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猴兒就是你的心
常聽人們說一句俗話,叫作“石頭子兒里蹦出來的”。這話大概來源于《西游記》,因為好像大千世界里只有《西游記》里的No.1——天產(chǎn)石猴孫悟空才是從石頭子兒里蹦出來的。他所表現(xiàn)出的品性,也就是徹頭徹尾的天性。
如果問一百個人對孫悟空的印象是什么,可能會得到一百種答案:什么勇敢無畏、神通廣大、熱愛自由、幼稚急躁、改邪歸正、自以為是、居功自傲、調(diào)皮搗蛋,等等等等。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為什么人們會對孫悟空有種種不盡相同的印象呢?就是因為這孫猴兒代表的是一顆心,一顆人人都有的心。心若一動,千變?nèi)f化,自然給人的印象各有不同了。
何以見得呢?你看,孫猴兒長著一個桃子臉,永遠不停地蹦來蹦去,那不正是一顆不停跳動的心的形象嗎?孫猴子學(xué)藝的地方叫作“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這“靈臺”和“方寸”其實都是指“心”的意思。至于“斜月三星”,你拿張紙畫畫看,一鉤彎月上三顆星星,多形象的一個“心”字!
順便提一下,這里所說的“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義上的“心”,主宰著人的思想意識,就是那個人們常說的“心想事成”“挖空心思”“全心全意”“奉獻愛心”等等的“心”。而并非解剖學(xué)意義上的心臟——從沒有聽誰說過腦細胞在運動,奉獻愛腦,全腦全意的吧?
孫悟空有五大專利: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金箍棒、火眼金睛,還有那個令他深惡痛絕的緊箍咒,每一項專利都與“心”密不可分,每一項專利都有其深刻的寓意。
首先,這“七十二般變化”代表的正是人們不斷變化的心理活動。無論天上地下萬千事物都是通過“心”的變化來體現(xiàn)其形象。孫猴兒代表的是“心”,那么,孫猴兒身體的變化就意味著人的心思的變化。孫猴兒學(xué)會了七十二變,就是掌握了心思的變化。所以人們看到了不同的孫悟空,時而是神仙,時而是妖精,時而是飛鳥,時而是魚蟲……于是人們對孫悟空有了不同的感覺:勇敢、急躁、自大、單純、幼稚……
再說“筋斗云”,它代表了人的意念。四海之外,一日游遍?!敖疃吩啤苯o人的印象就是快。世界上什么最快?不是光速,而是人的念頭!無論多么遙遠,念頭一動,心就到了。在《西游記》里一個“筋斗云”十萬八千里,而到達“靈山”的距離也恰恰是十萬八千里?!办`山”再遙遠,念頭到了也就到了。去“靈山”取經(jīng),正是修心的歷程。
孫猴兒手里的寶貝“如意金箍棒”,隨心所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它代表的是人的心氣,要不怎么叫作“天河定底神珍鐵”呢?人心如天河,或心潮澎湃,或心若止水,萬千氣象變化無常,要想讓它安定下來就全憑著人的一口心氣兒。人生一口氣,想干成大事,想鏟除前進路上的種種妖魔鬼怪,也全靠這口心氣兒。金箍棒起,妖精膽寒。
說到金箍棒還要提一提孫悟空的萬鈞神力。他去東海討要兵器,換了幾件都說:輕!輕!還是輕!最后竟然拿走了大禹治水時的這塊神鐵,一萬三千五百斤呀!孫悟空竟然舞動自如。好大的力氣!
力氣,力氣,人最大的力氣來自哪里?就是他的心氣兒!
還有那雙“火眼金睛”,火代表了明亮,金睛象征著閃爍。“火眼金睛”是在八卦爐里煉出來的,而這八卦本身就是無窮的變化。這意味著只有歷練過的“心”才能明亮,才能看透這世間的無窮幻象。八卦爐里的歷練,無非意味著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的過程。
至于那個套在孫悟空頭上給他帶來無窮煩惱的箍兒呢,不要忘了觀音菩薩說過“緊箍咒”的大名叫作“定心真言”?!熬o箍咒”就是為了平息那顆不時躁動的“心”,讓它別蹦得太出圈了。戴上這個圈,他叫孫行者;不戴這個圈,他就是個妖怪。悟空修煉成佛的時候,這煩惱的箍兒自然就不見了。
看看,孫悟空這五大專利全部是“心”的形象體現(xiàn)吧!可見,這被稱作“心猿”的孫猴子果不其然就是大自然造化孕育的一顆心,一顆屬于你我眾生的心靈。
在這個花花世界里,人與人之間有太多的不一樣,然而,我們每個人心靈的源頭卻都是相通的。常聽人說不知自己在想什么,不知自己在干什么,總之,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人們渴望找回自己的心,驀然回首,忽然看見,孫猴兒就是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