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第一卷 五言古詩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①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②迸云漢。
【注釋】
①將:與,和。
②相期:相約。云漢:銀河。
【賞析】
題目中的“獨”字,點明了這是一首詩人的獨白詩。開頭僅用兩句詩,就突顯出一種清冷、孤獨的場面。接著詩人大膽想象,舉杯邀請月亮和影子,與自己做伴,享受及時行樂的歡愉。然而狂喜過后,詩人不禁又感到孤獨。最終,詩人從悲傷中尋到了自我解脫——只要忘記小我,在無邊的銀河中,月、影與詩人皆有情。詩人在此詩中不拘于傳統(tǒng),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而非獨”的境界。本詩中多次“獨——不獨——獨”的轉(zhuǎn)換,也體現(xiàn)出詩人雖然表面上看可以及時行樂,但內(nèi)心深處依然寂寞,憂愁無處排遣,給人無盡凄涼之感。
春思·李白
燕①草如碧絲,秦②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幃③?
【注釋】
①燕:今河北北部與遼寧南部。
②秦:今陜西中部。
③羅幃:絲織的簾帳。
【賞析】
本詩是一首著名的思夫詩。開頭兩句,詩人用燕秦兩地春天的景物起興,燕地是遠方丈夫的所在,而婦人正身處秦地的家中。一遠一近,一實一虛,透出婦人濃濃的相思之情。接下來兩句是對前兩句的延伸,此處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婦人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時也顯示出夫妻二人感情的深厚。最后兩句詩,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展現(xiàn)了婦人面對春天萬物復(fù)蘇的景象卻不為所動的心情,體現(xiàn)出婦人對丈夫忠貞不貳的情懷。全詩以景生情,讀來婉轉(zhuǎn)動人。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①。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吉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fēng)②,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③。
【注釋】
①翠微:青綠色的山。
②松風(fēng):指古樂府的曲子《風(fēng)入松》。
③機:即心機,指世俗的心思、想法。
【賞析】
由詩題可知本詩主題是訪友。開篇四句,寫下終南山時的情景,詩人在此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美好山景的留戀之情。中間四句,描寫了詩人受邀去斛斯山人家中做客,感受到田園生活的和諧美好,詩人的羨慕之情油然而生。之后的四句,寫詩人與斛斯山人把酒言歡的場景,詩人豪爽、灑脫的性情盡顯。結(jié)尾兩句,收束全詩,表達了詩人對真摯友情的熱愛,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本詩是一首田園詩。它在繼承、發(fā)揚了東晉陶淵明田園詩的寫法之余,又獨具特色,通篇讀起來境界開闊,豪氣逼人,充滿了李白特有的豪爽氣息。
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
北山自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歌。
天邊樹若薺①,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注釋】
①薺:即薺菜,一種野菜。這里指遠眺樹林,如薺菜般細小。
【賞析】
本詩在寫山水的同時,表明了詩人對好友張五的思念之情,全詩將山水與懷人二者統(tǒng)一,是情景交融的上乘之作。開篇四句詩人先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再寫登山望友人。五、六兩句寫不見友人,詩人心中對友人的思念。隨后,思念之情上升為淡淡的哀愁。緊接著,詩人將全部感情融于景致之中,用樸素的語言將自己近看、遠望的景象做了如實的描寫,準確地展現(xiàn)出鄉(xiāng)村生活的愜意。詩的結(jié)尾,是詩人對友人思念之情的升華,表明二人友情的真摯與深厚。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①忽西落,池月②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③臥閑散。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注釋】
①山光:傍山的日光。
②池月:與“山光”相對,指池邊的月色。
③軒:窗。
【賞析】
這首詩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首二句寫月夜,暗示出相思的感情,為下文埋下伏筆。三、四兩句,描繪出詩人夏日納涼的悠閑景象。下兩句分別從嗅覺和聽覺兩方面進一步寫景,從側(cè)面襯托出詩人對景致的沉醉。然而從“欲取”一句開始,詩人忽然抒情。詩人從彈琴想到知音,而知音不在,因此自然過渡到懷人。最后,詩人將相思寄托于夢境,希望在夢中能與知音相對共賞。全詩只對自然景物進行輕描淡寫,但融情于景,意味深遠。
宿業(yè)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fēng)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①棲初定。之子②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注釋】
①煙鳥:暮靄里的歸鳥。
②之子:這個人。宿:隔夜。
【賞析】
此詩描寫的是詩人在業(yè)師山中等候友人的情景。詩的前六句描寫了詩人等候友人時看到的晚間山間的景致,突顯山間的清涼、幽靜。后兩句寫詩人抱琴等友人,而友人始終未能出現(xiàn),表達了詩人的孤寂以及對知音未至的些許失望。本詩清淡幽雅,語言和緩而舒暢,其中“松月生夜涼,風(fēng)泉滿清聽”兩句是本詩的亮點。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①幾盈虛,澄澄變今古。美人②清江畔,是夜越吟③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fēng)吹蘭杜。
【注釋】
①荏苒:指時間的推移。
②美人:指思慕的人,這里指崔少府。
③越吟:比喻思鄉(xiāng)之情。
【賞析】
此詩閑賞月而懷人,進而稱頌友人如蘭般高潔的品性。首二句寫拉開窗簾準備賞月;三、四兩句描寫月色的澄清,五、六兩句由賞月而生情,七、八兩句是思念友人,結(jié)尾兩句贊美友人。全詩由景及情,寫景時景色幽美,抒情時情真意切,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感遇·張九齡
其一
蘭葉春葳蕤①,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坐②相悅。草木有本心③,何求美人折?
【注解】
①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
②坐:因而。
③本心:天性。
【賞析】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fā)詩人孤芳自賞、氣節(jié)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征。
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zhì)。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
五、六句以“誰知”急轉(zhuǎn)引出與蘭桂同調(diào)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
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yīng),旨詣深刻,于詠物背后,寄寓著生活哲理。
其二
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豈伊①地氣暖,自有歲寒②心。
可以薦③佳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解】
①豈伊:豈唯。
②歲寒:孔子有“歲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語。后人常作砥礪節(jié)操的比喻。
③薦:進獻。
【賞析】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橘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chǎn)區(qū)。于是借彼丹橘,喻己貞操。
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
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橘之高貴是其本質(zhì)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yīng)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橘之命運和遭遇。最后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橘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橘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贈衛(wèi)八處士·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①。今夕復(fù)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zhí),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②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③長。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注釋】
①參與商:星座名,前者位西,后者位東,東西相對,永不相見。
②間:摻雜。
③故意:舊時老友的情誼。
【賞析】
這首詩寫于杜甫遭逢貶官后,從洛陽返回華州途中遇到衛(wèi)八處士之時,表達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感慨。開篇四句詩,寫詩人與衛(wèi)八處士的久別重逢。詩人極言老友相見之難,因此才更加珍惜相見的時間。接下來的六句,是詩人與友人久別重逢后的感慨,流露出戰(zhàn)爭帶給人們無盡的傷感。之后,詩文由抒情變?yōu)閿⑹?,描寫了詩人來到舊友家中,被友人熱情款待的場面,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生活的認真態(tài)度。結(jié)尾兩句是再次離別,表明了詩人對老友重逢、談天的眷戀,對分離的傷感。全詩層次分明,婉轉(zhuǎn)低回,發(fā)人深思。
佳人·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關(guān)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①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釋】
①合昏:即合歡花。
【賞析】
本詩是一首棄婦詩,描述了一位佳人的悲慘遭遇。詩歌以第一人稱展開,佳人自述自己本是大戶人家千金,忽遭社會動蕩,兄弟被殺,家族衰敗,因此飽嘗世態(tài)炎涼和人情冷暖。而本來想仰仗的丈夫,現(xiàn)如今也娶了年輕貌美的新人,將她拋棄??上攵讶嗽谠夥赀@些變故之后,她的生活將是多么艱難。然而這位佳人卻沒有被現(xiàn)實的悲慘嚇倒。本詩從“在山”句至結(jié)尾改用第三人稱敘述,贊美了佳人不向命運屈服,雖然每天過著清貧的生活,但終不改自己堅貞、自持的高尚節(jié)操。本詩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相互配合行文,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豐滿、立體,是一篇將主觀與客觀完美結(jié)合的佳作。
望岳·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②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③眥入歸鳥。會當凌④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釋】
①岱宗:即泰山。
②鐘:匯集。
③決:裂開。
④凌:登上。
【賞析】
此詩是一首游覽詩,寫于杜甫早年游歷山川之時,因而此詩充滿了青春的活力,飽含詩人的雄心壯志。全詩通篇沒有見到一個“望”字,卻處處在寫“望”。全詩以設(shè)問作為開篇,而后開始自問自答,表現(xiàn)出泰山的巍峨。三、四兩句寫近處觀山,表現(xiàn)出泰山的靈秀。五、六兩句是遠望,詩人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出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詩的最后,是詩人由望岳產(chǎn)生的感想。兩句詩語氣中充滿了肯定與無畏,彰顯出杜甫早年氣壓山河的氣魄。
夢李白二首·杜甫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①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址瞧缴辏愤h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③滿京華,斯人④獨憔悴。
浮云②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⑤。
【注釋】
①瘴癘:指因瘴氣而生的瘟疫。
②浮云:飄忽不定的云,喻游子。
③冠蓋:指達官貴人。冠:指冠冕。蓋:指車蓋。
④斯人;此人,指李白。
⑤“千秋”二句:李白你必定會留名青史,但寂寞離去,這些衰榮又有什么用。
【賞析】
這兩首記夢詩寫于詩人得知李白獲罪流放之后。當時李白已在流放途中獲赦,而杜甫身在北方,不知其被赦的消息,故因憂思成夢,寫下這兩首詩。這兩首詩,分別接夢前、夢中、夢后的順序行文。第一首詩前六句寫生離死別,因思入夢;中間六句寫夢境,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生死未卜的擔(dān)心;后四句寫夢醒,是詩人對友人的諄諄叮嚀。第二首具體描繪了詩人夢境中的李白,抒發(fā)了對友人遭遇的同情之情。兩首詩娓娓道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韋應(yīng)物
兵衛(wèi)森畫戟,燕寢①凝清香。海上風(fēng)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疴②近消散,嘉賓復(fù)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
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鮮肥屬時禁③,蔬果幸見嘗。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fēng)翔。
吳中④盛文史,群彥⑤今汪洋。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強。
【注釋】
①燕寢:臥室。
②煩疴:因暑熱而心情煩悶。
③時禁:古代正月、五月、九月禁止殺生,稱為時禁。詩中的宴集在五月,正當時禁之時,故不能吃葷腥,只能吃蔬菜。
④吳中:蘇州的古稱。
⑤彥:美士,指有才能的人。
【賞析】
此詩是一首宴飲詩,不同于其他宴飲詩的十足應(yīng)酬味,本詩寫得從容典雅、情感飽滿,又展現(xiàn)出詩人作為當時東南詩壇的領(lǐng)袖氣度,是一篇不同凡響的宴飲佳作。首句以下六句寫燕集,點題并渲染出莊重的氣氛,接著四句由賓及主,抒發(fā)了詩人身居高位而未能使百姓免受疾苦的自責(zé)之情;“鮮肥”以下六句再寫燕集場面,此時氣氛由莊重轉(zhuǎn)為融洽;“吳中”以下四句再抒情,隨著燕集氣氛的改變,詩人的情緒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詩人為自己身處人杰地靈的東南方而深感安慰。本詩燕集場面的描寫與抒情交替,每轉(zhuǎn)換一次,詩情就更近一層,足見詩人手法之高妙。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韋應(yīng)物
凄凄去親愛①,泛泛人煙霧。歸棹洛陽人,殘鐘②廣陵樹。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③安得住!
【注釋】
①親愛:此處指好友元大。
②殘鐘:晨鐘的余響。
③沿洄:本指行舟的順逆,此處代指處境的順逆。
【賞析】
本詩是詩人與友人分別后,因思念友人而作的懷友詩。首四句一貫到底,先寫詩人與友人依依惜別的不舍;次寫開船后詩人心中的惆悵;再寫船已駛近洛陽,而詩人耳邊卻仍回蕩著晨起時廣陵城外的鐘聲,表達出詩人與友人感情的真摯。下面兩句是詩人對與友人分別的感慨,通過見面的不易,突顯離別的愁苦,語短而情濃。結(jié)尾兩句詩人由行舟時的隨波逐流,聯(lián)想到世事不遂人愿,應(yīng)當順其自然。這既是詩人對自己的開解,也是對友人的安慰。本詩看似平淡,實則意味深厚,是韋應(yīng)物的代表作之一。
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yīng)物
今朝郡齋①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fēng)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注釋】
①郡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齋舍。
②白石:傳說中得道仙人所食的一種糧食,這里是指全椒道士生活的清苦。
【賞析】
本詩的詩眼在一個“冷”字上。開篇即點出詩人家中冷氣逼人,這股冷氣使得詩人心頭也一陣發(fā)冷。詩人由身心的冷,繼而想到了獨居山中的友人。想象著友人艱苦的清修生活,詩人不免心生凄涼。隨即,詩人動了備酒探友的念頭。此處,詩人表面上是想使友人不覺孤寂,實際上孤寂的不是友人,而是詩人自己。詩的結(jié)尾,詩人又想,友人是清修之人,居無定所,又要到什么地方去尋呢?詩人的情緒反反復(fù)復(fù)。但終究落在了放棄探友上,表現(xiàn)出詩人心中孤寂無法排遣、無可奈何的情緒。
長安遇馮著·韋應(yīng)物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①雨。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②花正開,飏飏③燕新乳。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注釋】
①灞陵:在今西安市東,漢文帝的墓陵。
②冥冥:昏暗的樣子。
③飏飏:輕快飛翔的樣子。
【賞析】
本詩寫樵夫買斧開山,實則以此打趣馮著,表達了詩人對情緒低落的馮著的同情和寬慰之情。開篇兩句寫馮著風(fēng)塵仆仆趕路而來。接下來六句,詩人以詼諧的筆調(diào)勸導(dǎo)馮著要相信自己,要對未來有信心,更在結(jié)尾鼓勵友人正值盛年,大有作為。本詩不同于其他勸勉詩的沉悶,顯得生動活潑,詼諧有趣,表現(xiàn)出詩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友人的體貼。
夕次盱眙縣·韋應(yīng)物
落帆逗淮鎮(zhèn),停舫臨孤驛。浩浩風(fēng)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①,雁下蘆洲②白。獨夜憶秦關(guān),聽鐘未眠客。
【注釋】
①“人歸”句:天色漸漸暗了,勞碌一天的人們也都歸去了。
②蘆洲:蘆葦叢生的水澤。
【賞析】
本詩是一首羈旅思鄉(xiāng)詩,是詩人外放滁州刺史赴任途中所作。前四句寫詩人因天色漸晚不得行船,于是停船靠岸,準備留宿一晚。后四句寫詩人看到行人和大雁都有歸宿,而唯獨自己孤身一人在江邊過夜,又聯(lián)想到自己外放一事,不由得生起思鄉(xiāng)之情。全詩景中帶情,情由景生,充滿濃濃的愁思。
東郊·韋應(yīng)物
吏舍跼①終年,出郊曠清曙②。楊柳散和風(fēng),青山澹吾慮③。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fù)去。微雨靄④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終罷斯結(jié)廬,幕陶直可庶⑤。
【注釋】
①跼:拘束。
②曠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心情覺得舒暢。
③澹:使……澄靜。慮:思緒。
④靄:使如云煙般迷蒙。
⑤庶:庶幾,盼望。
【賞析】
這是一首寫春日郊游的山水田園詩。首二句寫詩人公務(wù)繁忙,今日難得出游踏春。接下來八句具體描寫郊外春日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舒暢的心情。最后兩句寫詩人留戀郊外田間幽靜的景象,生出歸隱之心。本詩寫風(fēng)景采用了移步換形的方式,以詩人的心情變化為線索,生動地描寫出詩人公務(wù)繁忙時的煩悶,出游時的輕松,看到青山楊柳時的恬淡,漫步在清澈的溪水邊的舒暢,以及對幽靜田間的陶醉,層層深入,使人有親切自然之感。
送楊氏女·韋應(yīng)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復(fù)悠悠。女子今有行①,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②,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③,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jié)中腸,義往難復(fù)留。自小闋內(nèi)訓(xùn),事姑④貽我憂。
賴茲托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⑤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⑥。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注釋】
①有行:出嫁。
②無恃:指母親去世,失去依靠。
③“幼為”句:幼女由長女楊氏撫養(yǎng)長大。
④事姑:侍奉婆婆。
⑤資從:嫁妝。
⑥猷:規(guī)矩。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送長女出嫁時的情景。詩人早年喪妻,只留下兩個尚需要照顧的女兒,于是詩人父兼母職把兩個女兒撫養(yǎng)成人,父女之間有很深的感情,再加上長女懂事,幫助父親扛起照顧幼女的責(zé)任,因此詩人對長女格外疼愛。而此時長女終要嫁人,詩人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作下這首飽含深情的詩。開篇四句總寫長女要嫁人,詩人送女出嫁;接著十六句寫詩人對往昔的感嘆,對出嫁女兒的叮嚀,以及對分離的感傷。最后四句寫別后的凄涼與惆悵。全詩銜接自然,感情飽滿而真摯,是首送女出嫁的上乘之作。
送別·王維
下馬飲君酒①,問君何所之②?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③。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
【注釋】
①飲君酒:請君喝酒。
②何所之:往哪里去。
③歸臥:隱居。南山陲:終南山邊。
【賞析】
本詩是一首送別詩,采用了問答的形式,展現(xiàn)出詩人送友人出仕的場景。開篇即寫明詩人為友人添酒餞別,直入主題。下面兩句直截了當?shù)攸c明了友人歸隱的原因——“不得意”,同時也表現(xiàn)了友人官場失意、心中憤懣的情緒。詩的結(jié)尾,是詩人對友人歸隱的看法,既有安慰友人忘卻世俗、安享隱居生活的意思,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安逸、寧靜的隱居生活的向往。本詩雖是一首送別詩,但卻不同于一般送別詩傷感的基調(diào)。明快灑脫是本詩的特征。
青溪·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①青溪水。隨山將萬轉(zhuǎn),趣②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③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注釋】
①逐:追趕,追隨。
②趣:同“趨”。
③澹:澄凈。
【賞析】
王維最擅長的就是描畫山水。本詩描寫的雖然是條不知名的溪水,但也充分體現(xiàn)出王維山水詩的特色。
詩的前四句,交代了青溪所處的地理位置。隨后四句,詩人接溪水流經(jīng)的路線,先從水聲、水色的角度對溪水進行描寫,接著連用“漾漾”、“澄澄”兩個疊詞,一動一靜,展現(xiàn)出溪水在流動中不斷變化的特性。這四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充滿生機的溪水的喜愛。詩的結(jié)尾,點明主旨:詩人愿像溪水般恬淡、自然,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全詩風(fēng)格自然、淡雅,寫景抒情皆透出幾分隨性,然而讀來卻覺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王維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①。不得顧采薇②。
既至金門遠③,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注釋】
①東山客:指隱士。
②采薇:指隱居。
③金門遠:比喻未能及第。金門:即金馬門,此處指朝廷。
【賞析】
這是首勸慰友人莫為落第傷神的詩。全詩分為四層。前四句是背景介紹,寫友人來京趕考;“既至”以下四句寫友人落第,“置酒”以下四句寫詩人送友人還鄉(xiāng),以及對友人落第的勸慰,最后四句,詩人表達對友人落第的感嘆,強調(diào)知音的重要。全詩將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體,既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惋惜之情,又達到了勸勉友人之意,于樸素中見真情。
渭川田家·王維
斜陽照墟落①,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
雉雊②麥苗秀,蠶眠③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④。
【注釋】
①墟落:村莊。
②雉雊:野雞鳴叫。
③蠶眠:蠶在蛻皮前,不吃不動,像睡著一樣,叫“蠶眠”。
④式微:《詩經(jīng)·邶風(fēng)》中的一篇,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句,此處取思歸之意,表達自己的歸隱之心。
【賞析】
此詩借描寫鄉(xiāng)村田家黃昏時的閑逸景致,表達了詩人的羨慕之情,以及向往歸隱的心情。詩的主旨在于“歸”,全文由此展開。開頭四句,描寫出鄉(xiāng)間黃昏時人們從田里回家的景象。五、六兩句寫農(nóng)事。七、八兩句寫農(nóng)夫話家常。最后兩句抒情。全詩用白描手法,描繪了渭川田家的閑適生活,語言清新自然,詩意盎然。
西施詠·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道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①鄰家子,效顰安可希②。
【注釋】
①持謝:奉告。
②安可希:怎能期望別人對自己的賞識。
【賞析】
此詩借詠西施,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感嘆。開篇兩句寫西施美貌,表明其肯定不會長久卑微,為下文起到鋪墊作用。接下來十句寫西施一朝入選,今非昔比。最后兩句詩人借傳說中東施效顰的故事,表達出世事無常,早有命運的安排,又豈能因個人而改變的思想感情。全詩語言淺白,但寓意深刻,值得回味。
尋西山隱者不遇·丘為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坳P(guān)無僮仆,窺室唯案幾。
若非巾柴車,應(yīng)是釣秋水。差池①不相見,黽勉②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及茲契③幽絕,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釋】
①差池:原意參差不齊,此處引申為由于此來彼往而互相錯過。
②黽勉:殷勤。
③契:契臺。
【賞析】
這是首訪友詩。詩題就已經(jīng)點出了訪友并不成功,因為沒有遇到友人。但本詩并沒有同其他訪友不遇的詩一樣“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而是“盡興而歸”,讓人感覺別具一格。詩的前八句寫訪友。詩人不辭辛勞,專程去山中拜訪友人,表明他思友心切?!翱坳P(guān)”兩句交代了此行落空,友人不在家。下兩句是詩人的想象,從這兩種猜測可看出友人隱士生活的閑適。后八句筆鋒忽轉(zhuǎn),寫詩人忽然發(fā)現(xiàn)山間景色的美好,并靜心于此,沒見到友人的一絲不快一掃而空,表達出詩人曠達、灑脫的性情。
春泛若耶溪·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晚風(fēng)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①轉(zhuǎn)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煙②飛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彌漫③,愿為持竿叟。
【注解】
①際夜:至夜。
②潭煙:水氣。
③彌漫:渺茫。
【賞析】
這首詩大約寫于詩人歸隱以后,是詩人的代表作。開篇兩句即點明主旨,交代詩人是一位隱士,幽居山林,不問世事,隨遇而安。隨后,詩人按行舟路線,描寫所見景物,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幽、朦朧的意境。最后由一路行舟看到的景象,詩人頓悟:世間的一切都似夢似幻,在不經(jīng)意中溜走,抓不住的東西太多了,又何必去計較,不如臨江垂釣來得逍遙自在。本詩緊扣“泛舟”這一主題展開,景物描寫生動形象,讓人感覺輕松、舒暢。
宿王昌齡隱居·常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惟孤云。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①花影,藥院滋苔紋。余亦謝時②去,西山鸞鶴群③。
【注釋】
①宿:停佇,此處比喻花影好像睡著了一樣安靜。
②謝時:從世俗中逃離。
③鸞鶴:古代以此代指仙人的坐騎。群:與……為伍。
【賞析】
此詩是一首山水隱逸詩。開頭兩句交代了隱居的位置。中間四句寫隱居處周圍的景物以及詩人借宿的感想。景物的描寫顯露出主人的清貧,而隱居處的清幽、安靜,恰是詩人所樂見的。此外,“滋苔紋”暗示了主人在外時間已不短,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期望主人盡早歸隱的心思。結(jié)尾處,詩人表達了自己要追隨王昌齡歸隱的想法。同時,也是在委婉地勸說王昌齡同自己一同歸隱。因此,此詩也可看作是首委婉的勸隱詩。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
突兀①壓神州,崢嶸如鬼工②。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觀③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凈理④了可悟,勝因⑤夙所宗。
誓將掛冠⑥去,覺道⑦資無窮。
【注釋】
①突兀:高聳的樣子。
②鬼工:指非人力所能做到的。
③宮觀:宮闕。
④凈理:清靜的佛理。
⑤勝因:善緣。
⑥掛冠:辭官。
⑦覺道:佛道。
【賞析】
此詩是寫登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發(fā),忽悟佛理,決意辭官學(xué)佛,以求濟世,暗寓對國事無可奈何的情懷。
首二句寫未登之前仰望全塔;三、四句寫登塔;五至八句寫塔之高聳雄峻。九、十句寫由上俯看;十一至十八句,寫在塔頂向東南西北各方所見的景物。最后四句寫忽悟“凈理”,甚至想“掛冠”而去。
詩在描摹大雁塔的巍峨高大方面,可謂匠心獨運。“如涌出”、“聳天宮”、“礙白日”、“摩蒼穹”等等,語語驚人,令人有親臨其境之感,不禁為之驚嘆。
賊退示官吏并序·元結(jié)
癸卯歲,西原賊八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賦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
井稅①有常期,日晏猶得眠。忽然遭世變,數(shù)歲親戎旃②。
今來典③斯郡,山夷又紛然。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今被征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④符節(jié),引竿自刺船⑤。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注釋】
①井稅:這里指賦稅。
②戎旃:軍帳。
③典:掌管。
④委:拋棄。
⑤刺船:撐船。
【賞析】
本詩是首諷喻詩,揭示出人民生活的艱難,痛斥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是詩人的代表作。詩的小序交代詩人作此詩的背景及原因。緊接著是正文部分。前六句是詩人對做官前的隱居生活的回憶,彰顯太平盛世時人民的安居樂業(yè),為下文“忽遭世變”埋下伏筆。接下來的八句,是詩人在安史之亂后,對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描述。后六句中,詩人通過對比,道出官不如賊的真實想法。接下來的四句,詩人對這些殘暴的官吏進行抨擊,同時也表明自己不與這些官吏茍同的態(tài)度。結(jié)尾四句是詩人向官吏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決心,這種決心同時也是對其他官吏的一種告誡。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閑持貝葉書①,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遺言冀可冥②,繕③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④。
澹然⑤離吉說,悟悅心自足。
【注釋】
①貝葉書:指佛經(jīng)。古印度人多用貝多羅樹的葉子寫佛經(jīng),也稱貝葉經(jīng)。
②冥:暗合。
③繕:修養(yǎng)。
④膏沐:本指潤發(fā)的發(fā)油,此處指抹上發(fā)油。
⑤澹然:清心寡淡的樣子。
【賞析】
本詩是詩人對佛家思想的心得。開篇四句交代了詩人晨起梳洗完畢預(yù)讀佛經(jīng)。緊接著四句寫詩人讀佛經(jīng)時所悟到的真理:如果人們只專注于參悟前人留下的佛經(jīng)中究竟說了些什么,就會忘記修養(yǎng)自己的心性。在這里,詩人領(lǐng)悟了讀佛經(jīng)的真諦即修身養(yǎng)性?!暗廊恕币韵铝涫窃娙嗽谖虻秸娼?jīng)以后反觀現(xiàn)實景物,發(fā)覺心靜了,一切都顯得寧靜而祥和了。最后兩句詩是南宗禪思想的體現(xiàn),由此可見,詩人悟得的與佛家思想相吻合。
溪居·柳宗元
久為簪組①累,幸此南夷謫②。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③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④碧。
【注釋】
①簪組: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②謫:貶謫。
③夜榜:夜間行舟。榜:原指劃船的工具,此處用作動詞。
④楚天:永州古屬楚地。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被貶為永州司馬之后所作。開篇兩句詩總領(lǐng)全篇。接下來,詩人開始描述貶謫后的“幸”。表面上,這樣的生活看似清閑,但實際上卻透出詩人的孤獨。詩句中,“偶似”二字寫得極好,它充分表達了詩人雖向往真正的隱士生活,也極力想向隱士生活靠攏,但終究放不下心中之事的感情,“偶似”實則“不似”。而結(jié)尾兩句更將詩人的心思表露無遺,詩人其實是不甘寂寞的,他看不到人,但渴望能有人來,因此才會“長歌”,以排遣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
第二卷 七言古詩
韓碑·李商隱
元和天子①神武姿,彼何人哉軒②與羲③。
誓將上雪列圣恥,坐法宮④中朝四夷。
淮西有賊五十載,封狼生貙貙生羆。
不據(jù)山河據(jù)平地,長戈利矛日可麾⑤。
帝得圣相相曰度,賊斫⑥不死神扶持。
腰懸相印作都統(tǒng),陰風(fēng)慘澹天王旗。
愬武⑦古⑧通⑨作牙爪,儀曹外郎載筆隨。
行軍司馬智且勇,十四萬眾猶虎貔。
入蔡縛賊獻太廟,功無與讓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從事愈宜為辭。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為。
古者世稱大手筆,此事不系于職司。
當仁自古有不讓,言訖屢頷天子頤。
公退齋戒坐小閣,濡染⑪大筆何淋漓。
點竄堯典舜典字,涂改清廟生民詩。
文成破體書在紙,清晨再拜鋪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詠神圣功書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負以靈鰲蟠以螭。
句奇語重喻者少,讒之天子言其私。
長繩百尺拽碑倒,粗沙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
湯盤孔鼎有述作,今無其器存其辭。
嗚呼圣王及圣相,相與烜赫⑫流淳熙⑬。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與三五相攀追。
愿書萬本誦萬遍,口角流沫右手胝⑭。
傳之七十有二代,以為封禪⑮玉檢明堂基。
【注釋】
①元和天子:指憲宗李純。
②軒:軒轅氏,即黃帝。
③羲:伏羲氏。
④法宮:路寢(皇帝治事之所)正殿。
⑤日可麾:用《淮南子·覽冥訓(xùn)》魯陽公與韓相爭,援戈揮日的典故。這里比喻膽敢反叛作亂。麾:通“揮”。
⑥斫:砍。
⑦武:韓弘之子韓公武。
⑧古:李道古。
⑨通:李文通。
⑩無與讓:即無人可及。
⑪濡染:潤濕。
⑫赫:聲威昭著。
⑬淳熙:淳正、光明。
⑭胝:胼胝,手腳皮膚的老繭。
⑮封禪:古代帝王宣揚功業(yè)的一種祭祀儀式。
【賞析】
全詩意在敘韓愈撰寫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韓碑的典雅及其價值。情意深厚,筆力矯健。
全詩分為五個部分。從開頭到“長戈利矛日可麾”,為第一部分,寫憲宗削平藩鎮(zhèn)的決心和淮西藩鎮(zhèn)長期跋扈猖獗。從“帝得圣相相曰度”到“功無與讓恩不訾”,為第二部分,敘寫裴度任統(tǒng)帥,率軍平蔡的功績。從“帝曰汝度功第一”到“言訖屢頷天子頤”,為第三部分,敘寫韓愈受命撰碑的情形。從“公退齋戒坐小閣”到“今無其器存其辭”,為第四部分,敘寫撰碑、豎碑、推碑的過程,并就推碑抒發(fā)感慨。從“嗚呼圣皇及圣相”到“以為封禪玉檢明堂基”結(jié)束,為第五部分,贊頌憲宗、裴度的功績和韓碑的不朽價值。
詩敘議相兼,吸取了韓詩散文化的某些優(yōu)點,在藝術(shù)風(fēng)格上受到韓愈《石鼓歌》的影響。屈復(fù)《玉溪生詩意》說:“生硬中饒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過之?!敝煲妥鹫f:“(句奇語重)四字,評韓文,即自評其詩”,這些都頗有見地。
登幽州①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②,獨愴然而涕下③。
【注釋】
①幽州:古十二州之一,今北京市。
②悠悠:無盡,沒有邊界。
③愴然:悲傷凄涼。涕:眼淚。
【賞析】
《登幽州臺歌》是詩人的抒懷之作。全詩慷慨悲愴,語言蒼勁奔放,可謂千古絕唱。在詩的前兩句中,詩人縱貫古今,寫前朝賢君不能重見,后代明主也不可預(yù)見,古今對照,表達了詩人生不逢時的感嘆。緊接著在第三句中,詩人寫天地蒼茫、遼闊。在第四句中,詩人用“獨”字表明自己的孤單寂寞。詩人將自己的孤獨放在遼闊天地的背景里,以天地的遼闊反襯自身的渺小孤獨,悲哀感盡顯。時間和空間的兩組對比,將詩人豐富的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首詩雖然短小,但蒼勁有力,意蘊深遠,且采用長短句的句式,音節(jié)錯落有致、變化多端,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古意·李頎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睹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①。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得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注釋】
①磔:張開的樣子。
【賞析】
這是一首擬古體的邊塞詩。首六句將一個戍邊男兒颯爽英姿、雄姿勃發(fā)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了出來。后六句寫這樣一個粗獷的男兒當見得塞外黃云時,憶起故鄉(xiāng)的白云,聽得塞外羌笛聲時,感念故鄉(xiāng)少婦的琵琶曲。這樣一個鐵骨錚錚的男兒都不免懷鄉(xiāng)落淚,思鄉(xiāng)情切,征戰(zhàn)之苦,躍然紙上。全詩先五言后七言,五言寫得豪情壯志,七言透出脈脈情深,頓挫有致,融會貫通,情韻并茂。
送陳章甫·李頎
四月南風(fēng)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①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吏②停舟渡不得。
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③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注釋】
①飲:使……喝。
②津吏:管渡口的小吏。
③故林:舊居的山林。
【賞析】
本詩描寫了陳章甫辭官返鄉(xiāng),李頎送他到渡口的情景,是李頎送別詩的代表。就全詩而言,詩人通過對友人優(yōu)秀品格的由衷贊美,抒發(fā)了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和二人間真摯的情意。而本詩語言風(fēng)格輕松,也體現(xiàn)了詩人和友人同為失意之人,但二人性情豁達,不為失意而傷神,不因離別而愁苦的豪爽之情,在眾多送別詩中獨具特色。
琴歌·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①。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木風(fēng)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②后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注釋】
①廣陵客:這里指善于彈琴的人。
②淥水:古琴曲名。
【賞析】
本詩描繪了詩人在一次為友人餞別的酒宴上聽琴的情景。開頭兩句先寫飲酒,因飲酒而帶出彈琴。第三、四句是琴音未起前詩人對屋外景色的描寫,屋外秋夜的清冷與屋內(nèi)推杯換盞的歡快形成鮮明對比,有很好的反襯效果。第五、六句寫琴師剛開始彈琴時的情形。第七、八句寫聽琴人聽到琴曲后的反應(yīng)。詩的結(jié)尾寫詩人聽完琴曲后,忽然產(chǎn)生了辭官歸隱的念頭,進一步體現(xiàn)了琴曲的優(yōu)美動人和神奇的感染力。整首詩最值得稱贊的是側(cè)面描寫,全詩并沒有一處直接寫琴聲美妙的句子,但是對琴聲的評價卻在聽琴人那里找到了答案。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李頎
蔡女①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陰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yīng)手,將往復(fù)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②,斷絕胡兒戀母聲③。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珠④部落家鄉(xiāng)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diào)忽飄灑,長風(fēng)吹林雨墮瓦。
進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釋】
①蔡女:指漢末蔡邕之女蔡琰,因戰(zhàn)亂被匈奴左賢王擄去,后被曹操派人迎回。傳說蔡琰曾作琴曲《胡笳十八拍》。
②“嘶酸”句:形容琴聲像雛雁離了群發(fā)出的嘶叫,聲音辛酸悲痛。
③“斷絕”句:形容琴聲好像蔡琰母子訣別時悲痛欲絕,泣不成聲。
④烏珠:《全唐詩》作“烏孫”,指漢江都王劉建女兒細君嫁烏孫(西域國名)國王昆莫事。
【賞析】
本詩通過描寫董大彈奏蔡琰《胡笳十八拍》這一歷史名曲,贊美了董大高超的琴藝,同時此詩寄贈房給事,表達了詩人為房給事得遇董大這一知音的歡喜之情。全詩開篇六句描寫了當年蔡琰由胡地歸漢,心情矛盾糾結(jié),立地而作《胡笳十八拍》的情景,以及操琴時聞著紛紛落淚的場面,襯托出琴曲的哀婉動人?!跋确鳌本渲痢耙奥埂本?,詩人用夸張、比喻等手法巧妙地描寫了董大演奏《胡笳十八拍》時所達到的藝術(shù)效果,烘托出董大爐火純青的技法。結(jié)尾四句“兼寄房給事”,表達了房給事得遇知音的欣喜,以及詩人對董大的傾慕之情。本詩將董大的演奏與琴曲的歷史相結(jié)合,寫得渾然天成,是一首較早描寫音樂的好詩。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李頎
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①出。
流傳漢地曲轉(zhuǎn)奇。涼州②胡人為我吹。
傍鄰聞?wù)叨鄧@息,遠客思鄉(xiāng)皆淚垂。
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風(fēng)中自來往。
枯桑老柏寒颼飗③,九雛鳴鳳亂啾啾④。
龍吟虎嘯一時發(fā),萬籟百泉相與秋。
忽然更作漁陽摻⑤,黃云蕭條白日暗。
變調(diào)如聞楊柳春,上林⑥繁花照限新。
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注釋】
①龜茲:西域國名,今新疆庫車縣。
②涼州:唐邊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
③颼飗:象聲詞,形容大風(fēng)吹得枯桑老柏發(fā)出凄厲的聲音。
④“九雛”句:寫樂聲輕而錯雜。
⑤漁陽摻:鼓曲名。
⑥上林:上林苑,漢代宮廷中的園囿。
【賞析】
這首詩寫胡人樂師安萬普吹奏觱篥,表達了詩人對其出神入化的演技的贊美之情。前六句先寫觱篥的來源,次寫觱篥的流傳過程,再寫演奏者及演奏所達到的效果。接下來十句寫觱篥發(fā)出的聲音變化多端。而樂師能用觱篥吹奏出各種調(diào)式,高超的技藝令人稱贊。末尾兩句寫詩人在除夕之時,身處邊遠的異鄉(xiāng),又聽到觱篥傳出的蒼涼的聲音,不覺倍感孤寂。本詩轉(zhuǎn)韻頻繁,意境深幽,是詩人描寫音樂的又一力作。
夜歸鹿門歌·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①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②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注釋】
①漁梁:位于襄陽東部,離鹿門很近。
②龐公:龐德公,東漢隱士,德才兼?zhèn)?,曾為諸葛亮所倚重,后攜妻隱居在鹿門。
【賞析】
本詩是首贊頌清靜悠閑的隱逸生活的寄情詩,詩歌的語言自然而流暢,平淡而真摯,使人讀來頗有山水詩之感。詩的前兩句寫傍晚詩人江上行舟時的所見所聞,表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與超脫。三、四兩句寫路人回家,而詩人也離家前往鹿門。兩種心情,兩條歸途,體現(xiàn)了詩人享受隱逸之趣、自得其樂的心境。五、六句寫詩人夜登鹿門山山路,不知不覺中已走到龐德公隱居之處,猛然意識到自己已被大自然所融化,正充分享受著隱逸的情趣。最后兩句詩人描寫了龐公隱居處的境況,并點出隱逸的真諦在于自得其樂。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①,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②傍,屏風(fēng)九疊③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④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迥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⑤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⑥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⑦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⑧。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注釋】
①綠玉杖:神仙所用的神杖。
②南斗:即斗宿星,屬二十八星宿之一。
③屏風(fēng)九疊:形容山峰重疊,狀如屏風(fēng)。
④青黛:青黑色。
⑤九道:長江流到潯陽境內(nèi),分為九條支流。
⑥謝公:指謝靈運。
⑦琴心三疊:道家術(shù)語,指修煉靜心神寧靜的境界。
⑧玉京:此處借指天帝。
【賞析】
本詩寫于詩人流放夜郎途中獲赦,游覽廬山之時,是李白的寫景名篇。本詩開篇即抒發(fā)了詩人對遭遇流放的不滿情緒。緊接著,詩人開始敘述他的游覽行程以及去廬山的原因,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是位縱情山水、放蕩不羈之人。隨后詩人分別對廬山和長江進行描寫。詩人用細膩的筆調(diào),將廬山的奇?zhèn)ス妍惐憩F(xiàn)得淋漓盡致。詩人又用雄厚的筆墨,突顯出長江氣吞山河的霸氣。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愿縱情于山水之間,從此過隱居生活的決心。全詩氣勢渾厚,文辭壯美,極具想象,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海客談瀛洲①,煙濤微茫信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③。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傈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
④
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世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
⑤
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注釋】
①瀛洲:傳說中海上的神山。
②信:確實。
③拔:超越。赤城:山名。
④列缺:閃電。
⑤摧眉:低眉。
【賞析】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記夢游仙詩,該詩因想象奇特,歷來被人們所傳誦。詩由三部分組成,詩從開始到“對此”句是第一部分,交代詩人入夢的原因。第二部分是從“我欲”句到“仙之人兮”句,是詩人對夢中游天姥山的具體描述。第三部分是從“忽魂悸以魄動”到結(jié)尾,寫詩人忽從夢中驚醒,夢境破滅,回到現(xiàn)實后的失意和苦悶。所幸的是詩人有“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氣度和胸懷,且全詩結(jié)尾的兩句豪言,更可見詩人灑脫、豪爽、不畏權(quán)貴的性格特點。本詩內(nèi)容豐富,形象生動,情節(jié)曲折,是一首偉大的浪漫主義詩歌。
金陵酒肆留別·李白
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①。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②。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注釋】
①吳姬:吳地酒家女。壓酒:榨酒。
②盡觴:干杯。
【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欲離開金陵時,友人在酒館相送的情景。全詩生動自然,趣味無窮。首二句描繪了在一片春色的江南水鄉(xiāng)的小酒館里,酒家女為客人打滿新酒,勸客品嘗的情景?!跋恪弊旨葘懘禾熘参锷L散發(fā)出的清香,又寫酒館內(nèi)新釀得的酒香。下面兩句寫送行友人的熱情勸酒,“欲行”一句表達出賓客雙方的豁達與快意。最后兩句抒情,詩人感念江南的好景好酒,以及友人的熱情,于是生出不忍離去的感情。將別意與東流水比長,足見詩人情真意切,句短情長。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①,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②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注解】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萊文章:這里指李云供職的秘書省。
【賞析】
本詩寫于天寶末年,是一首餞別抒情詩。起首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煩躁、郁郁不得志的情緒。三、四兩句詩人筆鋒一轉(zhuǎn),陰霾一掃而空,豪爽依舊。從第五句到第八句,寫賓主二人在謝眺樓把酒言歡的場面。結(jié)尾四句,詩人回到現(xiàn)實,煩惱、憂愁又一股腦涌上心間,因此“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而這兩句詩寫得極好,用現(xiàn)實的景物表達了高妙的意境,將現(xiàn)實與理想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想要擺脫現(xiàn)狀卻不得已的苦悶心情。本詩構(gòu)思新穎獨特,結(jié)構(gòu)跳躍,感情瞬息萬變,充滿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fēng)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fēng)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①西見煙塵飛,漢家②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fēng)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