主歸朝后,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云‘簾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幾下世?!痹~情凄婉至極,催人淚下。
上片采用倒敘,先描寫夢醒后的情景,然后寫夢。“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這是對室外景致的描繪,時已暮春,雨聲潺潺,一種寂寞的思緒油然而生?!傲_衾不耐五更寒”,一個“寒”字,為全詞定下了凄冷的基調(diào)?!皦衾锊恢硎强?,一晌貪歡”,現(xiàn)實如此,這讓他更加貪戀夢中的片刻歡娛,但夢終究為虛幻之物,夢醒以后,他還要面對自己淪為亡國之君的殘酷現(xiàn)實。
下片抒發(fā)亡國之思?!蔼氉阅獞{欄”,為何獨自一人時不要憑欄懷遠呢?因為即便登上高樓,獨自憑欄,也望不見“無限江山”,只會引起心中無限感傷?!皠e時容易見時難”,這再簡單不過的一句話,卻飽含著詞人多少的辛酸苦楚!一夕之間詞人就“歸為臣虜”,與故國分別。淪為階下囚后,再望一眼故國也成了奢望,只能帶著深深的悔恨凄苦度日?!傲魉浠ù喝ヒ?,天上人間”,后兩句以春光的流逝喻指繁華的消盡,表明“花月正春風(fēng)”的時光已一去不復(fù)返了。
蝶戀花 春暮
◎李煜
遙夜亭皋閑信步①,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②,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李依稀春暗度,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一片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注釋】
①亭皋:水邊平地。信步:散步。②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河曷暠伙L(fēng)約束住。
【譯文】
長夜里,我在水邊平地上信步閑逛,剛剛過了清明,我就為春天即將逝去而傷心。雨聲被風(fēng)約束住,朦朧之中,淡月在云中穿行。
桃李花開得正艷,春光悄然過去。誰家姑娘在蕩秋千,在笑聲中低語?一片相思千縷萬縷,人間沒個安放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詞寫青年人的傷春相思情懷以及一種被外物引起的無端煩惱。
上片寫傷春情懷。“遙夜亭皋閑信步”,首句點明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夜長人難眠,心中愁緒萬端,坐也不是,睡也不是,于是去外面四處閑逛。其中“閑”看起來是閑逸、閑適,其實是心中煩悶無聊。
“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他的愁原來是因暮春而生。
“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這兩句寫詞人游蕩時所見之景,淡雅而有韻致。詞人以“約住”狀寫雨隨風(fēng)往之景,將風(fēng)雨擬人化,極為生動;而又用“朦朧”形容云和月,極具神韻。在這幅清新淡雅的圖畫中,隱隱流露出詞人的傷春情緒。
下片寫詞人聽到女子笑語而無端生出的煩惱?!疤依钜老〈喊刀?,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詞人聞到了一陣桃花和李花香,他循著香味往前走去,來到了一堵高墻邊,聽到蕩秋千的姑娘們的一陣笑語聲。詞人此時心情失落,突然聽到姑娘們的笑語,情感上會發(fā)生何種變化呢?
“一片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薄靶镙p輕語”觸發(fā)了詞人對愛人的思念,那思念一下子生出千縷萬縷,有無法遏制之勢。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①,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②,玉樹瓊枝作煙蘿③,幾曾識干戈④!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⑤。最是倉皇辭廟日⑥,教坊猶奏別離歌⑦,垂淚對宮娥⑧。
【注釋】
①四十年:南唐自建國至李煜作此詞,為三十八年。此處四十年為概數(shù)。②鳳閣:別作“鳳闕”。鳳閣龍樓指帝王的居所。霄漢:天河。③玉樹瓊枝:別作“瓊枝玉樹”,形容樹的美好。煙蘿:形容樹枝葉繁茂,如同籠罩著霧氣。④識干戈:經(jīng)歷戰(zhàn)爭。識,別作“慣”。干戈,武器,此處指代戰(zhàn)爭。⑤沈腰潘鬢:沈指沈約,曾有“革帶常應(yīng)移孔……以此推算,豈能支久”之語,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漸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詩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見二毛”,后以潘鬢指代中年白發(fā)。⑥辭:離開。廟:宗廟,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⑦猶奏:別作“獨奏”。⑧垂淚:別作“揮淚”。
【譯文】
我國開國已經(jīng)四十年,有三千里地山河。人們居住的樓閣高大雄偉直連霄漢,宮苑內(nèi)珍貴的草木繁茂如籠罩著霧氣一般,我哪里知道有戰(zhàn)爭這回事呢!
自從做了俘虜,我被消磨得腰肢減瘦,鬢發(fā)斑白。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慌張地辭別宗廟的日子,那天宮廷里教坊的樂工們還奏起別離的曲子為我送行,我悲痛地對著宮女們垂淚。
【賞析】
這首詞作于后主被迫降宋之際。詞人于幽禁之中對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將亡國之恨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上片回顧故國昔日的繁華。“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詞人從大處落筆,開頭先寫國家的繁盛,立國四十年,幅員遼闊,寫得頗為雄放有氣勢?!傍P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接著具體描寫國家的殷實。人們居住的樓閣高聳入云霄,庭院內(nèi)各種奇花異草長得繁茂?!傍P”和“龍”二字寫出了樓閣的華貴精美;“玉”和“瓊”表明樹木的珍貴?!皫自R干戈”,最后筆鋒一轉(zhuǎn),氣勢急轉(zhuǎn)直下,使之前那排空而來的景物,頃刻全倒,好端端的一個國家就斷送在了戰(zhàn)爭里,話語中流露出詞人不盡的自責與悔恨。
下片記敘國破時的情景?!耙坏w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一旦”二字承上片“幾曾”句而來,雖有轉(zhuǎn)折意,卻轉(zhuǎn)得不露痕跡,筆力千鈞,悔恨之意溢于言表。國亡后,人也變得消瘦蒼老了?!白钍莻}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詞意至此,已轉(zhuǎn)至最深。詞人即將離家去國,“倉皇”二字寫出了他離別時的匆忙。在匆忙之中,偏又聽到教坊里演奏別離的曲子,這使他又增傷感,不禁面對宮女慟哭垂淚。下片將離別故國時哭辭宗廟的情景寫得沉痛慘怛,讀之不免使人覺得凄慘苦澀。
搗練子令
◎李煜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fēng)①。無奈夜長人不寐,數(shù)聲和月到簾櫳②。
【注釋】
①寒砧:寒夜搗帛聲。古代秋來,家人搗帛為他鄉(xiāng)游子準備寒衣。砧(zhēn),搗衣石。②櫳:窗戶。
【譯文】
深院寂靜,小院空空,(突然傳來)斷斷續(xù)續(xù)的搗衣聲和斷斷續(xù)續(xù)的風(fēng)聲。無奈夜太漫長,人無法安睡,數(shù)聲砧聲和著月光透過簾櫳。
【賞析】
這首詞圍繞寒砧聲展開,詞人通過描繪景物而烘托出一片幽怨清寂的氛圍,使人不覺沉浸其中,感受詞中之人那孤獨苦悶的心緒。
“深院靜,小庭空”,首二句寫出人所處的環(huán)境?!办o”和“空”二字不僅寫出了庭院的特征,還襯托出主人公的無聊與寂寞。
“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fēng)”,將環(huán)境渲染得更為沉寂、靜謐。陣陣秋風(fēng)送來陣陣砧聲,那聲音時輕時重,時斷時續(xù),無止無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
砧,即搗練的石板,這里指代砧聲。古人用木杵在砧石上搗用生絲織成的絹,絹搗熟后便裁制衣服。有的為戍邊的將士搗衣,有的為他鄉(xiāng)的游子搗衣。因此,搗衣聲常與離愁別緒相聯(lián)系。主人公興許是客居他鄉(xiāng)之人,他聽到那斷斷續(xù)續(xù)的搗衣聲,不免生出許多思鄉(xiāng)愁情來。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shù)聲和月到簾櫳”,這兩句以景寫情,將離愁抒發(fā)得婉曲含蓄。“無奈”二字,寫出了詞中之人難以表達的心緒。“人不寐”說明他愁緒難以排遣。最后以“月到簾櫳”作結(jié),將人凄苦的心境與景色結(jié)合起來,情味悠長。
詞的品賞知識
李煜的詞(一)
李煜的詞,其風(fēng)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的詞內(nèi)容空泛,風(fēng)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xí)氣,如《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而后期詞作由于生活的巨變,字字泣血,風(fēng)格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如《虞美人》。這首《搗練子》也是后期詞作中的一首,雖未直接抒發(fā)亡國之痛,但詞境凄清,塑造了一個愁緒滿懷、孤獨落寞的主人公形象。
相見歡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①,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
胭脂淚②,留人醉③,幾時重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注釋】
①謝:凋謝。②胭脂淚:原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jīng)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在這里,胭脂是指林花著雨的鮮艷顏色,指代美好的花。③留人醉:一本作“相留醉”。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譯文】
林花凋謝,褪去了春天鮮紅的色彩,太過匆忙,無奈早上飄灑寒雨晚上吹刮起大風(fēng)。
猩紅如胭脂一般的淚水,叫人見之心痛欲醉,不知何時才能重逢?真的是人生常有遺憾,這遺憾就如江水一般長向東流。
【賞析】
這首詞作于后主后期,寫的是他在幽閉期間失意的心情,尤為沉痛。
上片寫景?!傲只ㄖx了春紅”,首句便顯露出傷春之意。時已暮春,看著一地落紅,詞人黯然神傷,不禁發(fā)出“太匆匆”的感嘆來。按理說,春來花開,春去花謝乃是自然規(guī)律,詞人的感嘆大概由于凄楚心境。那匆匆逝去的又豈只有林花呢?詞人由眼前這謝了的林花聯(lián)想到自己那頃刻之間便覆之的南唐故國。詞人在這里寫林花,其實是深深寄托著自己的亡國之思。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這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林花的凋謝是由于風(fēng)雨侵襲所致。
下片由景物轉(zhuǎn)入人事。“胭脂淚”三字是由景物轉(zhuǎn)入人事的轉(zhuǎn)折點?!半僦鄙铣小按杭t”而來,而“春紅”著“寒雨晚風(fēng)”不就成“胭脂淚”了嗎?胭脂指林花著雨的鮮艷顏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ū緹o淚,只是詞人寓情于物,詞人心在泣血,其色正若眼前這胭脂?!傲羧俗怼保ü虘z人,人亦惜花;人與花淚眼相對,如癡如醉?!皫讜r重”則表現(xiàn)出了自知希冀無法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出的悵惘與迷茫之情。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末句放眼人間,寄恨無窮,不僅寫出一己之失意,亦包含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缺憾,震撼著人心。
詞的品賞知識
李煜的詞(二)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chuàng)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他的詞主要成就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二、具有較高的概括性。三、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xiàn)力。這三點在這首《相見歡》里就集中表現(xiàn)了出來,這首詞不同于五代詞作,詠艷情,而是抒發(fā)亡國之痛?!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一句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引起后世許多讀者的共鳴。語言清麗自然,優(yōu)美流暢,為詞中上乘。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①。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②。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③。
【注釋】
①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②離愁:指去國之愁。③別是一般:也作“別是一番”,另有一種意味。
【譯文】
默默無語,獨自一人登上西樓,月兒如鉤。梧桐寂寞,幽深的庭院籠罩在清冷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的,是離別的愁恨。另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賞析】
這首詞作于詞人亡國身虜后那段時期,抒寫離愁。
上片寫深秋詞人獨自登樓的情景?!盁o言獨上西樓”,首句即直接將人物引入畫面之中。這一句看似平淡,實則蘊意無限?!盁o言”二字將詞人的愁苦神態(tài)刻畫了出來,而后著一“獨”字,勾勒出詞人孤身登樓的身影。這句詞平白如話,但是卻能通過對神態(tài)與動作的刻畫揭示出深藏于詞人心底的的孤寂與凄婉?!霸氯玢^。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是詞人登樓所見,寓情于景,意境凄涼?!霸氯玢^”,是詞人仰望所見,交代了登樓時間。他接著俯視庭院:“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鄙頌殡A下囚的詞人不正如那深鎖在庭院中的梧桐嗎!寂寞、孤苦。
下片抒發(fā)離愁?!凹舨粩?,理還亂,是離愁?!背畋緹o色無形,而這里詞人將愁形象化,以絲喻愁,非常新穎。那么,“絲”與“愁”有何相似之處呢?詞人身為亡國之君他心中的“離愁”正如那千縷萬縷的絲一般,紛亂、繁雜。這幾句細膩地道出了詞人對繁華的故國無法排遣的離愁。末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緊承上句寫出了詞人對愁的體驗與感受。淪為宋廷的幽囚,他心中的愁悶是難以言說的,它根植于人的內(nèi)心深處,包含著無限辛酸與苦澀。
虞美人
◎李煜
風(fēng)回小院庭蕪綠①,柳眼春相續(xù)②。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③。
笙歌未散尊罍在④,池面冰初解⑤。燭明香暗畫堂深⑥,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⑦。
【注釋】
①庭蕪:庭院里的草。蕪,叢生的雜草。②柳眼:早春時柳樹初生的嫩葉,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稱柳眼。③竹聲:春風(fēng)吹動竹林發(fā)出的聲響。竹,古樂八音之一。指竹制管樂器,簫、管、笙、笛之類。④笙歌:泛指奏樂唱歌,這里指樂曲。尊:酒杯。罍(léi):一種酒器。小口大肚,有蓋。上部有一對環(huán)耳,下部有一鼻可系。⑤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開,指時已初春。⑥燭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時。香,熏香。畫堂:呂本二主詞同此;吳本二主詞誤作“畫歌”;《花草粹編》、《古今詩余醉》、《詞綜》、《全唐詩》等本均作“畫樓”;《詞譜》中作“畫闌”。畫堂,指華麗而精美的君室。深:吳本二主詞中誤作“聲”,指幽深。⑦清霜殘雪:形容鬢發(fā)蒼白,如同霜雪,謂年已衰老。思難任(rèn):意謂憂思令人難以承受,即指極度憂傷。思,憂思。難任,難以承受。
【譯文】
風(fēng)回小院,庭草轉(zhuǎn)綠,柳葉春來相繼冒出枝頭。我獨自倚著欄桿半日無言,那竹聲新月依舊如當年。
笙歌還未散去,酒杯也還在,池面上的冰剛剛?cè)诨T火明亮,熏香馥郁,畫樓深深,滿頭銀發(fā)如清霜殘雪,思之難禁。
【賞析】
這是詞人后期的作品,抒寫傷春懷舊之情。
上片寫春景,并由春景引出對過去的回憶?!帮L(fēng)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這兩句寫春景。詞人以清麗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光圖。但一個“回”字隱約表現(xiàn)出詞人心中的懷舊情緒。春景縱然美麗,但卻仍舊無法驅(qū)除埋藏在詞人心底的憂愁,只見他“憑闌半日獨無言”,那“無言”中包含著詞人多少悲憤與悔恨!“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他憑欄無言,回憶著舊時悠游于皇宮禁苑的美好時光。
下片寫往日的歡欣和今日的凄苦?!绑细栉瓷⒆鹄溤?,池面冰初解”,這兩句是對往昔奢華生活的回憶。亡國之前,這個時候,他該是與妃嬪攜手同行,縱情笙歌。而對過往的回憶更加深了詞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燭明香暗畫堂深”二句陡轉(zhuǎn),由回憶轉(zhuǎn)入現(xiàn)實。此時詞人由小院走進室內(nèi),畫樓幽深,燭明香暗,一片凄寂之景。“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一句,哀怨至極。詞人對鏡自照,看到鬢染秋霜的自己,一時竟情難自禁,不能自已。如今他淪為階下囚,命運難卜,一片哀思涌上心頭。即便這為數(shù)不多的日子他還將在寂寞、屈辱中度過,想到這里,他內(nèi)心一陣翻騰,幾令他無法承受。
烏夜啼
◎李煜
昨夜風(fēng)兼雨,簾帷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①,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里浮生。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注釋】
①漏:漏壺,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欹:通“倚”。
【譯文】
昨天夜里又是刮風(fēng)又是下雨,簾幃間秋聲颯颯。蠟燭已殘,滴漏已斷,我拽枕斜靠,起來躺下難平心中之氣。
世上的事漫隨流水而去,想來人生就如一場大夢。醉鄉(xiāng)的路平穩(wěn),適合常去,其他的都不能夠行走。
【賞析】
這是一首秋夜抒懷之作,作于詞人亡國降宋之后。
上片寫詞人幽閉生活的一個片段?!白蛞癸L(fēng)兼雨”,首句點明時間、天氣。昨夜窗外風(fēng)聲兼著雨聲,景象一片凄清,而室內(nèi)也是“簾帷颯颯秋聲”。在這兩句環(huán)境描寫中,我們隱約可以感受到詞人那極度愁苦的意緒。
“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這兩句描寫詞人的煩悶心情,他在床上翻來覆去,頻頻曳枕斜靠,甚至還坐起身來,那滿腔愁緒仍舊難以排遣,他始終難以成眠。這兩句將詞人郁悶、愁苦的心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詞的下片直接抒情。長夜漫漫,詞人回憶往事,想到自己坎坷的一生,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里浮生?!弊蛉账€貴為一國之君,而今日呢,他親手斷送了自己的國家,淪為階下之囚,詞人的遭際使他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一個“漫”字,極空虛,極幻妄,準確地傳達了作者的萬千思緒。一個“算來”,既說明作者是總結(jié)回顧自己的過去得出的結(jié)論,同時也展現(xiàn)出作者十分迷惘、無奈的心情。
“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詞人“一旦歸為臣虜”便永無出頭之日,永無復(fù)國之日,今日與明日不會再有任何區(qū)別,屈辱與悔恨將伴他一生。因此,除了買醉,除了迷迷糊糊游走于醉鄉(xiāng),他不知道如何忘卻心中的煩惱與悵恨,最后兩句將詞人心中那最深沉的亡國之痛抒發(fā)到了極致,沒有經(jīng)歷過深切痛苦的人是無法領(lǐng)會其中所蘊含的感情的。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①,車如流水馬如龍②。花月正春風(fēng)!
【注釋】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園。②車如流水馬如龍:極言車馬眾多。
【譯文】
多少恨意,昨夜夢魂中。還像以前那樣游賞皇宮禁苑,車輛如流水,馬匹如長龍。是夜花好月圓,春風(fēng)微拂。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詞,作于詞人降宋被囚期間。
“多少恨”三字劈空而來,直抒心中恨意,這股恨意由何而來呢?“昨夜夢魂中”昨天夜里的夢引起了他的滿腔怨恨?!斑€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fēng)”,這三句由“還似”引起,鋪陳夢境,深入陳述“恨”之緣由。夢畢竟不是現(xiàn)實,因而用“似”;“舊時”指南唐亡國以前。且看看詞人身為國君時,過的是何等愜意的日子吧:他率領(lǐng)著眾王公大臣及后宮的妃嬪們游賞精巧別致、風(fēng)景如畫的皇宮禁苑,一路上車馬如流,隊伍盛大,好不熱鬧。那時春風(fēng)和煦,花開正艷,月光皎皎,一派歡樂景象。因此詞人的“恨”來自于對過往生活的留戀,但這只是原因之一。他的恨更是一種悔恨,正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對于亡國詞人來說,除了悲哀,還有反思,他是為自己的荒淫誤國而悔恨不已。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①?銷魂獨我情何限②!故國夢重歸③,覺來雙淚垂④。
高樓誰與上⑤?長記秋晴望⑥。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⑦。
【注釋】
①何能:怎能。何,什么時候。免:免去,免除,消除。②銷魂:同“消魂”,謂靈魂離開肉體,這里用來形容哀愁到極點,好像魂魄離開了形體。獨我:只有我。何限:即無限。③重歸:《南唐書·后主書》注中作“初歸”。全句意思是說,夢中又回到了故國。④覺(jiào)來:醒來。覺,睡醒。垂:流而不落之態(tài)。⑤誰與:同誰。全句意思:有誰同自己一起登上高樓?⑥長記:永遠牢記。秋晴:晴朗的秋天。這里指過去秋游歡情的景象。望:遠望,眺望。⑦還(hái)如:仍然好像。還,仍然。
【譯文】
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傷心不已悲情無限!我夢見自己重回故國,一覺醒來雙淚垂落。
有誰與我同登高樓?我永遠記得一個晴朗的秋天,在高樓眺望。往事已經(jīng)成空,就仿佛在夢中一般。
【賞析】
這首詞作于詞人淪為階下囚之后,寫亡國之恨。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開篇直抒胸臆,言愁言恨。“人生”句是對世事的一種感嘆,詞人所感嘆的是,人生總是免不了愁和恨。既然愁恨是尋常,那就等閑視之吧。但詞人做不到?!颁N魂獨我情何限”,他的愁怨無法消解。“獨我”二字用的傳神,表現(xiàn)出詞人特殊的悲哀和絕望。那么,是什么令他如此“銷魂”呢?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昨夜他又夢到“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的故國了,他又重溫了作為國君時的幸福生活,可一覺醒來,卻什么都沒有了,又回到了殘酷的現(xiàn)實中。他的愁恨實在不是一般的愁恨,而是亡國之恨,這怎能不叫他“雙淚垂”呢!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夢里的場景加深了詞人對故國的懷念,因而他登上高樓遠眺故國,追憶往昔的歡娛?!案邩钦l與上”是無人與他一起登樓之意,表現(xiàn)了詞人的孤寂心境?!伴L記秋晴望”,他回憶起一個晴朗的秋天,雖然他并未說明在那個秋日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但一定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日子。
很快,他又由回憶跌回現(xiàn)實,心中頓覺無限悲涼,于是長嘆道:“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現(xiàn)實中的無奈總讓人產(chǎn)生一種空虛無著落之感,人生的苦痛也總帶給人一種不堪回首的感受,因此詞人企圖從“夢”和“空”中解脫自己,埋藏自己的痛苦。
望江南
◎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①。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忙殺看花人②。
【注釋】
①芳春:即春天。②忙殺:忙壞了。
【譯文】
閑夢悠遠,南國春光正好。船上管弦聲不絕于耳,江水一片碧綠,滿城柳絮紛飛,淡淡塵煙滾滾,忙壞了看花的人們。
【賞析】
這首詞記夢,夢景是春日的江南。
起筆即言夢。“閑夢遠”的“閑”是詞人由一國之君降為降臣的百無聊賴的“閑”。“南國正芳春”,他夢到正值仲春的故國。一個“芳”字,寫出了姹紫嫣紅、遍地芳香的江南春色?!按瞎芟医婢G,滿城飛絮滾輕塵”正值芳春時節(jié)的故國是多么熱鬧呵!南國的水面上帆船往來不絕,船上的絲竹之聲在水面飄蕩。由城郊,轉(zhuǎn)到城內(nèi),只見滿城楊花飛舞,車馬往來如流水,所經(jīng)之處,揚起淡淡煙塵?!懊⒖椿ㄈ恕?,原來城里城外如此熱鬧,全是因為人們忙著去賞花的緣故?!懊ⅰ倍?,寫盡熱鬧與繁華。詞人通過對故園升平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他對故園的深切思念。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①,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①砌:臺階。
【譯文】
春花和秋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jié)?往事紛紛不知有多少!小樓昨晚又吹起了東風(fēng),怎么能在明月下回憶故國!
雕花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yīng)該還在,只是宮女們青春容顏已經(jīng)改變。問我心中能有多少哀愁,就如同那一江春水東流無盡。
【賞析】
這首詞是后主的絕命詞。據(jù)傳詞人作好這首詞后,于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在寓所命歌伎作樂,然后演唱,聲聞于外。宋太宗聽聞這件事后,大怒,認為他仍舊對故國念念不忘,便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寫亡國之痛,詞人通過今昔對比,表現(xiàn)出無窮的哀怨與悔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指的是良辰美景,良辰美景本不嫌多,但詞人卻希望它們快快“了”了,也就是完結(jié)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詞人此時為階下囚,春花秋月只會引起他對往事的無盡追思。“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一個“又”字,表明詞人降宋后又過去一年。這一句表現(xiàn)了詞人對歲月流逝的感慨,但這種感慨具體指的是什么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故國之思。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這兩句承上片末句而來,回首故國?!暗駲谟衿觥敝傅氖悄咸乒识冀鹆甑膶m殿亭臺;“朱顏”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這兩句暗含詞人對江山易主的感慨!前面六句,詞人以永恒和無常這一哲學(xué)命題做了三度對比,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今日,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極盡曲折蘊蓄之意?!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最后兩句極富感情,詞人以江水喻愁,不僅寫出了愁得悠長深遠,又顯示出憂愁洶涌翻騰,極為貼切形象,令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