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我亦擅繪

列奧納多·達·芬奇?zhèn)?/a> 作者:Walter Isaacson 著,汪冰 譯


引言 我亦擅繪

令人不安的三十而立即將到來,列奧納多·達·芬奇給米蘭的統(tǒng)治者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求職信,歷數(shù)了自己的各種才能。他已經(jīng)是佛羅倫薩卓有成就的畫家,但是常常因為拖延而無法完成別人的委托,此時他也在尋找新的人生方向。在信中所列的技能中,前十段文字都是在極力推銷他的工程師專長,包括設計橋梁、水道、大炮、裝甲車輛,以及公共設施。直到第十一段的結尾處,他才提到自己也是一位藝術家。他是這樣寫的:“在繪畫領域,我也無所不能。”

是的,他的確做到了。后來他創(chuàng)作了兩幅歷史上最有名的繪畫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但是,他一直認為自己不只是一名畫家,還是一位科學和工程技術研究者。帶著頑皮而執(zhí)迷的熱情,列奧納多孜孜不倦地投入了對眾多領域的創(chuàng)新研究,包括解剖學、化石、鳥類、心臟、飛行器、光學、植物學、地質(zhì)學、水流,以及武器。因此,他成了跨界奇才的典范,也鼓舞了那些與他秉承同樣信念的人們,他們都相信“自然的萬千造化”相互交織融為一體,驚人的規(guī)律就蘊含其中。在一幅手稿中,他繪制了一個身材比例完美的男性在方圓之中伸展四肢——這幅著名的《維特魯威人》不僅彰顯了列奧納多融合藝術與科學的能力,還讓他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

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處處都能體現(xiàn)科學探索的痕跡。他曾解剖尸體臉部的組織和控制嘴唇的肌肉,并畫出了世界上最讓人難以忘懷的笑容。他研究人類頭骨,繪制了層次分明的骨骼和牙齒的解剖圖,讓《荒野中的圣杰羅姆》展現(xiàn)出深入骨骼的痛楚。他還探索光學背后的數(shù)學規(guī)律,展示了光線如何照射在視網(wǎng)膜上,讓《最后的晚餐》有了透視變換的魔力。

通過對光線與光學的研究,他能純熟地通過明暗和透視,在二維平面上呈現(xiàn)三維立體感。他認為,“在平面上呈現(xiàn)出立體感應為畫家的要旨”。立體感能成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首要創(chuàng)新,主要歸功于列奧納多。

隨著年齡的增長,列奧納多對科學的探究已經(jīng)不只是為了繪畫創(chuàng)作,而且是出于一種令他愉悅的本能,他就是想弄清楚神奇造化中的真意,就像他不只是為了描畫天空才探索天為什么是藍色的一樣。他的好奇心就像一種充滿喜悅的強迫行為,純粹且充滿個人色彩。

但是,即便在他思考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時候,他的科學研究依然從未與他的藝術分離。二者共同服務于他一生不竭的熱情——了解關于這個世界的一切,包括我們?nèi)绾芜m應這個世界。他對自然的磅礴浩瀚心存敬畏,同時又從千變?nèi)f化的現(xiàn)象中感受到其中和諧的運作。比如,列奧納多在筆記中記錄了卷曲的頭發(fā)、水流的旋渦,以及氣流的旋轉(zhuǎn),還試著解讀這些螺旋背后的數(shù)理規(guī)律。在溫莎城堡參觀列奧納多晚年的洪水繪稿時,我感受到了那些旋渦的力量,我問策展人馬丁·克萊頓,列奧納多究竟是把它們當作科學記錄還是藝術創(chuàng)作。話一出口,我就意識到這是個傻問題。馬丁的回答是,“我覺得他是不會區(qū)分這二者的”。

我之前傳記的主題都是關于在藝術與科學、人文與技術這些不同領域間建立聯(lián)系的能力,如何成為創(chuàng)新、想象力與才華的關鍵,而列奧納多·達·芬奇是這一主題的最佳范例,這也是促使我寫作本書的原因。本杰明·富蘭克林——我前一本傳記的主角——是他那個時代的“列奧納多”: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他自學成才,成為美國啟蒙運動中最偉大的科學家、發(fā)明家、外交家、作家,以及商業(yè)戰(zhàn)略家。他用風箏實驗證明閃電是一種放電現(xiàn)象,并發(fā)明了避雷針馴服閃電。他發(fā)明了雙焦點眼鏡、音色迷人的玻璃琴、新式清潔火爐,還繪制了墨西哥灣洋流圖,他的文字對美國人形成獨特樸實的幽默感也功不可沒。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困于對相對論的思索時,他會拿出自己的小提琴,奏出一曲莫扎特的作品,這幫助愛因斯坦重新與宇宙的和諧建立聯(lián)結。我在另外一本關于創(chuàng)新者的書中提到過埃達·洛夫萊斯,她將父親拜倫勛爵詩人的敏感與母親對數(shù)學之美的熱愛結合在一起,設想出了未來的計算機。史蒂夫·喬布斯更是在他產(chǎn)品發(fā)布會的高潮展示了一張路標,上面是人文科學與技術的交叉路口,列奧納多正是他心中的英雄?!傲袏W納多在藝術和工程技術中都能發(fā)現(xiàn)美,”喬布斯說,“而他將二者結合的能力讓他成了天才。”

是的,列奧納多是一個天才,他有著超凡的想象力、熱切的好奇心,以及跨學科的創(chuàng)造力。但是,我們應該審慎地使用“天才”一詞,給列奧納多貼上這個標簽無疑將他簡化成一個被幸運之神眷顧的家伙。他早期的傳記作者,16世紀的藝術家喬爾喬·瓦薩里就犯了這個錯誤:“有時上天將無限的美麗、優(yōu)雅和才能賜予一人,使之所為有如神助而非人力?!?sup>事實上,列奧納多的才華屬于人類,并經(jīng)由他的意志和抱負鍛造而成。他不像牛頓或愛因斯坦那樣如同得承天啟——他們兩位的超級大腦遠非我們能夠理解。列奧納多沒上過什么學,幾乎不認識拉丁文,也不會算長除法。他的才能對于我們來說,不僅能夠理解,甚至可以學習。通過刻意的練習,這些才能可以得到提升,比如好奇心和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再比如想象力,我們應該像列奧納多一樣善待自己的想象力,同時讓我們的孩子盡情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正是想象力讓列奧納多興奮不已,甚至帶他進入幻想世界。

列奧納多的幻想遍布他觸及的一切:他策劃的戲劇演出、河流改道的規(guī)劃、理想城市的設計、飛行器的方案,以及幾乎所有他從事的藝術和工程領域。比如,他在給米蘭統(tǒng)治者信中所列舉的諸多軍事工程技能其實尚在他的頭腦中。他一開始在米蘭宮廷中的任務不是制造武器,而是設計、組織節(jié)慶演出。即使在職業(yè)生涯的巔峰時期,他奇思妙想出的武器和飛行器也更多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一開始,我認為他容易耽于幻想是個缺點,說明他缺乏自律和勤奮,就像他經(jīng)常放棄那些尚未完成的藝術作品和專著一樣。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的確是事實。無法實現(xiàn)的幻想不過是空想。但是,我逐漸發(fā)現(xiàn)他模糊現(xiàn)實與幻想界限的能力,就像他在繪畫中模糊輪廓的暈涂法一樣,也是他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沒有想象力的技巧是貧瘠的。列奧納多知道如何讓觀察與想象結合,這讓他成為歷史上登峰造極的創(chuàng)新者。

本書的起點不是列奧納多的藝術杰作,而是他的筆記。因為我認為七千兩百多頁奇跡般留存下來的筆記手稿最能充分展現(xiàn)他的思想。這些筆記在五百年后依然清晰可辨,這也說明紙張是一種超級的信息存儲技術,而我們在社交網(wǎng)絡上發(fā)的那些“推文”應該會短命得多。

幸虧列奧納多舍不得浪費昂貴的紙張,每一頁都寫得滿滿當當,那些五花八門的圖畫和從右到左的鏡像文字看上去雜亂無章,卻暗示了他思維跳躍的軌跡。潦草的筆跡中有數(shù)學公式,還有性情頑劣的小男友、鳥類、飛行器、戲劇道具、水流旋渦、心臟瓣膜、奇形怪狀的人頭、天使、虹吸管、植物的莖、鋸開的顱骨、給畫家的建議、關于眼睛和光學的筆記、武器、寓言、謎語,以及對繪畫的研究。在每一頁上,跨學科的才華都躍然紙上,就像他的頭腦在與自然造化翩翩起舞。他的筆記不僅是有史以來對好奇心的最佳紀錄,而且是激動人心的指南,帶領我們?nèi)チ私膺@個“史上好奇心最旺盛的人”,這是杰出的藝術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對列奧納多的評價。

我對筆記中的日程表情有獨鐘,列奧納多的好奇心就閃爍其中。其中一張日程表記錄了15世紀90年代他在米蘭時,一天中想要學習的東西?!皽y繪米蘭城和郊區(qū)”是第一項。這一項其實是為了之后的“繪制米蘭城地圖”做準備。我們通過日程表中的其他項目可以看出,列奧納多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請教那些能滿足他好奇心的人,“請算術老師告訴你如何由三角形求得同等面積的正方形……請炮兵軍士吉安尼諾講解費拉拉塔墻壁的構造……詢問本尼德托·波蒂納里,他們在佛蘭德斯冰上行走是怎么回事兒……找一位水力學老師告訴你如何用倫巴第人的方式修理船閘、運河和磨坊……找法國人喬瓦尼,他答應過給我講解太陽的測量方式”。列奧納多的好奇心就是這樣永不滿足。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列奧納多不停地列出那些他必須學習和完成的任務,其中包括了我們大部分人從未駐足的細微觀察。比如,“觀察鵝掌:如果它總是張開或并攏,鵝是否就無法游弋了”,還有“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這都是我們太習以為常而從未深究的現(xiàn)象。再比如,“為什么水里的魚比空中的鳥兒動作更加敏捷,難道不應該是相反的么?水可是比空氣要重、要黏稠啊”!

其中最棒的問題看上去完全是突然的腦洞大開。比如,“描述啄木鳥的舌頭”,這是他給自己留的作業(yè)。有誰會在某天突發(fā)奇想決定弄清楚啄木鳥的舌頭是什么樣子的呢?怎么才能知道呢?列奧納多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是為了繪畫的便利,也不是為了研究他感興趣的鳥類飛行,只是因為了解啄木鳥的舌頭是如此令他著迷。他想知道答案,只因為他是列奧納多:不僅好奇與熱情從未止息,而且永遠對萬事萬物充滿驚嘆。

他的日程表中最奇怪的一項是,“每周六去公共浴室,你能在那里看到裸體”。我們可以想象,列奧納多想這么做是出于審美和研究解剖學的目的,但是他真的有必要寫下來提醒自己嗎?這項日程下面緊接著的是,“給豬肺充氣,觀察它到底是長和寬都增大,還是只有寬度增加”。就像《紐約客》雜志的藝術評論家亞當·戈普尼克曾經(jīng)寫到的那樣,“列奧納多一直顯得怪異離奇,在這點上簡直堪稱舉世無雙,然而我們對這個謎團卻無計可施”。

為了解開這些謎團,我決定把這些筆記作為寫作本書的基礎。為了親見散落在各處的筆記原稿,我開始了“朝圣之旅”,足跡遍及米蘭、佛羅倫薩、巴黎、西雅圖、馬德里、倫敦和溫莎城堡。這也是在遵從列奧納多的教誨,任何調(diào)查都應追本溯源,“可飲泉水者,不飲甕中水”。我還埋頭于那些冷僻的學術文章和學位論文中,它們涉及與列奧納多有關的各種專業(yè)問題,每一篇都是研究者多年辛勤工作的成果。在過去的幾十年,特別是在1965年列奧納多的《馬德里手稿》被重新發(fā)現(xiàn)后,人們對他筆記的分析解讀有了極大的進步?,F(xiàn)代科技也揭示出他的畫作和畫技中更多不為人知的信息。

當我沉浸于對列奧納多的研究時,為了能體會他的行為方式,我竭盡全力保持敏銳的觀察力,提醒自己不要忽略那些過去未曾關注的事物:看到陽光照在窗簾上,我會讓自己停下來,去觀看褶皺上的陰影;我會努力觀察一個物體的反光如何暈染另一個物體的陰影;當我搖頭的時候,我注意到了反光平面上的光斑是如何移動的;看見遠近不同的兩棵樹,我會努力想象出透視線;看到水的旋渦,我會把它和卷曲的頭發(fā)進行比較;當我不能理解一個數(shù)學概念時,我就盡力用視覺化的方式思考;看見吃晚餐的人們,我會研究他們的動作與情緒有何關聯(lián);看到別人嘴角的一絲笑意,我就想努力解開她內(nèi)心的奧秘。

但是這一切還遠遠不夠,我離成為列奧納多,離掌握他的洞察力或者激發(fā)出一點點類似他的才能都還差得很遠。對我來說,設計滑翔機、發(fā)明繪制地圖的新方法,或者畫出《蒙娜麗莎》依然遙不可及。我不得不強迫自己去對啄木鳥的舌頭產(chǎn)生好奇心。不過,我確實從列奧納多身上學到了一點,那就是對每天看到的世界都充滿好奇心,這會讓人生每個瞬間都更加豐富多彩。

關于列奧納多的生平,有三部重要的早期傳記,它們的作者幾乎都與他同時代。畫家喬爾喬·瓦薩里,出生于1511年(八年后,列奧納多去世),他于1550年寫出了在嚴格意義上的西方第一部藝術史著作《意大利藝苑名人傳》,此書的修訂版于1568年出版,這次修訂主要根據(jù)對列奧納多的舊識(包括學生弗朗切斯科·梅爾奇)的進一步采訪。作為佛羅倫薩人的擁躉,瓦薩里對列奧納多和米開朗琪羅開創(chuàng)了文藝復興極盡溢美之詞,尤其對后者偏愛有加,這也是“文藝復興”一詞首次被正式提出。書中的內(nèi)容就像馬克·吐溫筆下《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主人公開場對馬克·吐溫的評價一樣,“他雖有言過其實之處,但是大部分屬實”。除了事實,書中其他內(nèi)容混雜著八卦、添枝加葉、編造,以及無心之失。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判斷那些生動有趣的軼事究竟屬于哪一類,比如,據(jù)說列奧納多的老師因為被他的才華震懾,當場棄筆,自此不事繪畫。

第二部早期傳記是一本匿名的手稿,寫作時間是16世紀40年代,因為它曾被加迪亞諾家族收藏而被稱為《加迪亞諾匿名者書》,里面生動詳細地記述了列奧納多和佛羅倫薩的其他藝術家。這本書中的一些論斷,比如列奧納多曾與洛倫佐·德·美第奇一起生活和工作,可能是作者的加工,但是書里也有一些看上去屬實的有趣細節(jié),比如列奧納多喜歡穿玫紅色及膝短袍,而當時其他人都穿著長袍。

第三部早期傳記來自吉安·保羅·洛馬佐,他曾是一名畫家,后因失明轉(zhuǎn)而寫作。他在1560年左右寫作了一本未出版的手稿《夢之書》,隨后他在1584年出版了一部多卷的藝術論著。洛馬佐的繪畫老師認識列奧納多,而洛馬佐本人也采訪過列奧納多的學生梅爾奇,所以接觸到了一些第一手素材。洛馬佐對列奧納多的性取向直言不諱。此外,還有兩部篇幅較短的傳記也來自列奧納多同時代的作者,一位是佛羅倫薩的商人安東尼奧·比利,另一位是意大利醫(yī)生和歷史學家保羅·焦維奧。

這些早期的傳記多次提到了列奧納多的外貌和性格。他的俊美和優(yōu)雅引人注目:他有順滑的金色卷發(fā)、發(fā)達的肌肉和驚人的力量,而且當他身著鮮艷的衣袍穿行于市鎮(zhèn)或者騎馬時,渾身散發(fā)著典雅之氣。據(jù)《加迪亞諾匿名者書》記載,“列奧納多的美貌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他比例勻稱且舉止優(yōu)雅”。此外,列奧納多不僅健談,還極有魅力,他熱愛大自然,對人和動物的溫柔與善良眾人皆知。

但是,還有些細節(jié)眾說紛紜。我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關于列奧納多的生平有諸多不確定之處,從他的出生地到去世的場景,一直都存在爭議,也不乏神話和謎團。對此,我努力給出最客觀的解讀,同時在注釋中列出不同的觀點。

還有一些發(fā)現(xiàn),開始時讓我驚愕,而后又讓我感到竊喜,我發(fā)現(xiàn)列奧納多不總是一位巨人,他也會犯錯誤。他還會開小差,事實上,他對數(shù)學問題的鉆研后來變成了一種耗時的消遣。他因為很多畫作半途而廢而“臭名昭著”,最有名的包括《博士來拜》、《荒野中的圣杰羅姆》及《安吉亞里之戰(zhàn)》。因此,現(xiàn)存最多僅有十五幅完全由他創(chuàng)作或主要由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

雖然與列奧納多同時代的人普遍認為他友善溫和,但是列奧納多也有黑暗的一面和不安的時候。透過他的筆記和繪畫,我們得以窺視到他狂熱、充滿想象力、躁動不安,以及時而欣快的頭腦。如果他是一個21世紀初的在校學生,可能已經(jīng)在接受藥物治療來緩解情緒波動和注意缺陷障礙了。有人相信藝術家都是問題纏身的天才,無論這是否屬實,我們都應該為列奧納多可以用自己的武器殺死“惡魔”,并召喚他的“神龍”感到慶幸。

在他的筆記中,有這樣一則奇特的謎語:“似人巨像,汝愈近之,其形愈小?!敝i底是:“燈下之影?!?sup>這個道理似乎也適用于列奧納多,不過,因為走近而發(fā)現(xiàn)他是凡人并不會對他有任何貶損。無論是他的影子,還是他本人,都值得被注目欣賞。他的小毛病和怪癖反而讓我們覺得親切,不僅可以把他當作偶像來模仿,更能理解他偉大成就的不凡之處。

涌現(xiàn)了列奧納多、哥倫布和古登堡的15世紀,是一個發(fā)明、探索和通過新技術傳播知識的時代??傊拖瘳F(xiàn)在我們身處的時代一樣。因此,我們可以從列奧納多身上學到很多。他能將藝術、科學、技術和想象力融為一體,這也是創(chuàng)造力的經(jīng)久秘方。同時,他也能對自己稍顯異類的地方泰然處之:私生子、同性戀、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而且有時還像個“異教徒”。15世紀的佛羅倫薩之所以能蓬勃興盛,也是因為它能包容這樣的人。最重要的是,列奧納多永無止境的好奇心和實驗精神提醒著我們,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我們的孩子,都不應止步于吸收知識,更要去質(zhì)疑,要充滿想象力,要敢于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時代的異類天才和革新者一樣。

Codex Atl.,391r-a /1082r; Notebooks /J.P.Richter,1340.The issue of the date of this letter is addressed in chapter 14.Only a draft that he made in his notebook still survives,not the final version he sent

為尊重原著表述,且不與達·芬奇家族的其他成員混淆,本書均用列奧納多指代達·芬奇?!幷咦?/p>

Kemp Leonardo,vii,4; Kemp’s theme in this and other works is the unifying patterns that lie below Leonardo’s diverse endeavors.

原著在提及這一概念時,語句為“光線如何攝入角膜”,表述有誤,經(jīng)與作者確認,應改為“光線如何照射在視網(wǎng)膜上”?!g者注

Codex Urb.,133r-v; Leonardo Treatise /Rigaud,ch.178; Leonardo on Painting,15.

Author’s interview with Steve Jobs,2010.

Vasari,vol.4.

Clark,258; Kenneth Clark,Civilization (Harper & Row,1969),135.

Codex Atl.,222a /664a; Notebooks /J.P.Richter,1448; Robert Krulwich,“Leonardo’s To-Do List,”Krulwich Wonders,NPR,November 18,2011.Portinari was a Milanese merchant who had been to Flanders.

Notebooks /Irma Richter,91.

Windsor,RCIN 919070; Notebooks /J.P.Richter,819.

Paris Ms.F,0; Notebooks /J.P.Richter,1421.

Adam Gopnik,“Renaissance Man,”New Yorker,January 17,2005.

Codex Atl.,196b /586b; Notebooks /J.P.Richter,490.

I would like to thank Margot Pritzker for an original of the second edition and some scholarship surrounding it.Vasari’s book is available in many places online.

Vasari declared that his theme was “the rise of the arts to perfection [during the era of ancient Rome],their decline,and their restoration or rather renaissance.”

Anonimo Gaddiano.

Depending on definitions and standards,different scholars put this number as lo as twelve and as high as eighteen.According to Luke Syson,curator at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London and the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New York:“He started probably no more than 20 pictures in a career that lasted nearly half a century and only 15 surviving pictures are currently agreed to be entirely his,of which at least four are to some degree incomplete.”A running discussion of the changing expert attributions and disputes over Leonardo autograph paintings can be found at “List of Works by Leonardo da Vinci,”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 /wiki /List _of _works _by_Leonardo_da_Vinci.

Paris Ms.K,2:1b; Notebooks /J.P.Richter,1308.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