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貴圈”
我從來沒有渴望通過認識誰來改變命運。只是堅持自己的原則,
不刻意抬高或低估自己的性別和身份,用心交了一群善良的朋友。
他們當我是一個來自中國,值得信賴的勤奮女孩,與我分享不同領(lǐng)域的生活。
5A級外交官地陪
老歐,全名叫作歐倫斯(Stephen A.Orlins),是個地道的中國通,也是我剛剛到紐約時認識的唯一當?shù)厝?。他是美中關(guān)系全國委員會會長,涉足中美關(guān)系三十多年,是一位資深外交家。對很多人來說,跟老歐見上一面都是值得吹噓的事。他辦公室墻上有他與自鄧小平以來歷任中國領(lǐng)導人的合影,他所在的美中關(guān)系協(xié)會,最令人稱道的成績,是促成了1972年的乒乓外交。
我們是在國內(nèi)一個朋友的飯局上認識的。席間聽我跟朋友討論一個房產(chǎn)項目,他發(fā)現(xiàn)我懂得不少。臨走時,我開玩笑說,等我到了紐約,找你當向?qū)А?/p>
沒想到才過幾個月,我就把自己扔到了紐約。茫茫人海,舉目無親,老歐,你可是答應過給我當向?qū)У陌。?/p>
年逾六旬的老歐不但當過我的向?qū)?,還當過我的臺詞課外援老師,他也是我在紐約鐵瓷的朋友之一。在別人看來,年齡、性別、國籍、身份的差距,都是彼此成為好友的障礙,但實際上,這都不是問題。
老歐說過一句話:“小田不在紐約,我的生活都沒那么有趣了。”是的,我不在,他連電影都要少看一半。
2011年4月我剛到紐約,那時什么都新鮮,我又只認識他一個人,所以常常會“煩”他,約他一塊兒吃飯、看電影、看演出、去博物館,等等。我們倆都喜歡走路,有一次,我們從上東區(qū)一直走到下城的東村,幾乎縱跨了大半個曼哈頓,兩個小時,不見倦色,邊走還邊讓他講,這棟樓是做什么的,那個區(qū)有什么特點,把他給“嚇”到了,說沒見過這么愛走路的中國人。
上至八十幾街,下到東村西村,曼哈頓核心區(qū)的每條街我都走過。這是我的一個習慣,初到一個城市,我需要用徒步丈量的方式來消除心中的陌生,就像我剛從上海去北京的時候,會不停地在城內(nèi)兜圈一樣。這樣的生活,對我來說意味著,每天都在汲取新的營養(yǎng)。
我說老歐是帶我認識曼哈頓的第一個向?qū)?,還因為他教會了我如何在曼哈頓看房。每當我們一同在曼哈頓徒步行走時,他都會實地為我普及最基礎(chǔ)的房產(chǎn)行情。可能是因為曼哈頓的房產(chǎn)市場太成熟了,所以精細程度遠遠超過國內(nèi),每一個細微的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都會體現(xiàn)在房價上。比如這條街上有家很好的健身房,那條街上有一個垃圾站,甚至一個路口刮大風,都會讓相鄰幾條街的房價大不同。
記得有一次,他拿著一本房產(chǎn)公司的案例冊,給我一套房一套房地分析每個價格的成因,大概講到三分之一時,我就開始參與討論,說出我的判斷,翻完整本冊子,我嗓子都說啞了。但也就是那次,我覺得我對曼哈頓開竅了。
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為什么我們倆會成為好朋友。在老歐那兒,答案很簡單:“她那么努力,又那么能干,誰都愿意幫她??!”后來一次聊天,他對我一個朋友說,覺得小田不像是只有幾年闖蕩社會經(jīng)驗的人,而像是有幾十年的經(jīng)驗。他說我為人處事,像五六十歲的人。
老歐說我是他認識的所有中國女孩中,好奇心最強的一個,他從沒見到一個中國人要這么全方位地獲取在紐約的經(jīng)驗。聽到這位老辣外交家的夸獎,我心中竊喜,當然我也可以理解為“善意的謊言”,客氣也是美國人和外交家共同的特點。
老歐閱人無數(shù),也深懂中國。他從1970年開始學中文,在哈佛大學拿到中國歷史學士學位和法學博士學位。1979年中美建交時,他是美國國務院的法律顧問之一,并于當年年底來到北京,為市政府官員介紹美國合同法,在中國待了兩年。后來他在幾家投資公司工作過,還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寬頻通信服務公司。
三十多年來,老歐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中國度過的。他清楚地記得第一次來中國是1979年10月19日,坐了27個小時轉(zhuǎn)了三趟飛機于深夜十二點多到達北京,從首都機場坐車到天安門東側(cè)的北京飯店,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只有馬車。中國這三十多年來的巨變,是他看著過來的。
他是曼哈頓上層社會里的標準一員,生于斯長于斯,生活圈子的固化給自己設(shè)定了很多無形的界線。因為常常要陪我一起“探索紐約”,他反而去到了很多他平時絕對不會去的街區(qū),接觸到了很多他平時接觸不到的生活。比如拜訪我租的第一處小公寓,比如我?guī)ヒ粋€以色列人的房產(chǎn)中介家吃飯,還有看一些先鋒舞臺劇演出,這些生活對他都是新奇的經(jīng)驗。
我們當初認識時,我只是以平等的態(tài)度相待,沒指望通過他結(jié)交什么權(quán)貴,只是問他說我過幾個月會來紐約,能不能帶我四處看看。他后來回憶說,我剛到紐約跟他吃第一頓飯的時候,整個晚上幾乎都不相信我說的話,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率性的中國女孩,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向往什么,都直言不諱。
在老歐看來,總是被人以“大人物”相待,眾人和他保持著距離感,而別人拿你當大人物,你不自覺就得裝成大人物,其實很累。恰恰我待他如哥們兒,對他來說,喜出望外。
有時,他也會幫我拓展我的生活,比如帶我去唐人街吃小籠包。他教會了我一個請客的絕招,就是請西方人吃中國菜的時候,小籠包和烤鴨這兩樣是必殺技,沒有一個西方人會不愛吃。不過老歐的胃已經(jīng)很中國化了,他年輕時交過一個湖南女友,教得他一口流利的中文,也教會了他吃辣。現(xiàn)在,年紀越大,越愛吃辣。
老歐為人風趣幽默,時常會和我分享遇到的趣事。小布什當總統(tǒng)之前,老布什曾邀他去華盛頓,為小布什介紹中美關(guān)系的情況。介紹的過程中,他看著小布什的眼神,越講越簡單,越講越簡單。
講完后,20世紀70年代曾隨父親在中國住過一年多的小布什就問了他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中國的女孩還像以前那樣,都穿一樣的衣服嗎?第二個是,你打棒球嗎?喜歡棒球的話,歡迎來德州看我們的棒球賽。于是,和他同去的合作者打賭這個人一輩子也當不上美國總統(tǒng),結(jié)果嘛,大家都知道啦。
我問過老歐為什么要為政府打理美中關(guān)系委員會這樣一個非盈利性機構(gòu),他說是為了“感恩”。老歐是猶太裔,全家在1939年從歐洲來美國避難,母親對他說:“是美國政府美國人民救了我們,不然就沒有你,所以你有義務為美國人民服務?!崩蠚W說他長大之后,一直想去西點軍校讀書,后來投身中美關(guān)系方面的事務,也是這個原因。
不論多久沒見面,只要老歐在紐約或是北京,我們都會一起吃個飯聊聊天。小打小鬧的小差使,我也仍然不客氣。
比如銀行信用卡寄來了,我是個說明書閱讀障礙患者,不知道怎么開卡,我就會在吃飯時塞給他:“老歐,幫我一下?!彼缓貌磺樵傅啬闷鹗謾C,手指戳來戳去,幫我搞定。嘴里還嘟噥著:“平時這些事都是我秘書幫我做的,現(xiàn)在我卻幫別人干這些事?!?/p>
還有一次,我買到了一塊好地毯,趁他去中國辦事,就借他航空白金卡特惠幫我?guī)Щ刂袊?。那個地毯整整100斤啊,就這樣被他不情不愿地捎了回去?!拔疫@輩子都不會幫人帶這么沉的東西?!焙髞砻看我娒?,他都會說這么一句。
男人和女人能成閨密嗎?
假如拒絕追求者之后,雙方還能做朋友嗎?答案在下面。
我準備去紐約的那一年,有個朋友請我吃飯,吃完飯,大家又去了一個叫D的美國朋友家,大家聊得還不錯,他聽說我不久之后要去紐約,就說下次見面多聊聊。
后來再見面,他對我示好,但意思表達得十分婉轉(zhuǎn)。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女孩們都會有點為難,如果他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又希望能保持朋友關(guān)系的話,總覺得拒絕得太干脆,沒準連朋友都沒得做。
與其糾結(jié),不如干脆。
在他沒有明確表白之前,不傷和氣地讓他知道我已經(jīng)有男朋友了。這樣的暗示并不難,比如向他詢問買什么樣的禮物送給自己的男朋友會比較合適?
如果暗示“名花有主”無效,對方心存僥幸“挖墻腳”,那么不妨把球踢給對方——要不要我?guī)湍憬榻B朋友???你喜歡什么類型的女生?
就這么兩三個回合下來,我和D的關(guān)系性質(zhì)界定清楚了。之后,交往起來坦蕩蕩,我們反而成了挺好的朋友。
我曾經(jīng)遇見過一些女性朋友,她們會說,如果有男人特別喜歡我,我卻拒絕他,不是傷害他嗎?于是保持著牽牽絆絆的曖昧關(guān)系。但我相信99.9%的男人,不會因為你拒絕就自殺抹脖子,當沒成為正式女友前,不要高估自己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我常常跟女性朋友們說,男人并不怕被拒絕,只是討厭被戲弄。不要試圖戲弄別人,曖昧游戲玩到最后,就是玩火自焚。
有些女孩會以為曖昧關(guān)系是種挺好的關(guān)系,但我個人覺得,如果你不想把事情弄得很糟糕的話,最好早點說明白。一旦男人覺得你是在利用他的時候,就會非常反感你。但如果一開始你就說清楚了,對方通常就會OK,那好吧,那我知道了。其實,本就有一個所謂的門柱,早點指明方向,他會知道界限在什么地方。
我去紐約后,有次D來紐約出差,那陣子正好趕上一個大型會展舉行,酒店非常緊俏,我?guī)退韺ち艘粋€住處。他說自己在紐約有幾位長輩,從事房地產(chǎn)生意,雖然訂酒店這種事情不太合適麻煩他們,但沒準將來在紐約有一些項目可以與我合作,因為他知道我曾經(jīng)在中國從事過房地產(chǎn)業(yè)。
D的家族和中國的淵源非常深厚。他是美國的富N代,家族企業(yè)是從事重型機械業(yè),十多年前就已經(jīng)在中國做生意。他的爺爺從七十歲那年開始,每年都來中國。他家有8個會說中文的兄弟姐妹,有一次我和他的家人一起吃飯,他表弟吃著吃著飯,突然拿起酒杯來敬酒,念起了唐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家庭。
D把他的兩任女友都帶出來和我吃飯,去年他結(jié)婚了,今年得了個女兒。我們始終保持著很好的朋友關(guān)系,后來,我有意將來從事抗衰老美容業(yè),組織了一個小訪問團去全世界美容業(yè)最發(fā)達的巴西考察,他還陪我們?nèi)チ艘惶?,因為家族生意的關(guān)系,D在巴西也有一些人脈,介紹了不少行業(yè)專家傳授經(jīng)驗。
事情就是這樣,當你有分寸地拒絕了一個人,反而顯示了自己的坦誠,這份坦誠足以讓識人者視為交友前提,為之后的友情做了背書。
通過D這個好哥們兒,我在紐約慢慢地認識了好多有意思的人,特別是那些掌控著紐約所謂上流社會的猶太人,我管他們叫“紐猶”,這些大佬可不僅僅是土豪那么簡單。
曼哈頓主流圈長什么樣兒
紐約說大極大,據(jù)說連紐約的警察都由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人組成;說小又極小,中心區(qū)曼哈頓是一個可以主要靠步行生活的地方。走路快的話,兩小時可縱貫,40分鐘可橫穿。這片不大的區(qū)域,又分為上城、中城和下城。
上城是傳統(tǒng)富人區(qū),守著中央公園,上東區(qū)住的常常是“老錢”家族,講身份和做派;相鄰的上西區(qū),住的是與他們相似,但稍后富起來的一撥人,只因為上東區(qū)漸漸住滿了,所以擴展到了西邊;中城更多是商業(yè)區(qū)和寫字樓,近年也出現(xiàn)了新的時髦區(qū)域;下城的一些區(qū)域則更藝術(shù)、更有朝氣,算是新貴聚居的地方,目前那里的房價更貴。
所以,在紐約有人問你住在哪兒,其實是在問你處于金字塔的哪個位置,階層最分明的地方,才是最講究地址的地方。
我認識斯哈泊,是剛在紐約買房那會兒,D介紹我們相識的。斯哈泊住在上東區(qū),屬于“紐猶”的一員。常常有人說曼哈頓就是個猶太村,不是因為猶太人的數(shù)量多,而是他們團結(jié)一心,牢牢把控著美國社會最重要的命脈。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很多時候都是由他們來下定義。
這一系列對美國社會命脈的“把控”,體現(xiàn)在斯哈泊這位曼哈頓一線地產(chǎn)商身上,具體是什么狀況呢?大概就是麥迪遜大街的幾幢辦公樓,是他開發(fā)的產(chǎn)業(yè);中城十幾街的一處占據(jù)了半層樓的事務所,是他的辦公地;上東區(qū)一處五層的聯(lián)排別墅(townhouse),是他城內(nèi)的居所;開車3小時可到的長島的一幢別墅,是他周末的家……
有一次,我跟斯哈泊從他位于三十幾街的辦公室開始往上城走,走到他位于八十幾街的家去吃飯,沒想到,幾乎每走一條街,都會碰到熟人同他打招呼,有拎著公文包的,有穿著漂亮禮服的,有推著嬰兒車的。我開玩笑說,你認識半個紐約的人???斯哈泊大笑:“所以說嘛,你知道我根本就沒辦法帶女孩兒出門,這兒的人都認識我?!?/p>
何止是認識。我認識的他的朋友中,像被《Bazaar》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50位女性的整容大夫海迪是他的幼兒園同學;某著名珠寶品牌最大供貨商麥麥德是他中學同學的弟弟;某著名投行的亞太區(qū)總裁Brown是他兒子的教父,斯哈泊還做過他的伴郎……所以在曼哈頓有一句話,不要得罪猶太人,你得罪了一個猶太人,就等于得罪了一群猶太人。
猶太人各大家族之間的關(guān)系,往往不是通過一代人建立起來的。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建立起來的圈子社交,牢固、好用、隨時延展,且善于適應各種變化。圈子,是跟隨他們一生的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