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享清華·人在清華大學(xué),胸懷世界
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誰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你開了一扇窗,冥冥里,另一扇窗,就會悄然合上。他的目光,滑過一行行墨色的文字;他的手指,游走過一頁頁靜默的書香;他的靈魂,飄移過一個瑰麗如月的世界。當他的思想同這些文字撞擊,就演奏出一首驚艷的小夜曲,溫柔、安靜,又帶著震撼世人的力量,像荒丘的風,生生不息,終不枯竭。
十五分的數(shù)學(xué)
說起來,文科生對于數(shù)學(xué)的深惡痛絕,原來是源遠流長的。才氣過人如錢鐘書,也是提不起半點興趣。這讓許多擁有相同感受的文科生們,總算多了一絲心理安慰。當看到錢鐘書也偏科偏得厲害,數(shù)學(xué)只能考十五分時,內(nèi)心深處,大有揚眉吐氣之感──你看你看,就連這么厲害的人,數(shù)學(xué)也是短板,可見這玩意兒確實討人嫌。可其實,只消一句話就能將他們噎得無話可說:人家數(shù)學(xué)十五分照樣能上清華大學(xué)!
那還是在一九二九年,已經(jīng)從桃花塢中學(xué)順利畢業(yè)的錢鐘書報考了清華大學(xué)。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學(xué)府,當時一共有兩千多名學(xué)子報考了這里,而這所高等學(xué)府只打算在這么多學(xué)生當中錄取一百七十四人。成績一出來,錢基博發(fā)現(xiàn)鐘書的名次排在第五十七位,這個成績算不上好,也不能說壞,如果按照排名錄取,顯然是毫無問題的。
可問題就出在鐘書的偏科上。
他的數(shù)學(xué)一向不好,幾乎算得上“爛”。當父親的,不管怎么用心替他補課,都沒辦法把他的數(shù)學(xué)拉到平均水平。而這次考試,鐘書的國文和英語都考出了極高的水平,唯有數(shù)學(xué),只有十五分。這在清華大學(xué)眾多考生當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情況。因此,當年關(guān)于錢鐘書能否進入清華大學(xué)的問題,成為清華大學(xué)上下皆議的熱門話題。許多教授都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xué)生,應(yīng)該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而錢鐘書偏科如此嚴重,顯然是不符合預(yù)期的。最后,還是當時的清華大學(xué)校長羅家倫先生力排眾議,覺得若是就此將鐘書拒之門外,恐怕會流失一個未來的精英,于是破格錄取了鐘書,使得他能夠成為清華大學(xué)這所最高學(xué)府的一名學(xué)子。
那個蟬聲不絕于耳的盛夏,這個意氣風發(fā)的年輕人背上行囊,辭別了雙親,搭乘北上的列車,目的地,是北平。鳴笛聲宛如撕破了蒸騰的熱氣,他從車窗外望出去,江南的一草一木,漸漸遙遠,熱氣漸次染上,結(jié)在窗框,就像一層凝霜。少年的心里,第一次嘗到了離鄉(xiāng)的愁。有句古話說,“才知相思,便害相思?!敝诔醮坞x開故土的游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幸好,那個他心儀了多年的學(xué)府,以強大的胸懷,彌補了游子的鄉(xiāng)怨,驅(qū)散了他的小小悲傷,淡淡離愁。
都說,在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座城。落花飛絮,春煙碧水,你將世上最好的風景賜予它,以天地間最華麗的字眼形容它,用一顆心最溫柔潔凈的美好包裹它,任何人都不能輕而易舉地踏入這座城池。它,只屬于你,屬于你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
而清華大學(xué),在錢鐘書心里,就是這樣一座圣潔而高貴的城池。他熟知它的過去,走入它的此時,便深知,自己將會與它共同創(chuàng)造未來。它的過去,是清政府為留洋學(xué)生建立的預(yù)備學(xué)校,到了一九二八年,羅家倫先生擔任校長時,這已經(jīng)是一所承載了中國學(xué)子夢想的殿堂校園了。從他破格錄取了錢鐘書時所顯露的性情來看,這位校長,顯然是一位有追求有理想并且愿意付諸實踐的實干家。也正是這樣一位領(lǐng)導(dǎo)者,改變了鐘書一生的命運。
當鐘書踏入清華大學(xué)的校園時,他望著連綿的碧梧和翠柳,百味雜陳。時隔一個夏天,他還是能清晰而深刻地記起放榜那日,他在人群里,看到紅紙上自己的名字,心里有點小凄涼。不出所料,國學(xué)和外語的成績都不錯,甚至有點超出了自己的預(yù)期,可數(shù)學(xué)的慘敗,亦是超出了自己的承受底線。
想來自己同清華大學(xué)是無緣了吧!因為他知道,清華大學(xué)沒有這樣的先例,會錄取一名連數(shù)學(xué)都不能及格的學(xué)生。按照老規(guī)矩,他大概是要名落孫山了??尚睦飳嵲诓荒懿淮嬖谀敲匆稽c小僥幸,或許那些教授看在自己傲人的國學(xué)和外語成績上,能夠網(wǎng)開一面,破格錄取,這如同漆黑的深夜里,一縷豆大的燭火,雖然細微,可心里藏著那么點希望,就不會絕望得近乎傷心。
這時候,便有人來勸:“你的父親也是當過清華大學(xué)教授的,清華大學(xué)的故交總能剩下幾個,要是去找找那些長輩,或許能夠挽回?!辩姇睦镫m然難過,但他并沒將這種話放在心里。他自幼能將四書五經(jīng)倒背如流,又閱盡群書,心里是有幾分文人的傲氣的,走后門這種事,并不少見,可不見得他就要與之同流。若是這次敗北而歸,至多再考一年,回家好好溫習(xí)數(shù)學(xué),來年再戰(zhàn),總能憑自己的本事,堂堂正正地走入清華大學(xué)。
正在茫茫然走著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學(xué)生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你就是錢鐘書?校長在找你呢!”便是這個瞬息,那縷豆大的燭火仿佛燎原的星火,頓時滾燙了半壁江山。校長日理萬機,這時候見自己,不會是為了笑一笑他的數(shù)學(xué),想必是事情有了轉(zhuǎn)機。他雙眸一亮,連忙快步走向行政樓。
錢鐘書推開校長室,一位衣著簡樸、氣質(zhì)高華的中年人坐在書桌前,他便是當時的清華大學(xué)校長羅家倫。羅家倫看到鐘書進來,抬起頭微微一笑。錢鐘書雖然心里有幾分揣測,可終究忐忑不安,幸好鐘書沒有將這種弱勢表現(xiàn)出來,他依舊站得筆直,至少場面上,半點都不怯場??吹剿@副模樣,校長倒是哈哈大笑起來,幾句話就徹底卸下了鐘書心里的忐忑。
他直截了當?shù)卣f:“老實說,按清華大學(xué)的老規(guī)矩,你數(shù)學(xué)考成這樣,學(xué)校是不能錄取你的??晌矣X得,你的另外兩科成績,實在是高。不得不說,連我都要對你肅然起敬了,所以,錢鐘書同學(xué),你被清華大學(xué)破格錄取了。”
這個結(jié)果,顯然是在鐘書的意料之中,盡管心里早有準備,可當這個消息從校長口中說出來時,他卻覺得整個天地之間,頓時明朗起來,陽光密密匝匝地透窗而入,明亮的光線里,仿佛還有青草的翠綠香氣,湖水的澄凈味道。一切,都是那樣美好,美好得這位一向老成持重的年輕人,幾乎想吹起口哨來。
他忘記了自己是怎么走出校長室的,飄飄然走到校門口,才想起自己應(yīng)該寫封家書回家,告訴對自己寄予厚望的父親這個好消息。他顧不得跑回旅館,找來紙筆就在附近的小亭子里開始寫信。
多年以來,他和父親的家書都是文言文對答,這個習(xí)慣,在彼此老去后,也依舊保持。那天的家書,亦是如此。他沒有一開始就將這個喜訊寫下,而是從容地從離開家鄉(xiāng)時開始說,一路上的見聞,北平的風景,北方人的脾性,娓娓道來,格外生動。最后,他才開始提筆寫這次的考試成績,國文和外語極好,數(shù)學(xué)是意料中的差,可自己運氣好,遇上一位極好的校長,所以他還是被錄取了。
這種先抑后揚的寫法,相比于開門見山的寫法,仿佛給予讀信人的歡喜,要濃重許多。其間,他的行文筆法,已頗為老練,很是有了幾分后來《圍城》的光彩。而這種才華,將會在他就讀清華大學(xué)期間,更加盛大美麗。他會用自己的實力與潛力,來證明羅家倫先生的選擇并沒有錯,他是與眾不同的,未來也將走出不一樣的天地。
不論是對于錢鐘書,還是清華大學(xué),因為嚴重偏科而破格錄取都是百年不遇的事件。這是一次美麗的偶然,他為后世太多偏科生締造了夢想,于他自己而言,這機緣更是驟然打開的大門。他以此為基點,撬起了不一樣的人生,準備在新的天地里大施拳腳。
橫掃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
總有一些人,生來就是招人嫉妒的。有人說,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誰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你開了一扇窗,冥冥里,另一扇窗,就會悄然合上。當然,世界這樣大,完美的定義那樣豐富,自然難以集上帝的萬千寵愛于一身。不過,因為際遇與選擇的不同,也總會有人獲得更多的幸運。
而錢鐘書,就是這樣一顆閃閃發(fā)亮的星星。即使走在群英薈萃的清華大學(xué),他亦是其中最閃耀的星辰。尤其是當他進入清華大學(xué)外文系后,先后掌握了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甚至是艱澀的拉丁文,這樣的天才,在令人驚嘆的同時,終究也難免招來羨慕、嫉妒以及淡淡恨意。其實多數(shù)時候,之于天才,我們是愿意敬仰和艷羨的,可當埋頭苦讀覺得人生艱辛?xí)r,若有人漫不經(jīng)心地抱著雙臂從窗前走過,每個人的心里,想必都覺得這個世界太殘忍,這個人太招搖。
其實鐘書心里并沒有招搖的意思,他還不至于清閑到這個程度。但他確實很少做出一副痛下苦功的樣子,很少像其他勤勤懇懇的同學(xué)一樣,專注上課,認真記錄下教授的每一次高談闊論,恨不得頭懸梁,錐刺股。
上課時,大家?guī)У氖钦n本,他帶的卻常常是與科目無關(guān)的雜書。他也很少認真聽講,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投注在手中的那本書上,目光純粹,從不走神。做的是學(xué)渣的事,考的卻是學(xué)霸的分,往往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叫人覺得天地凄涼的。
只是幸好,這種人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也只是平平淡淡、朝九晚五的尋常人,做尋常事,也只懷揣一點小心思,有點閑,也有點喜悅,會因為一些微小的事情流淚,也會因為冬天里一杯不經(jīng)意的熱咖啡而暖溢心房。
當鐘書毫不在意地從同學(xué)們身邊擦肩而過時,身后留下的,大多是羨慕不已的余光。他將這些余光落在身后,鈴聲一響,就匆匆走出教室。他的目的地,是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在他的大學(xué)時光里,這幾乎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宿舍,除了上課和睡覺,他幾乎將整個人都埋了進去。
在當時,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是全國藏書最豐富的地方,不論是什么類型的書籍,甚至是珍貴的孤本,都能在這里找到。而這些鎮(zhèn)館之寶,并沒有因為有價無市的價值被束之高閣──清華大學(xué)的每位師生,都有翻閱的權(quán)利。
如果說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是一片廣闊無垠的雪原,那么錢鐘書便是這片雪原上無休止翱翔的雄鷹,他展開凌厲的羽翼,在無邊無際的原野里,肆意攫取他的獵物。他近乎渴望地、貪婪地走入這個世界,如久旱的泥土,盡情汲取雨后的芬芳。他數(shù)學(xué)雖然不好,總是令人誤認為他只是擅長國學(xué),其實錢鐘書不僅僅是個語言天才,他的興趣亦是十分廣博,連艱深的哲學(xué)和心理學(xué),亦是有所涉獵。
而有人這樣說,在當時的清華大學(xué),錢鐘書是借閱書籍最多的學(xué)生。他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這樣一個年輕人,一副細絲眼鏡,有時候會悄悄滑下來,露出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眸;他的劉海已經(jīng)有點長了,微微遮住了眉眼,可他穿得很干凈。這些都是最普通不過的樣子,清華大學(xué)校園里這樣的學(xué)生簡直比比皆是??勺蠲黠@的,是他手上永遠都不曾放下的書,仿佛書中的墨香,已經(jīng)將他和文字融為一體,任何事情,都無法拆分他們。
有時候,總會覺得緣分是多么奇妙?;蛟S,就在伯父為他取名叫作“鐘書”的時候,他和書籍深厚無比的羈絆,就已經(jīng)暗然滋生,在日后的時光里,塵埃驚散,流水如花,他們的糾纏愈演愈烈,最終密不可分,如同渾然一體的血肉,倘若強行拆散,想必那個嗜書如命的年輕人,會神魂俱傷。在旁人無法了解的世界里,他與書是朋友、親人、愛人,缺一不可。
鐘書看書的速度十分快,總是能用別人看一本的時間,就看完了數(shù)本??伤⒎青駠魍虠棧疵勘緯?,都會做上十分詳細的注解,寫下自己的思考,甚至一本書看下來,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他的手筆。他讀書,讀的早已不是趣味,他沉浸在文字世界里,仿佛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與作者的親密交談,他們言笑晏晏,賓主盡歡;他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他們相視一笑,千言萬語,一切盡在不言中。這樣的閱讀,才是真正升華到靈魂高度的閱讀,將自己的整個身心,都帶入其中。走出來時,那些精髓,才會與本我的思想相碰撞融合,最終淬煉成完全屬于自己的智慧。
于是,就有人發(fā)現(xiàn),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的大多數(shù)書籍上,都留下了他的筆墨。這難免會令人產(chǎn)生自嘆不如之感。當翻看一本聞所未聞的書時,卻愕然發(fā)現(xiàn)這本書早已有人研究得熟透,而當你丟棄它,從浩瀚的書海中又抽出一本,最終又發(fā)覺,那個人的筆跡依舊行走在字里行間,筆走龍蛇,瀟灑又肆意,心里的崇拜,何止是小小的一滴。
因為書看得實在是多,于是有時候鐘書自己也難免記混了。有一次,他拿了一本書,竟然發(fā)現(xiàn)上面有自己的筆記,仔細一看,筆記里帶著許多激憤之語,想必那日心情不好,因此多有偏激評論,為了不誤導(dǎo)后人,他又拿起筆,在原來筆記之后補上一句:書本無過,我有多失,并非有意冒瀆。寫完之后,他便將書放回原位,打算第二天接著過來看,沒想到次日翻開時,竟有人在后面接道:不知何處憎書人,眼前涂抹丟煞人。不悔自己無顏色,卻將丑語怪他人。這人倒也有意思,前兩句夾槍帶棒,后兩句連自己也諷刺上了。
鐘書不由展顏,略思片刻,他便提筆道:無端弄筆是何人,剿襲清華錢子文?從那人的筆法中看來,顯然是《紅樓夢》的忠實讀者,鐘書便也同樣化用了《紅樓夢》中的句子,回敬那人不知反省,只知道諷刺他人。可見,他學(xué)識淵博,遍覽群書不是沒有道理的。淡淡幾句,幽默又精辟,也不傷和氣,四兩撥千斤的功夫,是練得相當?shù)郊摇?/p>
那些年,時光精粹如水晶,清淺地掠過他頭頂?shù)奶炜?。他的目光,滑過一行行墨色的文字,他的手指,游走過一頁頁靜默的書香;他的靈魂,飄移過一個瑰麗如月的世界。當他的思想同這些文字撞擊,就演奏出一首驚艷的小夜曲,溫柔、安靜,又帶著震撼世人的力量,像荒丘的風,生生不息,終不枯竭。
遇上最好的伯樂
每一匹千里馬,都心心念念遇上一位伯樂;每一顆來自深海的明珠,都不愿意被堆積于茫茫人海,被淡忘,被蒙塵與遺失;每一位身懷才華的人,也都深深渴望著,在不久的將來,甚至就在下一個瞬間,便有步履輕盈、目光和藹的人推門而入,愿意挖掘開發(fā),幫助自己將最動人的一面打磨造就。
是的,千里馬需要伯樂慧眼相識,明珠需要識貨人拂去滿身塵埃,有才華的人們也需要有人來安慰、鼓勵、寬容,甚至是包裝。
錢鐘書是幸運的。
清華大學(xué)賦予他一個通往天堂的臺階,而他不卑不亢、沉穩(wěn)有度地拾級而上,直至走到鮮花爛漫的境界。他的成功不是偶然,除卻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之外,一路上,也有“貴人相助”,一路偕行。
羅家倫先生,是錢鐘書人生道路上第一位“貴人”。論聲望,羅家倫似乎并沒有其他清華大學(xué)校長那樣出眾,然而論功績,卻是清華大學(xué)改革校風、有容乃大的一代宗師。在他擔任清華大學(xué)校長期間,第一,清華大學(xué)開始招收女生;第二,破格錄取了錢鐘書。光是這兩樣,就足夠這位老先生在清華大學(xué)校史上擁有一席之地了。
但他和鐘書的緣分并不長,很快,他被調(diào)離清華大學(xué),告別了這所美麗的校園。然而,他們依舊有書信往來。羅家倫很是欣賞錢鐘書這位小友,甚至將自己的詩作寄給這位小友品鑒。羅家倫的詩其實寫得極不錯,錢鐘書也是個好詩之人,于是專門寫了詩評寄回去,用的依舊是文言文,翻譯成白話便是:“您的詩寫得真是如珠如玉,我從前聽說您詩字雙絕,字我是見過的,如今見了您的詩,才覺得盛名之下,果然不虛。這首詩我一定會好好保存,如果有機會,我也想請您幫我看看我寫的詩。”
后來,他果然將自己寫的詩寄給老校長。老校長亦是十分欣賞。一老一少,幾乎是白頭如新,傾蓋如故的典型代表。
另一位大詩人陳衍,亦是鐘書的良師益友。這兩人相識,始于路上巧遇。那時,他們都還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只是那位老人,時??吹界姇凶咴谇巴鶊D書館的路上,每一次見他,懷中都抱著五六本書,于是終有一日忍不住攔住了他,翻了翻鐘書手里的書,卻露出遺憾神色。
鐘書不由狐疑,他仔細打量了一下這位老人,忽然想起,眼前這位就是著名的詩人陳衍,號稱石遺老人。他即刻畢恭畢敬地請教,為何老人看到他手里的書,會是那樣的神色。陳衍笑問,他早就聽說清華大學(xué)來了個才子叫錢鐘書,可為什么這個才子只喜歡外國文學(xué),中國文學(xué)這樣深厚,卻不下苦功夫鉆研呢?
這個問題幾乎是問到了錢鐘書的骨子里──東方文學(xué)和西方文學(xué),究竟有什么差別。他已思索許久,此時有人提問,自然滔滔不絕:東西方的文化都是人類文化,沒有誰高誰低的問題。但是我以為中華文化其實在根骨上比西方文化更高,但西方的邏輯、系統(tǒng)卻是比我們的要優(yōu)越一點的,這也是兩者之間的相通之處……其實面對著自己的長輩,有點無禮,可陳衍不以為意,依舊面帶微笑側(cè)耳傾聽,這個學(xué)生很有意思,也很有本事。聽到最后,他不由夸贊鐘書,人人都說他學(xué)貫中西,不是沒有道理的。
此后,兩人成了莫逆之交。陳衍先生是戊戌變法的后人,思想比遺老們要開明許多。他與鐘書所深愛的西洋小說譯者林紓是好友,這位先生卻是個怪人,才華橫溢,一生翻譯了眾多外國小說,讀者遍布大江南北,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影響深遠??蛇@位老先生卻最厭惡旁人稱贊自己的譯作,如果有人告訴他,自己因為他的譯作而愛上了西方文化,老先生定然是要勃然大怒的,他以為,自己的譯作是用古文翻譯的,如若看過自己的譯作,應(yīng)該愛上的是中華文化。幸好,作為林紓先生好友的陳衍,并無這樣的怪癖,他雖然比錢鐘書要大上四五十歲,卻很是開通,算得上是舊文人當中脾性最好的人了。
在清華大學(xué)期間,鐘書還結(jié)識了一位對他極其欣賞的教授。那就是鐘書的老師吳宓先生。這是一位十分寬容善良的老師,唯有在上課時要求嚴格??社姇苌俾犓恼n,上課時基本上都是在看自己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吳宓卻并不怪罪他,反而很有縱容他的意味。對于這位學(xué)生,吳宓是格外寵愛的,甚至每次上課之后,都會請鐘書當堂站起來,評一評自己講課內(nèi)容里的優(yōu)劣。
而鐘書也毫不客氣,當著諸多學(xué)生的面就大肆點評,因為他知道,這位老師是不會在意的,反而會因為他的直截了當而心有快意。何況,他也認為,若是有意見不言明,反而藏著掖著,那才是對老師最大的不尊重。多年后,當他自己也走上了講臺,同樣成為了一名老師,才恍然發(fā)現(xiàn),當年的自己有多么驕狂不羈。為此,他專門寫信給吳宓,請求原諒。未想,吳宓根本就沒把當年的事情放在心上,反而安慰說,自己非常高興能夠遇見錢鐘書這樣的學(xué)生。他教過的學(xué)生千千萬萬,可也唯有錢鐘書,才能讓自己為他一再破例。
錢鐘書即將畢業(yè)時,吳宓非常希望鐘書能夠留下來,繼續(xù)在清華大學(xué)讀研究生,畢業(yè)之后便留在清華大學(xué),為學(xué)術(shù)界作出貢獻。為此,師徒兩人甚至徹夜長談,但最后,錢鐘書還是婉拒了老師的邀請。他覺得,以自己的知識水平,已經(jīng)沒有讀研究生的必要,他同校內(nèi)的幾個學(xué)長交流過,真正有才華者寥寥無幾,他無須再為了一個學(xué)位浪費有限的人生。對此,吳宓雖然覺得惋惜,也深知錢鐘書的決定或許才是最正確的。讀研究生,然后留在清華大學(xué)執(zhí)教,或許是許多人眼中的美妙人生,光輝、皎潔,又一帆風順。但是,這在鐘書眼中,卻并不是最期許的,他并不愿意將自己的人生僅僅停格于此,雖然他亦是深愛著這所校園。
他還有許多許多地方?jīng)]有走過,還有太多風景沒有看透,他對于這個世界來說,還是太渺小,太輕微,而他不愿意如同一顆最普通的塵埃那樣平靜、平凡地活著。歲月悠悠,時光芬芳而冷酷無情,一生這樣短暫和匆忙,在倉促的流光里,人們不能預(yù)測未來,不能折返前塵,唯一能夠緊緊握在手心的,便是匆匆的此時。可此時有多久呢?其實短到一睜開眼睛,就倏忽無蹤。所以,像鐘書一樣,放棄可能沉穩(wěn)的未來,放棄那些旁人眼中的美滿,勇敢地承擔起可能的風險,走向人生的未知,這未嘗不好。
因為那時,一顆心,是滿的,是從容的,是無知的,亦是無懼的。
踏墨走筆
清華大學(xué)為錢鐘書提供了一個盡情汲取知識的園地,也正是在這里,他開始了創(chuàng)作活動。那是這片古老土地上新舊交替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發(fā)生。青年是熱血澎湃的,女人是逐漸掙脫圍裙的,滿清的遺老們雖然抵抗著,但新世界新思潮的力量摧枯拉朽,已經(jīng)勢不可當。
錢鐘書誠然是嗜書如命的,卻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意氣書生。他也同樣關(guān)心著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樣密切關(guān)注著中國的命運。當時的學(xué)生,若想為這個國家做點什么,除了上街奔走呼號之外,最直接的便是出版刊物。而正好,清華大學(xué)有自己的刊物,叫作《清華周刊》,在學(xué)生當中很有影響力。
《清華周刊》原來是清華大學(xué)的學(xué)生自己創(chuàng)辦的刊物,一開始,也并沒有懷抱什么遠大目標,只是打算將學(xué)子們的日常生活記錄下來,供閑暇之余,博君一笑。隨著時間的推移,《清華周刊》漸漸增加了傳達時事的功能。通過這個渠道,清華大學(xué)學(xué)子們能夠盡快了解到國內(nèi)外時事,而他們的愛國心,也因此更加被激發(fā)起來。與時俱進的《清華周刊》增添了一些關(guān)于時事政論的欄目,影響力越來越大,漸漸開始走出校園,走向全國,在知識分子、工人中間都很有地位。
《清華周刊》最為人所知的是政治時事板塊,然而它的文學(xué)板塊,也同樣備受矚目。能夠?qū)⒆约旱淖髌钒l(fā)表到《清華周刊》上,對于當時的學(xué)子來說,是一件挺光榮的事情。而那時的錢鐘書,就很好地利用了這個平臺──如果說清華大學(xué)的圖書館,是他汲取養(yǎng)分的遼闊天地,那么《清華周刊》就是錢鐘書施展才華的光輝舞臺,他在這一寸仿佛渺小的版面里,將自己的才氣化作墨色,昭告大眾。
他曾在《清華周刊》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小說瑣征》的作品,至今都為人津津樂道。但他自己卻曾經(jīng)笑談自己當時用錯了方法,明明是文學(xué)的東西,他卻是用歷史的角度來進行考證。其實這未嘗不是另辟蹊徑,別具一格。這篇文章一共分為三個部分,是他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考證研究積累出來的成果。寫得最好的是第三個部分,是考證湯顯祖《牡丹亭》的。
他雖然還年輕,但見多識廣,邏輯嚴密,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優(yōu)勢充分結(jié)合起來,把《牡丹亭》中的隱含在深處的政治意圖進行了探索與揭露。其實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牡丹亭》是一部瑰麗燦爛的愛情喜劇,為情生,為情死,生生死死,都是為了一個動人的“情”字,渾身上下都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于是,太多人關(guān)注著《牡丹亭》的情,卻忽略了湯顯祖的意。每一部作品問世,都有其意義,或高峻如巍巍泰山,或輕淺如潔白鴻毛,作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祖,寫下《牡丹亭》的目的絕非只是為了寫一出悱惻如風月的感人愛情,比之《紅樓夢》,《牡丹亭》的身后,也隱藏著太多太多的東西。
錢鐘書將這個切入點從普羅大眾所關(guān)注的“情”,轉(zhuǎn)入湯顯祖的寫作意圖,不論是對于他自己,抑或是文學(xué)發(fā)展史,都是一次不小的進步。為了這篇看上去并不長的文章,鐘書頗費了一番心血??甲C,研究,定論……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一點一滴,都需要他用上全部心思。幸好,這份苦心得到了回報,他的名字,越來越多地被眾人熟知。如果說在蘇州時,錢鐘書還只是一位江南才子,那么到了清華大學(xué),憑借著自身的努力,他已經(jīng)成為了全國都聞名的大才子了。
錢鐘書才華和人氣都如此出眾,自然被《清華周刊》重視和器重。不久,錢鐘書就被任命為文藝組編輯。當時的《清華周刊》是眾多刊物中最為舉足輕重的,別的且不論,以它學(xué)術(shù)組編輯是吳晗,文藝組編輯除了錢鐘書之外還有一位吳組緗來看,這種陣容,幾乎是獨一無二的。與此同時,錢鐘書還兼任了《清華周刊》的英文副刊編輯,可見,《清華周刊》亦是錢鐘書的伯樂。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是第一個令他從溫煦江南走向大千中華的華麗舞臺。
在這個舞臺中央肆意奔跑的鐘書,曾在這段期間寫過不少文章,只可惜大多都沒有流傳下來。如果這些文章得以保存,顯然又可以震驚文學(xué)界。都記得錢鐘書古文寫得極好,行云流水,燦若星華,幾乎可以同“唐宋八大家”媲美,卻沒多少人記得,錢鐘書的古體詩,亦是寫得極好,風流飄逸,又不失沉靜端莊,若是比作女子,那定然是夢中才能一親芳澤的絕代佳人。
之所以不太有人知道錢鐘書同樣擅長古體詩,只因為他不愿將此事昭告世界。他很厭惡那些會寫一點古詩,就急不可待地刊印出來,用來賺錢,恨不能天底下的人都叫他一聲大才子的人。錢鐘書骨子里,甚是有點兒傲氣,覺得這種行為,恰恰證明了自己眼低底子淺。都說錢鐘書頗有些恃才傲物,然而卻沒人想過,他的傲氣,是他的生活態(tài)度,他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而在所有真正有才華的人面前,他永遠都是平和謙遜的。有主見的人,總是值得人佩服的。
誠然,真正才華橫溢的人,是烈火淬煉的金子,是暗夜里依舊明亮如晝的明珠,是沉默在幽深小巷里始終令人垂涎的香酒,不會因為低調(diào)而被塵埃埋沒。時光推移,歲月荏苒,總會有人發(fā)覺,在繁華深處,藏著那樣一顆柔潤驕傲的心。
他在寫給父親的家書中曾寫道:如果有一日真打算去刊印自己的古體詩集子,那不用多印,一百冊足矣。能夠讓一百個人讀過自己的詩,成為自己的知音,已經(jīng)太足夠了。他最后又極其“狂妄”地寫下:“不屑與人爭名也!”確實驕狂,確實不羈,也確實有驕狂和不羈的資本。他的傲氣,建立在他滿身才華的基礎(chǔ)上,縱使有人不服,也比不過他,掠不去這風采。
一九三二年三月,某一期的《清華周刊》中發(fā)表了鐘書的一首古體詩:《得石遺先生書并示人日思家懷人詩敬簡一首》。這首詩,讓人看到他的另一面才華,還得到了陳衍,也就是題目中的石遺先生以及羅家倫先生的高度贊賞。若不是還有這首詩的存在,以鐘書低調(diào)又“狂傲”的性子來說,恐怕也不會輕易將自己的詩作展露在眾人眼前。而那時的錢鐘書,不過是一介大三學(xué)生,可他的聲名和學(xué)識,早已遠遠超越了同齡人。
或許那時,他的心,是一座小小的城。書香是填滿大街小巷的柳絮,筆墨是林立高樓間隨風輕搖的鈴鐺,有美景,有音樂,看起來和聽起來,都是滿滿的,仿佛一點也不寂寞??墒前?,那些嬌艷的風景似水流過去,恍如屋檐下無聲的滴雨。他會不會在某一個石榴花開的瞬間,覺得自己的影子好長,好長,被金黃的陽光照得好凄涼??蛇@只是瞬間的思流,瞬息明滅,如波光泡影,年輕的才子心里,還只容得下自己、夢想和未來,還沒有開竅,打開一絲淺淺縫隙,容納一縷經(jīng)久不息的月光。