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虛心向學,誠實不欺
】姓名:諸葛亮
】生卒年:181—234
】籍貫:瑯琊陽都(今山東沂水)
諸葛亮小時候就非常愛學習,小小年紀就讀了很多書。因此,他的知識要比同齡的孩子豐富得多。別的孩子見了他,總是畢恭畢敬地叫他“小先生”。他很快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神童,但當時的諸葛亮畢竟還小,書讀得多了,不知不覺地就有些飄飄然。
一次,他讀書累了,就到外面去散步,遇到一個挑擔子的老人。老人扁擔的一頭是豆腐,另一頭是高粱酒。諸葛亮問老人能否賣點豆腐和酒給他,以充饑解渴。老人早就認出他是諸葛亮,知道他才學不凡,就想考考他,說:“煩請諸葛先生幫我算一下,一斤豆子能磨多少豆腐,一斤高粱能釀多少酒,算清了,這豆腐和酒就送與先生享用?!敝T葛亮覺得自己飽讀詩書,這有何難,結果半個時辰過去了,還是一籌莫展。
他根本就沒磨過豆腐,沒有釀過酒,怎么能算得出來,最后只得認輸,向老人請教。老人說:“打豆腐,有老有嫩,故一斤豆子打的豆腐數(shù)量不等;用高粱蒸酒,因為有水汽凝結,一斤高粱能蒸一斤多酒。先生沒做過,不知內(nèi)情,當然算不出來,不足為怪?!敝T葛亮聽后深受啟發(fā),深知自己知道的還太少,學問遠遠不夠。他忙躬身致禮,謝過老人的指教。自此,諸葛亮把這件事銘刻在心,時時警醒自己要勤學好問,多長見識。
后來,諸葛亮從學于水鏡先生司馬徽。他學習異常刻苦,并且勤于用腦,不但得到司馬徽的賞識,就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特別喜歡這個勤奮好學的少年。
那時候還沒有鐘表,計時都是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能準確掌握了。為了能夠準確計時,司馬徽訓練一只公雞每天按時鳴叫,辦法是定時給它喂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授的內(nèi)容,他很快便掌握了。因此,他總是纏著老先生為他多講一些東西。但司馬先生一來怕他貪多嚼不爛,二來怕別的學生跟不上進度,總是拒絕他的請求。于是,每次上課都以公雞鳴叫為準,公雞一叫就下課。
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他千方百計地想讓司馬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往后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雷打不動。諸葛亮心里默默地想:要是公雞會說話,我一定會告訴它,只要它把鳴叫的時間往后推一推,我什么條件都會答應它?!鞍Γ 敝T葛亮嘆了口氣說,“可惜公雞不是人?!钡麤]有輕易放棄,他要繼續(xù)想辦法。
一連幾天,諸葛亮看見司馬先生的小書童總是在同一個時間喂雞。他靈機一動:我為什么不拿點糧食喂喂它,說不定它會晚些時候叫呢。于是,他以后上學的時候就帶些糧食,估計雞快要鳴叫的時候,就偷偷地喂它幾顆糧食粒。果然,雞一吃飽就不叫了。從此以后,公雞鳴叫的時間推遲了不少,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延長了很多。
過了些日子,司馬徽感到很納悶,為什么公雞不按時鳴叫了呢?他回去盤問小書童有沒有按時喂雞,小書童一臉誠懇地說:“從來都是準時喂雞的?!彼抉R徽百思不得其解。
這一天,上課的時候,他就問學生們:“我們念的是圣賢書,讀的是仁義之學。誠實不欺是讀書人起碼的美德……誰知道公雞為什么不按時鳴叫了?”其他學生都感覺莫名其妙。諸葛亮畢竟是個誠實的孩子,就如實地把偷偷喂雞的事告訴了司馬先生。先生很生氣,當場把諸葛亮的書燒了,說他不配繼續(xù)讀圣賢書了。
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么行呢?他思前想后,決定去求師母司馬夫人為自己說情。司馬夫人聽了諸葛亮為求學偷偷喂雞遭罰之事后,很同情他,就在司馬先生面前為其說情。司馬先生說:“他小小年紀,不知在功課上下工夫,卻懂得耍弄心術欺蒙老師。此人心術不正,不可大就?!彼抉R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他小小年紀,雖然使了點心計,但那是為了多學點東西,并非那種雞鳴狗盜之徒?!彼抉R先生聽后仔細想了想,便又同意諸葛亮繼續(xù)跟自己讀書學習了。
諸葛亮知道這失而復得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于是加倍努力學習,終于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成才啟示
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
遇到問題時,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誠實不欺,珍惜機會。
皇甫謐,幼時名靜,字士安,晚年自號玄晏先生,幼年過繼給叔父為子。他不愿意與當時的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因此終生不出來做官?;矢χk對中國文化史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貢獻。他集文、史、哲、醫(yī)等學問于一身,尤其擅長醫(yī)學。在醫(yī)學史上,皇甫謐第一個對針灸學進行了科學總結,他在前人針灸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撰出針灸學專著——《針灸甲乙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